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视网膜新生血管是严重危害视力的一种眼底病变,在眼内不同部位的新生血管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意义最为重要。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相比,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来源、病因、病程、预后以及治疗方面均有所不同。目前光凝疗法是处理眼底新生血管最有效的方法,但对光凝原理及新生血管的病因等问题所知甚少。随着视网膜光凝术的广泛应用,光凝并发症亦屡见报道。兹据近年文献对上述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光凝治疗虹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其激光治疗时的参数。方法回顾总结15例出现虹膜新生血管接受氩离子激光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患者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和眼底激光治疗参数。结果11眼(73.3%)完成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3月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视力无显著下降。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充分、有效的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能有效地促使虹膜新生血管消退,阻止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患者13例13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随访资料。13眼中视网膜新生血管9眼(其中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2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眼,Eales病的1眼),虹膜新生血管4眼(均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3眼全部行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的Bevacizumab,术前或术后分次补充完成视网膜光凝。随诊3~18mo,随访期间发现新生血管复发者,再行同样方法的注射和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经治疗后,13眼中8眼(61.5%)视力提高,4眼(30.8%)视力保持不变,1眼(7.7%)视力下降;6例合并玻璃体积血,术后均明显吸收;13眼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均消退,随诊期间复发2眼,行第二次注射和光凝治疗后新生血管无复发。虹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中2眼治疗后眼压下降,随访期间均控制正常,另2眼联合青光眼阀植入后眼压控制正常。随诊期中,其余9眼眼压无升高。1例患者注药后结膜下出血,其余患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在短期内能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和新生血管萎缩,副作用少;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显微内窥镜在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超全视网膜光凝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16例16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在内窥镜下行超全视网膜光凝的临床资料.选择玻璃体切除术后,术中行部分视网膜光凝.病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6只眼、视网膜血管炎2只眼;10眼人工晶体眼、6只眼无晶体眼,瞳孔难以散大;2只眼眼压高,14只眼正常;虹膜新生血管Ⅰ期14只眼、Ⅱ期2只眼.三腔内窥镜进入眼内进行视网膜超全光凝.对比观察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眼压、视力变化及并发症出现,随访3月至3年.结果 15眼1次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3个月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眼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压术后恢复正常,视力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未见虹膜损伤、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超全视网膜光凝是治疗虹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手段.玻璃体切除术后人工晶体或无晶体眼瞳孔难以散大情况下,显微内窥镜下的眼内视网膜光凝是可靠选择,可作为眼外视网膜光凝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融合性光凝疗法在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激光门诊进行治疗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患者共34例(36只眼),年龄25~75岁,平均(53.7±10. 5)岁。所有病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常规弥漫性全视网膜或区域性视网膜光凝治疗,≥1PD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上加用融合性光凝:光斑与光斑相连覆盖于整个视网膜新生血管表面,整个光凝范围可超过新生血管边缘少许。结果34例失访3例,其余病例于激光后4~8周复查FFA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均较激光前明显萎缩。其中28例视网膜新生血管影像完全消失,至造影末期未见荧光渗漏,3例有少量渗漏。结论融合性光凝疗法操作简单,可使较大面积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得到快速彻底的萎缩,疗效确切,副作用少,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6.
白建伟 《眼科新进展》1998,18(4):250-253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SRNV),或称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ldalneovascularization,CNV),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下或神经上皮下,是很多后极部眼底病的显著特证,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病理反应[1]。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高强度激光,小直径光斑短时间曝光是可能诱发SRNV的重要因素,SRNV可能为损伤修复过程在眼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反应。1发病机理许多眼病可影响RPE-Bruch膜一脉络膜毛细血管,导致SRNV形成[2,3~8]Archer[9,10]认为CNV形成的过程,存在2个…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不同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是由脉络膜新生血管而来的纤维血管组织,可见于各种黄斑病中。由于它严重地损害中心视力,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引起我国临床工作者的警惕与重视,现将其临床表现、病理、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改。一、临床表现(一)症状与体征:非活动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很少引起主觉症状。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一旦发生渗漏或破裂,视力可突然减退,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由某些黄斑部疾病引起的一种病理组织的现象,大约5年以前只有4—5种病可能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有关,现在近年来约知有以下17种: 1: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 maculardegeneration) 2:组织浆菌病(Histoplasmosis) 3:血管样条纹病(Angioid Streaks) 4:脉络膜破裂(Choroidal rupture) 5:近视性黄斑退变(Myopic maculepathy.Fuch's spot) 6:遗传及变性疾病(Heredodegenerativedisease。Best's,Dominant Drusen,Feosky's maculopathy) 7:视神经盘玻璃疣(Optic nervehead drusen) 8:脉络膜良种肿瘤(DverbenignChoroidal tumers)  相似文献   

