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檗碱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所致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小檗碱 (Ber)与华法令 (War)、硫喷妥钠(Thi)、甲苯磺丁脲 (D860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所致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透析平衡方法 ,观察Ber对War在透析外液中的浓度的影响 ;以药效学方法 ,观察Ber与War合用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Ber与Thi合用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Ber与甲苯磺丁脲合用对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 Ber可明显增加透析外液中的War的浓度 (P <0 0 1) ;Ber与War合用 ,小鼠凝血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 ;Ber与Thi合用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 (P <0 0 1) ;Ber与D860 合用能明显降低小鼠血糖水平 (P <0 0 1)。结论 Ber能与War、Thi、D860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使其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药效 (或毒性 )增强  相似文献   

2.
八、降血糖药1甲苯磺丁脲——保泰松实例:患者,女,43岁。因双膝关节痛3周就诊。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年,正在服甲苯磺丁脲。初步诊断:①风湿性关节炎;②2型糖尿病。应用甲苯磺丁脲降血糖,应用保泰松抗风湿。处方:甲苯磺丁脲0.5g tid po保泰松0.1g tid po分析:保泰松可置换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甲苯磺丁脲,使甲苯磺丁脲的血浓度升高,还可抑制甲苯磺丁脲的代谢和排泄。两者合用,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处置:尽量避免两药合用。如必须并用应严密监测血糖,适当减少甲苯磺丁脲的剂量。本例可用风湿骨痛胶囊代替保泰松抗风湿。2格列吡嗪——阿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生理条件下使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研究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实验选取激发波长280 nm,测定不同温度下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的荧光猝灭光谱;通过相关参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等)的计算以及热力学参数判断猝灭机制、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以及乳清蛋白构象的变化,并通过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药物与乳清蛋白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形式。结果 甲苯磺丁脲可使乳清蛋白内源荧光发生作用机制为复合式静态猝灭的猝灭;以氢键、范德华力为主要作用力类型;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结合过程中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促使乳清蛋白的荧光猝灭;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对乳清蛋白的构象无明显影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甲苯磺丁脲分别与Glu113残基形成1个氢键,与Asp116残基形成2个氢键以及与Glu121残基形成2个氢键。结论 甲苯磺丁脲与乳清蛋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建议甲苯磺丁脲不要和牛奶同服。  相似文献   

4.
利用探针药物法研究艾瑞昔布对大鼠体内CYP2C9酶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经口灌胃艾瑞昔布,对照组经口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给药7 d(2次/d)。d8,每只大鼠经口灌胃甲苯磺丁脲,并于给药后24 h内眼内眦取血,以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拟合药动学参数,并对两组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的AUC0→24 h、AUC0→∞、tmax、CL和V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艾瑞昔布后,甲苯磺丁脲的AUC0→24 h和AUC0→∞显著降低,CL明显增加,表明艾瑞昔布诱导CYP2C9酶的活性,加快甲苯磺丁脲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探药甲苯磺丁脲研究丹参片(抗心脑血管病中成药)对健康受试者体内细胞色素P4502C9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2周期试验设计,12例健康受试者口服丹参片14 d(1日3次,每次4片)的前后,单剂量口服甲苯磺丁脲0.5 g,以LC-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甲苯磺丁脲和4-羟基甲苯磺丁脲的血浆浓度,计算口服丹参片前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口服丹参片前后,甲苯磺丁脲Cmax、t1/2、CL/F和AUC0-36及4-羟基甲苯磺丁脲Cmax、t1/2和AUC0-36,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口服丹参片14 d对人体内细胞色素P4502C9无诱导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Cocktail探针法,测定南沙参与藜芦配伍对大鼠CYP1A2、CYP3A4、CYP2C9和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探寻二者配伍增毒相反的体内证据。