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国平 《现代保健》2009,(16):19-20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3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32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43例(73.28%)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其次为颈总动脉(CCA);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对侧严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颈动脉彩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的简单、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68例经过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将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168例患者有134例(79.76%)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对照组160例有6例诊断出颈动脉颅脉外段存在粥样硬化,2组彩超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梗死灶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健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为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临床上建议使用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33-63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因CAS斑块引发ACI的患者1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脂水平、PI、斑块厚度及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水平、 PI、斑块厚度及面积均改善,且观察组的血脂水平、 PI、斑块厚度及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ACI患者CAS斑块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抑制CAS斑块的形成与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吡格雷单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化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减少斑块的面积和厚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评价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硬化斑块的部位、形状、大小、回声、是否多发。结果 85例患者颈动脉IMT均不同程度增厚,90%的患者可见硬化斑块、常发生于颈总动脉窦部,斑块可分为3型:软斑、硬斑及混合斑,其中硬斑较多见。结论颈动脉彩超检查快速、无创、可重复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特异性强,可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资料,而且对无症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可提示临床及早给予预防和治疗,这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和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生发率的临床体会。方法该院于2011年2月—2012年1月共收颈动脉粥样斑块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10mg组(对照组)与20mg组(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7,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1年内2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晚)1年后显著降低了脑梗死发生率,且副作用没有增加,这一结果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选择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于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02-103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9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共7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9例,详细记录患者在入院初诊时和治疗第3、6,、12个月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并且通过颈动脉超声的检查,评估和对比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的厚度(IMT)。结果在第6个月与第12个月进行复诊,干预组患者通过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IMT明显缩小,对照组中的患者颈动脉斑块却出现增大。两组和治疗以前进行对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颈动脉斑块对比,均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干预组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减小,对照组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增加。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而且更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在治疗患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IMT1.5 mm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比较两组性质。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IMT为(1.15±0.13)mm,对照组为(0.64±0.2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6.3%,其中软斑13例、硬斑34例、混合斑42例、扁平斑6例;对照组检出率为28.2%,其中软斑5例、硬斑9例、混合斑13例、扁平斑4例。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查简便,无创,能够及早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性质。  相似文献   

9.
马彩虹 《现代保健》2011,(21):113-1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6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66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该院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68例脑梗死者(脑梗死组),与同期60例行健康体检的非脑梗死者(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形态及狭窄程度。结果①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80.9%显著高于对照组11.7%,χ2=35.391,P=0.000<0.01;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62.0%显著高于对照组19.0%,χ2=22.074,P=0.000<0.01。②硬化斑块以BIF、CCA、ICA好发。③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61.8%显著高于对照组6.7%,χ2=28.905,P=0.00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形态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之一,不稳定性斑块与官腔狭窄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和脑梗死再次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初犯脑梗塞的患者,出院后随访1-2年,再次复发脑梗塞的52例为实验组,无复发的78例为对照组,研究两组患者之间颈动脉硬化的差别。结果无狭窄、轻度狭窄的复发例数分别和中度、重度狭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无狭窄和轻度狭窄复发例数无差别,中度和重度之间有差别。软斑块发生脑梗塞的复发率最高,和无斑块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中度、重度颈动脉硬化以及软性斑块的患者,复发脑梗塞的几率最高,需要早期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18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8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89例,检出率75.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并判断类型,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立田  尚桂艳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4395-439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及其与血脂及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颈动脉超声回声表现分为低或无回声组(A组)与高回声组(B组).比较两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脂及CRP关系.[结果]A组的血脂、CRP、IMT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结论]低回声组或无回声组血脂及CRP水平较高回声组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较高回声组厚(P<0.01或0.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联系.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和120例非脑血管病进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非脑血管病痛例中存在AS斑块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辛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结果 脑梗死组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AS斑块形成以及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非脑血管病有斑块者,经过半年药物干预,斑块均有一定程度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脑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AS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及早进行药物干预,可以降低脑梗死的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联系。方法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和120例非脑血管病进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非脑血管病病例中存在AS斑块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辛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结果脑梗死组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AS斑块形成以及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非脑血管病有斑块者,经过半年药物干预,斑块均有一定程度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脑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及早进行药物干预,可以降低脑梗死的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症状性和无症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用B超显像法观察34例症状性脑梗死和35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症状性脑梗死病人在颈动脉粥样硬块检出例数、斑块数目、厚度、长度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相比差异有显意义,两组间在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差异无显意义。结论 对有脑梗死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具有预后价值,有利于指导及时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78例脑梗死患者和6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内-中膜厚度、血管斑块发生率、斑块类型及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5.6%(59/78),对照组为17.1%(11/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软斑及复合斑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与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脑梗死的患者126例,行超声及CTA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下的CCA、ICA、ECA斑块数量,类型,回声特征及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在颈动脉病变检测出的情况。结果超声显示脑梗死患者IMT增厚,回声增强,内膜面局部粗糙,逐渐形成斑块;超声显示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 CTA在ICA各类型斑块检出数量上与超声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 CTA诊断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中,超声对斑块表面光滑度及是否存在溃疡、明确不稳定斑块特征诊断较好,而CTA对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效果好,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彩超探讨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5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检查的过程中均使用超声检测,对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结果 脑梗塞病人多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且颅内梗塞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有明显的侧向关系.结论 在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患者的检查过程中使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并能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估计管腔狭窄程度,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经临床、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和4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及扁平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