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尿液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对175例儿童晨尿PCX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未经治疗的PNS患儿(活动期组)53例(单纯型肾病36例、肾炎型肾病17例)、PNS完全缓解期患儿(缓解组)56例(复发者42例,非复发者14例)、健康儿童66例(对照组)。测定53例PNS活动期患儿同期24 h尿蛋白的水平;绘制ROC曲线,确定尿PCX诊断PNS活动期及鉴别肾炎型肾病的最佳临界点。结果:活动期组与缓解组及对照组比较,尿PCX水平明显升高(P<0.01)。活动期组尿PCX水平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9,P<0.01)。活动期组患儿中,肾炎型肾病患儿较单纯型肾病患儿尿PCX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中,复发者尿PCX水平较非复发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PCX诊断PNS活动期及肾炎型肾病的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784;诊断临界点分别为7.97 ng/mL、10.28 ng/mL,灵敏度分别为81.1%、94.1%,特异度分别为93.4%、52.8%。结论:利用PCX定量检测可动态观察尿足细胞的变化,对判断肾小球的损伤程度及疾病的活动情况、临床鉴别单纯型肾病与肾炎型肾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患儿尿清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尿清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2006年本院儿科、皮肤科就诊的29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21例儿童作为对照,采用磺柳酸比浊法测定各组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并根据UAER将HSP患儿分为紫癜无肾损害组(HSP组)及HSPN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VEGF水平,并采用SPSS10.0软件比较UAER和VEGF在HSP与HSPN的水平变化以及HSPN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HSP组24h尿清蛋白[(0.05±0.02)g/d]与健康对照组[(0.04±0.02)g/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N组24h尿清蛋白[(3.01±1.52)g/d]与健康对照组、HSP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HSP组血清VEGF水平[(98.2±48.3)ng/L]与健康对照组[(69.5±19.1)n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N组血清VEGF水平[(179.2±69.3)ng/L]与健康对照组、HSP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a<0.01);治疗后24h尿清蛋白[(0.53±0.31)g/d]和VEGF[(81.4±59.6)ng/L]均降低,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a<0.01);24h尿清蛋白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VEGF参与HSP、HSPN的发病,并与尿清蛋白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表皮生长因子(EGF)、尿微量清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过敏性紫癜(HSP)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的关系与相关性;探寻HSP早期肾损伤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HSP患儿73例,分为HSP组(皮肤型组、混合型组、HSPN型组);健康对照组;治疗前组、治疗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各组尿EGF,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MA及β2-MG水平。结果1.HSPN型组尿EGF水平为(173.90±112.53)μg/L,高于皮肤型组(89.22±40.21)μg/L和混合型组(132.96±56.41)μg/L;HSPN型组尿MA水平为(46.34±18.49)mg/L,高于皮肤型组(12.30±6.73)mg/L和混合型组(24.31±12.66)mg/L;HSPN型组尿β2-MG水平为(0.52±0.39)mg/L,高于皮肤型组(0.26±0.18)mg/L及混合型组(0.35±0.25)mg/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尿EGF水平治疗前组[(122.16±63.71)μg/L]高于治疗后组[(59.13±11.60)μg/L]及健康对照组[(24.74±8.75)μg/L];MA水平治疗前组[(43.09±10.46)mg/L]高于治疗后组[(12.94±5.73)mg/L]及健康对照组[(6.12±3.91)mg/L];尿β2-MG水平治疗前组[(0.45±0.25)mg/L]高于治疗后组[(0.29±0.16)mg/L]及健康对照组[(0.19±0.12)mg/L](Pa<0.05),且治疗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肾损害中BUN/Cr阳性13例(阳性率17.81%),尿检阳性22例(阳性率30.14%),BUN/Cr加尿检阳性35例(阳性率47.95%),β2-MG阳性49例(阳性率67.12%),MA阳性53例(阳性率72.60%),EGF阳性67例(阳性率91.78%)。EGF、MA和β2-MG分别与BUN/Cr、尿检、BUN/Cr加尿检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4.尿EGF与尿MA和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4,0.426Pa<0.05)。结论EGF参与了HSPN的发病过程,尿EGF、MA及β2-MG可作为反映早期HSP患儿肾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外周血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ELISA方法 分别测定51例JIA患儿(其中活动期组28例,治疗缓解期组23例)外周血血清MIF水平,并以19例健康儿童和21例肺部感染患儿作对照,观察JIA患儿在活动期和治疗缓解期血清MIF水平变化.结果 1.各组儿童血清MIF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IA组(活动期)MIF平均值(32.99±15.01) μg/L与JIA组(缓解期)(8.41±3.94) μg/L、感染组(0.52±0.32) μg/L及健康对照组(2.24±1.61) μ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76.022 P<0.001);JIA治疗缓解期组与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JIA组血清MIF水平与WBC、PLT、CRP、铁蛋白(SF)、年龄均无相关性(Pa>0.05),与ESR(r=0.609 P<0.05)、TNF-α(r=0.642 P<0.05)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活动期组中MIF与SF水平相关(r=0.754 P<0.05).结论 JIA患儿外周血血清中MIF的表达变化可作为反映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液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检测对血尿患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对210例儿童清晨首次尿标本足细胞标志蛋白PCX进行检测,其中包括肾小球源性血尿患儿78例(肾小球源性血尿组)、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儿66例(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以及66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透射比浊法对78例肾小球源性血尿组患儿同期尿清蛋白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速率法对78例肾性血尿患儿同期血清清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及肌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尿PCX为(16.48±18.95) μg·L-1,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为(1.85±2.91) μg·L-1,健康对照组为(1.69±2.12) μg·L-1,肾小球源性血尿组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尿PCX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X水平检测与尿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在判断血尿来源方面一致性较好(Kappa=0.647,P<0.01).3.PCX曲线下面积(ROC)=0.909(P<0.01),诊断准确性较高,诊断截点为5.73 μg·L-1.4.