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24例慢性肾衰患者和20例正常人肾脏CT扫描后的体积数据,并分析了患者组13项实验室指标,旨在慢性肾衰患者民其实验室化验衣存关系。结果表明:患者组的肾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肾体积地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氨及血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80+C-0.1B-10P。通过某些实验室化验指标可有铲地对肾萎缩程度做预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4例重肝肝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肝性脑病患者中大多有低钾的高氨,且有低钾基础上产生氨中毒。结论:高血氨仍为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而低血钾可诱发或加重高血氨,两者存在一定的耦联关系,故在治疗上针对这个问题及时处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血氨升高是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血氨升高的原因无非是来源增加或去路减少,其中消化道产氨增多是其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Hp)含有大量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1,2]。理论上讲,肝硬化患者Hp感染就有增加血氨的可能。研究肝硬化患者Hp感...  相似文献   

4.
肝性脑病是急性或慢性肝病的一个并发症。目前发病机理不完全清楚,有以下四种主要假说。 1.氨假说:氨假说基于以下的观察,即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氨经常增高。可是,大约10%的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正常,且肝病患者常有血氨增高而缺乏肝性脑病病征。氨的神经毒性归因于氨对脑神经介质(谷氨酸盐、乙酰胆硷)和脑能量代谢的干扰。 2.协同假说:为解释上述氨假说,假定几种神经毒素的协同作用可以加强氨的神经毒性。诸如含硫化合物,如甲烷硫醇和二甲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单波长反射测试法检测肝病患者的血氨浓度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日本PocketChemTMBA(PA-4130)血氨检测仪测定236例患者的血氨浓度。结果236例肝病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氨浓度升高者153例,占64.83%。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增高例数占63.16%,血氨平均值为51.16μmol/L;肝硬化增高例数占74.03%,平均值79.05μmol/L;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增高例数占73.33%,平均值为84.80μmol/L;重症肝炎增高例数80.00%,血氨平均值为94.60μmol/L;肝癌增高例数占37.84%,血氨平均值51.64μmol/L;肝性脑病增高例数占83.33%,血氨平均值为97.66μmol/L;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氨浓度值超过正常范围占52.78%,平均值为56.80μmol/L。结论血氨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判断和估测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性脑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也可导致血氨升高,出现氨中毒现象。单波长反射测试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和血清色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严重肝病患者 56例 (重型肝炎 32例、失代偿肝硬化 17例、原发性肝癌 7例 )和一般慢性肝炎患者 4 9例的血氨及血清色氨酸含量。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血氨及血清游离色氨酸正常 ,而严重肝病患者则显著增高。肝性脑病患者血氨、血清游离色氨酸均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 ,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在中、晚期显著高于恢复期 ,晚期又显著高于中期 ;血清游离色氨酸晚期显著高于恢复期和中期 ,但中期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氨增高和色氨酸代谢紊乱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态测定血氨对重型肝炎患者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02例严重肝病患者(重型肝炎68例、失代偿肝硬化18例.原发性肝癌16例)和56例一般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氨含量.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氨正常,而严重肝病息者的血氨则显著增高.随着病情进展,严重肝病患者血氨浓度的增高与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氨增高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态测定血氨对重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Hp感染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对73例肝硬化患者在检测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血氨水平】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和Hp感染情况检测,并根据功能分级。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组和H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素、甲胎蛋白水平和血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总胆素、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血氨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中Hp(+)组AFP水平和血氨水平明显高于Hp(-)组。结论:Hp感染可能是肝硬化患者AFP和血氨升高的一个原因,且Hp感染对肝硬化AFP、血氨的影响与其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氨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氨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24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急性肝炎25例、慢性轻度40例、慢性中度40例、慢性重度42例、重型肝炎62例、肝炎肝硬化31例)的血氨含量.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重肝并肝昏迷患者血氨含量明显高于无肝昏迷的重肝患者血氨含量;肝硬化患者中,门脉内径≥14mm者血氨含量明显高于门脉内径<14mm者;口服乳果糖治疗2周后能显著降低重肝患者血氨水平.结论血氨增高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氨监测对重肝及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顾掌生  刘永霞 《微创医学》2001,20(2):136-138
目的 评价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对137例合并高氨血症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Hb感染情况及血氨浓度进行观察,并探讨二者与肝硬化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137例中51例Hp阳性,阳性者平均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者,Hp阳性组肝性脑病和肝性溃疡的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二组之间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及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无差异;合并肝性溃疡、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者血氨浓度均各自高于无上述合并症者,Hp感染与否与肝性脑病的程度无关。结论 Hp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增高;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在肝性溃疡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对血氨变化的影响以及根除Hp治疗前后血氨的变化。方法5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检测两组的血氨浓度。对Hp阳性组进行抗Hp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结果Hp阳性组的血氨浓度和阴性组的血氨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组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肝硬化的血氨升高有密切关系。根除Hp可以使血氨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尿路结石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对85例尿路结石肾绞痛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解痉、止痛、抗炎等作用,可有效缓解肾绞痛。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尿路肾绞痛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方便实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及血清色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和血清色氨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严重肝病患者56例(重型肝炎32例、失代偿什硬化17例、原发性肝癌7例)和一般慢性肝炎患者49例的血氨及血清色氨酸含量。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血氨及血清游离色氨酸正常,而严重肝病患者则显著增高。肝性脑病患者血氨、血清游离色氨酸均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在中、晚期显著地恢复期,晚期又显著高于中期;血清  相似文献   

14.
