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阻塞引起[1 ] ,因此及早再灌注治疗是恢复心肌灌注的先决条件。本院 2 0 0 0— 2 0 0 2年治疗和护理此类患者 40例 ,现将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及溶栓条件[2 ] ,男 2 3例 ,女 1 7例 ;年龄 55~ 71岁 ;梗死部位 :前侧壁 2 6例 ,下壁右室 1 4例 ;合并高血压病 6例 ,心衰 8例 ,糖尿病 5例。1 2 治疗方法 首先予阿司匹林 0 .2g嚼服 ,后予尿激酶(广乐天普医药公司 ) 1 50万U 加入生理盐水 1 0 0mL中于 30min内静脉滴注完。1 3 护理对…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了28例AMI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溶栓期间护士密切配合。加强观察,27例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溶解血栓使闭塞的冠脉再通,恢复血供有助于抢救濒死的心肌,减少梗死范围,降低病死率,是改善预后的紧急措施。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心肌梗死患者378例,其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187例,经细心观察护理136例再通。再通率72.72%。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静脉溶栓治疗,及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得到再灌注,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从而显著改善预后,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我科从2011年5月~2014年  相似文献   

5.
德渥得等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进行早期冠脉造影证实 :90 %有血栓存在。这一发现 ,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1]。溶栓疗法使心肌再灌注 ,挽救尚未坏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溶栓疗法包括 :冠脉内溶栓法与静脉内滴注溶栓法 ,据统计 ,前者再通率高达 75%~ 90 % ,后者约为50 %~ 60 % [1] 。但两者相比 ,后者方法简单、易行、省时、代价低、人员易于培养 ,更易于开展 ,我科自 1997年开展静脉溶栓疗法治疗 AMI,无一例死亡 ,在保护心功能和防治再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溶栓的选择对象及条件1持续性心前…  相似文献   

6.
从静脉溶栓治疗的常用药物及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时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再灌注观察、防止病发症和康复护理等护理方面,综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护理问题,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尿激酶)和观察组(瑞替普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冠脉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0.0%),冠脉再通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替普酶能够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0例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结果:经治疗护理、临床治愈36例,死亡4例,有效率占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时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护、仔细观察、专人护理,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的相应的护理经验.结果:成功的溶栓治疗配以恰当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在溶栓治疗中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 ,危害大 ,其治疗问题仍是当前人们共同关心的热点。笔者仅就取得共识的问题、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粗略评述。1 共  识当前 ,对于 AMI的治疗问题 ,由于冠脉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 ,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的有力数据 ,对下列问题已取得共识。1.1 AMI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 ,阻塞了冠脉血流 ,心肌缺血坏死所致。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采取措施尽快使闭塞的冠脉血管开通 ,恢复足够的冠脉血流 ,挽救濒死的心肌。当前 ,用于临床的有效治疗方法有两种 :一是应用溶…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 (简称稳性心梗 )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闭塞、血流中断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梗的发生率日渐增多 ,但其临床表现各异 ,故应加强诊断意识。一旦确诊急性心梗 ,早期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静脉溶栓做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发展趋势看 ,其应用场所将进一步扩大 ,故各级医院的内科急诊医师应熟悉和掌握这一方法 ,才能提高急性心梗的抢救成功率。笔者现将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供同行参考。1 急性心梗早期症状呈多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中的作用和体会。方法:通过对46例溶栓病人的观察护理总结其经验。结果:成功的溶栓治疗配以恰当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配合综合有效护理措施,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慌心态、配合临床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中护理干预的重点.方法:将我科70例AMI溶栓患者,年龄≥60岁的47例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23例为中青年组,对比分析两组在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异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临床表现与诱发因素:老年组中不典型胸痛19例,与中青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因素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P〈0.05) 老年组中合并症高于中青年组(P〈0.05) 老年组中并发症室上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与中青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AMI的特点在溶栓中给予有效、及时的护理,提高溶栓的成功率,降低AMI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已成为最重要治疗方法, 且溶栓治疗的疗效高. 我院自开展溶栓治疗以来, 已取得了很大的治疗效果, 并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使部分心肌严重持续的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病情险恶 ,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延缓或避免发展到最终结果。及时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 ,可以缩小梗死面积 ,挽救缺血的心肌 ,降低死亡率 ,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预后。临床应用纤溶酶激活剂对 AMI患者进行早期快速大剂量的溶栓治疗 ,收效较大。但在溶栓系列过程中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此 ,对 AMI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 常规准备静脉溶栓疗法对 AMI效果显著、安全 ,并早已定论 ,护士在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  相似文献   

17.
静脉溶栓疗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可以及时恢复心肌灌注,从而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使死亡率明显减低。我们自2001年始,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AM1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65~89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观察疗效及出血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心功能状态变化、心肌梗死扩展、梗死后心绞痛、早期ST段变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病死率亦有所下降,而出血情况并无明显加重。结论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痉挛而持久缺血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溶栓治疗是AMI再灌注的重要方法。心肌梗死后不仅要加强急性期治疗,还应重视早期康复,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长期预后。为了使AMI患者早日恢复工作和活动,自觉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本院对35例AMI患者在静脉溶栓24 h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对它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溶栓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以达到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控制心肌梗死的范围,改善心肌功能的目的。由于该方法简单方便,易于在院前急救推广。1使用溶栓治疗的护理与观察溶栓疗法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溶栓治疗在发病6小时内最有效,但因院前救治条件有限,所以要求急救人员必须具有快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积极采取有效的院前救护措放,为进一步的院内治疗奠定基础。1.1院前救护:院前救护人员必须具有快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临床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