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成人结核病。而预防接种主要是利用机体具有免疫记忆的特征以阻止病原体的再次入侵,因此,研究T淋巴细胞的免疫记忆及增殖能力对新型结核病疫苗的设计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新型结核病疫苗菌株(简称B/R菌株)对T淋巴细胞免疫记忆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选取6~8周龄、SPF级雌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卡介苗(BCG)组、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毒株(H37Ra)组和新型结核病疫苗(B/R)菌株组,各12只。PBS组、BCG组、H37Ra组和B/R菌株组分别皮下接种PBS、BCG、H37Ra和B/R菌株。4组分别于免疫后8周、12周、16周各取3只小鼠提取脾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中央型记忆性淋巴细胞(TCM)及效应型记忆性淋巴细胞(TE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的抗原特异性Th1/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增殖率、CD8+ T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 免疫后8、12、16周BCG组、H37Ra组、B/R菌株组CD4+的TCM和TEM高于PBS组(P<0.05);免疫后8周B/R菌株组CD4+的TEM低于H37Ra组(P<0.05);免疫后16周B/R菌株组CD4+的TCM高于H37Ra组和BCG组(P<0.05);免疫后16周B/R菌株组CD4+的TEM高于BCG组(P<0.05)。免疫后8、12、16周BCG组、H37Ra组、B/R菌株组CD8+的TCM和TEM高于PBS对照组(P<0.05);免疫后12周B/R菌株组CD8+的TEM高于H37Ra组和BCG组(P<0.05);免疫后16周,B/R菌株组CD8+的TCM和TEM高于BCG组(P<0.05)。免疫后8、12、16周PBS组IL-2和IFN-γ低于BCG组、H37Ra组、B/R菌株组(P<0.05);免疫后12周,B/R菌株组IFN-γ高于BCG组(P<0.05);免疫后16周,B/R菌株组IFN-γ和IL-2高于BCG组和H37Ra组(P<0.05)。BCG组、H37Ra组和B/R菌株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率、CD8+ T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PBS组(P<0.05);B/R菌株组的CD4+T淋巴细胞增殖率、CD8+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高于BCG组和H37Ra组(P<0.05)。结论 B/R菌株免疫小鼠后,可促进机体产生更高水平的免疫保护性记忆细胞,以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并可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2.
801名大学生结核病免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四个年级的本科学生进行结核病免疫状况调查,经卡介菌纯蛋白衍化物试验,结果显示:卡介菌纯蛋白衍化物试验阴性者即对结核病无特异性免疫力者占39.2%,男生为41.7%,女生为36%,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试验结果为阳性与卡介苗接种史有显著的统计学联系(P<0.01),与结核病家族史无联系(P>0.50)。  相似文献   

3.
司力  张明霞 《安徽医学》2007,28(3):278-279
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T细胞包括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两类,其中数量较少γδT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γδT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巨噬细胞和αβT细胞,使之尽早发挥抗结核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锋  周海依  王曼知  张小佛  危松青 《海南医学》2020,31(10):1297-1299
目的分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在儿童重症结核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童结核科及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3例初治结核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成普通结核病组103例和重症结核病组50例,比较两组儿童T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CD19+)、NK细胞(CD56+)、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IgE的水平。结果与普通结核病组儿童比较,重症结核病组儿童的CD3+T细胞、CD4+T细胞比率明显下降,IgG、IgA、IgE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儿童的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儿童的补体C3、补体C4及IgM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结核病组儿童对比普通结核病组儿童细胞免疫受到更大损害,因此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有效判断患儿病情及风险,有助于指导重症结核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IL-4调控树突状细胞特异性非整合素(dendritic-cell 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的表达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以探讨DC-SIGN表达与结核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IL-4(5、10、50、100、200 ng/ml)调控DCs表面DC-SIGN的表达水平;根据加入IL-4剂量将DCs分为5ng/ml组和50 ng/ml组,分别加入100 n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结核杆菌H37Rv菌悬液共培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表型(CD11c、DC-SIGN、CD83、CD86、HLA-DR),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2、IL-10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各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①IL-4能调控DC-SIGN的表达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当加入IL-4的剂量由5 ng/ml增加到50ng/ml时,DC-SIG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当IL-4的剂量由50 ng/ml增至200 ng/ml时,DC-SIGN的表达水平虽仍随IL-4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成熟度无显著差异(P>0.05).③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加入LPS、H37Rv诱导后,培养液中IL-1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LPS诱导后培养液中IL-10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后培养液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DC-SIGNlow-DCs(P<0.05).④表达不同水平DC-SIGN的DCs加入LPS诱导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成熟后与DCs加入LPS诱导成熟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相当(P>0.05),但DC-SIGNlow-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DC-SIGNhigh-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分泌IL-10水平明显高于DC-SIGNlow-DCs,但DC-SIGNlow-DCs加入H37Rv诱导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降低.DC-SIGN表达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机体抗结核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从结核分支杆菌中提取并经改进的38一KDa抗原所制作ICT免疫色谱卡对结核病血清学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ICT免疫色谱技术对228例肺结核、非结核呼吸道疾病进行快速实验诊断:结果147例活动性肺结核、11例肺外结核、95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和健康对照组.总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在痰结核菌阳性分别为90.48%、89.33%、82.60%、82.72%;痰结核菌阴性分别为6762%、89.33%、90.70%、63.81%;肺外结核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3、64%、89.33%;非结核呼吸道疾病和健康对照仅10.00%、400%呈弱阳性。结论表方法快速、安全、方便,不需昂贵仪器,且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不失为一项辅助诊断结核病较理想的方法.尤适合基层单位单个病例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骨关节结核病诊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目前世界上受结核病菌感染的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1/3。我国肺结核病死率约为13.89/10万,占各种疾病死亡原因的第9位,并有上升趋势[1]。结核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取决于细菌的毒力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的胞内寄生菌,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仅对结核病的细胞免疫研究现状与今后的展望加以综述。1T淋巴细胞作用机制 T淋巴细胞在胸腺…  相似文献   

