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复明肽(Fumintide, KH902)局部应用对缝线法致大鼠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60只成年健康大鼠利用缝线法建立CNV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3组:A组(n=20)为KH902治疗组(KH902 30 mg/mL隔日球结膜下注射1次,0.025 mL/次);B组(n=20)为地塞米松治疗组(0.1%地塞米松隔日球结膜下注射1次,0.025 mL/次);C组(n=20)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缝线术后3、7、14 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组大鼠CNV长出的时间、CNV的长度和数量,并拍照。术后第14 d开始给药,给药1、7、14及21 d后观察CNV变化情况并记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 用药1、7 d后各组大鼠CNV面积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14、21 d后,A组与B组CNV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CNV面积 (P<0.01)。角膜基质中VEGF表达在角膜缝线术后14 d达到高峰,用药后可见VEGF表达逐渐减少,且A组与B组效果相当。 结论 KH902 (30 mg/mL)经球结膜下注射给药可使已形成的缝线法所致大鼠角膜CNV明显退缩,其作用与0.1%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组-碱烧伤组35只。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性反应情况与混浊程度,检测第3天、7天、14天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记录;B、C两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3、5、7、10、14天观察、取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 d,新生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 d,新生血管生长活跃;10 d,新生血管达到生长高峰;14 d后B组与C组新生血管均出现回退迹象。角膜缝线组CNV面积明显小于碱烧伤组(P〈0.01),10 d后VEGF在碱烧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碱烧伤组相对于缝线组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CNV面积),且CNV退化的时间晚,这些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但角膜缝线更容易控制CNV产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力霉素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及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35只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5只,为A组(正常组).余30只大鼠行右眼角膜碱烧伤,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平分为B组(实验对照组)和C组(实验干预组).分别于3d,7d,14d裂隙灯下观察各组CNV的生长情况,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没有CNV生成,C组和B组相比CNV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A组VEGF微弱表达,B组和C组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C组VEGF的表达低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霉素可有效抑制角膜碱烧伤后CNV的生成及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碱烧伤0.02 mg EPA治疗组(A组, 24只)、碱烧伤0.03 mg EPA治疗组(B组, 24只)、碱烧伤对照组(C组, 24只)、正常组(D组, 6只), 除正常组外,均选用右眼制作碱烧伤模型.A、B、C组碱烧伤后立即分别球结膜下注射0.02 mg/0.04 ml EPA、0.03 mg/0.04 ml EPA、0.04 ml生理盐水.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新生血管情况.碱烧伤后1、4、7、14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角膜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结果 碱烧伤7 d和14 d,角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A组:(15.80±6 43)%、(11.06±2.14)%, B组:(16.10±7.41)%、(11.06±2.51)%,均显著少于C组:(84.74±7.77)%、(89.63±7 50)% (P<0.05).碱烧伤后7 d,C组CD34在CNV内皮细胞强阳性表达,A、B组未见CNV内皮细胞,CD34无表达.C组Flk-1蛋白及VEGF的mRNA表达,碱烧伤后1 d最高,持续高表达至4 d,随后逐渐下降.碱烧伤4 d,A、B组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EPA能通过VEGF途径,抑制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人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恩度)两种给药途径对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12只眼),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12只眼),角膜碱烧伤后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05ml,隔日1次;C、D组(各12只眼),右眼角膜碱烧伤后分别应用100mg/ml重组人内皮抑素点眼,4次/日和球结膜下注射0.05ml,隔日1次治疗.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C组、D组在碱烧伤后各时间点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B组,C组、D组与B组新生血管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略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碱烧伤后第16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除C组与D组间,其余各两两比较VEGF蛋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VEGF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眼和球结膜下注射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即均可有效抑制CNV.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兔眼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关系。方法:5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及对照组。实验组用N aOH碱烧伤法诱导CNV模型,按碱烧伤后24h、3d、1周、2周、3周、4周,2月、6月处死兔取出角膜,进行CNV的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评价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碱烧伤后1d开始出现CNV,2周达高峰;碱烧伤后1d出现VEGF表达,持续升高至碱烧伤后1周,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对照组中未出现CNV及VEGF不表达。结论:碱烧伤后兔眼VEGF的表达与CNV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7.
