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生儿出生后,胎盘循环中断,大量红细胞破坏,体内胆红素生成增多,而新生儿摄入不足,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肠蠕动差,肝脏对胆红素结合或摄取减少,肠肝循环增加,导致新生儿胆红素排泄差,从而导致黄疸发生,这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但大多数于生后2~3日开始出现,4~6日最明显,10~14日内自然消退,而且大多数足月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12μg/dl,未成熟儿〈15μg/dl,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但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每日增加5μg/dl以上或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且持续超过2周,即属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减轻皮肤巩膜黄染,降低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其中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病率较高。现代研究其对新生儿主要危害在于其神经毒性,而对脑的损伤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和暴露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80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研究。将1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非干预组),对比观察结果。结果黄疸情况:干预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中均未出现核黄疸。其中干预组中观察对象75例(TBC〈12mg/dl但同比升幅≥4倍者10例,TBC读数≥12mg/dl而〈18mg/dl者65例);对照组中观察对象77例(TBC〈12mg/dl但同比升幅/〉4倍者13例,TBC读数≥12mg/dl而〈18mg/dl者64例);干预效果:干预组75例观察对象,经预防性给药后,有34例TBC≥18mg/dl,发病率45.33%;对照组77例观察对象未经干预,有61例TBC读数≥18mg/dl,发病率79.2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17.59,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效果显著,且用药方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85~119 μmol/L(5~7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本病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各方面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我科收住的104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护理的回顾,分析总结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护理方法。结果:102例患儿胆红素降至5mg/dl以下,2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黄疸尽快消退,预防核黄疸发生。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多见于生后1w内的新生儿,大约可见于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若病理性黄疸未经合理治疗,导致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5—7mg/dl时,即可出现肉眼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会导致死亡,而存活者多有后遗症。因此,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的诊治经过,总结新生儿黄疸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它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母乳喂养的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一般认为没有危险,但近年来国际国内都发现母乳性黄疸并发核黄疸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早期常见疾病,一般足月儿血总胆红素(TSB)超过342μmol/L、早产儿超过171μmol/L即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可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或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降低高胆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是当务之急,及早预防和诊治是关键。2006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30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付晓晖 《河南中医》2004,24(6):69-70
新生儿黄疸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下列情况具备任一项者均可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2 4h内) ;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2 0 5umol L(1 2mg dl) ;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 6umol L(1 .5mg dl)。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在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1 ] 。我科2 0 0 1年1月~2 0 0 3年6月对收治的3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运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照《中医儿科学》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抚触和喂养频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按需喂养基础上增加喂养频率及腹部抚触,对照组按需喂养。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喂养次数分别为(9.2±1.8)次/d与(5.8±1.6)次/d;排便次数分别为(5.1±1.5)次/d与(2.7±1.4)次/d;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35±8)h与(44±9)h;胆红素每天下降值分别为(31.3±9.4)umol/L与(23.5±8.0)umol/L,以上结果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腹部抚触,可促进黄疸患儿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抚触和喂养频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按需喂养基础上增加喂养频率及腹部抚触,对照组按需喂养。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喂养次数分别为(9.2±1.8)次/d与(5.8±1.6)次/d;排便次数分别为(5.1±1.5)次/d与(2.7±1.4)次/d;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35+8)h与(44±9)h;胆红素每天下降值分别为(31.3±9.4)μmol/L与(23.5±8.0)μmol/L,以上结果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腹部抚触,可促进黄疸患儿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在新生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高胆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本组76例,男44例,女32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42例。选择对象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每日上升85.5umol/L(5mg/dl)以上,生理性黄疽消退后又复现或进行性加重或迟迟不退。住院无数一般为1周,最长2周,平均住院天数为10天左右,其中总胆红素最高值为694.2umol/L,最低为160umol/L,平均为206umol/L,有2例为ABO溶血患儿因来院已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王冀湘青海省西宁市第一医院(西宁810000)高胆红素血症,系新生儿中常见病。病因比较复杂,病情严重时可并发核黄疸,造成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并可加重肝功损害,胆汁郁积,危及患儿生命。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获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90例患儿均为本院儿科门诊病人。所有病例均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该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总胆红素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且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而直接胆红素值≤4mg/dl,年龄均〈28天,谷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化验正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间接胆红素增高,可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损伤(1,2),及早纠正可预防胆红素神经毒作用。根据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机制新的认识,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酪酸菌和四磨汤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91例,获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新生...  相似文献   

16.
母乳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既往认为无需治疗,但当胆红素大于等于427.5μmol/dl时可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因此,积极治疗母乳性黄疸有重要意义。笔者自拟清解退黄汤治疗母乳性黄疸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最常见,引起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BFJ)是新生儿期常见病,BFJ是由于母乳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延迟,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自肠道重吸收,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黄疸加重。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胆红素从肠道中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笔者采用增加哺乳频率及胎黄汤口服来观察对BFJ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病,我院1998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茵陈蒿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85例,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败血症7例,肝炎综合征3例,母乳性黄疸38例(以上各病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年龄最小18h,最大56d;平均血胆红素302.6mmol/L,无一例核黄疽。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败血症8例,肝炎综合征2例,母乳性黄疸23例;年龄最小1d,最大40d;平均血胆红素280.5mmol/L,核黄疸1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例光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素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我科从2003年12月至2009年7月光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例,取得很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