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南沙参组、藜芦组、合用组分别灌胃南沙参煎液(13.5g.kg-1)、藜芦煎液(0.81g.kg-1)、合煎液(14.31g.kg-1),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于第8天尾静脉注射混合探针药物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样经处理后利用HPLC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各探针药物的血药浓度,通过WinNolin5.2软件计算各探针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进而反映亚酶活性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藜芦组可降低甲苯磺丁脲的AUC(0~t),增加其Vz;南沙参组可降低咖啡因的AUC(0~∞),显著降低甲苯磺丁脲的AUC(0~t)、AUC(0~∞)并使其Vz,CL显著增加,对氨苯砜、奥美拉唑的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与藜芦组相比,合用可增加氨苯砜的MRT(0~t),降低奥美拉唑的AUC(0~t),AUC(0~∞)并增加其CL;与南沙参组相比,合用可增加甲苯磺丁脲的AUC(0~t),降低其Vz,CL。结论与空白组相比,藜芦组对大鼠CYP2C9具有诱导作用,南沙参组对大鼠CYP1A2酶具有诱导作用,对CYP2C9酶具有显著诱导作用,对CYP3A4、CYP2C19无明显影响;与藜芦组相比,合用组对大鼠CYP3A4酶具有抑制作用,对CYP2C19酶具有诱导作用;与南沙参组相比,合用组对大鼠CYP2C19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肝细胞色素P450 2C8/9、2E1比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甲苯磺丁脲羟化酶 (CYP2C8/ 9)和氯羟苯口恶唑 6 羟化酶 (CYP2E1)比活性的测定方法 ,为深入研究CYP45 0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从成人肝细胞中提取微粒体 ,测定其蛋白含量 ,以甲苯磺丁脲、氯羟苯口恶唑为底物 ,用HPLC以梯度洗脱法测定其代谢产物羟基甲苯磺丁脲及 6 羟基氯羟苯 口恶唑生成量 ,据此计算人肝细胞色素P45 0 (CYP45 0 )同工酶甲苯磺丁脲羟化酶 (CYP2C8/9)和氯羟苯 口恶唑 6 羟化酶 (CYP2E1)比活性。结果 于不同时间反复测定的CYP2C8/ 9、CYP2E1比活性无差异。结论 CYP2C8/ 9、CYP2E1的测定方法较为简单、稳定、重复性好 ,可用于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及肝脏病理学、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肝细胞色素P450 2C8/9、2E1比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甲苯磺丁脲羟化酶 (CYP2C8/ 9)和氯羟苯口恶唑 6 羟化酶 (CYP2E1)比活性的测定方法 ,为深入研究CYP45 0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从成人肝细胞中提取微粒体 ,测定其蛋白含量 ,以甲苯磺丁脲、氯羟苯口恶唑为底物 ,用HPLC以梯度洗脱法测定其代谢产物羟基甲苯磺丁脲及 6 羟基氯羟苯 口恶唑生成量 ,据此计算人肝细胞色素P45 0 (CYP45 0 )同工酶甲苯磺丁脲羟化酶 (CYP2C8/9)和氯羟苯 口恶唑 6 羟化酶 (CYP2E1)比活性。结果 于不同时间反复测定的CYP2C8/ 9、CYP2E1比活性无差异。结论 CYP2C8/ 9、CYP2E1的测定方法较为简单、稳定、重复性好 ,可用于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及肝脏病理学、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血浆和尿液中的甲苯磺丁脲和代谢产物浓度的方法,并用于研究甲苯磺丁脲人体代谢过程。方法:固相萃取净化和富集样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和尿中甲苯磺丁脲和代谢产物的浓度。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Spherisorb 5 μm Phenyl色谱柱(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0.02 mmol·L-1pH 3.3乙酸钠缓冲液(28∶72),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用该方法测定1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500 mg甲苯磺丁脲后血清和尿液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应用3p97计算其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甲苯磺丁脲线性范围为2~100μmol·L-1(r=0.999),回收率为105.1%~103.9%。尿液羧基甲苯磺丁脲、4-羟基甲苯磺丁脲和甲苯磺丁脲的线性范围为2~50μmol·L-1(r=0.999)、1~50μmol·L-1(r=0.999)和1~50μmol·L-1(r=0.999),回收率为98.8%~100.1%、95.4%~103.5%和97.7%~106.6%。各样品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5%。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500 mg甲苯磺丁脲的AUC0-∞为 2644.6 ±472.8 μmol·h-1·L-1,Tmax是1.4±0.6 h,Cmax是235.8±47.3 μmol·L-1,T1/2为6.9±2.1 h,MR0-24=277.5±125.6。结论:甲苯磺丁脲及其代谢产物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甲苯磺丁  相似文献   

