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永 《医药世界》2006,(9):163-164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5年9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本院急诊留观患者共4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纳洛酮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纳洛酮组为95.83%,对照组为87.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纳洛酮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纳洛酮可减轻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病因。方法:对比老年VBI(58例)、椎-基底动脉脑梗死(34例)和健康老年人(40例)的X线颈椎片异常率、TCD异常率和血流变学检测样本均数。结果:X线颈椎片异常率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TCD异常率VBI组大于健康老年组,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VBI与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间无差异(P>0.05)。血流变学检查中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纤维蛋白原在VBI组与健康老年线及VBI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红细胞聚集指数前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粘滞血症和脑动脉硬化是老年VBI发病的主要原因,防治高粘滞血症和动脉硬化对降低VBI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予以安定镇静、双氢克尿噻利尿、尼莫通扩张血管、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8~1.2mg/d,静注或静滴,治疗14天,观察两组疗效和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复发率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复发率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中仅3例出现烦躁,面色潮红,血压轻度升高现象,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安全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其对自由基、血流动力学、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口服晕可消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眩晕停25mg,3次/d;疗程均为一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自由基,血流动力学,红细胞膜流动性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总有效率88.3%,明显高于眩晕停(75.0%),并可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血清丙二醛水平,降低血粘度,降低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结论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动力学特性及红细胞膜流动性、对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病因。方法 :对比老年VBI(5 8例 )、椎 -基底动脉脑梗死 (34例 )和健康老年人 (4 0例 )的X线颈椎片异常率、TCD异常率和血流变学检测样本均数。结果 :X线颈椎片异常率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TCD异常率VBI组大于健康老年组 ,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 ,而VBI与椎 -基底动脉脑梗死组间无差异 (P >0 .0 5 )。血流变学检查中全血粘度 ,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在VBI组与健康老年组及VBI与椎 -基底动脉脑梗死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红细胞聚集指数前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后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粘滞血症和脑动脉硬化是老年VBI发病的主要原因 ,防治高粘滞血症和动脉硬化对降低VBI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症状、TCD、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结果脑心通胶囊治疗组在症状、TCD、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脂方面变化不大,同时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张正春  徐培锡  薛寿儒 《江苏医药》2000,26(11):895-895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VBTIV )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本文选择VBTIV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测试 ,探讨BAEP辅助诊断VBTIV的临床价值 ,讨论BAEP能否为VBTIV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对象与方法一、测试对象与入组标准VBTIV的临床诊断标准 :(1)发作性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分钟 ,甚至数天 ,每天数次或数天 1次 ;(2 )运动障碍 ;(3)感觉障碍 ;(4 )平衡障碍 ;(5)复视、视物模糊 ;(6)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 ;(7)经听力测定等检查排除其他类型眩晕。53例入选 ,其中男 2 4例 ,女 2 9例 ,…  相似文献   

8.
沙地克  刘远新 《北方药学》2011,8(6):27+25-27,25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  相似文献   

9.
络泰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络泰与倍他司汀注射液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至眩晕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共观察4周,每两周作一次观察记录。结果络泰在减轻眩晕的程度与发作频率上较倍他司汀明显。结论络泰在症状改善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倍他司汀,且不良反应也较倍他司汀少。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1月-2004年2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巾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随机复合对照讲究,对照组40例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两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TCD(彩色经颅多普勒)检查颅内外椎动脉血流速度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VBTIV患者50例。采用丹麦Madsen公司2260型脑干诱发电位(ABR)系统测试。测试时给予交替短声刺激,感觉级75dBSL,最大输出为120dBpeSPL。分别给予11次/s和51次/S的ABR测试。左右耳分别检测。结果 高刺激率51次/SABR测试较11次/S在波潜伏期、波阃期以及波形的诊断方面可明显提高VBTIV诊断的阳性率.其早期诊断阳性率可达到75%。结论 51次/s的高刺激率ABR有助于VBTIV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文利  翟明等 《云南医药》2001,22(2):104-105
目的:探讨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和门诊病例共60例。随机抽取其中30例为给西比灵治疗的治疗组,另30例为给眩晕停治疗的双盲对照组。治疗后3-6周复查经颅多普勒(TCD),比较用药前后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平均流速(Vm)和收缩峰值(Vs)的变化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3-6周复查TCD,双椎、基底动脉的Vm,Vs值改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各血管的Vm,Vs值变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用于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治疗7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用于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粉针0.4g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结果盐酸法舒地尔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50例,从TCD所显示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声频、频谱、流速,可分为流速缓慢型及流速增快型(血管痉挛型),经分别用脑益嗪(或西比灵)、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控制。  相似文献   

18.
TCD对62例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TCD对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为VBAIV的患者进行TCD常规检查及转颈时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62例中老年人VBAIV异常率为82.2%,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转颈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转颈后基底动脉血流下降大于20%者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能力差,存在椎基底动脉狭窄等病变的可能.TCD检查简单、方便,对脑血管和脑血流状态反映较灵敏,对该病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观察西其汀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42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二组治愈率达87%,一组治愈率仅达70%。  相似文献   

2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君  杜国英 《江西医药》2001,36(2):112-11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有时不易观察到阳性体征.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将对BAEP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晕诊断的价值作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