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者男,27岁,因右额顶部无痛性肿物5个月入院。患者除局部沉重、膨胀感外无其他不适,2年前患处有软组织挫伤史。查体:青年男性,五官端正。右额顶局部头皮呈青紫色,头皮下扪及一可压缩的软性肿物,约5 cm×3 cm大小,无搏动,边界不清楚,质软有弹性感,活动度小,无血管杂音和触痛,局部颅骨触及一凹陷。  相似文献   

2.
病例 男,22岁,自幼右额部头皮下可复性包块,质软,无搏动感及透光性,包块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包块平卧及低头时出现,抬头及站立时缩小或消失,压迫颈静脉或屏气用力时增大,挤压后可缩小.患者无明确外伤史,因头晕、头痛就诊.CT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右额部头皮下片状密度增高影,平扫CT值约63 HU,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分别约72 HU、93 HU,病变范围约62 mm×94 mm,局部颅骨变薄,VR重建示右侧额骨多个大小不等小骨孔影,并见蚓状额中缝(图1).平扫示右额叶一类圆形略高密度影,CT值约58 HU,边界清晰,直径约9 mm,内见点状钙化灶,病变动脉及静脉期无明显强化.病人于外院手术,随访病理为静脉血管样扩张,未见动脉成分(图2).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女,42岁。主因左侧上颌牙疼,伴同侧头痛近2个月余,且逐渐加重,于2010-07-20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诉左侧头痛、眼部发紧。查体:患者左侧上颌牙齿叩击痛,张口度为一食指,牙片报告结果无明显改变。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维生素B1、维生素B1等药物口服,约1个月后患者又来就诊,诉头痛、眼痛、牙痛症状加重,并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7—02间曾以鞍旁表皮样囊肿收入院1例患者,术中发现为鞍旁硬膜外血肿,现将本次误诊病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女,47岁。主因间断头痛1a加重伴右眼痛2d。缘于1a前常因劳累后头痛,以右侧头部为重,口服止痛药物可缓解,未与特殊治疗。2d前头痛突然加重同时出现右眼痛,无恶心、呕吐。自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查体:T36.2℃,BP135/85mmHg,神清语利,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右侧眼裂以下面部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系先天性良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现将我院1985-2005年收治的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31例中术前及门诊误诊的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误诊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63岁.间隙性头痛1 a余伴双眼视力减退3个月.查体:神志清,左眼视力0.4右眼视力0.7双颞侧偏盲,双侧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其他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内分泌激素水平化验室检查正常.放射学检查:颅骨平片蝶鞍扩大、鞍背鞍底骨质吸收破坏.CT平扫鞍区内可见4.1 cm×5.3 cm之稍高密度团快影,边缘欠清晰,强化后不均匀明显增强.MR扫描显示在鞍区可见占位病灶T1像稍低信号、T2 T1像为高信号,在质子密度像上为高信号,病灶内未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病灶部分突入到蝶窦内,冠状位肿瘤向两侧浸润,右侧海绵窦向外推移变形,右侧颈内动脉部分包绕,左侧颈内动脉大部包绕,动脉管径变窄.术前CT及MRI诊断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术中所见:肿瘤呈紫红色,有明显搏动,穿刺可抽出动脉血,切开后大出血,部分切除肿瘤,病理检查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李树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45-8445
对肺海绵状血管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7岁。因反复左胸胀痛伴间断性咳嗽1a、加重3d,咯血3次而入院。查体:T36.5℃,P66次/min,R18次/min,BP126/74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 男,20日龄。主因血便10d住院,患儿从生后1周开始出现暗红色血便,3~4次/d,不伴呕吐及发热,母乳喂养,吃奶好。在当地就诊后服用抗炎及止泻药症状略好转,3d后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查体:精神反应好,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无腹胀,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肛门外观无异常。住院治疗后做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2~3个/Hp,红细胞10~15/Hp,潜血+++,血生化检查正常。腹部彩超未见“同心圆”征,故不支持肠套叠。初步诊断:(1)腹泻病;(2)细菌性痢疾?治疗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静脉补液,口服胃肠道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和助消化药乳酸菌素片。住院4d症状好转出院。患儿回家5d后又出现暗红色血便,查血常规:Hb80g/L,出现贫血。到北京某医院就诊后,经肠道超声检查,诊断为肠道壁血管瘤。经手术切除后治愈。随访2a未复发,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9.
酷似脑膜瘤的颅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女,54。主诉间断性头痛3 d,癫痫发作3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间断发作性头胀痛,头痛可随情绪变化而有变化。0.5 a前发现头左颞枕有一大樱桃大小包块,无压痛。近3个月头痛发作后合并癫痫大发作2次。偶尔伴有恶心、呕吐。近20 d自觉头皮包块增大,右侧肢体乏力,并活动不灵,来诊求治。查体:神清,语顺,轻度命名性失语,左颞枕部可及3 cm×3 cm×1 cm皮下包块,与表皮无粘连,质软,无明显压痛。双侧视乳头轻度水肿。双侧肢体感觉对称,右侧肢体肌力略减低。右侧Babinskis征可疑阳性。影像学检查:头颅X线片显示:颅骨上可见类圆形边缘较整齐的密…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是当前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转移途径为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直接蔓延和腹膜播散转移等。临床多见直肠癌直接浸润累及邻近组织或远隔内脏转移等。转移至头皮形成多发皮下癌结节少见。现将我科所见直肠癌转移至头皮误诊为皮脂腺囊肿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收治的巨大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脑膜瘤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宫颈穹窿裂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23岁。因停经83d,反复少量阴道出血,妇检发现宫颈新生物,于2006-04-19入院,患者曾于2003-03因孕5个月,要求终止妊娠在市妇幼保健院行中期妊娠引产术,当时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2 8岁 ,两年前发现右上腹肿块 ,因无自觉症状 ,未行检查和治疗。两个月前右上腹肿物进行性增大 ,伴坠胀、纳差、乏力而就诊。体格检查 :肝右肋缘下可扪及 13cm× 15cm肿块 ,质韧 ,无压痛 ,腹水征阴性 ,脾肋下未扪及。AFP3ng/ml。肿块穿刺活检见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4.
彭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20-6120
对结核性阑尾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一、1病历摘要女,46岁。2009—04—03—2009—04—06因胸痛进行性加重,在当地卫生室以头孢曲松钠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2009:04—08来市疾控中心就诊。胸部CT示:右侧中下肺及左下肺分别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纵隔内结构清楚,未见明显肿大结节影,左侧胸膜少许增厚。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  相似文献   

