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立虎  靳佳欣  刘众成  姜金  王红  夏亚一  吴萌 《中国骨伤》2021,34(12):1103-1107
目的:观察KD-Ⅲ-M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疗效,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并有限切开行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的基础上LARS人工韧带和自体对侧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术后疗效等。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符合该研究标准的患者36例,分为两组。A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34.7±9.2)岁,选用自体腘绳肌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B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36.8±8.6)岁,选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同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分别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epcial Surgery,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组内及组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时间(120.25±9.55) min,B组(106.63±8.8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住院时间(10.60±1.64) d,B组住院时间(10.38±1.59)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不小于1年的随访,HSS评分A组由术前(32.95±5.03)分提高至术后(84.70±5.72)分(P<0.01),B组由术前(33.81±4.10)分提高至术后(85.00±5.25)分(P<0.01);Lyshlom评分,A组术前(21.10±3.46)分提高至术后(80.25±5.75)分(P<0.01),B组由术前(21.56±3.01)分提高至术后(80.00±4.30)分(P<0.01);两组患者组间术前术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较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同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原位修补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后者住院费用高于前者,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大多可经保守治疗痊愈,伴发其他韧带损伤时易忽视,诊治不当将影响整体治疗效果,甚至导致膝关节慢性不稳.近期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证实膝关节内侧结构对膝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膝关节屈膝30°存在外翻不稳时提示单纯内侧侧副韧带损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膝关节伸膝外翻不稳时提示存在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常为复合伤,伴随交叉韧带损伤的概率增大,不加重视可能导致手术效果欠佳,甚至失败.唯有重视膝关节各损伤结构的治疗,才有利于恢复膝关节韧带重建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一期和分期韧带重建治疗Schenck KDⅢM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32例Schenck KDⅢM型多发韧带损伤患者资料,其中一期修复重建所有韧带者21例(一期组),分期修复重建韧带者11例(分期组).一期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PLC)重建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7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85例陈旧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且同时累及PLC损伤的患者,男6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6岁(15~52岁).损伤类型:前交叉韧带合并PLC损伤2例,前后交叉韧带合并PLC损伤21例,后交叉韧带合并PLC损伤51例,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合并PLC损伤11例.PLC损伤根据Fanelli对膝关节后外不稳定的分型:A型48例,使用异体胫前肌腱重建腘腓韧带或腘肌腱;C型37例,其手术方式包括劈裂跟腱的手术技术、外侧副韧带+腘肌腱或腘腓韧带联合重建术.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分评估,麻醉下膝关节应力像检查评估膝关节后向和内翻稳定性,胫骨外旋试验评估膝关节后外旋转稳定性.结果 58例患者(A型35例,C型23例)术后获1~5年(平均38.5个月)随访,27例失访.35例A型损伤患者胫骨后移程度由术前平均(16.7±5.3)mm减少为末次随访时的(5.1±3.8)mm,胫骨外旋由16.7°±4.7°减小为-1.8°±6.60°23例C型损伤患者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14.9±4.4)mm减少为末次随访时的(5.4±4.2)mm,胫骨外旋由16.2°±9.9°减小为-3.0°±8.6°,外侧关节间隙张开由(13.8±2.6)mm减小为(8.6±2.7)mm,以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术前IKDC综合评分分级:C级2例,D级56例;末次随访时:A级31例,B级15例,C级12例.结论 对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的PLC损伤进行系统分类,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进行相应的解剖重建,近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类型及使用半腱肌腱加强重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使用内侧副韧带修补及半腱肌腱重建加强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2~57岁,平均42岁。左侧16例,右侧22例,皆为单侧致伤。根据临床分级标准,Ⅱ度损伤2例,Ⅲ度损伤36例;新鲜损伤30例,陈旧损伤8例。结果38例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按改良Lysholmscale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4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1%。结论断端修补缝合联合半腱肌腱重建加强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在膝关节后内侧角切取股薄肌及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1月,对23例患者实施此手术.沿屈膝皮纹作长约2~3 cm横切口,保护隐神经.挑出肌腱,切断半腱肌副腱束.筋膜下分离至肌腱胫骨止点处,带骨膜将其掀起并切断.末端编织缝合,常规方法顺行向近端切取全长肌...  相似文献   

7.
