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的一种,近年来发现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尤其与慢性肝病之间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检测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并且是发生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房颤动患者每年的中风发生率约4.5%左右,我们研究反映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活性、纤溶活性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指标即血浆P-选择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及NO的改变,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ELISA法检测了146例1型、2型、妊娠和其它类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P-sel的含量.结果1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P-sel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妊娠和其它类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P-sel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sel水平与1型、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关系,因此,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发病率高 ,且是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血栓形成过程中 ,血小板黏附分子P 选择素起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通过检测OSAHS患者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在OSAHS患者中升高的机制。对象与方法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6月门诊因打鼾经夜间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 31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 0± 13)岁 ,身高 (170± 6 )cm ,体重 (86± 12 )kg。健康对照组 2 0名 ,年龄 (5 1± 14 )岁 ,身高 (173± 3)cm ,体重(70± 5 )kg…  相似文献   

5.
研究证明:P-和E-选择素通过介导经电液转移的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时有许多黏附分子参与,如P-和E-选择素等,在进入血液循环的瘤细胞能识别靶器官血管内皮细胞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有诸多学者对P-和E-选择素在结直肠癌、肝癌等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观点不尽相同。为探讨可溶性P-和E-选择素在中老年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本文对57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6.
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检调1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的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临床Ⅱ期患者高于临床I期患者,而临床Ⅲ期患者又高于临床Ⅱ期患者。术后第15d,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第30d,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较术后第15d进一步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其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手术切除肝癌可降低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血浆sP-selectin的检测及动态观察可能对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病情发展的判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估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常伴有一系列出凝血功能异常 ,而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状态有关。本研究通过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调节蛋白 (TM)及P 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内皮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观察组 :80例 ,均为本院肿瘤科住院患者 ,除肝癌经影像学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外 ,其余均经有关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男 46例 ,女 3 4例 ;年龄 2 6~ 78岁 ,平均 44.5岁。肺癌 2 6例 ,食管癌及大肠癌 2 0例 ,乳腺癌 1 0例 ,肝癌 8例 ,淋巴瘤8例 ,其它肿瘤 8例。正…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4例ACS患者、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浆sP选择素和vWF浓度。结果ACS患者血浆sP选择素、vWF浓度均高于SA患者(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sP选择素和vWF水平与ACS的发病过程有关,是ACS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选择素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P-选择素、血栓烷(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2001年5月~2001年9月住院治疗的45例≥60岁的U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式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中P-选择素、TXB2、6-keto-PGF1α的含量,计算TXB2/6-keto-PGF1α.设老年健康对照30例,青年健康对照30例. 结果老年UAP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55.18±5.32)%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44.18±6.25)%,P<0.01.TXB2/6-keto-PGF1α水平在老年UAP组(6.54±1.79)%也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5.13±1.31)%,P<0.05.而且此二者水平在老年健康对照组较青年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血小板活化与内皮细胞的损伤在老年UA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P-选择素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转移是复杂多步骤的肿瘤细胞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 ,包括肿瘤细胞侵袭周围组织、从原发灶脱离进入循环系统、逃避免疫监视以及在远隔器官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转移灶。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选择素 (selectin)是细胞粘附分子中的一个家族 ,包括L 选择素、P 选择素和E 选择素。研究证明 ,P 选择素能介导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 ,促进肿瘤细胞的血道转移和扩散[1] 。本文就P 选择素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一、P 选择素的分子生物学特点P 选择素亦称…  相似文献   

13.
张峰  俞淑文 《山东医药》2001,41(24):26-27
本文通过测定脑动脉粥样硬化 (AS)性脑梗塞患者在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浆 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 ,以及与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水平 ,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的相关性 ,探讨 AS性脑梗塞患者的 AS病变炎症反应及降脂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脑梗塞组均为住院及门诊患者 ,共3 2例 ,均为 AS性脑梗塞患者 ,诊断符合第 2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 4次会议修订的标准 ,经颅脑CT和颅脑 MRI证实。其中急性期 2 4例 ,陈旧期 8例 ,男 1 8例 ,女 1 4例 ;年龄在 5 5~ 76岁 ,平均 6 9.4± 8.2岁…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调节系统紊乱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活化的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多种抗体。其中黏附分子则参与了T、B细胞活化以及T、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黏附分子是一类能介导免疫及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糖蛋白分子 ,它们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各种白细胞表面。在炎症细胞的渗出、定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来黏附分子在SLE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包括从黏附分子探讨SLE的发病机制 ,黏附分子与病情活动性的判断 ,…  相似文献   

