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唐山市中医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疑似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4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观察CT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44例,腮腺腺淋巴瘤1例,腮腺恶性肿瘤1例。CT检查结果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43例,腮腺腺淋巴瘤2例,腮腺恶性肿瘤1例。两种方法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1)。CT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7%、100.0%、97.8%。结论 CT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并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CT增强扫描对肿物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对术前的评估和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韦家幸 《四川医学》2013,34(5):748-749
目的探讨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的影像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39例经手术病理和内镜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的患者行多排螺旋CT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病变部位、强化程度和管壁扩张度的改变以及管壁的厚度。结果消化道淋巴瘤大多表现为消化道管壁的弥漫性增厚,管腔狭窄;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多见于胃部;39例患者共计39处淋巴瘤,其中胃部17例,小肠9例,食道较罕见;胃部淋巴瘤CT表现呈弥漫浸润型、局限性浸润型、溃疡型,增强后病变为轻度到中度的均匀强化。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进行扫描,其诊断特点明显,可以对PGIL病变进行准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在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旨在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和内镜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的MSCT完整的病例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管腔壁的厚度、强化的程度和扩张度的改变等.结果 26例患者共26处淋巴瘤,发生部位依次为,食道1例、胃部15例、十二指肠2例、回肠3例和结直肠5例(其中回盲部3例).食道病变管壁CT平扫示均匀增厚,增强后为轻到中度的均匀强化.胃部淋巴瘤CT表现呈弥漫浸润型、局限性浸润型和局限性溃疡型,增强后病变为轻到中度的均匀强化;部分合并腹腔和(或)腹膜后淋巴结的肿大,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小肠和大肠淋巴瘤、肠壁增厚,部分合并肠腔呈"瘤样"扩张,少数合并肠套叠,增强后病变肠壁轻到中度的均匀强化,绝大部分不合并肠梗阻,部分合并腹腔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MSCT能显示消化道淋巴瘤的特点,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彭珂文  贾飞鸽  古治梅  孙冰  沈比先  高慧 《广东医学》2012,33(16):2456-2458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特征,探讨两者影像鉴别诊断中较具特异性的影像征象。方法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腮腺腺淋巴瘤与33例多形性腺瘤,对其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平扫密度等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病灶形态、最大径线、病灶密度的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部位及平扫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淋巴瘤好发于腮腺后下象限,而多形性腺瘤更多发生于其他象限。腺淋巴瘤平扫密度较多形性腺瘤明显偏高。结论发生部位与平扫密度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影像鉴别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沉默调节因子1(SIRT1)在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59例不同病理分型的口腔腮腺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腮腺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IRT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SIRT1在瘤旁组织、腮腺腺淋巴瘤(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交界性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2007-2011年经CT诊断、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和30例多形性腺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结果 25例腮腺腺淋巴瘤肿瘤个数35个,3例双侧单发,1例双侧多发,2例一侧多发,19例一侧单发,23例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例边界不清,21例位于腮腺后下象限(浅叶后下部),32个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扫描早期病变实性部分及实性病灶明显强化,15例病人延时扫描14例病灶CT值减退,25个病灶内或边缘可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20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不均,内见裂隙样低密度影;30例多形性腺瘤均为单侧单发,19例位于腮腺浅叶,11例位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5例,9例呈分叶状,18例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内见囊状低密度影,病变呈轻中度强化,18例病人延时扫描16例病灶延时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在CT特征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它们的影像特征并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7.
腮腺腺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或Warthin瘤。本病首先由Albrecht和Arzt(1910)报道.并称之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1929)报告2例并详加描述,故以此命名。腮腺腺淋巴瘤是一种异位性腺瘤,为良性肿瘤,临床无特异性,容易误诊,现结合所遇到的12例腮腺腺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检查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肿瘤的数目、发生部位、大小及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7例呈多发,多发病例中5例(14.29%)为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单发病灶集中在腮腺后下极,多发病灶分布较广泛。24个病灶(41.4%)出现囊变,10个有较大的囊变。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增强肿瘤实质性部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退出,可伴有显著的囊变。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中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74例结直肠癌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结果:25例升结肠癌,22例直肠癌,7例降结肠癌,20例横结肠癌;对比螺旋CT诊断结果来看,仅出现1例漏诊情况,准确率为98.65%。结论:在结肠癌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把握肿瘤的长度、形状以及侵犯程度,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相关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平扫密度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25例患者中,肾上腺腺瘤样增生2例,腺瘤12例,嗜铬细胞瘤5例,皮质腺癌2例,转移瘤2例,骨髓脂肪瘤2例。结论:64排CT对肾上腺肿瘤诊断检出率较高,肾上腺肿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64排CT在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上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5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对小儿腺样体肥大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其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50例腺样体肥大病例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软组织密度均匀,边缘光整,CT值35hu左右。结论螺旋CT扫描安全准确,阳性率高,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腹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急腹症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急腹症临床患者109例,对其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重建,将检查结果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得知,CT检查确诊99例,诊断准确率为90.83%。误诊10例。结论:采取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急腹症进行诊断具有简捷、快速、准确等诸多优势,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35例腺淋巴瘤进行CT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多形性腺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例(6%);多发者1例(3%);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16.42±11.10)HU。35例腺淋巴瘤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32个(92%);多发者12例(34%);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31.23±13.10)HU。结论在腮腺的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对于中老男性,发生于后下象限,病灶多发,血供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应首先考虑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阻塞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1月间126例阻塞性黄疸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使用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行曲面重建成像,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本组经手术病理检查共确诊121例,经多排螺旋CT检查确诊115例,诊断正确率为95.0%。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阻塞性黄疸诊断正确率较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林 《吉林医学》2014,(9):1921-192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研究。结果:本组扫描图像质量全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发病部位升结肠6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7例;结肠病变长度约3~10 cm,平均6 cm。增强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3例,脑转移1例。本组结肠癌灶与结肠镜和手术病例结果相对照,检出率均可达到为100%。结论:MSCT诊断结肠癌及结肠癌术后复发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等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CT增强检查在腮腺潜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腮腺多形性腺瘤72例,腺淋巴瘤31例(36个病灶),基底细胞腺瘤15例CT增强后的影像学征象,重点观察病灶内有无"囊变","囊变"分布方式,强化特征及强化方式等.结果 腮腺多形性腺瘤增强后以持续上升强化为主,且病灶可见"囊变"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CT平扫及其中9例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结果: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中,14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呈多结节分叶形,密度高于正常腮腺组织;18例肿物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伴有囊变及钙化;2例为术后复发,边界不清,可见大片坏死区。结论:CT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6年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20例,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多层螺旋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6个病灶,其中19例为单侧、单发病灶,一例为单侧多发病灶,5例病灶有浅分叶,15例密度较均匀,5例密度不均匀伴有囊变;平扫最高密度为41.6HU,最低密度为26.7HU,平均36.1HU;增强扫描观察8例病灶呈较均匀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发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超声对这两种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淋巴瘤43例和多形性腺瘤44例的超声图像特征、发病因素。结果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在横纵径比值、囊性区域的比例、血流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发病因素中年龄、性别、吸烟等影响因素在两者之间也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彩超检查对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结合病因分析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 tumours,GST)是由一大类胃的除淋巴瘤以外的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组成,来源于器官的壁层细胞.目前把缺乏分化特征或者既向平滑肌又向神经方向分化的肿瘤统称为胃间质瘤[1].为提高GST的诊断水平,现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线科近4年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5例胃间质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