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与尿脱氧吡啶啉(DPD)排泄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浆BAP浓度水平测定,同时分别检测尿液DPD/尿肌酐(Cr)比值.结果 50例RA患者血浆BAP与健康对照组BA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50例RA患者尿液DPD/C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血浆BAP和尿液DPD/Cr水平是检测RA患者骨质疏松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去卵巢和抗骨质疏松干预后大鼠尿脱氧吡啶啉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及予以不同的干预后尿脱氧吡啶啉/肌酐比率(urinarydeoxypyridinolinecrosslink/creatinine,UDpd/Cr)的变化,了解其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于6月龄时行去卵巢手术(OVX,n=32)和假手术(Sham,n=8)。手术后6周分别予以不同的干预如下:OVX组(Ovx,n=8)和Sham组不做干预;雌激素干预组(O+E,n=9)予以17β雌二醇20μg/(kg·d),皮下注射;英卡膦酸钠干预组(O+C,n=7)予以Cimadronate0.2mg/(kg·d),经胃肠给药。手术后14周将大鼠处死,处死前收集24h尿液和血液测定血清及尿液中生化指标;处死后留取右侧股骨标本,进行股骨外周定量CT骨密度及股骨远端凹入实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OVX组大鼠的骨吸收指标UDpd/Cr比Sham组增加了133.3%(P<0.01),OVX组大鼠尿钙/肌酐比率亦有增加,但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雌激素和英卡膦酸钠干预组UDpd/Cr比OVX组显著降低,分别减少了54.6%和51.8%(P均<0.01),并与Sham组接近。UDpd/Cr与骨量、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等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其与以上指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UDpd/Cr是敏感的骨吸收指标,在OVX和予以雌激素、二膦酸盐干预后均有显著变化,其改变与骨密度及骨骼力学特性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DPD在迟发性佝偻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测定56例迟发性佝偻病患儿尿DPD,同时常规测定尿肌酐、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钙离子浓度和磷离子浓度。结果 迟发性佝偻病患儿尿DP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尿DPD/Cr可作为迟发性佝偻病辅助诊断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与尿脱氧吡啶啉(DPD)排泄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进行血浆BAP浓度水平测定, 计算其血浆浓度并进行比较,同时分别检测尿液DPD/尿肌酐(Cr)比值。结果 50例RA患者血浆BAP与健康对照组B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0例RA患者尿液DPD/Cr排泄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血浆BAP和尿液DPD/Cr排泄率是检测RA患者骨质疏松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骨吸收标志物尿吡啶酚(uPyd)、尿脱氧吡啶酚(uDpd)、尿氨基末端肽(uNTx)对骨转移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晚期肿瘤患者80例,其中伴有骨转移者46例。定量测定uPyd、uDpd、uNTx,同时记录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结果: 有无骨转移两组患者uPyd、uDpd、uNTx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NTx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不同程度骨痛uPy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Dpd、uNT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程度骨转移范围uPyd、uDpd、uNTx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Pyd、uDpd、uNTx对肿瘤患者骨转移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uPyd、uDpd、uNTx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痛程度和骨转移范围。  相似文献   

7.
骨转换生化指标在诊断原发性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骨转换生化指标对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择10例已经确诊为原发性肺癌伴骨转移的患者,10例无骨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以及10例健康人,分别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 AL P)、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 型胶原羟基末端肽(s CTX)和骨钙素(N-MID)以及酶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总碱性磷酸酶(t AL P)。结果 健康人群组和原发性肺癌不伴骨转移组中各生化指标的个性指数均小于0 .6。两组中N- MID的临界差异(CD)最小,s CTX的CD值最大。经统计学分析,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中的各骨代谢指标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 .0 5 ) ;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中的t AL P、b AL P和s CTX有明显差异(P<0 .0 5 ) ,N- MID无明显差异(P=0 .0 8)。结论 b AL P和s CTX可以用于随访无骨转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早期监测骨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肺癌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常见骨转移,核素骨显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被认为是诊断骨转移最灵敏的方法。对我科1996.8.~1999.10.收治的186例肺癌患者中43例骨转移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肺癌核素骨显像对照其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探讨肺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9.
