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眼外伤4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延边少数民族地区眼外伤的因素分析,探讨眼外伤的防治方法。方法:对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眼外伤458例466只受伤眼根据年龄、性别、民族、受伤眼别、致伤原因、眼部主要表现作统计分析。结果:延边地区各民族比率为朝鲜族:37.7%,汉族:59.3%,其他:3%。21—50岁,打架、车祸、家务或工地上较多见,临床上最多见的眼外伤为眼眶壁骨折和眼球穿通伤,但这些都没有存在民族比率差异。结论:长期共同生活在较偏僻地区的延边的汉族和朝鲜族的生活习惯相互渗透,眼外伤发病率基本相同,因眼外伤严重影响视功能,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3.
眼外伤4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眼外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疗效,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9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9例眼外伤中,男女之比为5.40∶1,左眼占47%,右眼占44%,双眼占9%.眼外伤多发于21~40岁.工人及农民眼外伤者203例,占47.3%.工作场所受伤者占29.60%.暴力性眼外伤占21.40%,车祸外伤占9.21%.住院眼外伤患者以开放性眼球损伤、眼挫伤及眼附属器挫伤为主.眼部损伤以眼睑挫伤裂伤、角巩膜裂伤、前房积血、外伤性白内障较常见.治疗后致盲率下降了13.4%.结论:眼外伤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职业活动中的安全防护,强调规范操作可大大降低职业活动中眼外伤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眼外伤的人群分布特征,探讨眼外伤的防治措施.方法:对952例眼外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外伤性质、受伤环境、致伤原因、视力及后果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显示,男性∶女性=4.77∶1;右眼∶左眼=1∶1.15;高发年龄为<10岁和10~40岁;职业依次为工人、学生、农民、学龄前儿童;外伤性质以眼球开放性损伤多见;受伤地点多见于工作场所、公共环境和家庭;致伤物种类以异物为主;致盲率32.86%;眼球摘除占2.57%.结论:眼外伤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眼外伤的预防及眼外伤发生后的及时正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 ,眼外伤的致伤特点出现了新的变化 :了解这种变化 ,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眼外伤防治工作。现将我院眼科于 1997年 1月 - 1999年 12月收治的眼外伤住院患者 173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997年 1月 - 1999年 12月 ,我院眼科共收治住院患者 74 6例 ,其中眼外伤患者 173例占 2 3 19%。眼外伤患者中 ,本地病人 132例占 76 30 % ,外地病人 4 1例占 2 3 6 9% ;男性 14 8例占 85 5 5 % ,女性 2 5例占 14 0 4 % ,男性∶女性≈ 6∶1;右眼伤 99例占5 1 4 5 % ,左眼伤 78例占 4 5 0 9% ,双眼伤 6例占3 4 7% ,右眼∶左眼≈ 1 2 7∶1。…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眼外伤的人群分布特征 ,探讨眼外伤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95 2例眼外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外伤性质、受伤环境、致伤原因、视力及后果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显示 ,男性∶女性 =4 .77∶ 1;右眼∶左眼=1∶ 1.15 ;高发年龄为 <10岁和 10~ 4 0岁 ;职业依次为工人、学生、农民、学龄前儿童 ;外伤性质以眼球开放性损伤多见 ;受伤地点多见于工作场所、公共环境和家庭 ;致伤物种类以异物为主 ;致盲率 32 .86 % ;眼球摘除占 2 .5 7%。结论 :眼外伤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 ,眼外伤的预防及眼外伤发生后的及时正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眼外伤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为探讨眼外伤的防治措施,现将我院1993~2002年眼外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3年1月至2002年1月眼科住院患者2095例,眼外伤患者493例511眼,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眼外伤的人群分布特征、致盲原因以及探讨防盲措施.方法 利用山西省汾阳医院眼外伤抽样调查资料,以292例眼外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职业、外伤性质、致伤物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占85.96%,女性占14.04%,多发于7-29岁的青壮年,占55.81%,损伤原因以车祸及交通伤为主,占29.79%,经救治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致盲率占受伤眼的22.25%.结论 眼外伤是眼科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后果严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青年男性人员教育是预防眼外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均应重视眼外伤的宣传教育,一旦外伤,应积极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外伤眼的视功能,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9.