应用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半腱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膝关节检查,发现伴随有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各1例,选择骨-腱-骨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胫骨内侧鹅足肌腱部位游离半腱肌进行内侧副韧带重建术。结果12例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6个月内10例膝关节稳定,应力位拍片内侧比健侧张开均<5mm,挤压螺钉位置良好。11例关节屈曲0°~120°,1例伴股骨外髁骨折者关节活动度90°。结论自体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副韧带损伤能提供足够的张力,达到坚强固定和关节囊缝合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66-147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法、腱-骨愈合因素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选取38例需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的患者。术后行相同的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记录患膝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数据收集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20个月以上随访,平均28.60个月。术后1周的VAS评分(6.57±0.613)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18±1.1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后1周(78.56±4.75)°提高到术后12周的(132.54±4.74)°,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由术前的(21.63±1.29)分提升到术后12周的(60.68±1.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ysholm评分中的指标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末次随访,所有病人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膝疼痛评分、增加患膝活动度、提高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缩短了患者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我们采用绳肌腱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7~48岁,平均32岁。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检查膝关节稳定性、活动性、疼痛部位情况及上下楼梯能力等。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8个月为69~95分,平均83分。结论根据患者年龄及职业来选择手术方式,对运动损伤,年龄偏小运动量大的青壮年采用双束重建;对非运动损伤,从事体力劳动者且年龄偏大的成年患者采用单束重建,均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术后摄X线片显示关节对合良好,重建骨隧道无扩大,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月收治急性膝关节损伤12例(12膝),病人均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于伤后2~12d接受了关节镜检查及内侧开放探查,12膝均有后内侧角损伤和内侧副韧带损伤,4膝伴前、后交叉韧带断裂;2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4膝伴后交叉韧带断裂。12膝均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8周后,12例病人中8人接受二期关节镜下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3例,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3例,后交叉韧带重建2例。[结果]一期手术后8周评估表明12膝均恢复内后侧稳定性,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12例病人随访10~20个月,平均12.0±3.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08±6.28。IKDC综合评定正常(A级)4例,接近正常(B级)7例,异常(C级)1例。[结论]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见于较高能量损伤,多为复合损伤,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应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二期酌情重建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CL)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1年4月~2004年10月,49例病人(49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其中13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14膝伴后外侧角损伤,6膝伴后内侧角损伤,9膝伴外侧半月板破裂,5膝伴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伴膳动脉损伤,4例伴腓总神经损伤。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四股膳绳肌腱单束PCL重建术,采用Bionx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或钛挤压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0~52个月,平均2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30~60分(平均47.96分),提高至随访时70~95分(平均89.08分)(P〈0.01)。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10例、显著异常(D级)39例,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20例、接近正常(B级)24例、异常(C级)5例(P=0.0000)。49例患者中,40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9例运动水平较伤前减低。[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PCI.管伤小、手术操作简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效果.方法 2004年4月~2005年4月,我院25例(25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PCL 重建术,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位固定重建韧带.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0min(80~100min).25例膝术毕PCL重建后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4 d.25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3例膝后抽屉试验阴性,2例后抽屉试验1级.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8±8.1)分提高至(77.8±6.4)分(t=-15.999,P=0.000).按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膝关节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分级,术前异常(C级)10例、显著异常(D级)15例,随访时正常(A级)8例、接近正常(B级)15例、异常(C级)2例(Z=-4.394,P=0.000). 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PCL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 ,总结治疗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随访自2008年至2013年经治的26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9~55岁,平均40.7岁。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并同时修补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及处理内外侧复合体损伤。9例分期手术,其余均采取Ⅰ期手术处理所有损伤。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为0.8~3.2年,平均1.6年,手术平均等待时间为1.2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42.5±4.5(33~48分),终末随访时78.1±3.9(57~95分),随访时评分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均超过90°,内外翻试验正常或接近正常,所有患者在屈70°时Lachman试验阴性。结论 :膝关节韧带多发损伤应首选关节镜下Ⅰ期重建;如无法Ⅰ期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则Ⅰ期先重建后交叉韧带,Ⅱ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因多种原因易漏诊,避免因术前准备不充分而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重建后十字韧带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介绍在关节镜下利用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重建后十字韧带(PCL)的方法,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单纯PCL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进行重建,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了解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伸膝受限,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均大于120°。术后1年,患肢的股四头肌-绳肌峰力矩比超过正常侧的90%;屈膝70°时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其余均为阴性;屈膝30°时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6例,其余为阴性;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0.7±2.3。