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尿PCX水平与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1),与血清清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36,P<0.01),与血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671,P<0.01),与血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r=0.309,P<0.01),与血肌酐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尿PCX水平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及病情活动与缓解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患儿活动期及缓解期血清和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SSNS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作对照,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患儿在活动期与缓解期及正常健康儿童30例血清和晨尿VEGF水平,分析VEGF在SSNS患儿活动期及缓解期的变化。结果SSNS患儿活动期血VEGF水平[(186.62±106.21)ng/L]明显高于缓解期[(118.75±73.08)ng/L],同时也高于正常对照组[(108.64±54.75)ng/L](P均<0.05);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VEGF无明显差异(P>0.05);SSNS患儿活动期晨尿VEGF水平[(201.66±100.46)ng/L]明显高于缓解期[(116.35±55.99)ng/L],也高于正常对照组[(99.94±42.07)ng/L](P均<0.05);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VEG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EGF在SSN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孟鲁司特治疗前后血及尿白三烯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内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1)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及孟鲁司特治疗.(2)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留取患儿的血清及尿标本,检测白三烯水平.另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组.结果 (1)研究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白三烯浓度(83.31±16.82) μg/L,对照组(85.62±17.91)μg/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31.35±9.2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后(缓解期)的血清白三烯水平为(58.69±17.95) μg/L,低于对照组(69.72±18.4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尿白三烯浓度(353.48±121.77) μg/(L·cr),对照组(321.42±118.31) μg/(L·cr),显著高于正常组[(58.85±9.14)μg/(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后(缓解期)研究组的尿白三烯水平( 192.10±33.52) μg/(L·cr),低于对照组[(281.53±50.65) μg/(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三烯与尿白三烯呈正相关.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及尿白三烯水平升高.孟鲁司特能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白三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脏损伤因子1(KIM-1)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HSP患儿,其中25例非HSP肾炎患儿(HSP组)、23例HSP肾炎患儿(HSPN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尿KIM-1水平;并检测尿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N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较HSP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组与对照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0.239,P=0.590)。结论尿KIM-1与HSPN的发生有关,KIM-1表达的上调可能是HSP肾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骨生化标志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 (SSNS)患儿骨生化标志水平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2 4例SSNS患儿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骨钙素 (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伸展肽 (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关联肽原 (ICTP)水平 ,与 1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SSNS患儿活动期血OC[(11 37± 3 5 4 ) μg/L]、PINP[(339 6 4± 12 6 6 ) μg/L]和缓解期血OC[(6 6 1± 1 74 ) μg/L]、PINP[(175 71±11 97) μg/L]均低于对照组血OC[(18 4 4± 4 35 ) μg/L]、PINP[(471 30± 10 6 2 ) μg/L],分别为 P <0 0 5和P <0 0 1。活动期血ICTP[(19 0 5± 4 5 6 ) μg/L]与对照组 [(19 5 6± 3 6 2 ) μg/L]相比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而缓解期血ICTP水平升高 ,P <0 0 1。活动期和缓解期血OC水平和PINP水平均呈正相关 (分别r =0 85 ,P <0 0 1和r =0 71,P <0 0 1)。结论 SSNS患儿活动期骨形成生化标志水平降低 ,骨吸收生化标志水平无变化 ;缓解期骨形成生化标志水平进一步下降 ,骨吸收生化标志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脏损伤因子1(KIM-1)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HSP患儿,其中25例非HSP肾炎患儿(HSP组)、23例HSP肾炎患儿(HSPN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尿KIM-1水平;并检测尿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N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较HSP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组与对照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0.239,P=0.590)。结论尿KIM-1与HSPN的发生有关,KIM-1表达的上调可能是HSP肾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