15.
王国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55-3255
1病历摘要男,48岁。反复发作头痛2a,近6个月来双眼视力模糊、眼球运动轻度障碍,偶有回吸血涕等症状,多次到神经内科就诊,先后行脑电图、脑地形图、颈椎X线片、头颅CT、血液学等检查,予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效果不佳,后到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 例1:女,32岁。以右眼不适视物模糊0.5a为主诉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4,不能矫正,左眼1.0,右眼轻度突出,眼睑启闭不受限制。眼底检查:后极部视网膜反光增强,中心凹光反射弥散。初步诊断: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给以血管扩张剂及能量合剂应用。2个月复诊诉右眼视物模糊加重。检查:右眼视力0.25,眼球突出度右眼17mm.左眼14mm;眼球运动:向外转、外下方转动受限;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5 1岁。因腹痛 5h ,失血性休克入院 ,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陈旧性出血及凝血块约 30 0 0ml,肝呈结节硬化样变 ,肝后叶见一约 2cm× 1cm× 1cm的肿瘤 ,己破裂 ,腹腔内未见异常肿块及肿大的淋巴结。切除瘤体送病检。病理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未作进一步治疗。2年后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上腹包块再次入院 ,血AFP 49ng/ml。B超示 :左上腹可探及 11 8cm× 10 5cm的包块 ,边缘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CT示 :左上腹胰腺区至肝区可见一直径 9cm实性肿块 ,中央有不规则低密度区 ,胃后壁、脾受挤压 ,界…  相似文献   

18.
脊源性胸痛因其临床上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故容易被误诊为心绞痛.现将笔者所遇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49岁.以反复心胸部疼痛2 a为主诉就诊我科.患者2a来反复出现心胸部疼痛,呈紧束样痛,向左上肢放射,伴胸闷,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心悸气喘,无双下肢凹陷性水肿.2a前曾求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心绞痛,予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曲美他嗪等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误诊肠梗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4岁。因无明显诱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1d就诊,患者10h前因腹痛腹胀,在院外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经过CT、MRI、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CT显示右桥小脑角区可见扁平形低密度影,MRI显示右桥小脑角区可见扁丘状稍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影像学对海绵状血管瘤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