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与缺氧/复氧诱导肥大的心肌细胞凋亡效应。方法应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的新生小鼠心肌细胞肥大,并给予缺氧、缺氧/复氧刺激,用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肥大心肌细胞在缺氧8h时即出现显著的细胞凋亡。缺氧时间延长至12h时其凋亡率较8h时显著增加(P<0.05)。肥大心肌细胞在缺氧后/复氧4h,细胞凋亡率比单纯缺氧时进一步增加(P<0.05)。缺氧或缺氧/复氧时,肥大的心肌细胞组的凋亡率均较正常心肌细胞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缺氧可诱导肥大的心肌细胞凋亡,且在缺氧后复氧可加重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与正常心肌细胞相比,缺氧及缺氧/复氧刺激更易引起肥大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二氯乙酸对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损伤诱导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及干预糖代谢对此过程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Ⅱ)诱导其肥大,分4组:一组于3%O2、5%CO2、92%N2的培养箱中培养12、24、36 h,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4 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的肥大心肌细胞模型;另三组加入二氯乙酸盐(dichloroacetate, DCA)分别使其终浓度为10-3、10-4、 10-5 mmol/L,再缺氧复氧相同时间;电镜观察肥大心肌细胞及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Hochest33342/PI荧光染色识别凋亡细胞;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并记数凋亡心肌细胞数,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肥大心肌细胞在缺氧12、24和36 h后复氧4 h,TUNEL法可检测到阳性的凋亡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99±4.88)%,(22.66±5.08)%和(24.47±5.74)%;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培养12、24、36 h后加入DCA10-3mmol/L再复氧4 h检测其凋亡率分别为(16.5±3.24)%, (9.7±3.52)%和(22.5±3.41)%;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培养12、24、36 h后加入DCA10-4mmol/L再复氧4 h检测其凋亡率分别(17.4±3.72)%, (20.6±3.94)%和(23.5±3.76)%;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培养12、24、36 h后加入DCA10-5mmol/L再复氧4 h检测其凋亡率分别(18.4±3.44)%, (21.3±3.77)%和(23.8±3.73)%.结论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缺氧复氧较单纯缺氧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 DCA对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肥大心肌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静  何作云  冯兵  王建  陈卫  刘理  徐梓辉 《重庆医学》2006,35(10):909-912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损伤诱导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的肥大心肌细胞凋亡及干预脂代谢对此过程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其肥大,分4组,第1组于3%O2、5%CO29、2%N2的三气培养箱中培养12、24、36h,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4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的肥大心肌细胞模型;第2组加入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使其终浓度为0.2mM;第3组加入曲美他嗪,使其终浓度为1.0mM;第4组加入曲美他嗪盐,使其终浓度为5.0mM;4组均缺氧复氧相同时间。电镜观察肥大心肌细胞及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Hochest33342/PI荧光染色识别凋亡细胞;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并计数凋亡心肌细胞数,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肥大心肌细胞在缺氧12、24、36h后复氧4h,TUNEL法可检测到阳性的凋亡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99±4.88)%、(22.66±5.08)%和(24.47±5.74)%;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培养12、24、36h后加入TMZ 0.2mM再复氧4h,检测其凋亡率分别为(19.6±3.02)%(、22.5±3.17)%和(23.7±3.34)%;肥大细胞缺氧培养12、24、36h后加入TMZ 1.0mM再复氧4h,检测其凋亡率分别为(18.6±2.91)%、(20.3±3.02)%和(21.8±2.86))%;肥大心肌细胞缺氧培养12、24、36h后加入TMZ 5.0mM再复氧4h,检测其凋亡率分别为(14.6±2.67)%、(17.3±2.71)%和(20.3±3.28)%。结论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高趋势;缺氧复氧较单纯缺氧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TMZ对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肥大心肌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鑫  缪绯  周贻军  刘映峰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5):598-601,610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T-1)在缺血后适应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参与的信号通路。方法选择H9C2乳鼠心肌细胞株.实验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后适应组、缺氧后适应+cT_1组、缺氧后适应+CT—1+Akt阻断剂组、缺氧后适应+CT-1+二甲基亚砜组,MTS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Akt蛋白表达,Q.PCR检测BadmRNA的表达。结果缺氧复氧组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存活率降低,缺氧后适应组细胞比缺氧复氧组凋亡率低,存活率增加,缺氧后适应+CT-1组细胞比缺氧后适应组凋亡率进一步降低,存活率进一步增加.Akt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升高,BadmRNA表达下调,加入Akt阻滞剂(A6730)后,这种保护作用被抑制。