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老年人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年龄>65岁,临床以腹痛来诊,而经手术证实的为胃肠道穿孔的老年患者,对术腹部CT检查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总结。结果胃穿孔8例,十二指肠穿孔6例,小肠穿孔5例,结肠穿孔5例,阑尾穿孔2例,直肠穿孔4例。结论老年人胃肠道穿孔易误诊漏诊,MSCT检查可以较迅速准确地观察到胃肠穿孔的征象,并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朱彬 《吉林医学》2013,34(5):903-904
目的:探讨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0例临床怀疑胃肠穿孔的患者的CT结果。结果:综合对比其他影像学检查分析,20例患者中CT检查全部发现游离气体。结论:CT对胃肠穿孔不仅可以起到定性诊断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定位诊断以及并发症的观察,都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在胃肠道穿孔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超声诊断和X线平片进行诊断,观察分析胃肠道穿孔患者诊断中引起急腹症的胆囊、胰腺、胃、肠道等有无病变及肠间有无积液及腹腔有无游离气体等。结果超声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者26例(86.7%),胃肠道穿孔患者经过X线平片诊断出20例(66.7%),超声诊断检出率高于X线片平面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相对较高,还能实现定位诊断,是常规检查有效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滕才钧  宾怀有  龙腾河 《四川医学》2009,30(8):1324-1326
目的评价MSCT在外伤性胃肠道破裂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x线平片与MSCT图像均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总结有价值MSCT征象。结果MSCT栓出隔下游离气体征(n=12);腹脏内游离积液征(n=14);肠壁区域性水肿增厚模糊(n=10);肠壁外或肠壁间积气征(n=11);胃肠壁周围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呈液性渗透征(n=6)。x线平片和MSCT对膈下游离气体检出率分别31.3%和7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和MSCT对腹腔少量积液的检出分别为75%和87.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致分析MSCT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发现一些重要依据,MSCT对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65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表现。结果:腹腔积气60例(92.3%)、腹腔积液20例(30.8%)、腹腔脓肿3例(4.6%)、有其他并发症者8例(12.3%)。结论:胃肠道穿孔时,腹腔积气、腹腔积液、腹腔脓肿与穿孔的部位、大小,胃肠道内容物的多少、CT检查时机、病因等有关。CT检查有助于发现并发症、病因、部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胃肠道穿孔的超声诊断取得了大的进步,二维超声尽管能够显示穿孔征象,发现腹腔游离气体及积液,但难以确定穿孔部位及大小。本研究对22例经超声明确诊断穿孔部位并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胃肠道穿孔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总结急性胃肠道穿孔部位的声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前均行立位X线腹平片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腹部平片及CT表现,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立位X线腹平片及CT显示腹腔内游离气体的阳性率分别是63.63%(21/33)和87.87%(29/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同时CT显示穿孔周围脂肪密度增高23例,阑尾脓肿2例,腹腔积液15例。结论:螺旋CT诊断胃肠道穿孔及其并发症有明显优势,可对少量腹腔游离气体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传统的诊断方法是立位X线腹部平片,腹腔积气是主要的诊断依据,但对少量腹腔积气难以发现,也无法显示腹腔、腹膜后隙积液。本文回顾性分析70例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意在探讨CT检查在胃肠道穿孔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线、CT检查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对29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 X线诊断腹腔内游离气体敏感性为70%,CT为90.2%,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X线平片对穿孔小或含气少及非膈下积气如腹膜后、小网膜囊显示较差,CT具有明显优势,且能做出较准确的病因诊断.结论 CT在胃肠道穿孔及其病因诊断中较X线平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方法:59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前均行腹部CT扫描检查并分析其表现。结果:本组59例中CT显示腹内游离气体呈新月状或小气泡状53例,阳性率89.8%,胃肠穿孔处周围局限性积液或蜂窝织炎39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肠梗阻4例,胃肠壁增厚不规则12例,胃肠壁肿块4例,少量腹水4例。结论 :CT在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及定位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经我院16层螺旋CT扫描及多方法三维重建,诊断为支气管异物,并经支气管镜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56例,分析各种三维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56例患者图像满意,气管异物5例、右侧主支气管、支气管异物31例、左侧主支气管及气管异物20例;并发肺气肿41例、肺不张10例、阻塞性肺炎19例;49例异物与术中—致,出现移位4例,异物咳出3例。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位置、形态、大小、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的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局部气管支气管狭窄程度,且无创、快捷、廉价,显著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A)血管成像最佳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行薄层增强容积扫描,应用曲面重建(CPR)技术和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后处理.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DSA证实.结果: CPR可清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全程.可显示真假腔与腔内开口,并正确分型;VR可显示瘤体的大小轮廓,显示血管主干及内膜走行.结论:CPR和VR技术对胸、腹主动脉的结构及病变显示清晰,对主动脉夹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技术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均行MSCT肾脏、输尿管及膀胱扫描及输尿管重建。130例均经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输尿管重建方法有曲面重建、三维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及VR容积重建]成像。结果130例输尿管重建中,100例结石病变清楚显示其位置、大小、形态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三维重建有助于了解管腔情况,显示输尿管腔内结石形态,能很好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范围,同时对病变波及周围组织、脏器也显示良好,对细小阳性结石更有价值。对泌尿系积水程度和肾实质厚度以及肾功能的判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均优于传统的x线泌尿系检查。结论MSCT输尿管重建可获得直观立体的输尿管成像;临床怀疑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时,螺旋cT输尿管三维重建,应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两种型号螺旋CT机对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39例患者进行检查。以不同层厚进行胸部增强螺旋扫描并行平面重建(MPR),对重建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32例。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3种图像检出结果一致,对于肺段以下动脉栓塞的显示,层厚1mm优于3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观察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围,而且检查及时、方便、无创,便于复查对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脏的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发病机制以及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性表现所存在的关系,并对MSCT用于TTPV诊断时所具有的优势与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273例HCC病人实施了肝脏的MSCT动态增强性检测,共确诊了64个病人为TTPV,同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上的表现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在进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的时候,64例TTPV病人都表现出了门静脉里面癌栓所具备的多种阳性特征。结论 MSCT可以用于TTPV的作用机理、栓子性质等的判断,因此,认为TTPV的MSCT诊治对于肝癌诊治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肿瘤发生于肾上腺16例,下腔静脉后1例,肾门附近1例,膀胱1例;恶性1例,良性18例。肿块多数较大,边界清,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17例),病灶内密度多不均匀,出血、坏死多见,CT平扫病灶大部分呈低密度(16/19),增强扫描后瘤体实质部分或囊壁持续明显强化。结论MSCT双期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多平面重建(MPR)可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排螺旋CT对我院64例GIST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输入ADW4.2工作站重建,由我院2名资历较深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分析64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 64例GIST患者胃41例、小肠15例、直肠3例、食管3例、网膜2例。形态:类圆形或椭圆形51例、不规则分叶状13例。分布:胃肠道腔外42例、胃肠道腔内15例、胃肠道腔内外7例。黏膜状态:黏膜光滑41例、黏膜有明显溃疡23例。囊实性49例、实性15例。密度:平扫及肝实质比较均匀密度基本一致29例,周边等密度内部较低31例,4例瘤内有气体影,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33例,不均匀强化31例。均匀强化患者3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不均匀强化1例良性,11例潜在恶性,19例患者恶性。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可准确鉴别肿瘤良、恶性,可为术前病理判断及手术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