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前瞻性观察各种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远期预后,了解影响肾小球肾炎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1980年1月~1996年月12月间,在本院经肾活检确诊并常年定期随访的原发性肾炎患者共1071例,其中IgA肾病(IgAN)471例(44.3%)、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68例(25.0%)、IgM肾病(IgMN)80例(7.3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68例(6.30%)、膜性肾病(MN)76例(7.1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52例(4.8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GN)36例(3.40%)及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MCD)20例(1.80%).以血Cr>800μmol/L确定为终末期肾衰(ESRF),并运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每组患者的肾存活率.结果在平均随访39.9(13~192)个月后,共有240例(22.5%)患者发生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其中ESRF的发生率为3.40%.就其病理类型分析,除MCD外,各类肾炎均有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其中以FSGS(65.8%)及MPGN(41.2%)组的发生率最高,IgMN(25.3%)及EGN(2.70%)的预后相对较好,而IgAN(27.6%)、MN(19.7%)及MsPGN(12.7%)介于两者之间.进一步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各组患者的肾存活率,发现各组间的肾存活率及病变进展速度均有明显的差别.病情预后的恶劣程度依次为MPGN、FSGS、IgAN、MsPGN;而MN、MCD及IgMN尚未有ESRF的现象发生.除病理类型外,疾病早期合并高血压,持续性大量蛋白尿亦对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肾小球肾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肾脏病理损害的性质,以微小病变、单纯性肾小球系膜或膜病变为病理改变特征的肾炎,病程进展相对较为缓慢,MPGN及FSGS的病情进展最为迅速.同一病理损害类型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则与起病年龄,就诊时肾功能状态,病理损害程度,高血压出现的早晚以及蛋白尿水平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巨脾型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远期预后及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53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血患者做病理检查,并进行5~14年(平均随访10年)的远期随访观察.分析影响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用SPSS11.0软件进行单因素条件和多因素逐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3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血患者做肝组织病理检查,属单纯血吸虫性肝纤维化92例(60.13%),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合并肝炎(伴肝细胞变性、坏死)32例(20.92%),肝炎肝硬化15例(9.80%),慢性肝炎7例(4.58%),其他疾病7例(4.58%).随访5~14年(平均随访10年),死亡45 例,肝炎肝硬化及血吸虫肝纤维化伴肝细胞病变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P<0.05),多数患者死于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死者生前均存在HBV和/或HCV感染.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男性、年龄>50岁、有腹水、血清白蛋白降低、HBsAg阳性和乙肝病毒复制为晚血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逐步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HBsAg阳性、乙肝病毒复制、年龄>50岁、血清白蛋白降低和腹水为晚血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HBV感染是晚血发生肝衰竭及肝癌的关键因素, 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乙肝病毒的感染及复制、年龄>50岁、血清白蛋白降低及腹水均可增加巨脾型晚血患者死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成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患者约20%可发生大量蛋白尿,并致肾病综合征(NS)。对于急性肾炎,多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我们对24例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PGN)的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用强的松治疗,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照,以探讨强的松对EPGN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142例尿检异常患者肾活检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其预后. 方法:体检发现尿检异常患者共142例,其中定期随访者40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为肾功能不全. 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合并蛋白尿者多见,占55.7%;肾活检时已有肾功能不全者占26.1%.病理类型以IgA肾病最多,占46.4%;肾小球轻微病变14.1%,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4%,膜性肾病6.3%,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5.6%,硬化性肾炎和薄基膜肾病各2.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IgM肾病各2.1%,微小病变1.5%,膜增生性肾炎0.7%.40例患者平均随访13~60(25.8±14.1)个月,7例肾功能明显恶化者蛋白尿多加重. 结论:尿检异常患者的肾脏病变有时与临床表现并不相符,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病理性质,部分病例病变重、预后差,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的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观察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 (MPGN)患者的自然病程 ,了解其远期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  方法 :1982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在本院经肾活检确诊并常年定期随访的MPGN 74例 ,Ⅰ型和Ⅲ型MPGN各 37例。以SCr>130 μmol/L作为肾功能损害 ,SCr>80 0 μmol/L确定为终未期肾衰 (ESRF) ,并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及肾脏存活率  结果 :在平均随访 48 6 (13~ 15 2 )月后 ,共有 43例 (5 8 1%)患者发生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 ,其中ESRF的发生率为 16 2 %。Ⅰ型MPGN有 2 7例出现肾衰 (73 0 %) ,Ⅲ型MPGN患者中 16例发生肾功能损害 (4 3 2 %) ,两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进一步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 ,得出本组MPGN患者 5年和 8年的肾存活率分别为 90 %和 6 4%。按患者的临床症候群将其分为高血压型(HT)、肾病综合征型 (NS)及非肾病综合征型 (non NS)三组进行比较 ,HT组患者病情进展最快 ,而NS组与non NS组患者无明显差别。