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70%,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但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文通过对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行仅有颈前弧形切口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少数为Hurthle细胞或嗜酸性细胞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是PTC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约20% ~90% PTC诊断时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部位最常见为同侧颈Ⅵ区淋巴结.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复发率增高、存活率降低的危险因素.低分化型甲状腺癌也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范畴,此类型肿瘤的临床生物学特点为高侵袭性、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4例患者中,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79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73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改良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62例。手术中清扫出淋巴结1~55个,其中阳性淋巴结0~14个。结果:314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共有168例(53.5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59例(50.64%),中央区+侧颈转移淋巴结55例(17.52%),单纯侧颈淋巴结转移9例(2.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甲状腺被膜受侵犯、临床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最常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例病理证实为侧颈淋巴结转移而甲状腺无恶性病变的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患者25岁女性,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年,2周前肿物细针穿刺活检见乳头状结构入院,初步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甲状腺恶性征象,全身未查见原发灶,于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右侧淋巴结取检术,病理回报为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27例,甲状腺滤泡状癌3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56±1.1)cm。儿童组中淋巴结转移率92.3%(12/13),肺转移率46.2%(6/13);青少年组淋巴结转移率88.2%(15/17),肺转移率35.3%(6/17)。儿童组患者病灶更容易发生脉管癌栓、甲状腺被膜侵犯及甲状腺外侵犯,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侵袭性强,容易出现局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儿童患者比青少年患者侵袭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整体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但由于有50%~80%患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1],严重影响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膜突蛋白(Moes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甲状腺癌再手术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的术式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需再次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再次手术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癌残留43例(49.4%),Ⅵ区淋巴结转移65例(74.7%),颈侧区淋巴结转移42例(48.3%);再次手术后发生短暂性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NO患者颈部淋巴结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每年递增约6%,已经成为美国女性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1],在15 ~24岁年龄段中,甲状腺癌患者占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7.5% ~ 10.0% [2-4].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60% ~ 80%,易发生区域淋巴转移,文献报道淋巴转移率达27%~82% [5-7].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惰性"恶性肿瘤,生长缓慢,判断不同治疗方式效果需要大规模长时间的跟踪随访.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尚没有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报道,现有报道大多为回顾性研究,由于有的资料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且专业术语不统一等原因,难以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对原发灶及颈部治疗标准争论较多,尚没有统一.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对有临床颈部淋巴转移(clinical N+,cN+)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患侧改良性或区域性颈淋巴清扫,而对临床上通过触诊、B超、CT、MRI、PET等检查均未能证明存在淋巴转移(clinical NO,cNO)患者的颈部处理存在较多争议,争议较多主要原因是颈部淋巴转移对乳头状癌预后的影响至今没有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乳头状腺癌是分化良好的上皮肿瘤 ,常为多中心病灶伴局部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少见。隐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占很高比例 ,发生在甲状腺外的病灶临床表现不典型 ,占全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的15%以下。作者报道 1例喉鳞状细胞癌功能性颈廓清标本中发现的甲状腺外的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男性患者 ,76岁 ,因咽痛 ,咽下困难 ,体重减轻等症状就诊。检查发现声门上肿瘤侵及会厌喉面、左侧杓会厌襞、室带、喉室和左声带 ,左声带固定 ,左颈部二腹肌深面触及一枚肿大淋巴结。临床分期为 T3 N1M0 。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全麻下施…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甲状腺癌的60%~70%,虽然其分化较好,但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cN<,0>PTC患者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现仍存争议.现对威海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87例cN<,0> PTC伴高危因素且同期行颈清扫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N<,0>高危因素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分化型甲状腺癌的90%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较早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根据最新的美国癌症综合委员会(AJCC)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前上纵隔淋巴结(Ⅶ区)淋巴结转移也已从第7版的N1b更改为N1a(VI区或VII区淋巴结转移,单侧或双侧),而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颈淋巴结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从颈淋巴结的解剖分区及术式选择、中央区淋巴结的定界(前上纵隔淋巴结是否归属于中央区淋巴结)以及前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相关研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颈淋巴结清扫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清扫非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未行含Ⅵ区的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复发情况;探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要常规行含Ⅵ区的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方法:不同时期处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7例,按时间分成2组:A组为近期行含Ⅵ区的择区性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51例;B组为早期未行Ⅵ区择区性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16例。原发灶处理2组均一致:肿瘤发生侧行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峡部全切,健侧甲状腺次全切除;若肿瘤两侧同时发生,则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统计第1组中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随访第2组患者,观察头颈部淋巴结复发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A组151例患者中59例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发生转移者22例,其余92例同时行Ⅱ、Ⅲ、Ⅳ、Ⅵ区颈淋巴结清扫,其中各区都没有转移者31例,Ⅵ区和其他区均转移者33例(35.8%),只有Ⅵ区颈淋巴结转移者17例(18.4%),除Ⅵ区外其他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者11例(11.9%)。