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抗体(ICA)与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用ICA法测定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ICA并与48例健康老年人对照,同时测定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 (1)老年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率为13.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ICA阳性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均高于ICA阴性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3)ICA阳性患者餐后1 h、2 h的胰岛素、C肽均低于ICA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ICA阳性患者β细胞功能损伤较ICA阴性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型糖尿病(DM)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目前一般认为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由于遗传及环境因素作用出现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导致2型DM发病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一、2型DM不同阶段胰岛素分泌缺陷的状况对2型DM高危人群的研究发现,在出现糖耐量异常之前,有空腹及(或)葡萄糖刺激后的高胰岛素血症,提示已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胰岛素敏感性同样是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因子,此时已开始胰岛素分泌的代偿性改变,若胰岛素分泌不能适应血糖的变化,就会出现糖耐量减低(IGT)。在IGT阶段,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 相似文献
3.
4.
保护β细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高血糖既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减退的主要原因,又是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治疗可使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解除糖毒性影响,同时能抑制脂肪分解,减轻脂毒性。另外,胰岛素还有直接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延缓β细胞衰竭,有利于延缓或减轻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研究2型DM的分型及分型治疗的模式。以良好的控制代谢紊乱,保护β细胞功能,本对180例新诊断的符合99年WHO标准的2型DM病人,在空腹血糖控制在11.1mmol/L左右时测定空腹及75克葡萄糖刺激后1,2,3小时的胰岛素,C肽,血糖水平,将2型DM分为轻,中,重3型,具此分型选择治疗模式,可在短期内使代谢紊乱得以控制,并保护健存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标化的总糖尿病患病率为9.7%,另有15.5%的人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据此推算我国现有9240万成年糖尿病患者、1.428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现就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250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按HOMA模型计算HOMAIS,HOMAIR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因素。结果(1)随FPG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逐步下降;FPG≥8.2mmol/L,下降明显(P<0.05);FPG≥11.1mmol/L,出现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FPG≥13.9mmol/L,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P<0.01)。(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β细胞功能与FPG呈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随着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FPG升高,胰岛素分泌功能呈不同水平下降;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衰竭。因此,必须尽早给予严格的血糖控制,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β细胞衰竭。 相似文献
8.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两者的演变也是T2DM进展的中心环节。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将是预防和治疗T2DM最重要的理念和策略。如果能恢复或逆转胰岛β细胞的功能,就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T2DM的发生并延缓其进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胰岛素(FINS)、铁蛋白(FT)、转铁蛋白(TRF)水平,生化法检测空腹血葡萄糖(FPC)、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FT升高,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降低(P均〈0.05);FT与HOMA-IR及TIBC与HOMA-β均呈正相关(r=0.34、0.38,P均〈0.05)。提示铁超载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而引发T2DM。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放免法对23例IDDM、39例NIDDM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OGTT血清各时相胰岛素和C-肽水平、24小时尿C-肽含量检测。结果表明:IDDM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和C-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OGTTC-肽曲线低平,24小时尿C-肽含量亦很低(P<0.001);NIDDM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值略高于对照组(P<0.05),OGTT兴奋延迟,但峰值优于对照组,180分钟后仍不能恢复至正常,24小时尿C-肽含量显著高于IDDM患者(P<0.001),并略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尿C-肽检测亦可作为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分为FFA正常组与升高组,分别对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其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0、60、120、180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FA升高组对胰岛β细胞及α细胞功能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可能FFA不是一个独立的损害胰岛细胞功能的因素,以及同时存在一些保护胰岛细胞、抵消FFA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关。另外,FFA损害的可能是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OGTT~IRT)评价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G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9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在人组时行OGTT试验,其结果作为基线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服单次瑞格列奈行OGTT,B组服1周瑞格列奈行OGTT,C组服1周格列本脲行OGTT。测定各时刻真胰岛素(TI)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并计算TI/IRI及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10/△G30.结果A组和B组服药后30min时TI和TI/IRI较基线明显增加(P〈0.05),△I10/△G30均较基线显著升高(P〈0.01);C组服药前后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格列奈改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其联合OGTT—IRT较常规OGTT—IRT能更真实反映新诊断的T2DM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和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4.