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9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骨显像结果,发现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0%,不同病理类型骨转移率不同(P<0.01);同一病理类型肺癌在不同区域的骨转移发生率显著不同,不同病理类型者在同一区域骨转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多发性骨转移占95%(52/55),平均每例有5.76%个转移灶,其形成以圆或类圆形为多,串珠或长条状及片状者较少。各型肺癌骨转移灶形态构成不同(P<0.05),圆或类圆形最常见于腺癌,鳞癌次之,未分化癌最少。X线和骨显像检查结合对发现骨转移灶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取血清标本128份,其中肺部良性病变组36例,肺恶性肿瘤92例,CEA、Cyfra21-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NSE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以(x±s)表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组CEA、Cyfra21-1测定值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3项肿瘤标记物测定水平与病理类型有关,血CEA以腺癌最高,血NSE以小细胞肺癌最高,血Cyfra21-1以鳞癌最高。结论3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利于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CXCR4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Su LP  Zhang JP  Xu HB  Chen J  Wang Y  Xiong SD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190-1194
目的 探讨CXCR4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CXCR4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细胞(95C、95C-pc、95C-X4、95D、95D-pC、95D-ASX4)接种于裸鼠皮下并分析其转移能力。分别通过趋化侵袭实验、明胶酶谱法、黏附实验、RT-PCR法检测CXCR4/SDF-1对肺癌细胞迁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活性、黏附能力、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α)表达的调控;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肺癌细胞内纤维肌动蛋白的合成和聚合情况;Western印迹分析CXCR4/SDF-1对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CXCR4不同表达水平的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具有不同的转移能力,95D-ASX4组有2/5的小鼠发生了转移,其肺转移结节的数目明显少于95D、95D-pC组(P=0.044)。CXCR4特异配体SDF-1α可以诱导肺癌细胞的迁移和细胞骨架蛋白纤维肌动蛋白的合成和聚合;SDF-1α促进肺癌细胞MMP-2活性、黏附能力和GRO-α表达的增加;CXCR4中和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作用。SDF-1α可以诱导ERK1/2的磷酸化。结论 肺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CXCR4/SDF-1的相互作用,他们通过调控肺癌细胞的运动性、MMP活性、黏附能力及GRO-α的表达参与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张录民  杨瑞光  姚健 《吉林医学》2009,30(20):2387-2388
目的:对肺癌合并胸膜转移的患者采用胸膜全肺切除手术,以期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对16例肺癌合并胸膜转移的患者采用胸膜全肺切除手术,术后辅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患者的生存期有所延长,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对肺癌合并胸膜转移的患者采用胸膜全肺切除手术,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以及生存期的延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癌皮肤转移3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肺癌皮肤转移的诊断水平。方法报告肺癌皮肤转移病例3例并综合1994~2008年国内文献,分析肺癌皮肤转移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皮肤转移癌发生率、形态特征和发生部位、发生皮肤转移肺癌的病理类型、是否伴有其它部位的转移、皮肤转移癌与原发肺癌发现的先后关系及皮肤转移患者的治疗与预后。结果发生肺癌皮肤转移共193例,男150例(77.7%),女43例(22.3%);平均年龄60.5岁;皮肤转移发生率2.3%。皮肤转移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质硬,较固定;多见于胸壁、腹壁和肩背部。肺腺癌更易发生皮肤转移。多合并骨、肝、脑等脏器转移。大部分(69.3%)肺原发灶先于皮肤转移灶发现,小部分(12.8%)皮肤转移灶先于肺原发灶发现。部分患者接受了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但疗效不佳;从发现皮肤转移灶至死亡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结论肺癌皮肤转移发生率低,腺癌多见,常伴其它脏器转移,多在原发灶后发现,预示病期晚、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4肺癌侵及心脏大血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1年9月至2007年1月间T4肺癌侵及心脏大血管接受外科治疗的136例患者临床资料,全组男114例,女22例.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58岁.根据肿瘤侵犯部位分为侵犯心房组,侵犯上腔静脉组和侵犯肺动脉组.根据手术性质分为完全性切除组和不完全性切除组.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分为N0、N1、N2组.结果 全组136例患者,均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术,其中83例同期实行肺动脉成形术,21例同期实行上腔静脉成形术,32例同期实行心房切除术.完全性切除120例,不完全性切除16例.全组5年生存率43.0%,肺动脉成形组5年生存率52.8%,上腔静脉成形组5年生存率18.2%,心房切除组5年生存率18.4%.术后病理N0组5年生存率74%,N1组5年生存率44.9%,N2组5年生存率15.1%.3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完全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37.5%,不完全性切除组5年生存率24.4%,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RR=1.923,95%可信区间:1.172~3.157),而组织学类型(P=0.421)和切除性质(P=0.051)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 4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提高T4肺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即病理N0-1的病例.对于T4肺癌,手术前应该尽可能明确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肿瘤完全性切除可以明显改善T4肺癌的预后.肺癌侵犯心包外肺动脉应定义为T2.  相似文献   

15.