结论在关节镜下利用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重建PCL方法简单,能够可靠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双束腘绳肌肌腱重建后十字韧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双束腘绳肌肌腱,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4例PCL损伤患者,年龄为17 ̄42岁,平均32岁。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肌腱重建PCL。3股半腱肌肌腱在屈膝15° ̄30°位拉紧、固定,重建前外侧束;3股股薄肌肌腱在屈膝60° ̄70°位拉紧、固定,重建后内侧束。结果24例患者术后随访6 ̄19个月,平均9.4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无疼痛,无创伤性关节炎。后抽屉试验、反向Lachman试验、胫骨结节塌陷征和反向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为(92.7±6.4)分,较术前(49.4±9.3)分有显著提高(t=3.12,P<0.01)。术后Tegner活动评分为(6.7±1.4)分,较术前(3.2±0.9)分有显著提高(t=3.13,P<0.01)。结论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PCL能够较好的重建膝关节在不同伸屈角度的稳定性。生物可降解螺钉为PCL重建的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关节镜下采用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同时重建前、后十字韧带,并对重建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12例前、后十字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同侧半腱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重建前十字韧带,采用对侧半腱肌肌腱、股薄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重建后十字韧带。其中2例还同时行后外侧韧带结构重建,1例同时行后内侧韧带结构重建。术后随访12~24个月,采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通过KT-1000检查了解膝关节的前后松弛度。结果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20°~140°,平均128°。终末随访时IKDC评分为A4例(33.3%),B7例(58.3%),C1例(8.3%)。屈膝25°位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小于2mm者8例,3~5mm者3例,7mm者1例;屈膝70°位检查,双侧胫骨结节后坠差异为0~2mm者9例,2~4mm者3例。陈旧性损伤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6.5±3.1)分,终末随访时为(93.8±3.5)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t=5.376,P<0.01)。10例患者(83.3%)恢复了原来的运动水平,2例患者(16.7%)运动水平较前有所降低。结论在关节镜下采用双侧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同时重建前、后十字韧带,能够较满意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浅层治疗陈旧性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十堰市太和医院骨1科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8例陈旧性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新鲜断裂的内侧副韧带、Ⅰ度和Ⅱ度损伤患者排除。术前应力位拍X片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较健侧>5 mm,磁共振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皱缩或断裂。手术方法为取自体同侧的半腱肌,编织缝合,编织好的肌腱从胫骨的内侧脊前方穿入,从脊的后方穿出。然后将肌腱的两个尾端用导引针穿入股骨隧道,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在可调支具保护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2个月左右,拍摄膝关节内侧应力位片、应用Lyshlo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评判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 结果患者术后Lyshlom评分(t=7.449)、IKDC评分(t=8.915)、膝内侧应力位片开口距离与健侧距离的差值(t=5.014)均改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浅层对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短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根  可雨奇  杨梁 《中国骨伤》2024,37(7):641-648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保残重建术中应用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加高强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8 月至2021 年 12 月行关节镜下 PCL 保残重建术治疗的 96 例单纯 PCL 损伤,其中男 78 例,女 18 例;年龄 20~56(32.50±8.68)岁;左侧 40 例,右侧 56 例。根据术中移植物不同分为两组。LARS 韧带保残重建组(LARS 韧带组)52 例,其中男42 例,女 10 例;年龄(31.84±8.62)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73±2.29) kg·m-2;采用 7 mm LARS 韧带保残重建 PCL。自体腘绳肌腱加高强线组(自体肌腱组)44 例,其中男 36 例,女 8 例;年龄(33.06±8.99)岁;BMI 为(23.52±2.16) kg·m-2; 采用 4 股腘绳肌腱加 3 根爱惜邦缝线加强技术保残重建 PCL。术后 3、6、12 个月通过 KT-1000测量膝关节的松弛度客观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采用 Lysholm、Tegner、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进行主观评分评价膝关节的功能。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3、6、12 个月时随访的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韧带松弛度的差异性。结果:96 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 12 个月。膝关节 KT-1000 测量值自体肌腱组及 LARS 韧带组术前[(10.73±1.46)分 vs (10.55±1.53)分]、术后 6 个月[(3.02±0.75)分 vs(2.35±0.60)分]、12 个月[(3.77±1.76)分 vs(2.44±0.60)分],术后 6、12 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肌腱组、LARS 韧带组术前及术后 12 个月 Lysholm 总分[(40.6±16.8)、(91.25±6.35)分 vs (51.92±18.52)、(92.35±5.30)分],Tegner 评分[(1.8±0.7)、(5.8±0.6)分 vs (1.7±0.8)、(5.7±0.7)分],IKDC 总分[(54.50±6.33)、(83.90±3.93)分 vs (54.40±4.24)、(83.62±3.64)分],术后 12 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体肌腱组与 LARS 韧带组术后 3、6 个月,Lysholm 总分[(65.86±11.54)、(74.60±6.46) 分 vs(73.46±6.42)、(86.73±4.62)分],Tegner 评分[(2.5±0.6)、(3.5±0.5)分 vs (4.3±0.7)、(5.0±1.4)分],IKDC 总分[(55.78±2.68)、(70.62±4.74)分 vs (65.31±4.60)、(79.71±2.9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 12 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腱加高强线与 LARS 韧带保残重建 PCL 均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术后效果满意,但 LARS 韧带术后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19.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using hamstring tendons can be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Semitendinosus and gracilis tendon autografts offer advantages over other commonly used autografts in that they are strong, have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a norm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have a large surface area for revascularization, and are adaptable to precise intraarticular positioning. The use of 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s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voids the potential surgical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the harvest of autogenous patellar tendon grafts. As with al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attention to detail is essential for a predictable successful outcome,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graft preparation, tunnel placement, graft fixation and tensioning,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When proper attention to detail is performed, restoration of normal anterior laxity with a full range of knee motion can be expected. This technique is particularly applicable in those cases where avoidance of the extensor mechanism is desir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