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HBV耐药突变的反向杂交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和评估.方法 针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种药物10个耐药位点的常见耐药突变形式,合成兼顾HBV 8种基因型的26条简并探针,并固定于同一张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与地高辛标记的待测样本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杂交.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从PCR产物标记地高辛的数目,紫外交联探针的能量强度,以及杂交和严格洗脱4个方面进行优化.为了证实方法的可行性,从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和临床标本的检测准确性3个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当检测体系为引物标记3个地高辛分子,紫外交联的能量强度选择1500× 0.1 mJ/cm2,杂交温度选择42℃,严格洗脱条件选择44℃,用0.5 ×SSC和0.1%十二烷基硫酸钠严格洗脱30 min时,可获得灵敏、特异的结果.在该检测体系的评估中,当PCR产量在10 mg/L以上,可以被检测到,且绝大多数探针特异性较好.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与直接测序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3.9% (31/33).结论 该方法可以对HBV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耐药突变同时进行检测,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但部分探针的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180/181、202/204这4个位点的探针,由于两两距离较近,同一探针序列包含2个位点的密码子,杂交会相互干扰,通过组合距离较近的2个位点的密码子的各种形式来设计探针,可能有助于取得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方法.方法 以基因库公布的981条HBV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2对地高辛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HBV聚合酶的逆转录区.针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10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26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包括I169T,V173L/G,L180M,A181T/V,T184G,S202I/G,M204V/I,Q215S,N236T,M250V/I/L,并固定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利用地高辛标记的靶DNA扩增产物与固定于膜上的特异性探针的反向杂交,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突变.应用反向杂交法分别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以及40例患者血清标本,观察其检测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反向杂交法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有效地区分了1169T,V173L,L180M,A1811T,T184G,S202I,M204V,Q215S,N236T,M250V 10个耐药位点上的特异性探针.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37例临床病例的耐药检测结果 与直接测序法一致.结论 反向杂交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HBV3种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有助于这3种药物耐药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反向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方法.方法 以基因库公布的981条HBV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2对地高辛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HBV聚合酶的逆转录区.针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10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26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包括I169T,V173L/G,L180M,A181T/V,T184G,S202I/G,M204V/I,Q215S,N236T,M250V/I/L,并固定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利用地高辛标记的靶DNA扩增产物与固定于膜上的特异性探针的反向杂交,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突变.应用反向杂交法分别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以及40例患者血清标本,观察其检测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反向杂交法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有效地区分了1169T,V173L,L180M,A1811T,T184G,S202I,M204V,Q215S,N236T,M250V 10个耐药位点上的特异性探针.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37例临床病例的耐药检测结果 与直接测序法一致.结论 反向杂交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HBV3种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有助于这3种药物耐药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方法.方法 以基因库公布的981条HBV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2对地高辛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HBV聚合酶的逆转录区.针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10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26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包括I169T,V173L/G,L180M,A181T/V,T184G,S202I/G,M204V/I,Q215S,N236T,M250V/I/L,并固定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上.利用地高辛标记的靶DNA扩增产物与固定于膜上的特异性探针的反向杂交,检测HBV 3种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突变.应用反向杂交法分别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以及40例患者血清标本,观察其检测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反向杂交法检测HBV野生和耐药标准株,有效地区分了1169T,V173L,L180M,A1811T,T184G,S202I,M204V,Q215S,N236T,M250V 10个耐药位点上的特异性探针.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37例临床病例的耐药检测结果 与直接测序法一致.结论 反向杂交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HBV3种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有助于这3种药物耐药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模式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行HBV RT区检测的242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型、HBeAg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既往有明确核苷(酸)类药物用药史的HBV感染者164例,其中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118例,未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46例,两组患者行影响HBV RT区耐药变异危险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RT区耐药突变模式以rtL180M+rtM204I/V/S(25例,21. 