β细胞胰岛素受体信号系统与β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β细胞存在胰岛素受体信号系统的表达。该信号系统可调节胰岛素合成、分泌与β细胞的增殖、生长、存活及葡萄糖代谢等,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异常均可以损害β细胞功能,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已证实,高血糖、高血脂都损害信号系统,加速β细胞功能减退和凋亡。通过干预受损信号系统以延缓β细胞凋亡进展、改善β细胞功能,将是2型糖尿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致病机制。β细胞功能,尤其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对维持正常葡萄糖代谢有重要作用。在从正常糖耐量向糖尿病进展的过程中,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早期应用促进或模拟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保护β细胞功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β细胞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研究胰岛自身抗体与糖尿病(DM)临床表现,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733例住院DM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测定血清C肽,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水平。结果 58例速发型1型DM中34.5%,GADA阳性,22.4%ICA阳性,27.3%IA-2A阳性,在临床初诊为2型DM的675例患者中,13.5%有一种以上抗体阳性,其中10.1%GADA阳性,2.7%ICA阳性,8.7%IA-2A阳性,在不同病程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中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变化。而病程2年以上的1型DM患者中则呈降低趋势,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均有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降低,但下降的速度以1型DM最快,LADA次之,2型DM最慢,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GADA是导致空腹与餐后C肽水平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速发型1型DM和LADA患者中GADA,ICA和IA-2A阳性率不同,联合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LADA患者β细胞功能衰退较慢,保护残存β细胞可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功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10):415-418,444
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是糖尿病发病中心环节之一。正确评估β细胞功能对糖尿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各种β细胞功能临床评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合理应用评估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住院T2DM患者183例,所有患者入院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HRV,在排除潜在的影响因素后纳入研究对象153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病史资料、人体测量学指标和临床生化检测结果。根据前期统计结果,按照餐后2 h C肽(2 hours C-peptide,C_2)与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C_0)比值(C_2/C_0)分为低比值组和高比值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比较C_2/C_0高比值组与低比值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C_2/C_0与HRV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V相关指标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患者中C_2/C_0低比值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NN)与5 min平均SDNN(standard diviation of the 5-minute average of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ANN)显著低于高比值组, SDNN与SDANN和C_2/C_0呈正相关(分别为r=0.230、0.185,均P0.05),高C_2/C_0水平是HRV下降[SDNN和(或)SDANN降低]的保护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0.66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442~0.986,P0.05]。结论:在T2DM患者中,低C_2/C_0水平是HRV相关指标降低的危险因素,提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可能用于预测HRV指标的改变,有望成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经生活干预治疗6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100例给予那格列奈60~90 mg治疗,100例采用瑞格列奈0.5~1.0 mg,两组均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观察Homa-β、IRG、AUCi/AUCg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测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量身高和体重,用稳态模式法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TC、LDL-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抵抗(IR)、FINS、体重指数(BMI)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IR、BMI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IR、FINS、BMI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IR水平与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FINS、BMI与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oma-β、IRG、AUCi/AUCg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β、IRG、AUCi/AUCg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均能有效改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 相似文献
20.
用L-精氨酸(L-ARG)或葡萄糖(GLU)刺激法,对42例发病年龄25岁-39岁之间的糖尿病酮症(DK)和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胰岛β细胞对LARG刺激虽有一定的反应性,但胰岛素和C肽分泌峰值明显低于正常人,随病程工逐渐降低,经良好控制血糖和其它代谢紊乱后,Ins和C肽分泌峰值有所提高。GLU胰β细胞刺激反应明显减弱,治疗后也无明显提高;(2)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