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眼外伤患者各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眼外伤防治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对294例住院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地点、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并发症及后果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男:女=5.12:1,右眼:眼=1:1.16,多发年龄10—40岁.高峰年龄20—30岁,职业依次为工人、农民、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受伤地点多见于工作场所、家庭、公共环境;致伤物种类主要为异物;致伤性质主要为挫伤、穿孔伤;并发症最常见和较为重要的有葡萄膜炎、白内障、前房积血。出院裸眼视力低于0.05者108眼,占31.95%。眼球摘除者7眼,占2.07%。且就诊时间越晚致盲率越高。结论眼外伤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从眼外伤的致伤人群及性质的分析中可知眼外伤都是可以预防的以及预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80例眼外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外伤是临床常见病 ,也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1]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收治眼外伤患者 180例 (183眼 ) ,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80例中男 135例 (75 .0 0 %) ,女 45例(2 5 .0 0 %) ,男女比例为 3∶1。年龄 3~ 5 6岁。 <14岁 45例(2 5 .0 0 %) ;15~岁 39例 (2 1.6 7%) ;19~岁 90例 (5 0 .0 0 %) ;>40岁 6例 (3.33%)。 180例患者发病率依次为工人 84例(4 6 .6 7%) ;学生 39例 (2 1.6 7%) ;幼儿 19例 (10 .5 6 %) ;农民13例 (7.2 0 %) ;军人 6例 (3.33%) ;其他 19例 (10 .5 6 %)。1.2 致伤物 铁屑、拳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外伤性气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1.01-2005.12我院收治的45例外伤性气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保守治疗,4例中转手术;手术23例(包括中转手术4例),1例延误治疗死亡,其余44例均全部治愈,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气颅发生后往往病情较重,应早期诊断,及早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从病因、临床特点、CT分型及治疗等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例出血性脑梗死中大面积脑梗死、长期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者占多数,临床病例中常规复查CT,依CT分型中HI-I、HI-II型临床治疗中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并未引起病情恶化。结论:大面积脑梗死、长期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者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结合CT分型及时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5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中10例为腹部多发伤,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引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宫内节育器异位的成因、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5月进行的21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1例(52.38%)部分异位于子宫颈或者子宫肌层,4例(19.05%)完全异位于子宫颈或者子宫肌层,1例(4.76%)异位于直肠子宫凹陷,2例(9.52%)异位于膀胱子宫凹陷,1例(4.76%)异位于阔韧带和2例(9.52%)异位于腹腔。所有病例借助X-射线、CT、腹腔镜或者宫腔镜成功取出。结论节育器异位的准确定位、诊断和治疗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如CT、宫腔镜等。选择适宜的时机和节育器类型,遵守严格的节育器操作规程以及加强置器后的随访有助于节育器异位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18.
为提高肾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分析78例肾创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IVU、B超、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出率分别为44.4%、88.6%、93.7%和100%。52例采用保守治疗,2例采用DSA检查治疗,2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76例治愈,2例死亡。认为肾损伤的诊断首先B超或CT,DSA明胶海绵栓塞为肾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应重视复合性肾损伤及病理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对404例卵巢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其检出率占妇科住院患者的11.7%,其中恶性卵巢肿瘤128例,检出率为3.7%。卵巢肿瘤检出第一高峰年龄为20~39岁(57.0%),其间良性明显高于恶性(P<0.05);第二高峰为40~54岁(21.4%),该期内恶性检出率与第一高峰时比较,增高非常显著(P<0.01)。恶性卵巢肿瘤临床症状明显。上皮性卵巢肿瘤的患病率、恶性率均居首位。B超诊断卵巢肿瘤的符合率达97.5%。恶性卵巢肿瘤术后辅以化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