2%)、rtA181T/V(16例,13. 6%)、rtM204I/V/S(15例,12. 7%)多见。242例患者中B基因型13例(5. 4%),C基因型229例(94. 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ALT水平高于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 096,P=0. 036)。HBeAg阴性组(n=66)感染者年龄高于HBeAg阳性组(n=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580,P 0. 001),而HBV DNA载量、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阳性组(t值分别为2. 145、3. 526,P值分别为0. 033、0. 001)。HBeAg阴性组感染者病程较阳性组长,GGT水平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 561、-2. 016,P值分别为0. 010、0. 044)。HBeAg阴性组感染者CHB人数所占比例低于阳性患者组,LC、HCC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 609,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V(比值比=5. 493,95%可信区间:1. 377~21. 909)、不适当停药(比值比=5. 945,95%可信区间:1. 921~18. 403)是HBV感染者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结论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以C基因型为主,耐药突变模式复杂多变。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复制较为活跃,建议HBV感染者初始选用高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并加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INNO-LiPA HBV DR v2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耐药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37例慢性HBV感染者经过拉米夫定和(或)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治疗, 取外周血,采用INNO-LiPA和聚合酶基因耐药测序分析法测定HBV耐药性.结果:INNO-LiPA HBV DR v2耐药分析法与聚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法测定的耐药检测结果比较, 标本符合率为179/235(76.1%), 氨基酸密码子符合率为1293/1410(91.7%). 与直接测序法有着很高的一致性. 尤其检测混合型耐药灵敏度较直接测序要高.结论:INNO-LiPA法是一种较灵敏的快速检测HBV耐药型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BV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与肝损害程度或HBeAg状态的关系。方法 用套式PCR扩增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3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59.3%。无正常序列标本,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nt1762、1764发生双突(A→T、G→A),占57.1%;其次为nt1799位点突变,由C→G,占54.4%,为无义突变;nt1752位点突变,由A→G,使该密码由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占37.1%;nt1753T→C,占20.0%。T_(1762)A_(1764)突变株在HBeAg阳性、阴性患者组中的分布分别为31.3%、7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 8.068 8,P<0.05。结论 HBV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在广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常见,T_(1762)A_(1764)突变株与HBeAg阴性及慢性肝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HBsAg/HBV DNA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LM)患者、24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B-S)患者和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入院时及40例CHB患者治疗12周的外周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水平,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HBV-LC组HBsAg和HBV DNA均明显低于CHBLM(Z=-3.416和-2.636,均P0.05)、CHB-S组(Z=-2.499和-2.407,均P0.05),HBsAg/HBV DNA比率均稍高于CHB-LM、CHB-S组(均P0.05);CHB-LM和CHB-S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649、-0.032和-0.885,均P0.05)。HBeAg阴性组的HBsAg、HBV DNA水平均高于HBeAg阳性组(Z=-2.662和-4.950,P=0.008和0.001),HBsAg/HBV DNA比率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Z=-2.544,P=0.011)。治疗12周与治疗前比较,完全应答组HBsAg、HBV DNA均明显下降(Z=-2.103和-3.297,P=0.035和0.0002),HBsAg/HBV DNA比率明显升高(Z=-3.233,P=0.01);部分应答组HBV DNA明显下降(Z=-2.666,P=0.005),HBsAg/HBV DNA比率明显升高(Z=-2.666,P=0.000 4),HBsAg水平稍下降(Z=-1.600,P=0.110);无应答组HBV DNA明显下降(Z=-3.059,P=0.023),HBsAg稍下降(Z=-0.341,P=0.733),但HBsAg/HBV DNA比率升高(P0.05)。HBsAg/HBV DNA比率与PLT(r=0.561,P=0.002)呈明显正相关。HBsAg/HBV DNA比率预测病毒学完全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UC(0.643)高于HBsAg(0.580)和HBVDNA(0.433)。结论进展性HBV-LC和HBeAg阴性CHB患者HBsAg/HBV DNA比率偏高,且升高的HBsAg/HBV DNA比率与抗HBV治疗疗效欠佳有关。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位点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全世界约有3.5亿感染者。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是引起我国急、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其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核苷类药物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强,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目前在我国正式上市的抗HBV核苷(酸)类似物共有4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随着核苷类药物的广泛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株的不断出现,使治疗远不能达到理想疗效,因此HBV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BV DNA前C区基因突变与HBe系统的关系.方法对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基因检测(PCR法)、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血清HBV DNA阴性22例,阳性66例.从阳性患者中检出野生株感染22例,占33.3%;突变株感染44例,占66.7%.44例突变株感染者中38例属1898位点及/或1901位点突变,占86.4%;其他形式突变6例,占13.6%;66例血清HBV DNA阳性中,CHB 49例,LC 17例,突变株感染检出率分别为69.3%、58.8%,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e系统中,HBV DNA阳性患者属HBeAg(+)者44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75.0%(33/44),属抗HBe(+)者20例,其中突变株检出率为50.0%(10/2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在HBe系统中,HBeAg(+)患者的突变株检出率高于抗HBe(+)患者(P<0.05),提示其位点突变株在HBeAg(+)中占优势,与以往文献报道中关于1896位点突变株主要存在于抗-HBe(+)患者中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应考虑HBeAg(+)患者也存在病毒突变的可能.