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铅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PCR-RFLP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的维吾尔族443名和汉族469名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了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关系,及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结果在维吾尔族人群中,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52%和9.48%;在汉族人群中,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73%和4.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族儿童血铅浓度为(55.86±2.23)μg/L,铅中毒流行率为23.25%;汉族儿童血铅浓度为(53.05±2.24)μg/L,铅中毒的流行率为23.31%,两民族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是参与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可催化两分子的δ-氨基-γ-酮戊酸(ALA)聚合成卟胆原(PBG)。有研究表明,AL4D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的易感性相关,分布存在种族差异,其等位基因AL4D1个体骨铅含量高,ALAD2个体血铅值较高。本文综述ALAD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环境铅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损害仍然是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机体的易感性可能是铅毒性作用的重要决定因素,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遗传多态性对铅毒性易感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编码人类ALAD的基因位于染色体9q34,ALAD酶是亚铁血红素生物合成通路中的第2个关键酶,ALAD基因具有多态性。ALAD编码区第177位碱基处发现了G→C颠换,产生ALAD—1和ALAD-22个共显性等位基因,并且与铅毒性易感性有关。目前为止,由于对人群ALAD基因多态性尚未有效检测,尚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在环境暴露水平上,ALAD基因型与铅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维吾尔族,彝族人群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MspI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PL)对214名新疆维吾尔族人和144名云南彝族人的ALAD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维吾尔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82.71%,ALAD1-2杂合子占15.89%,ALAD2-2纯合子基因型占96.53%,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65%和9.35%,在彝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96.53%,ALAD1-2杂合子占2.87%,而ALAD2-2纯合子付占0.69%,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7.92%和2.08%。结论:中国维吾尔族人群的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文献报道的欧洲白人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近,在彝族人群的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文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联合作用对铅肾毒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33名铅作业工人,根据工人接触铅水平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测定血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全血提取DAN基因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结果超职业限值组,ALAD1-2/2-2基因型和ALAD1-1基因型工人尿NAG的浓度分别为(2.12±0.07)U/mmol Cr和(1.73±0.03)U/mmol C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DR-Bb基因型的工人尿β2-MG浓度[(20.94±0.12)μg/mmol Cr]高于携带VDR-bb基因型工人的尿β2-MG浓度[(15.28±0.09)μg/mmol Cr](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铅接触、高血铅等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基因的联合作用都是铅作业工人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接铅水平、血铅水平、ALAD基因型和接铅水平的联合作用引起尿NAG异常的OR值分别为6.85(2.51~10.87)、2.41(1.70~3.41)、3.01(1.10~8.19)。结论在高铅浓度接触下ALAD和VDR基因型与铅肾毒性有关,ALAD-2等位基因和高铅接触是加重铅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与铅中毒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参与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其在铅中毒的发病机理以及诊断中的作用已被许多学者所重视。近年来发现该酶具有多态性。有关研究提示,具有ALAD2基因的人可能对铅较敏感,因此,含有ALAD2杂合子以及纯合子者可能具有较高的血铅浓度以及较高的体内铅负荷,使得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急性或慢性铅暴露的亚临床或临床症状。也有不同观点认为AL-AD2也许是保护身体免遭铅危害的有利因素。本文论述了该酶的基因型、表型与铅中毒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δ 氨基 γ 酮戊酸脱水酶 (ALAD)是血液中与铅结合力很强的蛋白。有多个研究表明 ,ALAD12 / 2 2 组血铅水平高于ALAD11组 ,提示ALAD12 / 2 2 人群为铅毒性易感人群[1 3 ] 。但另一些研究却未发现两组人群间血铅、骨铅和尿铅水平有统计学差异[4 6] 。维生素D受体 (VDR)是介导 1,2 5 (OH) 2 D3 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 ,在维持机体钙、磷代谢 ,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铅和钙在体内的代谢非常相似而且相互影响 ,人体钙摄入量可以影响铅的吸收。