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ST段回落指数观察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98名,分为实验组(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48例和对照组(常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实验组术后2、8 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 min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70%(P〈0.05)。结论:ST段回落指数能有效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是最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负荷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2例,分为试验组(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PCI)42例和对照组(静脉负荷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等的发生。结果试验组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min达到TIMI3级血流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h、4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66%(P〈0.05)。两组间所有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双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共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前运用单倍负荷计量替罗非班,观察组术前运用双倍负荷计量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ST段回落情况、术后射血分数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情况与ST段回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脏射血分数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术前运用双倍负荷剂量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TIMI血流情况与ST段回落情况,有助于增加患者术后心脏射血分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各40例.替罗非班组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术后持续使用24h,随访7d.对照组不给予替罗非班,其余相同.观察两组术中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百分比例,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LVEF),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术后7d内出血事件.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38例VS30例,P<0.05),替罗非班组ST段回落百分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例VS 7例,P<0.05).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PCI术后7d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以增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TIMI 3级血流,可增加ST段回落百分比,不增加术后7d内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均行PCI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替罗非班)和观察组(同时应用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冠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患者心功能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直接PCI术中靶血管炎性介质IL-6及TXA2浓度,观察其在用药前后的变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TIMI血流分级,PCI术后行心电图检查计算ST段回落幅度。结果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后,治疗组IL-6、TXA2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8、2.358,P<0.05或0.01);TIMI血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字2=4.273,P<0.05),TIMI帧数少于对照组(t=2.062,P<0.05);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较对照组明显(t=2.163,P<0.05)。结论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通过抑制靶血管炎性介质IL-6及TXA2表达改善心肌灌注。相比静脉给药,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能更好地发挥抗血小板、抗炎特性,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7.
胡少东  郝恒剑  徐东  许骥  李静 《北京医学》2011,33(7):529-532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替罗非班组在PCI前,在常规给药基础上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3min内注完。后予0.15μg/(kg.min)替罗非班静脉滴注36h,对照组只常规给药,不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90min计算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术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PCI术后TIMI0~2级者,对照组29例,替罗非班组10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IMI3级者,对照组21例,替罗非班组40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替罗非班组术后心电图ST段迅速回落者17例,对照组10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替罗非班组LVEF(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0)(P〈0.05)。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可以改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的影响。方法 116例STEMI患者根据PCI术中是否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替罗非班组(50例),对比2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观察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vs 84.8%,P〈0.05);校正的TIMI计帧数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5.9)帧vs(29.6±6.2)帧,P〈0.01〕。术后1周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为安全,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替罗非班+PCI)和对照组(PCI),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术中不良事件、罪犯血管术后TIMI血流分级、PCI术后1 h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出血事件、30 d内不良事件、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猝死)及心功能状态等.结果 两组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1 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50%发生率、30 d内不良事件、1年内再次血运重建、1年后心功能状态NYHA 1级的发生率比较,用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出现出血事件8例(17.0%),对照组3例(7.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1例和对照组(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00%vs 80.6%)。治疗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为38.7%,高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徐飞  周勇  万元春 《安徽医学》2013,34(12):1810-181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慢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ST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PCI后即刻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后慢复流发生率降低(P〈0.05),90 min内ST段回落百分比提高;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住院期间死亡及急性血栓形成,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STMI患者PCI后梗死相关血管的慢血流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郑德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27-112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11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6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并分析两组基本临床情况、介入后的TIMI血流分级、平均住院天数、7d后的LVEF、ST段回落、cTnI和CK-MB的峰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治疗组TIMI 3级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对87.5%,P>0.05),但CK-MB峰值[(212.02±102.98)μg/L对(278.30±116.96)μg/L,P<0.05],cTnI峰值(46.36±36.00)μg/L对(57.78±30.56)μg/L,P<0.05]及平均住院天数[(9.36±4.76)d对(15.67±6.91)d,P<0.01],ST段回落[(6.97±3.66)mm对(4.35±2.17)mm,P<0.01];7d后的LVEF[(53±7)%对(45±8)%,P<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96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PCI+盐酸替罗非班)于术前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术后在半量低分子肝素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0.1μg·(kg·min)-1。微量泵持续泵入共24h;对照组(PCI+低分子肝素)术前、术后只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和肌钙蛋白I(troponinI,cTNI)峰值和达峰时间、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同时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即刻TIM13级血流灌注、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K—MB、cTNI达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手术后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手术后出血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进行PCI时加入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4.
王玲  康丽娜  吴道舒  邱明晶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20-1421,142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林丛  马骏  童宗安  官学强 《浙江医学》2011,33(5):666-668,672
目的 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STE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Thrombuster 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以基础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影像特征相似并单纯行直接PCI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TIMI 3级血流、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酶峰值和峰值时间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 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E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即刻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罪犯血管前向血流TIMI 0级,且伴有明显血栓负荷影像的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至前向血流恢复TIMI3级后.随机分为即刻PCI治疗组(n=52)及择期(7~10d后)PCI治疗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情况,PCI治疗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发生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PCI治疗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择期PCI治疗组冠脉支架植入成功率显著高于即刻PCI治疗组(100%哪86.54%,P〈0.05),且使用支架数量较少;即刻PCI治疗组治疗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的发生率为9.62%。择期PCI治疗组无1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PCI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9%,择期PCI治疗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迭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行后续择期PCI治疗比即刻PCI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