结论心肌营养素1参与激活Akt信号通路协同缺氧后适应减轻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心肌细胞后诱导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分为3组:对照组:心肌培养3~5天未施加任何因素;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培养3~5天后,模拟缺氧(加入饱和氮气pH 6.8 D-Hank’s液培养细胞)3 h,复氧(用含20%新生牛血清的DMEM液培养细胞)孵育6 h;去甲肾+缺氧/复氧组:模拟缺氧前30 min加入100 nmol/L去甲肾,其它同缺氧/复氧组。测定心肌HSP70和bcl-2以及相关的细胞凋亡指标。结果 HSP70和bcl-2的表达在去甲肾+缺氧/复氧组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去甲肾+缺氧/复氧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缺氧/复氧组。结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心肌组织HSP70和bcl-2高表达,发挥其对供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在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抗凋亡效应,进一步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EPO组[缺氧复氧前24h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10u/mL重组人EPO(rhEPO)]、EPO+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盐(PDTC)组(缺氧复氧前24h加入终浓度10u/mL rhEPO和5μg/mL PDTC)及PDTC组(缺氧复氧前24h加入终浓度5μg/mLPDTC).于缺氧复氧损伤前后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MTT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EMSA检测缺氧复氧损伤前后各组心肌细胞NF-κB活性变化,RT-PCR检测损伤前后各组心肌细胞bcl-2 mRNA表达变化.结果 缺氧复氧损伤后各组细胞存活率较损伤前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EPO组高于其余各组(P<0.01);损伤后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较损伤前显著升高(P<0.01),EPO组凋亡率低于其余各组(P<0.01);损伤前EPO组心肌细胞NF-κB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损伤后各组NF-κB活性较损伤前显著升高(P<0.01),EPO组低于其余各组(P<0.05);损伤前EPO组bcl-2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损伤后各组心肌细胞bcl-2mRNA表达水平均较损伤前显著升高(P<0.01),EPO组仍高于其余各组(P<0.01).结论 EPO预处理在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具有显著抗凋亡效应;EPO预处理心肌细胞抗凋亡保护作用与预处理过程中NF-κB活化有关;EPO预处理过程中NF-κB活化,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产生抗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7.
缺氧/复氧诱导培养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建立缺氧 /复氧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模型并观察凋亡情况。方法 用 0 .2 %胰蛋白酶 (trypsin)和0 .1 %胶原酶 (collagenase)进行消化 ,用差速粘附贴壁法、Brdu加入和人为破坏成纤维细胞法纯化心肌细胞 ,用IMDM (Iscove′s改良的Dulbecco′smedium )培养基培养 ,4~ 6d后将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置于 92 %氮气及 5 %二氧化碳孵箱中 ,6、1 2、2 4、4 8h缺氧后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 4h ,造成缺氧 /复氧损伤所致细胞凋亡模型 ,分别用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法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 心肌细胞经历缺氧 /复氧损伤后 ,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染色均观察到凋亡阳性细胞。TUNEL法定量检测 ,心肌细胞缺氧培养 6、1 2、2 4、4 8h后复氧 4h ,其凋亡率分别为 :(4 .5± 1 .5 ) %、(1 0 .1± 2 .0 ) %、(1 7.3± 2 .3) %和 (1 8.4± 1 .9) %。结论 缺氧 /复氧一定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肥大心肌细胞凋亡 ,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Qu H  Guo YH  Zhu XJ  Gao W  Mao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71-27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成年大鼠MSC和乳鼠心肌细胞,将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进行缺氧处理后,加入MSC或其条件培养液继续在无氧(95%N2+5%CO2,持续缺氧组)或正常氧(缺氧/复氧组)条件下共培养72h,采用Hoechst细胞核染色,计算凋亡细胞百分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结果持续缺氧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率为51.6%±2.4%,与MSC或其条件培养液共培养,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低,分别为15.1%±5.4%和24.0%±4.2%(均P〈0.01);缺氧/复氧损伤可以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率为20.9%±2.7%,心肌细胞与MSC共培养,凋亡率显著减低(11.5%±3.7%,P〈0.05);心肌细胞与MSC条件培养液共培养,凋亡率略有减低(20.1%±4.2%,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凋亡时心肌表达Bax水平较高,与MSC或其条件培养液共培养时,Bax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降低,与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减低一致,Bcl-2无明显变化。结论 MSC对体外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和旁分泌细胞因子,影响了Bcl-2家族部分蛋白分子在心肌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复氧(H/R)损伤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探讨自噬在七氟烷预处理延迟性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缺氧/复氧组H/R(缺氧2 h,复氧1 h);七氟烷预处理组(SEVO)予2.5%七氟烷预处理1 h,24 h后进行H/R;3-MA+SEVO组,七氟烷预处理前15 min在培养液内加入3-MA(10 mmol/L),24 h后进行H/R;3-MA组,即在培养液内加入3-MA(10 mmol/L),25 h后进行H/R。