VDR在钙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论上推测VDR…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铅作业工人的δ-氨基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工人血铅(PbB)、临床症状表现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分析法分析不同ALAD基因型与PbB、工人症状表现的关系,比较预防措施实施前后含ALAD2型等位基因工人Pb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铅作业工人176人ALAD基因分布呈现多态现象,ALAD1-1型占89.77%,ALAD1-2型占10.23%.ALAD1等位基因比例为94.88%,ALAD2等位基因比例为5.1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平衡.含ALAD2等位基因的个体较ALAD1型等位基因的个体具有较高的PbB浓度、较明显的神经征表现,采取措施后含ALAD2等位基因的18名工人的PbB、尿δ-氨基酮戊酸(δ-ALA)、锌原卟啉(ZPP)值有明显的降低,PbB平均下降19.06%,δ-ALA平均下降18.64%,ZPP平均下降15.88%.结论相同职业性铅接触条件下,ALAD2等位基因个体的PbB浓度增加并出现一些临床症状表现,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护对策,可降低工人PbB浓度,保护含ALAD2等位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接触工人血铅 (PbB)和锌原卟啉 (ZPP)的影响。 [方法 ]采集 170名上海市某蓄电池厂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静脉血样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 (MspⅠ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进行ALAD基因分型分析 ,用PE 80 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ZPP 3 80 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分别测定PbB和ZPP含量 ,并分析其与基因型的关系。 [结果 ]①ALAD11纯合子基因型者有 15 4名 ,占90 5 9%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者有 16名 ,占 9.41% ;未检出ALAD2 2纯合子基因型者 ;②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 95 .2 9%和 4.71% ;③在同等外暴露条件下 ,ALAD12杂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1.0 4± 0 .48μmol/L)明显高于ALAD11纯合子基因型组工人血铅水平 ( 0 .78± 0 .3 4μmol/L)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④ALAD12基因型工人锌原卟啉(ZPP)含量比ALAD11基因型者稍低 ,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前者为 ( 0 .42± 0 .2 4) μmol/L ,后者为 ( 0 .46± 0 .41) μmol/L。[结论 ]ALAD2等位基因频率与文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的结果相近 ,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在同样职业铅暴露环境下 ,具有ALAD2等位基因的工人血铅水平增高 ,ALAD2等位基因可加重工人体内的铅  相似文献   

10.
244 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与铅中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参与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其在铅中毒的发病机理以有诊断中的作用已被许多学者所重视,近年来发现该酶具有多态性,有关研究提示,具有ALAD^2基因的人可能对铅较敏感,因此,含有ALAD^2杂合子以及纯合者可能具有较高的血铅浓度以及较高的体内铅负荷,使得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急性或慢性铅暴露的亚临床或临床症状,也有不同观点认为ALAD^2也许是保护身体免遭铅危害的有利因素,本文论述了该酶的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和锌原卟啉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样分析 370名严重铅污染区儿童的血铅、锌原卟啉和ALAD基因型。结果 ALAD1 2 / 2 2 基因型的血铅水平 (2 6 2 1± 0 5 6 1) μmol/L高于ALAD1 1基因型 (2 36 0± 0 5 96 ) μmol/L ;而锌原卟啉水平也增高 ,前者 (13 0 7± 9 38) μmol/L ,后者 (9 90± 6 30 ) μmol/L。 结论 在同样的高铅暴露条件下 ,ALAD1 2 / 2 2 基因型可影响儿童体内铅负荷水平以及铅所致血液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5-ami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EC4.2.1.24)基因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工人血铅、健康危害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铅作业工人201名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铅水平,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析和验证ALAD基因多态性,对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201名铅接触工人中,ALAD1-1基因型178人(94.10%),ALAD1-2基因型23人(5.65%),未发现ALAD2-2基因型.