9.
对5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3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RC_3b)花环率及免疫复合物(RIC)花环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好转后,RC_3b花环率上升较快,前后变化差异显著,而RIC花环率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两项指标仍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恢复过程缓慢,动态观察RC3b受体花环率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祖国医学早在数千年前便对人类机体的免疫作用有笼统的认识,例如“种痞”“扶正固本”的描述等,但因为认识方法及技术手段等原因,却没有形成一门系统的分支学科。随着近代免疫学理论,特别是免疫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便不再满足于中药“扶正固本”这样简单而直观的描述,而冀借助现代免疫学技术、方法阐发中药对人体免疫系统影响的实质,给“扶正固本”老的中医“免疫”理论赋予新的内容,本文仅就中研究方法加以综述。 1.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免疫器官司按其功能的不同分中枢免疫器官和外用免疫器官。在实验中,多以动物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及形态学变化来反映某中药对免疫器官的影响。如欲了解某药根据已有的资料或经验,给小鼠小鼠脾脏及胸腺重量,据此,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正在彻底改变癌症的治疗。但越来越多的报告及研究发现ICIs使用过程中出现活动性结核病(TB),现症的结核感染也会影响ICIs的使用。本综述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简要描述了免疫治疗中TB的发病率、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相似文献   

12.
林定文 《广西医学》2003,25(5):750-754
疾病控制离不开预防与治疗。在卡介苗对流行病学作用有限的情况下 ,治疗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位置越发突兀出来 ,治疗是最好的预防成为结核病控制的独特特征。结核病的治疗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930年以前的疗养时期 ,此期约 2 5 %病例自愈 ,中度和重度肺结核病人在 10年内死亡者达 70 %~80 %。 1930~ 195 0年的疗养萎陷疗法时期 ,疗效提高到 4 0 %左右。 195 0年以后的化疗时代 ,初治病人治愈率达 90 %以上 ,甚至达 10 0 % ,复治率降到 3%以下。当前结核病的治疗呈现以化疗为主 ,多种疗法为辅的状态。1 化学疗法抗结核化疗是 2 0世纪结核病…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3):223-226
<正>根据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1]),结核感染排名感染病原致死率的第九位,全球约有13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新发病例1040万例,其中男性占65%,女性占35%,儿童占10%。新发病例中约60%出现在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南非。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2017年全球结核菌耐药范围进一步扩大,有60万例新发病例为利福平耐药,且有48万例新发生的多重耐药性肺结核(multidrug-r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于新型结核疫苗的评价、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变更等并没有确定的免疫学评价标准。对结核菌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了解无疑可以找到合适的生物指标。在2011年4月Nature Review Im-  相似文献   

15.
《上海医学》2004,27(9):628-628
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主要完成人 :李庆生、陈同辛、何振娟等项目简介 :一、科技技术领域 :临床儿科学二、研究内容 :从T细胞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入手 ,对新生儿免疫进行研究。①研究新生儿T细胞对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及同种型转换的调节作用。②研究共刺激诱导的新生儿淋巴细胞信号传导。③研究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对新生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④研究新生儿CD4 + T细胞表面IL 2受体和CD15 4表达在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⑤研究新生儿中性粒…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分型进展与抗白念珠菌特异性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C)因其特有的捕捉、吞噬、提呈抗原的能力在其被发现的初期就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热情。近年来随着DC培养、分离技术的突破,对DC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目前认为DC亚群的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可塑性是其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多样化作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T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免疫细胞,其正常的增殖分化在机体免疫监视、防御中起关键作用。大量研究[1‐2]表明,T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是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众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免疫抑制剂革命性地改变了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以 T 细胞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成为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进程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3‐4]。本文综述了以T 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策略以及现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局限,同时总结了基于T细胞治疗的新靶点和天然产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1404例卡介苗免疫效果分析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卫生院陈有海青海省互助县卫生防疫站李生彦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婴幼儿及少年儿童发生结核病,现将我院与县防疫站对1985年~1993年卡介苗接种的1404例阳转率测定的结果分析如下:1接种对象与分组:第1组初种新...  相似文献   

19.
白文静  胡型忠  施伎婵  曹苗苗  唐少华 《浙江医学》2015,37(14):1209-1211,12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行T-SPOT.TB检查的住院疑似结核病患者536例;根据患者诊断分为结核病组和非结核病组;根据活动性、病变部位和化疗史将结核病患者分为活动性结核组和非活动性结核组,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病组和混合组,初治结核组和复治结核组。比较上述各组间T-SPOT.TB诊断价值以及分析肺外结核组各种结核病阳性率。结果536例患者中有344例确诊为结核病,其中T-SPOT.TB试验阳性296例,阴性48例,灵敏度为86.0%(296/344);192例非结核病患者中,T-SPOT.TB阴性162例,特异度为84.4%(162/192)。非活动性结核组和活动性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44.4%和88.4%(P<0.01)。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病组和混合组阳性率分别为87.3%、70.4%和94.3%(P<0.01);初治结核组和复治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87.1%和100%(P<0.05)。肺外结核以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和腹膜炎最常见,结核性脑膜炎阳性率最低为42.9%。结论外周血T-SPOT.TB试验在诊断住院患者结核病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活动性结核和复治结核敏感度高于非活动性结核和初治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敏感度不高,而在其它肺外结核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