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华市区蝇类数量的季节消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金华市区的蝇类密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笼捕法。结果:金华市区高密度的蝇类有大头金蝇、市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数量和季节消长呈双峰型,1999年高峰出现在5和8月。结论:园林蝇类密度高于菜场、饮食店,不同调查点蝇密度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河北省住区重要蝇种密度、季节消长及蝇种构成。方法笼诱法。结果蝇类5月出现,11月消失,全年共有6个月可监测到蝇。7、8月达到密度高峰。家蝇、丝光绿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分别占全部监测蝇种构成比的35.75%、13.98%、11.87%、14.24%,合计构成比为75.84%。农贸市场和餐饮环境捕获到的蝇占全部捕获蝇的64.96%。结论家蝇、丝光绿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为河北省优势蝇种,农贸市场和餐饮环境是主要的蝇类孳生场所。  相似文献   

3.
威海港蝇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8年6~8月对戚海港蝇类种群组成及密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威海港共有蝇类4科11属14种,以丝光绿蝇为主,占40.84%,棕尾别麻蝇和中华海花蝇次之。分别为18.44%和11.84%。平均密度92只/笼/天。同时,对不同生境的蝇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瓣蝇类监测与控制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蝇类种群分布和密度进行了监测,共捕获成蝇61139只,经鉴定分属4科13属21种,其中丽蝇科金蝇属大头金蝇为优势种。2002、2003、2004年分别占捕蝇总数的60%、59.56%和55.41%。通过综合防制,机场蝇类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2002—2004年年平均蝇密度分别为106.34、88.46和64.98只/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物种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种数和区系成分等角度分析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的物种多样性。方法采用区系分析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法;多样性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优势度指数采用Berger Paeker指数。结果整理统计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7科81属224种;其中蝇科和花蝇科无论在属级水平还是种级水平,均占有较大优势,分别占该地区已知属数和种数的24.69%、22.22%和30.80%、31.25%。特有种62种,占该地区分布种数的27.68%;东洋界种59种,古北+东洋界种67种,分别占该地区分布种数的26.34%和29.91%;多样性指数在属级水平和种级水平分别为1.72和1.64。结论四川省峨眉山地区有瓣蝇类物种多样性较高,其区系特征是以特有成分、东洋界区系成分、古北+东洋界成分为主,其他成分共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襄樊市城区蝇类区系。方法收集分析己知蝇类的区系成分,并与湖北省的宜昌、荆州、武汉3城市蝇类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襄樊市区已知蝇类5科77种,其中属东洋界为主的种类30种,占40.5%;古北属界为主的种类25种,占33.8%;广布两界者19种,占25.7%。结论分析研究后认为襄樊市区蝇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湖北省4个城市蝇类区系成分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1987至1993年常见蝇类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湖北省蝇类消长规律、季节分布和蝇种构成进行长期监测。方法:采用笼捕法。结果:以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为主要蝇种,分别占39.46%、30.49%、11.80%;蝇密度高峰期在6~8月份;以垃圾堆捕获数最多,顺次为肉类联合加工厂、饮食眼务业、食品加工厂、居民区。结论:蝇密度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1997年lO~11月对企沙港蝇类种群组成及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企沙港蝇类有3科4属5种,以家蝇为主,其次是铜绿蝇及大头金蝇,分别占61.08%,20.62%及13.66%,捕蝇笼诱捕法平均密度64只/笼/天,毒蝇点法平均密度25只/碟/天。对不同生境的优势蝇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上海特殊场所蝇类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海特殊场所(饮食行业和建筑工地)蝇类的防制对策。方法:在研究试点,采用以环境防制为主,辅以物理、化学和法规等综合防制措施,结果:饮食行业试验点比对照与成蝇密度指数平均分别下降41.7%和48.4%,室内成蝇密度分别下降47.3%和58.8%;建筑工地试验点比对照点两年成蝇密度指数分别下降22.9~71.1%和36.4~99.4%,蝇类滋生地阳性年均为零。结论;有效地控制了蝇类滋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海石油湛江基地蚊、蝇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笼捕法、手网捕捉法。[结果] 蚊类:有2亚科4属4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65.4%;年平均密度为了32.0只/人工小时,最高密度和最低密度月份分别为2月和7月。蝇类:有6科20亚科57属128种;金蝇为优势种,占笼捕总数的63.4%;年平均密度为36.6只/笼/日,最高密度和最低密度月份分别为2月和12月。[结论] 南海石油湛江基地存在传播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的蚊、蝇种类。掌握蚊、蝇种群、密度等变化,及时做好蚊、蝇的控制工作,可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鲍毅新 《卫生研究》2001,30(2):98-99,F004