等位基因ALAD1-1和ALAD1-2的频率分别为97.01%和2.99%,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平衡.ALAD1-2基因型组血铅水平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面ZnPP水平,ALAD1-2基因型组则低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高血铅组(≥1.50 μmol/L) ALADl-2基因型分布比例(13.2%)高于低血铅组(< 1.50 μmol/L) (0%) (P< 0.05).ALAD1-2基因型组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与腹痛的发生率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 0.05或P<0.01);ALAD1-2基因型组消化道症状评分和神经精神症状评分均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结论]在相同铅暴露情况下,与ALAD1-1相比,AL-AD1-2基因型的个体血铅较高,而且自觉症状异常率较高、程度较严重,说明ALAD-2个体工人对铅毒性易感性较高,这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铅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但同时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国维吾尔族、彝族人群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 (MspI)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 2 14名新疆维吾尔族人和 14 4名云南彝族人的ALAD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分布 ;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了维吾尔族和彝族人群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相关关系 ,及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结果 维族人群ALAD1和ALAD2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是 0 .91和 0 .0 9;彝族人群ALAD1和ALAD2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0 .98和 0 .0 2。维族人群的血铅均值为 (76± 4 ) μg/L ,血铅≥10 0 μg/L的比例为 2 5 .7% ;彝族人群的血铅均值为 (5 0± 16 ) μg/L ,血铅≥ 10 0 μg/L的比例为 6 .3%。未见本研究人群ALAD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血铅水平有相关关系。结论 ALAD基因多态性对铅毒性影响的方式可能与机体铅的负荷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530例中国汉族人口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汉族人口中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的背景资料。方法 采集530名中原地区汉族人口的血液样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ALAD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在中国汉族人口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93.58%,ALAD1-2杂合子占6.23%,而ALAD2-2纯合子仅占0.19%。ALADl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67和0.033。结论 中国汉族人口的ALAD2等位基因频率与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的结果相近,而低于高加索人口。  相似文献   

15.
对110例在我院同时进行血铅、尿铅、诊断性驱铅试验、尿d-氨基-γ-酮戊酸和锌原卟啉等检查的病例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对象筛查中血铅的灵敏度73.77%,尿铅为37.70%,诊断性驱铅试验80.33%;轻度铅中毒病人筛查中ZPP灵敏度最高(81.82%),诊断性驱铅试验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最高(分别为100%、88.18%和100%)。提示只采用单项检测指标筛查观察对象或诊断铅中毒,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应将几项指标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铅中毒者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的水平。方法对2008年洛阳市37例铅中毒者的留尿进行了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测定。结果铅中毒者的尿铅浓度与δ-ALA浓度具有相关性。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临床医师进行铅中毒程度的初步判定,达到筛选诊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3种多态性基因是否会使某些个体对铅暴露的敏感性增强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这3种基因包括:δ-氨基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和血色病基因。ALAD基因的多态性与人动物血液、骨骼和体内器官中的蓄积和分布有关。VDR基因能控制血清中的钙三醇含量,从而控制钙的吸收,并反过来影响骨骼中铅的蓄积。血色病基因可引起铁的过量蓄积而致病,也会影响到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对患者进行ALA-PDT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冻治疗. 结果 ALA-PDT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2%,复发率为4.8%.而对照组治愈率为76.2%,复发率为23.8%.ALA-PDT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LA-PDT治疗后无感染、溃疡、疤痕和尿道狭窄等剐作用. 结论 ALA-PDT是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高效、复发牢低、无明显副作用的一种新疗法.  相似文献   

19.
铅毒性的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虎  颜崇淮  沈晓明 《卫生研究》2004,33(2):226-228,232
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机体的易感性可能是铅毒性作用的重要决定因素。δ 氨基 γ 酮戊酸脱水酶基因、维生素D受体基因及血色素沉着病基因等遗传多态性可能造成儿童对铅毒性作用有不同的易感性 ,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10—2015年本院皮肤科门诊53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均为临床和组织病理确诊患者,进行ALA‐PDT 治疗,20% ALA霜剂涂于皮损,4 h后激光照射,能量为100~120 J/cm2时间约为40 min。结果所有病例经过8~15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的随访,18例浅表型基底细胞癌,治疗有效率88.8%,平均治疗次数4.14次;15例浅表型鳞状细胞癌,治疗有效率66.67%,平均治疗次数4.75次;12例鲍温病,治疗有效率41.6%,平均治疗次数5.20次;8例Paget病,治疗有效率37.5%,平均治疗次数5.10次。病变处皮肤愈合后见轻微色素沉着,未见瘢痕形成。结论 ALA‐PDT 对及癌前病变及皮肤癌具有疗效好、无痛苦、无创伤、无疤痕形成、复发率低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年迈体弱及特殊部位的皮肤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