即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7.7%(72/151)。B组1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47例,占40.5%;5年生存率为99.3%;复发率为6.0%(7/116)。A组颈淋巴结转移率(54.9%)高于B组(40.5%)。结论: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较多的转移到气管前和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Ⅵ区淋巴清扫可成为常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Ret原癌基因(Retproto-oncogen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状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资料,与同期收治的3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相比较。对常规HE染色证实上述病变的石蜡包埋组织行Re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9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45例(48.4%)Ret基因阳性表达,3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8例(25.8%)阳性表达。Ret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Ret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局部侵犯及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et基因表达状态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能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最为好发。如果治疗得当,预后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甲状腺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PTC患者约30%~80%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转移是引起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且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逐渐成为评价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术前诊断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尤为重要。目前甲状腺癌术前检查包括B超、增强CT及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有助于提高颈淋巴转移的诊断率,但每项检查均有其局限性,处于转移早期的淋巴结或淋巴结肿大不明显者,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如果能够发现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这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指导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对目前国内外研究从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前哨淋巴结探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用术中在肿瘤周围注射亚甲蓝的方法对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SLN的临床研究,术中取蓝染淋巴结及颈清淋巴结做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检查,并将两者进行对照,观察SLN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结果:25例患者中22例成功地显示了SLN,成功率为88%,显示的SLN中有19例病理阳性,其中13例颈淋巴结清扫术证实有非SLN的颈淋巴结转移,5例未发现有非SLN的其他淋巴结转移,1例因自身因素未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结论:SLN检测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隐匿性侧颈转移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0例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术中注射纳米碳,切除黑染侧颈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结果 60例患者术中侧颈淋巴结黑染58例,冰冻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12例,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12例。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 结论 临床N0甲状腺乳头状癌通过术中注射纳米碳示踪可增加侧颈隐匿性转移淋巴结检出率,减少阳性淋巴结漏诊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8岁以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3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32例患者中男8例,女24例。发病年龄<14岁11例,≥ 14岁21例;累及双侧甲状腺19例,单侧13例。多发病灶23例,单发病灶9例;肿瘤≥1 cm 30例,<1 cm 2例;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27例,甲状腺滤泡状癌5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25例,转移率为78.13%,颈部Ⅰ~Ⅵ区及上纵隔区均有淋巴结转移,各区转移率分别为 3.13%、31.25%、31.25%、37.50%、9.38%、68.75%、25.00%;发生甲状腺外侵12例,肺转移5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随访1~14年,无死亡病例。 结论 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侵袭性强、转移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低的临床特点,甲状腺全切除术和规范的颈结清扫术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手术方式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颈侧区淋巴清扫.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大小、肿瘤是否多发、肿瘤T分级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状况,同时对肿瘤原发灶位置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男性(P=0.007)、原发灶最大径>1 cm(P =0.014)、肿瘤T分级为T3、T4 (P=0.006)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P<0.001)有关,而与年龄(P =0.947)及肿瘤是否多发(P =0.710)无关.颈侧区淋巴转移以Ⅲ区(47/116,40.5%)、Ⅳ区(41/116,35.3%)最常见,其次是Ⅱ区(18/116,15.5%),而Ⅴ区转移少见(2/29,6.9%).其中89.8%(79/88)的Ⅲ、Ⅳ区淋巴转移发生于原发灶位于(或包含)甲状腺中下极的患者,77.8% (14/18)的Ⅱ区淋巴转移发生于原发灶位于(或包含)甲状腺上极的患者,83.3%(15/18)的Ⅱ区转移同时伴随着Ⅲ区转移.2例Ⅴ区淋巴转移的患者都伴有Ⅱ、Ⅲ、Ⅳ区同时转移.结论 对于男性、肿瘤为T3、T4级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建议术中常规清扫颈侧Ⅲ、Ⅳ区淋巴结,如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或Ⅲ区淋巴结阳性者还应清扫Ⅱ区,只有当Ⅱ、Ⅲ、Ⅳ区同时有淋巴转移时才应考虑Ⅴ区淋巴清扫术.对于肿瘤最大径≤1 cm且局限于甲状腺内及无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建议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node positive,cN+)的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传统改良性颈清扫术的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期间收治的71例cN+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1例.T1 15例,T2 46例,T3 10例;均为临床Ⅰ期病例.其中26例患者触诊发现肿大淋巴结,45例患者触诊未发现而由超声检查发现肿大淋巴结.手术清扫淋巴结范围为Ⅱa、Ⅲ、Ⅳ区.结果 71例患者术后63例病理证实淋巴转移,转移率为88.7%,其中触诊发现肿大淋巴结的26例患者术后病理均发现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00%;触诊未发现超声检查发现肿大淋巴结的45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37例有淋巴转移,转移率为82.2%.13例患者转移淋巴结累及1个淋巴结分区,31例累及2个分区,19例累及3个分区.患者随访24 ~ 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术后颈部复发4例,复发率5.6%,2例Ⅴb区前份复发,2例颈动脉鞘区复发.结论 对于cN+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Ⅱa、Ⅲ、Ⅳ区清扫是可接受的,可降低颈肩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8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616例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616例有完整统计资料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总转移率为58.77%(362/616),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8.70%(300/616),颈侧区(Ⅱ、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80%(239/616),原发肿瘤的部位、最大直径、是否累及包膜、是否为多发病灶及患者年龄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越大,转移到颈侧区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Ⅵ区,术中应常规清除,其次依次为Ⅲ、Ⅳ、Ⅱ、Ⅴ区,对于患者原发肿瘤具有累及包膜、直径>1cm、多发病灶及位于双侧等特点应清扫颈侧区,术中快速病理检查颈侧区淋巴结病理状态,确定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