取复氧后心肌细胞,MTT法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H/R组和SEVO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均P〈0.05);与H/R组相比SEVO组、3-MA组和3-MA+SEVO组细胞存活率均增高(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SEVO组、H/R组自噬蛋白LC3-Ⅱ表达均上调(均P〈0.05),与H/R组相比SEVO组LC3-Ⅱ蛋白表达均下调(均P〈0.05),而3-MA组和3-MA+SEVO组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自噬可能参与了七氟烷预处理的延迟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L-肉毒碱(L-carnitine,L-Car)对缺氧/复氧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能量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单纯缺氧/复氧以及L-Car预处理缺氧/复氧心肌细胞ATP、ADP、AMP生成改变;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肉毒碱脂酰基转移酶-Ⅱ(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Ⅱ,OPT-Ⅱ)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培养心肌细胞缺氧24h复氧0、2、4、8h后,心肌细胞ATP、ADP均明显下降。与单纯缺氧/复氧组比较,L-Car预处理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ATP含量明显增高;培养心肌细胞缺氧24h后,CPT-ⅡmRNA表达除复氧2h有所上升外,复氧4、8h表达渐次降低。L-Car预处理使缺氧24h复氧4h心肌细胞CPT-Ⅱ 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高,50nmol/L处理组CPT-Ⅱ mRNA表达显著高于0nmol/L处理组。结论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能量生成明显降低,其损伤可能与三羧酸循环中呼吸酶OPT-Ⅱ表达降低有关;L-Car对培养仔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L-Car从转录调控水平改善CPT-Ⅱ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导致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PC)通道1表达的改变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离和培养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TRPC1、TRPC3和TRPC6蛋白的表达,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结果 AngⅡ能刺激心肌细胞TRPC1表达显著上调(P〈0.01),心肌细胞TRPC1的表达随AngⅡ浓度增加而逐渐明显上调;但AngⅡ刺激并未明显增高TRPC3和TRPC6蛋白的表达(P〉0.05)。给予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磷脂酶C(PLC)抑制剂U73122、钙池操作性钙内流阻滞剂SKF96365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预处理后,都能抑制AngⅡ引起的TRPC1高表达(均P〈0.05),但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却不能。SKF96365预处理在能明显抑制AngⅡ引起的TRPC1高表达的同时,也能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肥大。结论 AngⅡ诱导大鼠心室肌细胞TRPC1表达上调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这种上调是通过AT1R/PLC信号传导,激活钙调神经磷酸酶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3(TRPC3)在缺氧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UVECs细胞株,复苏传代后计数稀释,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实验组分为常氧对照组(5%CO2+95%空气)和缺氧组(1%O2+5%CO2+94%N2),处理24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TRPC3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构建靶向TRPC3基因的siRNA和无关序列质粒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HUVECs,缺氧处理后再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thods the tetrazolium,MTT)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Hoeche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缺氧处理24h,HUVECs中TRPC3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为67.4%,与常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TRPC3干扰组细胞存活率为92.7%,与缺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TRPC3假干扰组与缺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常氧对照组胞核均匀蓝染;缺氧处理组和缺氧+TRPC3假干扰组胞核明显固缩、凝聚,可见凋亡小体;而缺氧+TRPC3干扰组胞核均匀蓝染。结论:TRPC3参与缺氧诱导HUVECs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别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对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第三代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为Ⅰ组(有氧组)和Ⅱ组(缺氧组),每组再分为6个亚组,即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AngⅡ+不同浓度缬沙坦组。在每组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缬沙坦和AngⅡ进行36h细胞培养,其中Ⅱ组(缺氧组)最后4h在5%CO2/95%N2的缺氧环境下进行培养,然后分别检测NO含量及NOS活力。结果:缺氧和AngⅡ均能显著降低NOS活力及NO含量:单独应用缬沙坦对NOS活力及NO的合成无影响,当缬沙坦和AngⅡ联合作用时可逆转AngⅡ对NOS及NO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缺氧对照组及单独应用AngⅡ组相比较,缺氧+AngⅡ组能进一步降低NOS活力并抑制NO的合成。结论:缺氧和AngⅡ均能造成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缬沙坦能逆转AngⅡ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缬沙坦可改善成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缬沙坦的合理运用可起到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仪(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子la(PGC一1仅)信号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Ang刺激组(AngⅡ组)、PPARa激活剂及非诺贝特预处理组,即(AngII+F)组,C组予生理盐水处理,AngII组加入AngⅡ(终浓度10mmol/L)刺激24h建立肥厚心肌细胞模型,(AngⅡ+F)组心肌细胞在AnglI刺激前24h加非诺贝特(10Ixmol/L)预处理;HE染色后采用软件检测细胞表面积,用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PPARa、PGC-1仅和腺苷酸转运体(ANT)蛋白表达水平,用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测量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氚标iE--磷酸腺苷(3H-ADP)掺入法检测线粒体膜ANT转运活性。