丙戊酸钠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癫痫药物,用于癫痫患者的全身性和部分性发作。然而,其不良反应多,如高血氨症、肝毒性、内分泌紊乱等。对于接受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的患者来说,高血氨症最为常见,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严重的高血氨脑病。这样势必会影响丙戊酸钠的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对1例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引起高血氨脑病的病例进行分析及合理干预,希望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方法对20例HP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9例HP阴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对11例HP阳性患者抗HP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及9例HP阳性未进行抗HP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HP阳性、19例HP阴性组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28.37μmol/L、119.6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1例HP阳性病例抗HP治疗后9例根除,根除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31、25μmol/L、81.62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9例HP阳性未进行抗Hp治疗病例,初次及复查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29.14μmol/L、125.79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氨影响不大,但HP阳性病例抗HP治疗后,比未进行治疗的病例血氨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及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经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CT及胃镜检查等确诊的肝硬化住院患者96例,其中A级33例、B级32例、C级31例.根据HP检查结果分为两组,HP阳性组46例;HP阴性组50例.选择同期HP检测阳件的普通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HP阳性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HP根治方案(奥美拉唑20mg或果胶秘240mg+阿莫西林1.0g或甲硝唑0.4g+克拉霉素0.5g,每天2次×7d).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均给予低蚩白饮食[0.8~1.0g/(kg·d)],口服乳果糖10~20mL,3次/d,同时给予一般性保肝治疗.不用任何降血氨药物.结果 ①三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的比较:治疗前HP阳性组血氨浓度比HP阴性组明显增高,经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P阳性组仍阳性者血氨浓度显著高于转阴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转阴者及HP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氨浓度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HP阳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血氨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使肝功能异常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根除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对肝功能正常者血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根除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及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肝硬化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对比,HP阳性组明显比HP阴性组增高,2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血氨浓度与HP阴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治疗后仍呈阳性,血氨浓度明显高于转阴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转阴患者与HP阴性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血氨浓度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肝硬化血氨升高患者在常规降氨治疗下,还要给予根除HP降氨治疗,以此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宝祥  焦俊风 《医学综述》2007,13(23):1881-188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氨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HP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48例HP阴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83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空腹血氨。阳性组病例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HP,根除HP后复查血氨。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氨水平。结果阳性组血氨浓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阴性组血氨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根除后血氨浓度显著下降(P<0.01);阳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阴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血氨浓度升高密切相关,易并发肝性脑病,根除HP可使血氨水平显著降低,有利于防治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病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掌生  刘永霞 《医学文选》2001,20(2):136-138
目的:评价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对137例合并高氨血症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Hp感染情况及血氨浓度进行观察,并探讨二者与肝硬化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137例中51例Hp阳性,阳性者平均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者,Hp阳性组肝性脑病和肝性溃疡的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二组之间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及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无差异,合并肝性溃疡,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者血氨浓度均各自高于无上述合并症者,Hp感染与否与肝性脑病的程度无关。结论:Hp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增高;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在肝性溃疡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刚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32-1733
目的探讨不同预防措施对经皮肾活检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9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肾内科行经皮肾活检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术前3 d、术后3 d予维生素K1 10 m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术前60 min予血凝酶(立芷血)1 KU肌肉注射,术后予血凝酶1 KU立即静脉注射。B组术前60 min予氨甲环酸(捷凝)0.5 g静脉滴注,术后立即予氨甲环酸0.5 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术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及术后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均未发生肾周血肿、动静脉瘘、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A组发生肉眼血尿1例,所占比例为2.5%;B组发生肉眼血尿3例,所占比例为7.5%。A组术后第1、2次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活检术前后肌注维生素K1和血凝酶或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术前后肌注维生素K1和血凝酶对预防出血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