进一步将患者分为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 >3g/ 2 4h)与非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 <3g/ 2 4h)两组进行分析 ,显示大量蛋白尿者的疾病进展速度快 ,远期预后差。观察同时发现 ,长期激素治疗患者的肾存活率与非激素治疗者相似 ;ACEI治疗组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JE)的临床特征及康复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成人JE患者,按照患者出院6个月后利物浦结局评分(LOS),将评分1~2分者纳入预后不良组,3~5分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康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33例(41.25%)出院后6个月预后不良,其中死亡10例,死亡率为12.50%,患者预后良好率为58.75%(47/80)。8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9.38±10.5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约1周,以男性为主,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患者各半,多数患者合并1种基础疾病,合并呼吸障碍、肺部感染者分别占16.25%、27.5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入院GCS评分下降、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延长,以及分型为重型~极重型、基础疾病≥2种、合并呼吸障碍、合并肺部感染均为影响成人J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成人JE患者就诊时间普遍较晚且预后普遍较差,积极开展高危预后不良人群评估及干预,有望预防JE后遗症所致生活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肾小球肾炎(CG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CG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肾脏存活率,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40例CGN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肾活检平均年龄47.8±14.9岁。高血压、贫血、肾功能不全、肾病范围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发生率分别为70%、75%、57.5%、57.5%和95%。按血清是否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及是否伴HBV或HCV感染分为四组,即仅血清MIg(MIg)组,仅HBV或HCV感染组(HBV/HCV组),血清MIg伴HBV或HCV感染组(MIg+HBV/HCV组),MIg/HBV/HCV阴性组。MIg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HBV/HCV组;血肌酐显著高于HBV/HCV组及MIg/HBV/HCV阴性组,与MIg+HBV/HCV组无统计学差异。常见病理类型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92.5%),MIg组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显著重于其余三组。肾组织多种免疫球蛋白沉积32例,单一免疫球蛋白沉积8例,单一Ig G亚型5例(其中2例单一轻链)。39例患者中位随访24.9月,中位肾脏存活时间22.1月,各组肾脏存活时间无显著差异,11例(28.9%)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MIg组进入ESRD比率最高,但仅与HBV/HCV组有统计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g阳性是影响CGN患者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g/HBV/HCV阴性的CGN最常见。MIg阳性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和血肌酐较高,进入ESRD较多见。血清MIg阳性是CGN患者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g与肾组织免疫球蛋白沉积并不完全平行。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免疫学特点、肾脏病理改变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女60例,男2例,平均年龄(36.8±10.7)岁]伴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特征及预后. 结果:88.1%患者尿渗量减低,49例(79%)存在肾小管酸中毒(RTA),其中Ⅰ型44例(89.8%),Ⅱ型2例(4.1%),Ⅲ型3例(6.1%).47例(75.8%)存在低钾血症,9例(14.5%)存在肾性尿崩症,1例(1.6%)存在Fanconi综合征.43例(69.4%)有蛋白尿,尿蛋白0.42~7.51 g/d[平均(1.17±1.16)g/d],其中41例(95.3%)尿蛋白<2g/d,均为小管性蛋白尿,2例(4.7%)尿蛋白>3.5 g/d,4例(6.5%)有镜下血尿,9例(14.5%)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45例(72.6%)存在高球蛋白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低依次为:抗SSA(86.0%),ANA(77.4%),抗SSB(52.6%),RF(39.5%),抗心磷脂抗体(21.6%),抗RNP抗体(15.3%).肾脏病理56例为间质性肾炎,其中6例伴系膜增生及IgA沉积,2例伴肾小球膜性病变,6例肾小管间质及小球基本正常.56例平均随访(37.5±3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5年、10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 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以尿浓缩功能减低和RTA伴低钾血症最为常见,肾脏病理主要为间质性肾炎,少部分患者可有系膜增生伴IgA沉积、肾小球膜性病变,远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与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成人41例紫癜性肾炎(HSP)患者临床分型、病理与预后的关系,将其分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型(R-GH),尿检异常型(Uab),肾病综合征型(NS),高血压型(HT),急进性肾炎型(RPGN)5型。而以Uab、HT型多见。按HSP的病理改变分为Ⅰ~Ⅵ级,25例远期随访(范围10~92个月;X42.1个月)结果显示:临床上高血压与大量蛋白尿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反复肉眼血尿则显示预后良好,50%Ⅳ~Ⅵ级病变者治疗无效,进入临床分级C、D级。作者认为肾活检不仅有助于HSP的诊断,而且是了解预后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SS)合并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远期预后,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应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S合并NMO患者81例,出院后通过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1月。分析所有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期间死亡、疾病复发判定为预后不良。SS合并NMO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例、失访6例、临床资料不完整7例,完成随访65例,其中预后良好者47例(占72.3%),预后不良者18例(占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3.800,95%CI(1.212,11.914)]、SS病程[OR=7.128,95%CI(2.707,18.770)]、NMO发作次数[OR=3.501,95%CI(1.114,10.997)]及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OR=4.362,95%CI(2.362,8.057)]是SS合并NMO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S合并NMO患者远期预后较差,性别、SS病程、NMO发作次数及AQP4抗体是SS合并NMO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