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方式,以及复发病例治疗方法.结果 首发症状多为腹部肿块.B超及CT诊断率为96.7%和100%.肿瘤完全切除率64.5%,复发率45%.结论 发现腹部无症状性肿块要考虑本病,B超及CT是首选检查方法,实施完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也是复发病例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方式,以及复发病例治疗方法。结果首发症状多为腹部肿块。B超及CT诊断率为96.7%和100%。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5%,复发率45%。结论发现腹部无症状性肿块要考虑本病,B超及CT是首选检查方法,实施完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也是复发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四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误漏诊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李军张茹斌关键词腹膜后恶性肿瘤误漏诊中图号R735我院从1994年1月至1996年6月共收治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PMRT)30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18例,其中因误漏诊而误治4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足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内的肿瘤,其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16%-0.2%。肿瘤位置较低时,压迫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骶从神经就会出现会阴部疼痛、腰腿痛,临床上常不易签别诊断。我科于2003年3月31日成功行1例原发性巨大腹膜后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经过精心的护理,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于我院1996—2003年10月7年问收治并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10例,腹痛8例,均行手术治疗且被证实;完整切除的14例,部分切除2例,联合脏器切除2例。此18例中,病理切片诊断有13种类型,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多以腹部包块、腹痛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病理类型呈多样性。术前强调各种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IVP等。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复发者强调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9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友庆  万德森 《广东医学》1995,16(8):516-517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97例分析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10060)詹友庆,万德森,尤素奇我院自1964年4月~1992年4月收治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简称PMRT)197例,占同期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简称PRT)的68.4%现就本文资料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7.
8.
腹膜后原发恶性肿瘤,体积较大,常累及周围重要脏器;术中出血多,手术风险大。我院自2005~2011年共进行了21例腹膜后恶性肿瘤手术,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  相似文献   

9.
钮宏文 《上海医学》1999,22(6):377-378
腹膜后肿瘤系指原发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组织来源主要有脂肪组织、肌肉、淋巴组织、神经等。腹膜后肿瘤发生率约占肿瘤发病率0.2%以下[1,2],其中恶性占大多数,(国内外报道,50%~85%不等)[1,3~6]。其生物学特性多为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3~2001年病理证实的4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观察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手术切除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腹痛和腹块是主要症状和体征,B超、CT及MRI的诊断率分别为52.6%、80%和100%。第一次肿瘤切除率59%,其中良性肿瘤为65.2%,恶性肿瘤为34.8%。第二次手术7例,5例完全切除肿瘤。结论:B超、CT及MRI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但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手术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收治54例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43例,共手术48例次.其中完整切除29例次,姑息切除14例次,剖腹探查加活检术5例次.联合脏器切除21例.无手术死亡,院内死亡8例.未手术11例.[结论]准确的术前评估,确切的影像学诊断,良好的手术技能是提高切除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外科治疗的191例原发性恶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应用SPSS 13.0对随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9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122例、63.9%),腹痛(77例、40.3%),腹胀(48例、25.1%)等.术后病理脂肪肉瘤75例(39.3%).肿瘤完整切除142例,姑息性切除35例,剖腹探查肿瘤活检术14例.完整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和剖腹探查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33、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手术切除是腹膜后恶件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积极的外科治疗、争取完整切除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复发患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戴伟  余宏铸 《安徽医学》2010,31(10):1197-1198
目的探讨腹膜后巨大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22例腹膜后巨大肿瘤病人的患者资料。结果 17例肿瘤完整切除,3例肿瘤非完整性切除,2例行病理活检。结论手术切除是腹膜后巨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联合脏器切除、改进手术技术和外科多专业合作可以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64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出血、贫血、呕吐、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46.9%,误诊率53.1%。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早期诊断是关键,手术治疗是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切除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手术切除的57例颅内转移瘤病例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57例中获得肉眼全切者46例(80.7%),次全切者9例(15.8%),部分切除者2例(3.5%);49例(85.9%)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5例(8.8%)无变化,其中2例患者为术前无症状者;3例(5.3%)恶化.结论 开颅手术治疗对于脑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有助于明确病理诊断从而为进一步综合治疗提供指导,而且由于降低颅内压而能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坚  李绍森 《广西医学》1999,21(3):387-389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我院1980年4月至1998年4月收治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均手术治愈。术后最长18年,最短3月余,目前仍存活未见复发。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多以腹部包块为主诉,且多数为良性病变。本病对化疗、放疗不敏感,主要靠早期和彻底的手术切除,且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都  王泰岳  王绍闯 《四川医学》2011,32(8):1240-124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间收治的3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和CT的诊断率分别为76.5%和94.1%;肿瘤完全切除20例(58.8%),其中联合脏器切除5例(14.7%)。结论 B型超声和CT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完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至2004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而再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5例。共行再手术44例次,完整切除肿瘤35次,姑息切除6次,探查活检3次。结果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肿瘤完全切除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65.3%,而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术后定期随诊、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正确估计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积极争取完整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57例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史及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结果大多数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手术及放化疗后2年内带状疱疹发病率高,带状疱疹发病部位以胸背部最多见。结论老年、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机体营养状态差等因素加重或促进带状疱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