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建仓  周亚莉 《河北医药》2007,29(7):655-657
目的 观察去势雄兔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变化、泪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和局部应用环孢霉素A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成年雄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干眼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后2组行双侧睾丸及附睾切除制作干眼模型.治疗组去势后4周给予1%环孢霉素A点双眼,分别于去势前和去势后1、2、3、4、6、8、12周检测各组S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虎红染色;同时应用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泪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Fas、FasL的表达.结果 实验6周后治疗组泪液分泌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与干眼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9.08,P<0.01;t=6.93,P<0.01).12周后,治疗组Fas、FasL阳性目标平均光密度值较干眼组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泪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中Fas、FasL蛋白阳性平均光密度值与细胞凋亡数都成正相关(r=0.737,P<0.01;r=0.667,P<0.01).结论 去势后雄兔睾酮水平明显低下是造成干眼的原因之一,细胞凋亡可能是发病机制之一;泪腺上皮细胞Fas、FasL的增加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局部环孢霉素A治疗对该型干眼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膜松弛症伴MGD相关干眼相关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结膜松弛症伴MGD相关干眼的患者116例(232只眼)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明片口服联合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及治疗后3个月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液分泌试验(SIT)、睑脂性状、睑板腺挤压试验和以及眼部症状评价。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在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IT)、睑脂性状评分、眼部症状评价评分及治疗有效率优于西医组(P0.05),在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结膜松弛伴MGD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疗效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饮食、心理、卫生等方面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测试及干眼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测试及干眼自觉症状评分情况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 0.01),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羧甲基壳聚糖(CMCTS)和羟乙基壳聚糖(HECTS) 缓解大鼠干眼症状的效果。方法 分别以CMCTS和HECTS为主要原料配制了人工泪液,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通过缝合眼睑制作干眼动物模型,并借助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病理组织切片以及泪液成分分析等对人工泪液缓解大鼠干眼症状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于模型组,应用CMCTS滴眼液和HECTS滴眼液同透明质酸钠滴眼液(阳性对照组)一样,可显著促进大鼠受损眼表角结膜组织修复,穹窿部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大幅回升;滴眼7天后,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量即恢复至正常组的65%和85%,明显优于泪液缓冲液组。泪液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MCTS和HECTS可促进干眼症大鼠泪液中胃三乙酰甘油脂酶恢复正常。结论 CMCTS和HECTS可通过修复结膜杯状细胞明显缓解大鼠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杞菊地黄丸联合普拉洛芬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及血清维甲酸诱导蛋白6(STRA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干眼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杞菊地黄丸。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膜荧光着色评分,以及血清STRA6、TGF-β1水平变化,评价两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BUT、SIt和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角膜荧光着色评分和血清STRA6水平则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2周、治疗4周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杞菊地黄丸联合普拉洛芬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安全有效,可有效促进泪液分泌,减缓泪膜破裂时间,提高泪膜稳定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RA6水平表达,而激活TGF-β1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周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联合干眼SPA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择赣州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施以眼周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干眼SPA进行治疗,两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干眼指标变化情况、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多于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多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联合干眼SPA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治疗有效率较好,满意度较高,可改善患者干眼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替泼诺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沧州眼科医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1滴/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1滴/次,4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长度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评分,及泪液中白细胞介素-33(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9.2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T、泪液分泌长度均明显长于治疗前(P0.05),而FL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BUT、泪液分泌长度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F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中IL-33、TSL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泪液中IL-33、TSL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替泼诺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效果好,能有效促进患者泪膜稳定性,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试验观察的干眼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两组疗效、干眼症状评分、荧光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及荧光素染色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干眼症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浅谈翼状胬肉自体结膜移植术后发生干眼症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自体结膜移植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原因,以减少此并发症。方法对我院37例翼状胬肉患者(37只眼)行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术,术前、后四周分别检查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综合分析。结果术后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试验长度减少与手术次数有关,与巩膜暴露面大小、植片大小薄厚及取植片位置均有关。结论如果术中切除鼻侧球结膜范围较大、结膜植片太大、位置靠近穹窿或太深,均可导致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试验长度减少,容易发生干眼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采用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泪膜功能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干眼症状评分,治疗1周、4周后角膜知觉,治疗前、治疗4周后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χ2=4.522,P=0.033);治疗4周后,2组BUT及SⅠt均长于治疗前,F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BUT及SⅠt均长于对照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周、2周、3周后,2组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但试验组低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睑板腺异常相关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睑板腺异常相关干眼患者73例(73只眼),随机分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组(观察组)和玻璃酸钠滴眼液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 d的临床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a)、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及睑板腺评分,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0 d临床症状评分、BUT及F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均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BUT及F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Ⅰa及睑板腺评分未见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修复角膜损伤,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两者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均不佳,需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干眼症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体内性激素的改变与干眼症出现的关系。