自 1998年 6月至 11月和 1999年 3月至 11月 ,以笼捕法对金华市区优势蝇种数量的季节消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金华市区的优势蝇种是大头金蝇、市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 ,在一些月份中巨尾阿丽蝇也成为当月的优势种。大头金蝇的数量季节消长是以夏季为高峰的单峰型 ,市蝇是以夏秋季为高峰的单峰型 ,丝光绿蝇和铜绿蝇是以春秋季为高峰的双峰型 ,巨尾阿丽蝇只在早春和晚秋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绍兴市区蝇类的构成及分布。方法笼诱法。结果共捕获蝇类5科10属16种255032只,其中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57.27%、11.11%和10.13%;捕蝇数量新城区(162948只)明显高于老城区(92084只),2004年明显高于2003年;2年中,在绿化带、农贸市场、居民区、餐饮业、垃圾投放点年平均捕蝇依次分别为11529.63、5925.88、4532.75、4063.60和3966.25只/(年·笼)。结论不同年份、月份、调查点和生境,蝇类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金华市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010年3—11月,统一使用诱蚊灯法诱捕蚊虫,对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和计数。结果金华市全年平均蚊密度为4.61只/h,蚊虫密度高峰在6—9月,占全年捕蚊数的83.00%。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63.90%。5个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最多,占捕蚊数的66.75%。结论金华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蚊虫的生长,淡色库蚊是金华市的优势蚊种,是防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涪陵水运口岸蝇类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口岸蝇类卫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涪陵水运口岸即黄旗码头、糠壳湾码头,采用诱蝇笼捕集法捕获蝇类,按常规方法鉴定到种,分析不同环境的蝇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结果涪陵水运口岸共捕获蝇类3 301只,经鉴定隶属于6科34属90种,其优势种群为巨尾阿丽蝇、大头金蝇、紫绿蝇、瘦叶带绿蝇、白头亚麻蝇。涪陵水运口岸以外围蝇密度最高,为20.25只/笼.d;其次是集装箱泊位,为12.98只/笼·d;检疫处理区最低,为3.21只/笼·d。黄旗码头蝇类捕获的高峰期为4-5月和9-11月,糠壳湾码头蝇类捕获的高峰期为4-6月、10-11月,均呈双峰型。结论涪陵水运口岸2个码头的优势蝇种基本一致,黄旗码头蝇类密度低于国家控制标准,糠壳湾码头蝇类密度高于国家控制标准。外围、集装箱泊位最易滋生蝇类。春秋季节应加强蝇类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方新艳  金骥品 《上海预防医学》2013,25(3):117-118,126
[目的]掌握永康市蝇密度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蝇类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监测,4—11月份每月监测1次,每次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处、居民区1处作为固定监测点。[结果]2009—2011年监测点共捕获蝇类681只,平均蝇密度为5.68只/笼,主要优势蝇种为家蝇、铜绿蝇、市蝇;蝇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居民区、绿化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曲线,在7、8月出现高峰。[结论]永康市城区存在多种媒介蝇,建议加强蝇类综合监测,降低蝇密度,控制蝇传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与掌握绍兴市区的蝇类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笼诱法。结果绍兴市区2年平均蝇类密度为161.01只/笼,新城区蝇类密度明显高于老城区,2004年蝇类密度明显高于2003年。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巨尾阿丽蝇、亮绿蝇、棕尾别麻蝇、市蝇、铜绿蝇、厩腐蝇的平均密度依次为92.21、17.89、16.30、8.76、8.17、5.21、4.20、3.88、1.21只/笼。蝇类季节消长呈双峰型,高峰在7月、9月。各类型生境蝇类密度分别为绿化带(320.27只/笼)、农贸市场(164.61只/笼)、居民区(125.91只/笼)、餐饮业(112.8只/笼)、垃圾中转站(111.01只/笼)。结论不同时间、调查点、生境的蝇类密度均有差异,气温、孳生环境、防治措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陕西省白纹伊蚊分布边界地区的蚊类种群及生态习性;评价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现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7-9月在3个调查点选择6种不同生境,布放诱蚊诱卵器以诱获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布放光催化捕杀蚊蝇器捕获各种成蚊。结果宝鸡、韩城市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诱蚊诱卵器调查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17.92;白纹伊蚊繁殖高峰期在8月,以山地林地MOI最高,为33.20。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黄陵、宝鸡、韩城市共捕获成蚊925只,分属5属8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76.11%。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在各种环境均有分布,三带喙库蚊在养殖耕种区分布较多。结论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与历史资料一致。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为上述地区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口岸地区蝇类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地区蝇类本底情况,为开展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2007年4—11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北京口岸地区蝇类进行调查。结果捕获蝇类5科18属30种,年平均蝇密度为59.7只/(笼·d),在5月和9月分别形成2个高峰。结论北京口岸地区蝇类防治的重点是清除蝇类孳生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庆寸滩港蝇类本底现状,为口岸媒介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在寸滩港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寸滩港区不同生境蝇类的种类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捕获蝇类2 876只,经鉴定隶属4科28属67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巨尾阿丽蝇、铜腹重毫蝇、紫绿蝇,蝇密度消长呈双峰型,平均密度为14.67只/笼,5月-7月为高峰期,12月-次年2月为低峰期,不同生境蝇密度不同,其中职工食堂密度最高。结论调查填补了重庆寸滩港口岸蝇类调查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类传播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