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芎嗪和764-3对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芎嗪和764-3均有抑制纤维化的作用。本工作观察了川芎嗪和764-3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川芎嗪(终浓度30μg/ml)24h对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加入764-3(终浓度为15μg/ml)24h对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无明显作用,对I型前胶原mR-NA表达非但不抑制反而有明显促进作用。作者对764-3这种作用的可能原因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糖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正常糖(5.5mmol/L,对照组)和高糖(25mmol/L,高糖组)干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12h可使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加,Ⅰ、Ⅲ前胶原mRNA表达在12h升高,在24h达高峰,Ⅰ型前胶原mRNA升高幅度高于Ⅲ型前胶原mRNA;高糖刺激48h可使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Ⅰ型胶原蛋白升高幅度高于Ⅲ型胶原。结论高糖可促进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 相似文献
3.
人Ⅰ,Ⅲ型胶原的提取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限制性胃蛋白酶消化,分步盐析法从人盘中提取Ⅰ型和Ⅲ型胶原,用淋巴结微量注射法免疫家兔,制备抗ColⅠ和ColⅢ的血清。抗血清经亲和层析免疫吸附后,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扬是的抗ColⅠ和ColⅢ的抗体是单一特异的。它们的制备成功为组织学原位研究ColⅢ的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几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在正常人体皮肤、肌腱中的表达差异进行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人肌腱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用基因芯片、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化学、RT-PCR的方法对肌腱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几种生长因子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所测生长因子中除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外,其余在肌腱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均无明显的差异.结论人成纤维细胞与人肌腱细胞的生长因子表达基本相似,通过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某些特性的改造,可以使其成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以限制性胃蛋白酶消化、分步盐析法从人胎盘中提取Ⅰ型和Ⅲ型胶原(ColⅠ、ColⅢ),用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免疫家兔,制备抗ColⅠ和ColⅢ的抗血清。抗血清经亲和层析免疫吸附后,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所制得的抗ColⅠ的ColⅢ的抗体是单一特异的,它们的制备成功为组织学原位研究ColⅠ和ColⅢ的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Ⅰ、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用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高于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能上调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和促进Ⅰ、Ⅲ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研究肝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与患者顾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肝细胞癌组织作Ⅰ、Ⅲ型胶原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在癌Ⅰ、Ⅲ型胶原染色强阳性组中明显高于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组(P〈0.05);在出现癌栓的病例中,Ⅰ、Ⅲ型胶原型原强阳性和中等阳性组的例数明显少于无癌栓组(P〈0.05);并观察到肝癌细胞胞质内Ⅰ、Ⅲ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Ⅰ、Ⅲ型胶原可作为肝癌顾判断的一个指征;癌内胶原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从基因转录水平确定培养的人太体上皮细胞是否具有表达Ⅰ、Ⅲ型胶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眼晶状体囊膜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的原代培养;细胞融合后,抽提RNA,应用Northernblot分析技术进行探测人昌状体上皮细胞的基因转录产物。结果 人晶 状体上皮细胞的基因转录存在有Ⅰ、Ⅲ型胶胶原mRNA的表达,表达的二型前胶原mRNA均存在有长度为5.8、5.4、4.8kb的片段,Ⅰ型前胶原mRN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蛋白)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正常人成纤维细胞(NFs)增殖与凋亡以及对于其细胞外基质中Ⅰ胶原与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HKF以及NFs,将2种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加入Sparc蛋白孵育,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进行处理.CCK-8细胞增殖实验... 相似文献
10.
研究肝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肝细胞癌组织作Ⅰ、Ⅲ型胶原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在癌内Ⅰ、Ⅲ型胶原染色强阳性组中明显高于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组(P<0.05);在出现癌栓的病例中,Ⅰ、Ⅲ型胶原强阳性和中等阳性组的例数明显少于无癌栓组(P<0.05);并观察到肝癌细胞胞质内Ⅰ、Ⅲ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Ⅰ、Ⅲ型胶原可作为肝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征;癌内胶原主要来自间质细胞,但肝癌细胞有合成胶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细胞外基质在疝组织改变或由于成纤维细胞转彔缺陷导致切口疝发生过程中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方法 成纤维细胞来自切口疝病人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对照组来自正常健康组织而没有经过手术皮肤病人和虽有切口癍痕但无临床表现切口疝病人.用RT-PCR和Northern Blotting确定Ⅰ型胶原Mrna对Ⅲ型胶原Mrna比率.结果 RT-PCR结果表明了Ⅰ型胶原Mrna在切口疝病人(0.90±0.04)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1.19±0.04)组中,标相应地在癍痕组织(0.54±0.02)和健康组织(0.43±0.01).然而Ⅲ型胶原Mrna在切口疝病人显著增加至4.13±0.04和复发性切口疝病人增加至6.02±0.03,而在癍痕组织2.29±0.04,在健康组织中为1.72±0.03.疝病人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Mrna对Ⅲ型胶原Mrna比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 在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对Ⅲ型胶原Mrna的比率减少,表明在切口疝病人存在胶原蛋白代谢紊乱.因此一个损伤的伤口愈合过程可能解释临床缝合修补疝组织不尽满意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致敏大鼠成肌纤维细胞与Ⅲ型、Ⅴ型胶原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致敏大鼠气道壁中成肌纤维细胞与Ⅲ型、V型胶原的表达及成肌纤维细胞(MF)在气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4周组、8周组,致敏4周组、8周组,每组8只,并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制备致敏大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对照和激发。