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2006.4~2009.4应用丹参注射液辅佐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5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 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均来源于2006.4~2009.4我院住院治疗患儿,均符合1 999.9昆明会议<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1].其中男47例,女38例,<6岁36例,6~12岁27例,12~14岁22例,有病毒感染史83例,胸闷、心慌、气短或乏力76例,晕厥4例,  相似文献   

2.
刘兰兰  何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0):1178-1179
<正>本研究通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旨在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经临床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13岁,平均(6±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制定的小儿病毒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自1994年8月至1998年8月对6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辅酶Q_(10)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全部资料均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7岁13例,8~12岁20例。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两  相似文献   

4.
尽管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但目前治疗上仍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此病 ,特别是十分可靠的心肌保护剂不多。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滴注 1,6 -二磷酸果糖 (FDP)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49例 ,为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住院患儿 ,平均年龄 9岁 ,最小 4岁 ,最大 14岁。男性 2 6例 ,女性 2 3例。均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FDP治疗组 (FDP组 )和葡萄糖治疗组 (GS)组 ,FDP组 2 2例 ,GS组 2 7例。1 2 方法 FDP…  相似文献   

5.
焦凤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41-1341
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50例,其中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4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4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我院隔离病房2008年4月至8月收治,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10例;发病年龄最大7岁,最小6个月,其中6个月~1岁3例,1—2岁10例,3~4岁9例,5岁以上2例。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部分患儿可形成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10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昆明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1]。心电图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小儿心电图学》[2]。105例中男60例,女45例,男女比例为1.3∶1。发病年龄<3岁8例(7.6%);3岁~,46例(43.8%);6~12岁30例(28.6%);~14岁,21例(20.0%);3岁以上者共97例(92.4%)。发病时间:1~3月份共11例(1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特点做进一步分析。方法选取从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并且分析其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在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有27例患儿心电图正常,占22.17%,有93例患儿心电图异常占77.83%。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各类早搏、ST-T改变及多种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电图检查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经济、无创、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是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及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4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观察组,同期的46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小儿的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小儿,且观察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较大,且不同严重程度者的水平差异也极为明显,可作为疾病监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变异时域、频域指标,评价其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心电监测系统,分别对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42例健康儿童进行HRV时域、频域指标检测,对两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心率总体标准差(SDNN)、心率差值均方的平均根(RMSSD)均降低,频域指标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降低,而LF/HF增高。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以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为主,HRV指标可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提示重新调整自主神经平衡对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与治疗。方法对8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前均有病毒性疾病史,以春末夏初发病较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若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儿生命。结论加强临床预防与治疗工作,加快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诱因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症状及病毒感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情况,以便对病毒性心肌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儿发病前1~14天有上呼吸道感染15例(55.5%),消化道感染8例(29.6%),腮腺炎1例(3.7%),水痘1例(3.7%),伴有发热史16例(59.3%),无感染史2例(7.4%).结论病毒性心肌炎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本组病毒性心肌炎92.3%发病前有感染史,因此要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对在1~14天内有病毒感染的患儿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乏力、多汗、头晕、腹痛、抽搐症状,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研究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诊治的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组)3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磷酸肌酸钠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血清c Tn I、CK及CK-MB)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血清c Tn I、CK及CK-MB)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保护作用较好,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检查,必要时对患儿进行辅助检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并采用DCG对患者进行24 h监测。结果实验中,仅有2例患儿出现1种心律失常,其余患儿出现2种以上心律失常(P<0.05);80例患儿中,24h Holter和常规ECG等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比较显着(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效果较好,为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刘芳  陈永 《哈尔滨医药》2003,23(6):57-57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温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 ,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为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高 ,现将 2 0例患儿心电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均为住院患者 ,2 0例患儿中 ,男 15例 ,女 5例。年龄 1~ 14岁。1.2 临床表现 :早期患儿可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有些患儿常诉胸闷、心慌、乏力、头晕等。1.3 实验室检查 :早期患儿血清转氨酶 (AST)、肌酸磷酸激(CK)、乳酸脱氢酶 (L DH)增高 ,血沉加快 ,白细胞增多。1.4 方法 :常规行 12导联心电图检查。2 结果   8例为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期前收缩(PVB)患儿心率变异(HRV)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患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儿及28例无嚣质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儿24h心率变异性作对比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期前收缩患儿24 h心率变异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期前收缩患儿存在着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心率变异性检查可用于评价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期前收缩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4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临床治愈41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实施对症治疗,能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0年4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住院治疗的经过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3例患儿经过合理治疗,适当休息后41例临床痊愈,临床治愈率达95.3%。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过积极治疗、适当休息,绝大部分预后良好,少部分可因合并症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肌钙蛋白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测定体检正常儿童及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K、和心肌肌钙蛋白 (cTnI)并作以比较。结果  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K、和cTnI均高于体检正常组 ,(P <0 .0 1)cTnI升高较早 ,持续时间长。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危及患儿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现将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8例,根据患儿床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模式,实验组实施磷酸肌酸钠治疗模式,对比2组患儿心肌酶指标参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羟基丁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参照组(94.8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合理采用磷酸肌酸钠予以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心肌炎症状,降低患儿心肌酶相关指标,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