15.
探讨心脏起搏早期对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和可溶性P 选择素 (SPS)的影响及其意义。对 32例不同方式起搏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测定术前及术后 7~ 8天的VWF及SPS。结果 :心脏起搏患者术前存在高水平的VWF、SPS ,术后血浆VWF及SPS随临床症状的改善而显著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结论 :心脏起搏早期明显降低血浆VWF及SPS水平 ,由于血浆VWF、SPS分别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性的特异敏感分子标志物 ,因此 ,心脏起搏早期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伴有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和血小板活性的降低。而起搏患者术前、术后高水平的VWF、SPS可能是术后的起搏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选择素(E-selection)是细胞粘附分子中选择素家族中的一员,E-选择素介导白细胞在炎症和组织损伤区域的滚动,参与炎症过程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血清sE-选择素在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对象:收集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本院内科门诊、住院病例及体检的健康人员共50例。其中肺炎20例,健康人员30例,并分为以下两组。(1)肺炎组: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1~73岁。(2)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人员,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8~68岁。以上病例均排除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的诊断标准,符合…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 选择素作为选择素家族中的一个粘附分子 ,其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在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通过抑制P 选择素介导的多细胞粘附 ,可以有效减轻血栓形成 ,保护心肌 ,减少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对P 选择素及其介导的细胞粘附更进一步认识 ,将为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提供新思维、新方法。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2 0例 ,发作 4 8h内 ,具有典型的胸痛 ,伴S T段抬高以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升高 2 .5倍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组 :2 0例 ,至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 /再灌注与血管内皮急性炎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形式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分为 AMI组 4 3例 (发病 6 h内 ) ,其中 2 2例梗死前有不稳定心绞痛史 ,2 1例为猝发梗死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SEA)组 39例。AMI组分别于入院时、再灌注后即刻、入院后 4 ,8,12 ,2 4 h及 2 ,3,5 d和 1,2周时抽外周静脉血测血浆可溶性 E-选择先 (s E- SL T)。SEA组于入院时空腹及仰卧位抽外周静脉血测血浆 s E- SL T。结果 :入院时 AMI组血浆 s E- SL T水平高于 SEA组 (39.2± 2 .9vs 2 7.8± 2 .1μg/ L ,P<0 .0 1)。另外 ,入院时梗死前前驱症状为不稳定心绞痛的 AMI患者血浆 s E- SL T水平还高于猝发梗死者 (45 .6± 5 .7vs32 .8± 1.9μg/ L,P<0 .0 5 )。AMI患者梗死前前驱症状为不稳定心绞痛者及猝发梗死者的血浆 s E- SL T水平随时间推移均缓慢下降 (相应从4 5 .6± 5 .7到 32 .7± 2 .5 μg/ L,P<0 .0 1和从 32 .8± 1.9到 2 1.5± 1.6 μg/ L,P<0 .0 1) ,而且前者的血浆 s E- SL T水平各时段均高于后者 (P<0 .0 5 ,P<0 .0 1)。结论 :AMI患者血浆 s E- SL T水平升高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增强。梗死前前驱症状为不稳定心绞痛的 AMI患者血浆 s E- SL T水平升高 ,可能与反复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 P-选择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脂代谢对 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94例 ACS患者 [其中 AMI 3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62例 ]及稳定型心绞痛 (SA) 18例和健康成人 18例的血浆 P-选择素水平。同时把 P-选择素与血脂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 :血浆 P-选择素在 AMI、UA、SA和正常组的水平分别为 19.3± 5.0、15.3± 5.2、 11.1± 4.3和 10 .1± 3 .5μg/ L ,ACS组的 P-选择素高于 SA组和正常组 (P<0 .0 5)。而在 ACS患者中 ,AMI组的 P-选择素又高于 UA组 (P<0 .0 5)。血脂结果在 4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相关分析显示 ,L DL -c与 P-选择素呈正相关 (r=0 .3 6,P=0 .0 2 8)。结论 :P-选择素与 ACS的发生有关 ,其水平可反映 ACS的严重性 ;L DL-c参与血小板的激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P-选择素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1例,正常对照30例,检测血小板膜P-选择素和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明显上调,以急性脑梗死为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明显升高,TIA患者升高不明显.结论 血小板膜P-选择素和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