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的疾病,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尽管国内外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甚多,但对基因相关的复杂多因子遗传性脑卒中却关注甚少.全基因组连锁不平衡研究确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lipoxygenase-activating protein,ALOX5AP)基因与卒中的相关性,因此全球各国家进行大量的病例-对照研究,探寻ALOX5AP基因与脑卒中的关系.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基因药物仍处于研发阶段,但在不久的将来,脑卒中的基因研究会为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个体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调节。尽管已知涉及一些环境因素,但对该病易患性的遗传基础知之甚少。来自冰岛的最新研究明确了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两个公认候补基因———磷酸二酯酶4D(PDE4D)和5-脂加氧酶激活蛋白(A LO X5AP)的风险多态性。收集北美同患缺血性卒中的同胞  相似文献   

3.
血液疾病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病例病因的8%,表1列出了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许多研究报道青年卒中患者血液学病因更加常见,特别是通过广泛的检查最终确定卒中病因者。许多原发性血液疾病合并缺血性卒中,但一些卒中病例同时出现其他病因学因素,使得血液系统原因难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和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重要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乳腺癌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然而其发病机制及最佳治疗、预防策略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关于乳腺癌相关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证据文献,旨在梳理乳腺癌相关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以及解决以上问题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5.
T2DM是一种多因素复杂疾病,常伴有心血管及神经病变。高血压病(HTN)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易诱发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等急性疾病,危害健康。大量的研究表明,DM患者发生HTN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5倍,本文将对Gln223Arg、Pro1019Pro基因多态性与T2DM合并高血压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妙霞  符永玫  赵锋 《广东医学》2001,22(7):606-607
目的 探讨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3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9个因素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的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缺乏复发预防治疗5个因素对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有统计学意义。但进入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则显示年龄、高血压病2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最危险的因素,对高危人群(≥60岁)控制高血压是防止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虽然在众多卒中易感危险因子的控制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卒中仍是目前影响社会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和常见的致死致残原因;动物模型和人体研究已证实卒中的发病存在着遗传易感因素,但目前仍不能对常见卒中类型相关遗传因素做出准确界定,主要归因于卒中本身的复杂性、协同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和人类种群的遗传异质性。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大鼠模型可对卒中的遗传因素研究提供极为有价值的资料;其中心钠素基因已在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大鼠模型和两类不同的人类种群研究中被确定为卒中基因,特别是心钠素基因结构的改变与个体发病具有一致性,提示突变依赖机制对卒中易感性的重要作用。最近应用的中间疾病表型提供了一种简化归纳的方法,可能对脑血管意外相关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ApoA5-1131T/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性,探讨ApoA5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14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29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1131T/C位点多态性,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缺血性卒中组-1131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8);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稀有等位基因-1131C携带者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携带者(t=3.410,P=0.001和t=5.741,P=0.000).校正年龄、性别、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1131C等位基因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95% CI:1.383~5.255).结论 对于心源性脑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1131C等位基因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及缺血性卒中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ApoA5-1131T/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性,探讨ApoA5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14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29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1131T/C位点多态性,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缺血性卒中组-1131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8);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稀有等位基因-1131C携带者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携带者(t=3.410,P=0.001和t=5.741,P=0.000).校正年龄、性别、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1131C等位基因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95% CI:1.383~5.255).结论 对于心源性脑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1131C等位基因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及缺血性卒中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学研究,从较早期的候选基因研究[1~3](candidate gene association studies)到近期的全组基因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4~6],带来了海量的遗传信息。在海量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遗传信息中,医务人员片段化、标签化式地"读懂"了部分遗传信息,但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这个遗传异质性很强的多基因复杂疾病,完整准确地"读懂"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信息,尤其是能解读和理解缺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卒中已成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常见病,而且近年来青年人群的发病形式日益严峻。研究提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约为5%~1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已有学者大量研究探讨了青年与老年缺血性卒中之间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的差别,下面就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提供借鉴。1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缺血性卒中家系中探讨PDE4D基因rs966221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家系研究设计,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进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并用非参数连锁分析和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amily based association test,FBAT)进行连锁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276个缺血性卒中家系,776名研究对象。应用GEE控制混杂因素并调整家系内部相关性后,载脂蛋白B、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相关(P<0.05)。非参数连锁分析和FBAT分析均未发现rs966221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相关,但该位点与卒中相关的数量性状存在连锁和关联关系。非参数连锁分析发现,在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rs966221位点与载脂蛋白B(P<0.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03)、收缩压(P=0.036)存在连锁;在调整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的患病状态后,rs966221位点TT基因型(P=0.019)和CT基因型(P=0.007)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显性模型中C等位基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具有统计学关联(P=0.019)。结论:血脂、血压的异常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缺血性卒中相关,PDE4D基因rs966221位点与载脂蛋白B、超敏C反应蛋白及收缩压水平存在连锁,该位点C等位基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具有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3.
自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研究发表以来,静脉溶栓已成为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是经过多数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大型临床观察性研究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即使是在美国,也仅有3.0%~8.5%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除了狭窄的治疗时间窗以及严格的纳入标准外,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可能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作者就近几年脑缺血性卒中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凝血系统、脂质代谢相关基因、eNOs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心衰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是一类多基因疾病。热激蛋白(HSP)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子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中高度表达。HSP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易患基因,其基因突变影响了HSP水平。炎症反应是心衰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由炎性因子编码的基因突变可能是缺血性心衰的致病因素。目前HSP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衰的相关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6.
卒中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不同类型的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所包含的病因也各不相同.缺血性卒中亦是如此,从一种"疾病"到一种"临床综合征"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逐渐深刻,并开始基于病因对不同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对因施治",这一过程是伴随着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而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逐渐发展的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和治疗手段也随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分型是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基因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中治疗决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卒中     
采用他汀类药治疗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有症状患者的良好预后相关;纤溶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墨尔本东北部卒中发病率研究的远期预后:卒中5年后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1981-2003年新西兰奥克兰市的卒中发病率趋势;日本人群中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大脑动静脉畸形患儿和成年患者远期出血风险的对比研究;卒中看护者看护负担与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主诉记忆丧失老年受试者动脉硬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是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生后最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延长住院时长、妨碍回归社会及家庭、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增加脑血管疾病再发的风险。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诊断不及时,治疗效果不明显。为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需更详细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寻找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deCO DE小组在发现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与缺血性卒中强相关后,又证实STRK1基因位点的存在,这将有助于深入认识缺血性卒中的遗传病因学。本研究旨在探讨巴基斯坦人群中PDE4D基因的3种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巴基斯坦裔的2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250例对照者PDE4D基因的3种多态性进行分析。对资料编码后输入SPSS分析系统(版本12.0)。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发现,标记物SNP83(rs966221)和缺血性卒中明…  相似文献   

20.
正复杂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多因素疾病性状。包括体重、血液化学、免疫细胞以及宿主对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易感性等。近年来,人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研究这些性状产生的宿主遗传因素。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这些复杂疾病的研究很难在人类上直接开展。而由于鼠科与人类间存在大量的同源基因,使得在鼠模型中所筛选到的相关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及候选基因适用于人类复杂疾病的研究。这样一旦在鼠类中找到相关QTL或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