肺癌骨转移胸部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3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胸部CT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肺癌骨转移瘤的CT影像资料,其中有普通X线摄影27例.结果 35例骨转移瘤中2 3例有肋骨破坏,共发现41处肋骨受累,20例椎骨破坏中胸部CT发现转移灶38个,还有1例为胸骨转移.结论 肺癌骨转移首先侵犯肋骨及椎骨,在观察胸部CT片时,作出正确及时的诊断,对肺癌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安萍  马丁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3):191-192,197
目的 筛选高低转移能力人肺癌细胞株PG-BE1和PG-LH7间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进行两次抑制性消减杂交,第一次以PG-BE1细胞株为实验方、PG-LH7株为驱动方构建正向消减文库;第二次以PG-LH7株为实验方、PG-BE1为驱动方构建反向消减文库.筛选出来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在Gene 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2个消减文库共得到122个阳性克隆,随机选取10个克隆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9条序列来自于已知基因,另外1条序列为新的基因序列标签.结论 成功构建了高低转移力人肺癌细胞株的双向消减杂交文库.  相似文献   

17.
18F-PET-CT显像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CT、PET、PET-CT显像结果。67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共取出不同大小淋巴结319枚,其中转移淋巴结68枚,且所有取出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CT、PET、PET-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分别计算CT、PET、PET-CT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并对CT、PET、PET-CT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CT、PET、PET-CT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74.6%、80.9%、88.7%;61.8%、80.9%、86.8%;78.1%、79.4%、89.2%;43.3%、53.4%、68.6%;88.3%、93.4%、96.1%。CT诊断纵隔淋巴结的准确率低于P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PET,P<0.05。结论:PET-CT显像对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微转移癌细胞的敏感的分子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T- PCR)技术特异引物扩增 CK19- m RNA,以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 CK19- m RNA的表达情况。分析CK19- m RNA扩增结果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7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 39例CK19- m RNA阳性 ,阳性率为 5 1 .3% ,2 7例肺良性病变中仅 1例阳性 ,阳性率为 3.7% ,1 5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全部患者 1 5 7枚淋巴结中 CK19- m RNA检测出阳性率为 38.9%( 61 / 1 5 7) ,常规病理方法检出阳性率为 1 4.6% ( 2 3/ 1 5 7) ,两种方法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且 HE染色阴性的 1 34枚淋巴结中 ,经 RT- PCR法证实存在癌转移的阳性率为 2 8.3% ( 38/ 1 34)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巢式 RT- PCR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癌细胞微量转移检测方法 ;可能有助于肺癌细胞微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18 F—PET—CT显像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CT、PET、PET-CT显像结果。67例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共取出不同大小淋巴结319枚,其中转移淋巴结68枚,且所有取出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CT、PET、PET-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分别计算CT、PET、PET-CT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并对CT、PET、PET-CT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CT、PET、PET-CT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74.6%、80.9%、88.7%;61.8%、80.9%、86.8%;78.1%、79.4%、89.2%;43.3%、53.4%、68.6%;88.3%、93.4%、96.1%。CT诊断纵隔淋巴结的准确率低于P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PET,P〈0.05。结论:PET-CT显像对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20.
人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潜能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ng DX  Chen AM  Guo FJ  Liao H  Xie BZ  Zhu B  Chen C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197-1201
目的 研究人前列腺癌不同骨转移潜能细胞株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图谱,筛选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蛋白并探讨其功能.方法 应用蛋白质组学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比较和筛选来源相同但具有不同骨转移潜能的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骨转移亚克隆T3B/淋巴结转移亚克隆P2-4)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构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HMGB1siRNA转染至高骨转移潜能的T3B细胞中,通过动物实验观察HMGB1对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影响.结果 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6个有意义的蛋白质,分别参与细胞骨架构成、转录调控、磷酸化过程和物质代谢等功能.成功构建siRNA表达载体Pgenesil-1/HMGB1siRNA,转染后可使T3B细胞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动物实验显示,抑制HMGB1表达可明显降低T3B细胞的骨转移能力(P<0.05).结论 高骨转移潜能的前列腺癌细胞株中存在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的蛋白质,HMGB1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密切相关.应用siRNA干扰技术能有效地抑制HMGB1基因的表达,同时也能有效抑制前列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