②HBV慢性感染过程中,CHB患者与LC患者的突变株感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1898及/或1901位点的突变株感染与肝脏损害程度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感染病科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均为使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后出现病毒学突变的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ELISA法检测HBeAg和HBeAb定量,对血清HBV DNA直接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在60例患者,发现rtl 180M阳性17%,rtm 204V阳性20%, rtn 236T阳性12%,rtA 181V/T阳性10%;rtl 180M阳性和rtm 204V阳性患者HBV DNA拷贝数较高,rtn 236T阳性患者较rtn 236T阴性患者ALT和HBV DNA拷贝数较低;rtA 181V/T阳性患者较rtA 181V/T阴性患者ALT水平高。结论 rtl 180M、rtm 204V、rtn 236T和rtA 181V/T变异多见于年龄大、病程长的患者,HBV DNA拷贝数升高先于ALT升高者,预后较差,其中rtl 180M和rtm 204V变异患者病情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 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 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9例,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HBV-LP水平,采用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LP阳性率分别为77.2%、82.4%和89.7%,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8.9%、83.8%和93.1%;3组血清HBV-LP水平分别为(9.78±4.25)μg/L、(17.24±8.63)μg/L和(38.65±19.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重要的标记物,与血清HBV DNA存在某种相关性,其检测的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诊断芯片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点样法制备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诊断芯片对HBV前C与BCP区和P区基因包括(YMDD基序)的6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60例患者中58例出现了基因变异,但前C/BCP区/P区各位点突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97,P>0.05)。变异后血清ALT逐渐升高,在YMDD变异后,89.4%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3位点以上变异组为86.6%。3位点以上变异者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56.6%。BCP区双突变者血清转换率为35.7%,YMDD位点血清转换率为42.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感染的复发与病毒突变密切相关,但与何种位点突变更有关系,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模式及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1例PHC、13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在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感染率达97.4%(147/151),HBV DNA阳性率为74.8%(113/151),平均水平为5.6±1.1 lgcopies/ml;HBsAg(+)、HBeAb(+)、HBcAb(+)90例(59.6%),其血清HBVDNA检出率为76.7%,平均水平为5.1±0.9lgcopies/ml;HBsAg(+)、HBeAg(+)、HBcAb(+)38例(25.2%),血清HBVDNA检出率100.0%,平均水平为6.4±0.9 lgcopies/ml。结论 PHC患者HBV感染率高,HBV与PHC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清HBeAg自发性发生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载量下降,要警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基因芯片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两种方法检测YMDD变异进行比较。方法取40例临床考虑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血清,分别用基因芯片和PCR-RFLP法检测YMDD基序变异情况。随机抽取8份血清标本进行测序验证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用基因芯片法检测出YMDD变异阳性标本27例,其中,YIDD变异4例,YVDD变异16例,YVDD/YMDD共存12例;YIDD与YVDD混合变异7例。用PCR-RFLP法检测出变异阳性标本21例。在变异株中,YIDD变异和YVDD变异各9例,YIDD/YVDD混合变异3例,明显低于基因芯片的检出率。结论1、用基因芯片能快速灵敏地检测YMDD变异情况,并能检测到患者体内变异株与野生株混合存在形式;2、基因芯片能同时检测两种YMDD变异株和YMDD野生株,优于PCR-RFLP法,适用于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7.
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聚酶P基因YMDD变异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未经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多聚酶YMDD变异情况。方法 应用错配PCR扩增方法检测病人血清HBV的YMDD位点,选择65例病史超过半年以上、肝功能异常、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 在65例患者中,YMDD变异阳性6例(9.07%),阴性59例,6例变异中2例为YIDD阳性,其中1例为YMDD野毒株和变异株混合存在,4例为YYDD阳性,其中1例为YMDD野毒株和变异株混合存在。结论 本检测方法简便、实用,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可存在YMDD变异株,其与野生株一样是自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基因突变位点分析.方法 对33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基因检测位点分析,对基因检测结果根据不同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应用x2检验和t检验. 结果 33例患者Gilbert综合征特异性编码的UGT1A1基因检测显示突变位点集中表现在启动子上游PBREM-3263 (-3279)突变(23例)和启动子TATA盒TA插入突变(21例),以及编码区外显子EXON1上的GGA-AGA Gly71Arg突变(18例),3个常见位点突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40,P> 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Gilbert综合征患者诊断依靠传统方法仍比较困难,而基因检测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与临床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前C区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应用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方法,对53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5例HBVDNA阳性患者中13例有突变株感染,最常见的突变形式为1898位或伴有1901位突变(10/13例)。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X区核苷酸序列变异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X区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 X区产物,并直接测序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血清中HBV DNA X区都有程度不等的点突变(2-15),11例同时具有nt1762(A→T),nt1764(G→A)发生变异,8例患者同时在nt1636-nt1741几处位点发生变异。结论:HBV DNA X区核苷酸位于nt1762,nt1764双位变异与HBeAg阴性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