9.
对缺氧眼作睫状体冷冻治疗难控制的青光眼,术后可能发生玻璃体内睫状体新生血管形成以往曾予以进一步的冷冻治疗,但未成功。本文介绍一例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睫状体新生血管。患者女性65岁,患糖尿病,因右眼疼痛在别处就医,右眼视力20/200,虹膜红变4 ,伴有  相似文献   

10.
睫状体光凝与视网膜消融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消融术(全视网膜光凝或前部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12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治疗。8眼睫状体光凝和全视网膜光凝,4眼同时行睫状体光凝和前部视网膜冷凝。术后随访6~19月,对比分析6月时的眼压、视力及虹膜新生血管改变。结果睫状体光凝前眼压36~67mmHg(1mmHg=0.133kPa),平均45.52mmHg。末次治疗后6月,在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6眼(50%)眼压在9~17mmHg;局部滴用0.5%噻吗心胺滴眼液后4眼(33.33%)眼压低于21mmHg,2眼(16.67%)眼压高于21mmHg。视力下降者2眼,提高者2眼,不变者8眼。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失8眼,部分消失4眼。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消融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减少视网膜缺血,拯救现有或潜在视力。  相似文献   

11.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光凝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作用。方法:用氩激光对27例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并与24例未行光凝治疗黄斑部脉络新生血管作对比观察。结果:经光凝27例中有三例在16月后光凝边缘再度出现新生血管,未行光凝24例中有20例脉络膜下新生血管扩大趋势。结论:对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首先选择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为研究全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患者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形成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方面的晚期疗效,于1967~1971年间用红宝石激光治疗184例糖尿病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选择1只有较晚期视网膜病变眼做治疗,对侧眼不治疗作为对照,至少观察5年。共复查了其中93例。作者应用脉冲红宝石激光器,在检眼镜上有2.5°孔,激射后可形成直径0.75mm脉络膜视网膜光斑。激射量因人而异,使产生1或2强度的光斑。每次光凝200~300点,分布在除视乳头、  相似文献   

13.
14.
视网膜是人体最特殊化及新陈代谢最活跃的组织之一。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不仅供给视网膜比身体别处为多的组织血流,而且还维持高的毛细管灌注压,以抗衡相对的眼内压。视网膜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在相邻面融合成一连续而有选择性的屏障,血-视网膜屏障。外层视网膜,由稠密扁平的脉络膜毛细管网供应丰富的血流,不仅满足光感受细胞新陈代谢的需要,还可能邦助散发色素上皮曝光后产生的热。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无视网膜毛细管特殊屏障的特性,其细胞质带不连续,因而脉络膜毛细血管壁是高度可渗透。外层视网膜则受色素上皮的保护,二者间联结紧密,对从脉络膜  相似文献   

15.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是近年眼科领域的热门课题。吲哚氰绿视频血管造影的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是这一的最主要进展。本从病因,发病机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及展望诸方面对这一疾病给予全面系统的描述,相信随着造影技术的改进,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的进一步开展及临床病理的观察,人们对它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6.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M)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老年黄斑盘状变性中,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讨论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的发病机理、临床发展及其与黄斑盘状变性的关系。一、一般解剖及新生血管膜发生部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在生理功能上可认为是一个单位。在光、电镜下Bruch膜分为五层,中间为弹力纤维层和内外胶原层。最外层为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基底膜,没有一清晰的组织层,不能与脉络膜毛  相似文献   

17.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是近年眼科领域的热门课题。吲哚氰绿视频血管造影和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是这一课题的最主要进展。本文从病因、发病机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及展望诸方面对这一疾病给予全面系统的描述。相信随着造影技术的改进、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的进一步开展及临床病理的观察,人们对它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8.
19.
光凝预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广泛视网膜光凝预防缺血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新牛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60例(60只眼)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证实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组,A组30例(30只眼)用药物治疗;B组30例(30只眼)除用药物治疗外,还用氪黄激光进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激光波长568nm,功率100~300mw,光斑直径300~500μm,曝光时间0.1s,光凝872-1207点,光斑反应Ⅲ级).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2年和3年.结果 A组失访7例,B组失访9例;A组23例(23只眼)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097±0.038,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102±0.066,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t=0.901,P>0.05);B组21例(21只眼)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094±0.034,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10l±0.043,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t=0.887,P>0.05);A组和B组的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无显著筹异(t=0.672.P>0.05);A组和B组的治疗后平均视力比较也无显著筹异(t=0.488,P>0.05);A组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占30.4%,B组发生新牛血管性青光眼1例,占4.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4.864,P<0.05).结论 氪黄激光广泛视网膜光凝能有效预防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但不能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