10.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又称2型糖尿病(NID-DM),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源性疾病。在饮食治疗失败患者中,合理选择口服降糖药是治疗成败与预防并发症之关键,基本原则是在掌握药物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病情发展阶段而定。1 口服降糖药物1.1 磺酰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1956年第一代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问世,此后有氨磺丁脲(carbutamide)、妥拉磺脲(tolazamid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相继用于临床。1972年以后,第二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SHR)的降压作用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专利技术从中药地龙中提取地龙降压蛋白,并测定其体外ACE抑制活性。单次静脉注射地龙降压蛋白,颈动脉插管法观察SHR血压的动态变化。选择16周龄SHR32只随机分为SHR模型组、地龙降压蛋白低剂量组、地龙降压蛋白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同时以同源性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28d,用无创尾动脉套袖法测量大鼠血压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肾脏局部AngⅡ含量。选择昆明种小鼠60只,以不同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测定地龙降压蛋白的半数致死量。结果①地龙降压蛋白对ACE的比抑制活力为2.54;②单次及多次给药,地龙降压蛋白均可明显降低SHR血压(P〈0.05);③药物干预后,与SHR模型组比较,地龙降压蛋白组血浆AngⅡ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肾脏局部AngⅡ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地龙降压蛋白对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20g/kg。结论地龙降压蛋白对SHR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及肾脏局部组织中Ang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6个ADPKD家系(包括患者35人,不患病直系亲属30人)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ADPKD患者中肾功能不全者16人,肾功能正常者19人。结果①有11个家系显示ACE基因多态性在ADPKD家系中具有遗传连锁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家系中患病与不患病者ACE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明显(P〉0.05)。③家系中患病与不患病者男女之间ACE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明显(P〉0.05)。④家系中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之间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ACE基因多态性在ADPKD家系中不提供基因诊断信息。②ACE基因多态性与人ADPKD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③ACE基因多态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④DD型基因型是ADPKD发生肾功不全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关于盐酸度洛西汀[1]的生殖毒性试验研究。方法盐酸度洛西汀以0、2、10和45mg/kg日/予以妊娠大鼠或家兔管饲法整个器官发生期口服给药,研究药物对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2]。结果大鼠和家兔高剂量组均可见摄食量和体重增幅下降。结论对胚胎的毒性仅限于高剂量组:①大鼠前期和后期胚胎植入丢失增加;②家兔早期吸收胚(和后期胚胎植入丢失)轻度下降,胎仔矮小数增加;③大鼠或家兔高剂量组胎仔体重下降;④未见对大鼠或家兔胎仔的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抗甲素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近 6、7年来有关多抗甲素药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主要包括 :①调整巨噬细胞功能 ;②对人天然杀伤细胞的作用机制 ;③对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④对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影响 ;⑤增强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活性 ;⑥对于动物红细胞变形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50,100,300,500 mg.kg-1bw剂量的罗汉果皂苷提取物连续30 d灌胃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末次给药后眼眶取血测定血糖、血脂指标;分离肝组织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①100,300和500 mg.kg-1bw剂量组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P<0.01),且以中剂量100 mg.kg-1bw的降糖作用最佳。②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TC、TG含量,提高HDL-C含量,有利于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的恢复(P<0.01或P<0.05)。③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肝脏的MDA含量,提高SOD、GSH-Px含量,表明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氧化应激水平(P<0.01或P<0.05)。④在其最佳剂量(100 mg.kg-1bw),罗汉果皂苷提取物的降血糖,降血脂及其抗氧化效果同消渴丸相当(P>0.01)。