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李金星李英平(泰山疗养院271000)药浴治疗疾病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颗瑰宝,近年来应用于30余种疾病,尤其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员来自住院、门诊,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药浴是古代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古代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痹症范畴 ,以中药药液浸泡患者全身或肢体 ,能祛风除湿、祛寒 ,以疏通经络 ,运行气血[1] ,从而产生消炎 ,消肿 ,减轻筋脉关节拘挛 ,恢复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科从 1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间 ,按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诊断标准收治类风湿关节炎病例 330例 ,分为中药药浴加常规抗风湿药物治疗组和单纯常规抗风湿药物治疗组两组。药浴组 165例。男 :41例 ,女 :12 4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17岁 ,病程为 3月至 8年 ;常规组 165例。男 :63例 ,女 :10 2例 ,年龄最…  相似文献   

3.
刘莉  覃倩  许莉  李彤  李耀燕  张曼 《广西医学》2020,(13):1635-1638
目的观察瑶医庞桶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加用瑶医庞桶药浴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评分及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1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和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评分及晨僵时间、血沉、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瑶医庞桶药浴治疗RA,可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藏医药浴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3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常导致关节软骨及骨破坏,继而引起关节强直、畸形而功能丧失。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是R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晨僵是RA最显著的临床特征,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对于RA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长、不易根治的内科疾病。临床实践证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效慢、效果不佳。自2002年7月至今,笔者采用口服中药配合外用中药洗药、膏药,内外兼治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对数千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选取其中100例典型病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藏药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调整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藏药浴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免疫功能变化。RA患者藏药浴前类风湿因子(RF)滴度,免疫球蛋白(Ig)G.M.A及CD_4细胞水平较高,但CD_8细胞水平却显著低下。临床资料表明,藏药浴对RA的有效率达94.3%。为了阐明藏药浴治疗RA的机理,我们测定了藏药浴前后的RF滴度;Ig水平;补体C_3;_3H—TdR掺入淋巴细胞转化及CD_8.CD_4.CD_8细胞水平。结果表明:藏药浴后RF滴度下降和转阴者共达70.6%;Ig水平显著降低;CD_4细胞数下降而CD_8细胞水平上升;_3H—TdR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SI)明显下降。这提示,RA患者未经藏药浴处理时,其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能有高浓度的白细胞介素—2促进因子(IL_2—EF)。我们认为藏药浴可通过提高RA的CD_8细胞和降低CD_4细胞水平而达到对该病的免疫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王琛 《医学综述》1996,2(2):55-56
随着现代免疫学的概念不断更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亦不断发展。当前的主要治疗目标是:1缓解关节疼痛及晨僵;2控制滑膜炎及软骨、骨破坏;3纠正机体免疫异常;4保持、恢复关节功能,改善自然病程,提高生命质量[1]。有关RA的治疗模式,70年代以前强调对症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  相似文献   

10.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藏医称"真布",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主要是属于人体生理性"隆","赤巴"、"培根"不足或紊乱、风寒、潮湿、浊侵袭关节,造成运动障碍[1],影响人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及身心健康。重者可致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历史悠久,疗效肯定。现就国内外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针刺张氏[1]用意气热补法治疗本病66例,针刺配合曲泽、委中放血。临床治愈率为61%,总有效率为88%,吴氏[2]以足三里、关元、命门、肾俞为主穴,以局部取穴为辅...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董风英(山东省滨州地区中心医院,惠民251700)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不仅发病率高(全国大约有400多万人,而且致残率亦高,治疗有一定难度。近年来医药界对RA的药物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早期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胫骨骨密度的变化,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能否发生骨质疏松及局部炎症对骨质丢失的影响。方法:90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M2组代表免疫后2周,M4组代表免疫后4周,M6组代表免疫后6周)和对照组(N2组,N4组,N6组)。造模2、4、6周后分批断颈处死,取右侧胫骨近端及造模4周后左侧踝关节无明显肿胀的大鼠左侧胫骨近端(M4L),制备不脱钙的5μm骨切片后,用网格行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组的骨小梁体积(BV/TV%)在造模2周后减少44.89%,4周后减少81.46%,6周后减少81.88%;M4L组的OV/TV明显高于M4组(P<0.05);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变薄(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就可引起骨质疏松,并且逐渐加重,关节附近的局部炎症有协同加重骨质丢失作用。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PA)是一种累及关节滑膜的常见风湿病,在我国的平均发病率约为0.3%,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关节出现渐进性破坏,并有约40%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和废用。尽管目前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外界因素和宿主的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是其发病的必然途径。免疫反应异常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大多数疾病的活动,但不能使其根治。RA患在发病  相似文献   

18.
19.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中医"痹证"、"历节"范畴,是一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以侵犯四肢关节为主、无特效治法、自身免疫性疑难疾病.我科在临床中,辨证治疗40例RA,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