方法:对绝经后妇女115例(230眼)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体验者87例(174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干眼症状问询及相关检查。结果:绝经后组干眼症患病率(Case rate)、泪膜的稳定性(SIT、BUT)、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FL)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膜功能、改变与绝经后性激素变化有关。结论:绝经后部分妇女泪腺功能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13.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前瞻性研究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连续就诊手术的白内障惠者共36例44眼,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存在干眼症患者,共7例9眼;B组为术前无干眼症患者,共29例35眼。两组患者均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第1d,术后第2d、第5d、第10d、第30d进行干眼症相关症状调查、无麻醉下泪液分泌试(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积分(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sta),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手术对两组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与术前比较,术后不适主诉增加。Schirmer试验值在术后第2d和第5d明显高于术前,BUT在术后第2d、第5d和第10d较术前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在术后第2d、第5d高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在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和眼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泪膜功能变化的观察,分析其与干眼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门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者42例(84只眼)为观察组,正常者42例(84只眼)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uorescein,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所有受检对象年龄、性别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且排除全身及其他眼表疾患。结果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泪膜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SIt、BUT、FL三项指标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过敏性结膜炎会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导致干眼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孙利群  赵文凤  杨君  杨声 《安徽医药》2024,28(4):800-80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20水平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60例病人为研究组,根据术后2周有无干眼症分为干眼组与非干眼组,并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IL-20表达水平;采用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CFL)、泪膜破裂时间(BUT)试验来记录各组CFL积分及BUT;分析病人血清IL-20和BUT、CFL积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非干眼组和干眼组病人眼角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干眼组IL-20(19.72±4.53比26.38±5.07)、CFL积分在术后明显升高(P<0.05),BUT(9.70±1.37比4.45±0.66)在术后明显减少(P<0.05),而非干眼组IL-20、BUT及CFL积分在手术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人血清IL-20与BUT呈负相关(r=-0.54,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520例干眼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0例,观察组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2周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干眼仪等级、泪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验(FL)等指标差异,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干眼仪等级、充血评分、FL、BUT、SI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与治疗2周后,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好转(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较好。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芳  刘月君  邓小芬 《安徽医药》2017,21(12):2295-2298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0(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8例,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每次1滴,每天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明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泪液基础分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干眼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泪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长度、BUT及FL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7.2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和16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分别少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观察组治疗后泪液中IL-1β和TNF-0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复明胶囊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下调患者泪液中IL-1 β和TNF-α水平可能与以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泪膜的护理对防治干眼发生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6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30d进行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erⅡtest,SIt)调查,并给以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结果:两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1d、7d、30d干涩、异物感加重,与术前比较BUT明显缩短,SIt分泌增加,FL染色率也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30dBUT及SI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FL染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可致泪膜稳定性下降,部分患者泪膜比术前更加不稳定。因此术后补充人工泪液,给以特殊对症护理,促使泪膜功能恢复,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替泼诺、氟米龙、环孢素、溴芬酸钠分别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200只眼)中重度干眼患者随机均分为5组,均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qid)为基础用药,4个研究组分别联合0.5%氯替泼诺滴眼液(tid)、0.1%氟米龙滴眼液(tid)、1%环孢素滴眼液(tid)、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bid),对照组不联用其他药物,各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比较各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结果、非接触眼压,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氯替泼诺组、联合氟米龙组患者治疗2、4、6、8周后的干眼症状评分、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环孢素组、联合溴芬酸钠组(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环孢素组患者治疗4、6、8周后的干眼症状评分、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溴芬酸钠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SchirmerⅠ结果、非接触眼压均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环孢素组患者眼部刺痛、烧灼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组(P<0.05);仅联合氟米龙组患者发生1例眼压显著升高。结论:氯替泼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起效快,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优于其他3种方案,而氯替泼诺较氟米龙相对更安全。环孢素联合玻璃酸钠疗效优于溴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和单用玻璃酸钠,但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