分别于激发4周和8周时取肺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气道壁中Ⅲ型、V型胶原和成肌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结果 ①致敏4周组和8周组Ⅲ型胶原、V型胶原和成肌纤维细胞的表达与对照4周组和8周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②致敏各组Ⅲ型、V型胶原的表达与成肌纤维细胞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③致敏8周组与4周组比较,Ⅲ型、V型胶原含量和成肌纤维细胞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哮喘气道重建过程中,有Ⅲ型、V型胶原增生,成肌纤维细胞的过度表达,表明成肌纤维细胞促进了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在气道置建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表达干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剂量小柴胡汤对实验性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肉眼观察、常规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小柴胡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结果:6、12周肝纤维化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12周肝纤维化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含量较6周肝纤维化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小柴胡汤治疗组与同期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P<0.05)。不同剂量小柴胡汤组间Ⅰ、Ⅲ型胶原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增加,小柴胡汤能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下调Ⅰ、Ⅲ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Smad 7基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Ⅰ、Ⅲ型胶原(ColⅠ、Col Ⅲ)表达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 7对肾纤维化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 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阳性MsC克隆ColⅠ、Col Ⅲ表达改变。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高表达Smad 7的阳性MsC克隆(S-22与S-26),并证实两阳性MsC克隆ColⅠ及Col Ⅲ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 其中S-22克隆ColⅠ及Col Ⅲ mRNA表达分别降低47 %和56 %,其蛋白表达分别降低65 %和54 %。结论 Smad 7可能通过抑制组织内ColⅠ及Col Ⅲ的生成而起到减轻肾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转染Smad2基因的大鼠肾系膜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硬化是以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包括胶原 (Col)、纤连蛋白 (FN)和糖胺聚糖等大量沉积为特征。经研究表明 ,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 tor β ,TGF β)是介导这一病理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1] ,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变基质降解酶系统的表达 ,从而促进肾小球MsCECM的合成有关[2 ] 。近年来 ,经实验研究证实 ,TGF β是在与其受体 (Tβ R)结合后 ,经磷酸化激活丝 /苏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分子Smad(果蝇Mad和C .elegansSma基因产物的同类物 ) ,如Smad2、Smad3,后两者与胞质内同家族分子Smad4形成异聚体… 相似文献
16.
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肌腱体内形成。方法 取猪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 ,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 ,将该复合物植入手术缺损的右侧趾浅屈肌腱处 ,6周取材 ,对标本进行大体、组织学、电镜检查及生物力学评价。结果 新生组织在大体形态、细胞与胶原排列方式上与正常肌腱相似。新生组织的最大张力和最大应力分别为 1 73 0± 1 8 2与 1 8 9± 1 9N/mm2 ,分别达到左侧同一部位正常肌腱的 57 4%与51 9%。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可在动物体内形成肌腱样新生组织并能修复肌腱缺损 相似文献
17.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动态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Wistar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模型组和复黄膏组。制备糖尿病合并皮肤创面模型,复黄膏组给予复黄膏外敷,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1次/d。造模后分别于第3天和第11天分批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在创面修复的第3天,3组间工型胶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黄膏组Ⅲ型胶原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创面修复的第11天,复黄膏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复黄膏通过促进难愈性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增殖及调节二者的平衡,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心肌Ⅰ和Ⅲ型胶原的改变及其mRNA表达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方法,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 mm)。8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并用光密度值作为其含量指标行图像分析,即时PCR扩增后分析并测定胶原mRNA。结果:模型组造模8周时Ⅰ型和Ⅲ型胶原平均光密度及其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胶原组织化学染色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Ⅰ型和Ⅲ型胶原明显增多、增粗及排列紊乱;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胶原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导致反应性纤维化心肌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卡托普利延缓甚至逆转心肌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探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手术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观察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左室心肌间质超微结构等心肌纤维化指标的改变;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α2(Ⅰ)胶原、α2(Ⅲ)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假手术组造模后左室心肌胶原染色在心肌细胞间仅有少许鲜红色胶原纤维;模型组造模后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显示心肌细胞间有大量的鲜红色胶原纤维存在;左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也见明显异常改变。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2(Ⅰ)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上升(P〈0.01),左室心肌组织α2(Ⅲ)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上升(P〈0.05)。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在造模8周后即已形成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改变,该改变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α2(Ⅰ)型胶原和α2(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人皮肤胶原为支架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0引言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方法在有关创伤愈合及派痕研究中已被广泛采用[‘-”.既往多采用鼠尾腔可溶性胶原等,作为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支架.尚未见采用人皮肤胶原作支架,进行摊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的报道.我们以人皮肤胶原为支架,建立7新的疤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回材料和方法1.l细胞用组织块法进行增生性癫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分别用含200rnL/L和100mL/L/J’牛血清DMEM作为原代和传代后的培养液.实验用第4--10代细胞.1.2胶原1.2.l可溶性鼠尾增胶原制备取SD大鼠尾胜剪碎,置5ml。/l一醋酸中搅拌,3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