结论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提高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及改善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甲基莲心碱在大鼠肝微粒体CYP450系统中的代谢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Nef)在大鼠肝微粒体系的代谢特性,探明参与Nef代谢的CYP450亚酶种类及其在Nef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YP3A特异性诱导剂地塞米松(DEX)、CYP2B诱导剂苯巴比妥(PB)、CYP1A诱导剂β-萘黄酮(β-NF)分别对W istar大鼠进行在体诱导,建立肝微粒体温孵及NADPH再生体系,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Nef及其代谢产物。观察Nef代谢消失率与代谢特征,研究上述各诱导剂和CYP3A特异性抑制剂三乙酰竹桃霉素(TAO)对Nef体外代谢的影响。结果Nef在大鼠微粒体系代谢呈饱和现象;温孵液中代谢产物生成的量与底物Nef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3);Nef在DEX、PB诱导组大鼠肝微粒体温孵液中的生物转化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1),DEX组又较PB组的Nef药物代谢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β-NF组未显现诱导作用,其药物代谢率分别为:DEX组80.6%±9.5%;PB组61.5%±6.7%;β-NF组20.7%±1.5%;对照组19.9%±1.6%;TAO呈量效依赖性抑制Nef在肝微粒体温孵液中的代谢。结论研究结果提示Nef具有酶促动力学代谢特性;CYP3A及CYP2B是介导Nef在大鼠体内生物转化的CYP450亚酶,其中主要参与Nef代谢的为CYP3A。  相似文献   

17.
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建立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方法 ①给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 10d ,记录饮食、饮水、体重变化 ,用毛细血管法和正糖钳技术判定胰岛素抗性。同时测定血清中空腹血糖、丙二醛 (MDA)和游离脂肪酸 (FFA) ;②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给灌胃脂肪乳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 ,将 72h后血糖值≥ 16 7mmol·L-1者定为 2型糖尿病大鼠。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灌胃脂肪乳大鼠的体重、饮食、饮水及内脏脂肪重量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②灌胃脂肪乳后 ,大鼠KITT值由正常对照组 6 8± 1 5下降为 4 5± 0 9(P <0 0 5 )。正糖钳实验结果表明高脂组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较正常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明显下降 ;③四氧嘧啶给药剂量为第一天 12 0mg·kg-1,第二天 10 0mg·kg-1时 ,糖尿病动物模型成模率可达 90 %。结论 通过灌胃脂肪乳建立了伴有胰岛素抵抗的Wistar大鼠 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 I)犬心的保护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10只犬随机分成丹参组(D组)和对照组(C组),建立M I模型,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共21 d,冠脉结扎前、后行冠脉造影,术前及术后d22查8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测量M I面积及心肌血管面密度。结果①D组M I面积明显小于C组。②冠脉结扎后2h和22 d D组侧枝血管明显多于C组。③在M I急性期,血小板聚集性和血粘度较M I前明显增高,而丹参注射液能阻止上述改变。④D组缺血区心肌毛细血管和供血血管面密度较C组明显增加。结论丹参注射液能促进犬冠脉侧枝循环的开放和形成,抑制M I后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限制M I范围。  相似文献   

19.
罗格列酮增强顺铂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Z)和顺铂(DDP)合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549细胞株建立人肺腺癌裸鼠模型,将28只成瘤雌裸小鼠随机分成7组:①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②DDP低剂量组(1mg.kg-1);③DDP高剂量组(4mg.kg-1);④ROZ低剂量组(10mg.kg-1);⑤ROZ高剂量组(30mg.kg-1);⑥DDP低剂量组+ROZ低剂量组;⑦DDP低剂量组+ROZ高剂量组,隔天腹腔注射给药,共8次。于最后一次给药后48h处死各组小鼠,收集瘤标本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PPARγ、PTEN和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各实验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低、高剂量ROZ联合用药组较低剂量顺铂组抑瘤作用明显增强(P<0.05),其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2.11%和83.8%。②免疫组化:低、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γ、PTEN的表达上调,而pAkt的表达呈现下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该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P=0.00)。③不良反应:高剂量顺铂组出现不良反应,其余各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能够增强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激活PPARγ,上调PTEN的表达和抑制pAk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