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极低体重儿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极低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生后第7天起给予EPO及铁剂(力蜚能)治疗,对照组仅予铁剂(力蜚能)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在生后Hb、RBC、HCT均有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程度较轻,两组有显著差异性。两组血清Fe 生后均逐渐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Fe 上升。结论早期使用EPO能减轻极低体重儿的贫血程度;补充足够的铁剂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极低体重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35例极低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生后第7天起给予EPO及铁剂(力蜚能)治疗,对照组仅予铁剂治疗,疗程4周.结果两组在生后Hb、RBC、HCT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清Fe在生后均逐渐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Fe上升.结论早期使用EPO能减轻极低体重儿的贫血程度,减少或避免输血;补充足够的铁剂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入院次序分成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于出生第8天,即予rHuEPO600IU/(kg.w),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5周;对照组未予rHuEPO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出现贫血率低(19.04%vs6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均逐步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能够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发生率,并能减轻其贫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4天给予维生素E及铁剂,治疗组同时加用rhEPO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rhEPO可有效防止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生血宁片与蛋白琥珀酸铁在防治极低体重儿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生后2周开始持续分别给予生血宁片及蛋白琥珀酸铁1个月,并在用药前、用药10 d、用药20 d、用药30 d抽血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数目(Ret)、血清铁含量(SF)、总铁结合力(TIBC)等血液学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输血次数和输血量,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肝肾功能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口服两类药物费用及输血费用.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贫血临床痊愈率分别为92.5%、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0、20、30 d两组患儿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治疗20、30 d后ST显著升高、TIBC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和对照组输血率分别为20.0%、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和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7.5%;(6)治疗组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血宁片与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极低体重儿贫血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生血宁片具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花费较少等优点,更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间歇重力鼻饲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及胃肠道合并症的影响,探讨适合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方式。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种喂养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长、头围、体重下降最低日龄、恢复至出生体重日龄,以及胃潴留、腹胀、胆汁瘀积、呕吐、贫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2、3、4周的第7天体重及出院时体重、身长、头围、体重下降最低日龄、恢复至卅生体重日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胃潴留、腹胀、胆汁瘀积的发生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胃内有咖啡样或胆汁样物、贫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结论与间歇手推注鼻饲相比,间歇重力鼻饲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合并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鼻饲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洁  王敏  周光耀 《中国药师》2010,13(6):866-86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早期给药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50例患NRD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早期给药组和普通给药组,分别于生后2 h内及生后2~12 h内给予PS治疗并根据治疗前后患儿氧合改善情况、体重恢复时间、贫血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情最终转归等指标进行临床对照实验.结果:两组NRDS患儿给药后12 h氧合指数(PaO2/FiO2)较给药前均有显著上升,且早期给药组优于普通给药组 此外早期给药组患儿在体重恢复至出生时水平时间(P〈0.05)、贫血出现的时间(P〈0.01)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P〈0.05)等方面比较均优于普通给药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给予PS对于极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铁剂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洪萍  杨君平  罗芳  张凌姿 《海峡药学》2010,22(10):105-107
目的观察铁剂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患儿(治疗组)接受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同期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治疗,两组患儿同时服用铁剂。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量均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红蛋白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压积均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组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铁剂治疗时加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更为有效治疗缺铁性贫血,快速提高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D46及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EPO治疗组和非EPO组,结合化疗2个周期后检测并比较其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VEGF和CD4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和CD46水平均显著下降,EPO组下降较非EPO组显著。EPO组复发率显著低于非EPO组(P〈0.05)。结论接受EPO治疗可以使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和CD46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左旋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贫血患者6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对症支持治疗与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透析结束后行EPO皮下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丁静脉滴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贫血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43.33%(P〈0.05);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4、8、12周时的Hb、Hct浓度均有所上升、ERI均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4、8周与达到目标浓度的EPO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典型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贫血改善与达到Hb目标浓度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卡尼丁联合EPO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DA伴Hp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铁剂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抗Hp感染治疗。结果8周后治疗组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红蛋白(H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周后治疗组SF、SI、Hb进一步改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治疗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抗Hp感染能明显的改善IDA患者贫血的各项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铁剂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抚触对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96例极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抚触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抚触组极低体重儿进行抚触,每天两次直至出院.结果 抚触组极低体重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抚触可以促进极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食疗法和铁剂药品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筛查出的41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饮食治疗组和铁剂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容积和血清铁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平均血细胞容积和血清铁均有显著提高(P〈0.01),其中饮食疗法组治愈率为95.45%,铁剂治疗组治愈率为10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饮食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科血液净化中心41例MHD 3月以上的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肌注组(n=20,于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00mg深部肌肉注射)和口服组(n=21,给予琥珀酸亚铁片200mg每日3次口服),共治疗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且肌注组显著高于口服组(P〈0.05);两组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且肌注组显著高于口服组(P〈0.05和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肌注组有5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疼痛(25%),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P〈0.01)。结论与口服琥珀酸亚铁片相比,右旋糖酐铁(肌注)是治疗MHD患者贫血更为有效、安全的药物,特别适于口服铁剂不耐受的MHD贫血患者。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胎龄<35周,出生体重1 100~2 500g,早产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早期治疗组21例、后期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早期治疗组生后第1周即应用EPO 200Iu/Kg,隔日一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5周.后期治疗组生后第3周应用EPO,用法同早期治疗组.对照组未予EPO治疗.三组患儿均于生后第3周起口服铁剂(7mg/Kg·d).动态监测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积红细胞(Ret)等变化,必要时输血.结果 治疗8周后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及对照组的Hb值分别为(138.6±5.3)、(127.8±4.7)、(105.5±5.4).Hb值、体重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EPO可降低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和减轻贫血程度,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万进  郜峰 《江苏医药》1996,22(6):381-382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慢性肾功能不全(CRI)不同时期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结果发现,CRI患者氮质血症期、尿毒症或血清EPO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与肾功能损害程度、贫血程及无显著相关.透析和体外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状态,但基础血清EPO浓度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CRI患者不仅EPO生成缺乏,而且存在EPO生以氧依赖调控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7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治疗1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4次皮下注射,治疗2组用EPO按750IU/(kg·周),分2次皮下注射,动态观察患者的血色素、网织红细胞比例、血清铁蛋白变化,记录输血次数,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输血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说明EPO对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比例在治疗后期及输血次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剂量、早治疗的前提下,分多次给药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递增补铁法治疗小儿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86例中重度缺铁性贫血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给予不同剂量铁剂口服,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结束时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蛋白(SF)、总铁蛋白结合力(TIBC),并记录患儿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铁剂治疗后,两组Hct、Hb、MCV、MCH、MCHC及SF较治疗前均升高,TIBC较前降低(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对照纽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递增补铁法治疗婴幼儿中一重度缺铁性贫血优于每日常规补铁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选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在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静脉注射铁剂(静脉组)和口服铁剂(口服组)治疗。静脉组患者给予蔗糖铁静脉滴注,完成总量后,根据患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Hb)水平,定期给予100mg维持量。口服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200mg,1日3次。以铁剂治疗前后患者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等衡量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Hh、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患者Hb、Hct改变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SF、TSAT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口服组(P〈0.01)。结论:静脉组比口服组疗效更好,对于慢性肾衰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min的患者,在皮下注射EPO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铁剂治疗肾性贫血比口服铁剂更具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口服铁剂组和静脉滴注铁剂组,分别采用口服补铁和静脉滴注补铁,观察临床症状,比较和分析口服补铁和静脉补铁的疗效。结果静脉滴注铁剂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较口服铁剂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静脉滴注铁剂后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可在短时间内纠正贫血,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