薏苡仁提取液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薏苡仁提取液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比较滴眼和结膜下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效果。方法:选取80只Wistar大鼠,随机抽取5只用于空白对照,余下75只取左眼制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薏苡仁提取液滴眼组(B组)和薏苡仁提取液球结膜下注射组(C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CNV)生长情况并计算CNV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CNV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薏苡仁提取液能明显抑制CNV生长,C组比B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薏苡仁提取液能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其机制与降低CNV的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贝伐单抗(Bevacizumab)在治疗兔角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药物浓度与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碱烧伤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48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不同浓度贝伐单抗处理组(1.25、3.75、6.25、12.5、25.0 mg/ml),在裂隙灯下动态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化定性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o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RT-PCR基因水平下观察VEGF mRNA的表达。结果贝伐单抗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NV)有抑制作用,CNV面积6.25、1.25、25.0 mg/ml贝伐单抗组与对照组、1.25、3.75 mg/ml贝伐单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此三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1.25、3.75 mg/ml贝伐单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5 mg/ml及以上浓度贝伐单抗组与对照组、1.25、3.75 mg/ml贝伐单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6.25 mg/ml以上浓度贝伐单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Bevacizumab)对兔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浓度后作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点眼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探讨该药的这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 普通白色家兔50只,取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右眼碱烧伤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B组为点眼组,用贝伐单抗(5mg/ml)点眼,3次/d,C组为结膜下注射组,用贝伐单抗(2.5mg/0.1ml)结膜下注射.在不同的时间点(第1、4、7、14d)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的CNV相对于A组得到明显抑制,CNV的长度和面积及vEGF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用药方法对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VEGF、MVD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VEGF )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氢氧化钠烧灼大鼠角膜表面,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模型,每日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发展,并分别于烧伤后1、4、7、14、21d处死大鼠,摘除角膜做病理切片,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测定;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该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CNV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于7 d表达最明显, 21 d后几乎无表达;MVD测定结果以CNV 7~14 d组血管密度最高;图像分析系统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结论 碱烧伤后CNV形成中,VEGF的表达增加,CNV中MVD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于缝线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8只),采用缝线诱导法制备兔角膜新生血管。A组采用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隔日1次;B组采用球结膜下注射恩度0.1mL,隔日1次;C组采用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1mL(0.5mg),隔日1次。每日裂隙灯下观察并测量角膜长出的角膜新生血管的长度,计算出新生血管的面积,共3周时间。结果 B组和C组各时间点新生血管的长度和面积均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在第13天和第18天新生血管的长度和面积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物实验表明恩度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活动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患者房水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32例活动性CNV患者和10例白内障患者(对照组)的房水标本进行VEGF和PEDF检测。结果:CNV患者房水中的VEGF为(523.0±273.7)pg/m l,PEDF为(16.58.±13.11)ng/m l;对照组患者房水中的VEGF为(108.3±72.3)pg/m l,PEDF为(0.35±0.57)ng/m l。两组间的VEGF和PEDF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0)。结论:活动性CNV患者房水中VEGF和PEDF增高,可能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全反式视黄酸点眼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32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 4组 ,每组 8只兔 (8只眼 ) ,制成角膜碱烧伤模型。治疗组 (A、B、C组 )伤后即分别滴用 15 ,30及 6 0mg·L-1的全反式视黄酸滴眼 ,对照组 (D组 )滴赋形剂 ,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计算伤后第 6 ,9,12 ,15 ,18,2 1,2 5 ,2 8d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连续用药 2 8d后处死兔并取下角膜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伤后B组和C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明显较A组和D组延长 ,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均明显较A组和D组减少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NV面积与角膜后膜和炎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局部应用全反式视黄酸对由碱烧伤引起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晶  彭清  高燕  王小刚  高昭  王平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3):17-18,20
目的通过点眼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探讨该药的这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普通白色家兔50只,取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右眼碱烧伤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B组为点眼组,用贝伐单抗(5mg/ml)点眼,3次/d,C组为结膜下注射组,用贝伐单抗(2.5mg/0.1ml)结膜下注射。在不同的时间点(第1、4、7、14d)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的CNV相对于A组得到明显抑制,CNV的长度和面积及VEGF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用药方法对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探讨局部使用TNP-470[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后兔眼房水中的药物质量浓度,观察其对兔眼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其中10只兔角膜作为供体、20只兔进行高危角膜移植受体动物模型的制备。将成功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的16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只:A组术后不用药,术后第1天B、C、D组分别予质量浓度为100、500、1 000ng.mL-1的TNP-470滴眼液,6次.d-1,1滴.次-1,共观察90d。用药后1、2、7、14、28、56d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4组兔眼房水中TNP-470的质量浓度;术后第2天开始隔日观察术眼新生血管长入情况,并在术后2、6、9、12周记录新生血管指数(NI)。结果 3组各时间点兔眼房水中均可检测到TNP-470,且各组药物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NI一直呈上升趋势,6周后维持在较高水平;B、C、D组在术后6、9、12周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用TNP-470具有抑制兔眼高危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蛴螬提取物干预实验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t degeneradon,AMD)实验研究,观察蛴螬提取物对实验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组织的趋化因子受体7(CXC 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同时比较口服、滴眼两种给药途径的差异。方法:建立病变易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大鼠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健康空白组(8只);B组:模型组(8只);C组:口服组(8只);D组:滴眼组(8只)。C组予以蛴螬提取物,按5.6 g·kg^-1,稀释至2 m L灌胃,每日1次;D组予以蛴螬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A、B、D组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每次2 m L,A、B、C组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于造模后7 d、28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造模后28 d行免疫组化检测CXCR7与VEGF表达。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造模后第4周除B组眼底仍有荧光渗漏增多外,C、D组未见明显发展。CX-CR7与VEG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R7与VEGF含量B组较A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C、D组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含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蛴螬提取物可以抑制实验性CNV模型中CXCR7与VEGF的表达,从而可以抑制实验性CNV的形成。两种给药途径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和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2)将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兔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3个实验组兔则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3)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4)于兔角膜碱烧伤后3个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兔角膜缺氧诱导因子和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的表达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观察兔角膜HE染色情况。结果1)角膜大体情况观察:实验组角膜比对照组角膜更为光滑透明,并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大体情况渐好。2)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各时间点上,各实验组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膜HIF-1α和iNOS,VEGF蛋白的表达:在第7天有较高表达,14 d达到高峰,28 d时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各实验组的表达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三氧化二砷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HIF-1α和i NOS,VEGF表达而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局部应用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LNAME)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为治疗I组,B组为治疗Ⅱ组,C组为治疗Ⅲ组,D组为对照组和E组为正常组。治疗组(A、B、C组)碱烧伤后分别滴用0.3%,1%,3%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对照组(D组)滴赋形剂,E组滴用30g·L-1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多媒体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别计算8h、1,4,7,14,28d共6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组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观察局部用药的毒副反应。结果:碱烧伤后大鼠角膜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主要表达于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治疗组B、C组与治疗组A和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复局部给药良好耐受。结论:局部应用LNAME对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iNOS表达水平与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明显相关;局部应用LNAME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