结果:与AngII组相比,非诺贝特可使PGC·la、ANT表达上调(P〈0.05),细胞内线粒体内高能磷酸盐含量则未发现有显著变化(P〉O.05),但显著逆转了AnglI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改善了AnglI引起的ANT转运活性下降(P〈0.05)。结论:PPARa/PGC-la信号通路激活能有效预防心肌细胞肥大,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缺血后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密闭法建立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可行性与稳定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和实验组(进行不同时间(30min、1-4h)的缺氧/复氧处理)。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浓度;AO/EB双染法及Anexin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对照组ROS浓度及细胞凋亡率均较低;而实验组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ROS浓度逐渐增加,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多。不同缺氧时间段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除缺氧30min组外,1-4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厌氧产气袋.缺氧密闭系统建立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稳定、可行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阐明TRPC6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联性。方法:常规培养的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株分为MCF-7(低侵袭组)和MDA-MB-231(高侵袭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2组中TRPC6蛋白和mRNA的表达;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KF96365组,不同浓度SKF96365(5、25和40 μmol/L)预处理MDA-MB-231细胞,阻滞TRPC6通道,采用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高侵袭组MDA-MB-231细胞中TRPC6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低侵袭组MCF-7细胞(P<0.05);划痕实验, 5、25和40  μmol/LSKF96365组迁移细胞数(76.24±7.54、45.33±4.50和25.12±1.57)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30.48±9.55)(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不同浓度SKF96365(5、25和40 μmol/L)组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侵袭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可通过上调TRPC6表达提高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提示TRPC6在乳腺癌转移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与SGC-7901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以是否加入TGF-β1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实验组是否加入SKF96365抑制剂分为TGF-β1和TGF-β1+SKF96365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RPC6在对照和TGF-β1组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C6和增殖指标在对照组、TGF-β1组和TGF-β1+SKF96365组中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RPC6蛋白在TGF-β1组中表达升高(P<0.05)。抑制TRPC6蛋白表达,增殖指标在TGF-β1+SKF96365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抑制TRPC6蛋白表达可降低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低氧处理对分化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在分化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低氧(氧浓度为4%)处理,并设立常氧组(约为20%)作为对照,用免疫荧光鉴定分化后的心肌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低氧对分化心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结果分化细胞经免疫荧光检测显示,部分细胞呈α辅肌动蛋白阳性(红色)、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绿色);分化细胞经流式检测显示,与常氧组相比,悬滴低氧组α-actinin阳性细胞和cTnI阳性细胞的比率分别提高了12.55%(P〈0.01)和6.11%(P〈0.05),悬浮低氧组凋亡比率与常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悬滴低氧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率与常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过程中,采用悬滴阶段低氧处理,使心肌特异性蛋白阳性细胞比率提高,细胞凋亡率稳定,细胞增殖能力因细胞分化成熟而有所降低,为低氧处理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VEC缺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缺氧加金钠多保护组、单纯Ang-Ⅱ作用组、Ang-Ⅱ加金钠多保护组、缺氧加Ang-Ⅱ作用组、缺氧加Ang-Ⅱ加金钠多保护组共7个组。各组细胞经过Rhodamine 123的负载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VEC内Rhodamine 123的荧光强度代表MMP。结果:VEC分别经过缺氧及Ang-Ⅱ作用后,MMP显著降低(P〈0.01);缺氧条件下Ang-Ⅱ引起VEC的MMP变化较单纯缺氧或单纯Ang-Ⅱ作用进一步降低(P〈0.01);金钠多可抑制MMP降低,但各金钠多保护组的MMP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缺氧及Ang-Ⅱ均可引起VEC的MMP降低,金钠多明显减轻上述影响因素的损伤、提高MMP,从而发挥对VE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