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脱离冷链后血浆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将待测新鲜冰冻血浆设为1个对照组(室温下放置0 h)和5个实验组(实验1组、2组、3组、4组和5组,室温下分别放置0.5、2、4、8和12 h),分别检测各组PT、INR、APTT、Fbg、AT、FⅧ∶C、FⅤ、蛋白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4组和实验5组血浆中的FⅧ∶C、AT、PC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但各实验组中的APTT、PT、INR、Fbg和F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水浴融化后在室温放置时间超过8 h,其包含的抗凝成分(包括AT、PC)及促凝成分(凝血因子FⅧ∶C)均减少,但在室温下放置12 h内其APTT、PT、INR、Fbg和FⅤ测定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库存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库存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留取当日采集健康志愿供血者血液12袋,全部在6h以内制作分离出新鲜血浆,记录采血后新鲜血浆保存时间,先存入-80℃冰箱冻成冰块后,再转入-30℃冰箱保存。供血者年龄20~53(平均35)岁,男;女为1: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10例因接受强烈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其中实体瘤9例,缓解的急粒白血病1例)输注冰冻与新鲜血小板疗效的对比观察.冰冻血小板系患者化疗或骨髓移植前采集的自身血小板以二甲亚砜-80℃—-95℃保存,新鲜血小板采自单一正常供者。作者对冰冻前后的血小板检测了血小板第4因子(PF_4~-),丙二醛产物和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输注血小板后计算了校正增殖.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对比观察了新鲜、缓慢控速冰冻和快速冰冻血小板的治疗作用,并在体外观察了冷冻血小板的功能和形态变化。按标准方法制备HLA相同同胞的血小板浓缩物,用ACD抗凝,离心。最终中数浓度为0.71×10~(11)(范围0.55~1.04×10~(11))个血小板/单位。如将血小板浓缩物冻存,可用4单位的血小板浓缩物于室温3,000g离心6分钟。将无血小板的血浆盛入300ml冰袋中,悬浮血小板终容积为50ml。无血小板的血浆-80℃冻存,临用时融化。用二甲亚砜(DMSO)作血小板冻存剂。冻存液为:20%DMSO,20%供体血浆,60%  相似文献   

6.
新鲜冰冻血浆使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一些新鲜冰冻血浆(FFP)使用情况的论文业已表明,FFP 常被滥用。这主要归因于对其止血效力的看法有误以及对其不宜使用的指征认识不足。联合王国过去15年输注FFP 的单位数已增加了10倍。虽然使用FFP 的临床指征范围已日趋扩大,但是对许多指征,尚缺乏使用FFP 的理性依据。本指南的宗旨是确定输用FFP 的指征及禁忌症。FFP 的特性FFP 是在采血后6小时以内从抗凝全血分离出血浆并将其冰冻到核心温度—30℃或以下而制备  相似文献   

8.
发热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血液制品输注时最常见的副反应,尤以输血小板时最高,可达5%~30%。过去认为这些反应是受血者的抗白细胞抗体与血小板制品中的白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许多观察表明,一种生物反应物质或血小板贮存期间产生的某些物质,于输注血小板时可产生上述反应。为探讨这一假设,作者给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了血小板浓缩物中的两种成分,即血浆上清液与细胞成分(血小板与白细胞)。现报道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下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合理有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留取新鲜冰冻血浆40例,在融浆机37℃25 min融化后均分为2份,1份于(4±2)℃条件下保存,另1份于(25±2)℃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0、4、24、48和72 h分别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同时进行凝血因子Ⅴ、Ⅶ、Ⅷ、Ⅸ活性以及APTT和PT检测,并对每份样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血培养。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4℃和25℃保存72 h后均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且无细菌生长,反应凝血因子活性及血凝块特性的ACT和TMA在保存4、24、48和72 h时间点与0 h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无差异。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48和72 h时凝血因子Ⅴ活性水平在4℃与2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5℃温度保存时活性衰减比4℃温度保存时快。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保存72 h时虽然有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衰减,但仍能形成稳定血凝块,临床血浆输注过程中融化后保存72 h的血浆可用于临床患者凝血因子的补充,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冰冻新鲜血浆常用于治疗先天性及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经37℃水浴融化后输注,一旦融化后至多可保存2-24小时.但在临床实践中,融化后常因各种原因未使用,需再次冰冻保存.一个500张床位的教学医院,冰冻血浆融化后未使用而再次冰冻保存率达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血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凝分析仪及Hitachi 7170生化分析仪测定20份FFP白细胞过滤前后PT、APTT、Fib、TT、FⅦ:C、FⅧ:C、FⅨ:C及TP、Alb.结果过滤后PT、INR、APTT、TT、FⅧ:C、FⅨ:C、FⅦ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Fib、TP、Alb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可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但仍保持正常水平以上,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过滤对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对白细胞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新鲜冰冻血浆白细胞过滤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相、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的FⅧ%、FⅨ%都有明显改变(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Ⅶ%、总蛋白和清蛋白无改变(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白细胞过滤可使部分凝血因子活性丢失,但其仍保持在正常治疗水平之上,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下半年卫生部明确提出全部实现无偿机采血小板,这给血站提出了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因为机采血小板需要的采集时间长、存放时间短,捐献者的随机性与临床需求的随机性常不相吻合,而大部分临床科室目前还不太愿意接受冰冻血小板。为此,本站对机采血小板进行先存放、再冰冻,以增加冰冻前血小板的临床使用率,同时保证常规过期前血小板的冰冻,减少血小板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背景:新鲜冰冻血浆(FFP)已广泛用于凝血障碍同时又补体活化的患者。而对FFP自身的补体活性则很少研究。研究设计和方法:对两个儿科新生儿特护病房连续使用的40单位FFP进行了过敏毒素C 3a、C 5a和补体前体C1q、B因子浓度以及补体功能测定。12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输血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方法在不断改进和推广,其中亚甲蓝光化学单袋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已在全国的部分血站投入使用。据文献报道,在血浆中加入终浓度为1μmol/L的亚甲蓝后,经30000~38000 LUX荧光照射30min,可使滴度大于7TcID50的指示病毒灭活,达到去除病毒的目的。但人们已认识到亚甲蓝灭活处理对血浆中主要凝血因子、生化指标、酶活性的影响,但在《病毒灭活装置配套用输血过滤器》使用说明书中,元新鲜冰冻血浆容量回收率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冷链对新鲜冰冻血浆FⅧ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随着输血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输血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血液成分的保存技术也不断更新 ,尤其加强了血液成分整个制备过程的监控。近年来 ,国内外广泛开展冷链研究 ,充分肯定了冷链的重要性。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或血浆制备和储存的系统 ,以尽可能安全的方法维持血浆中各项成分的功能。包括血液采集、分离、储存及运输等各环节。  新鲜冰冻血浆 (freshfrozenplasma ,FFP)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 ,几乎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包括不稳定的因子Ⅷ和因子Ⅴ。其中不稳定因子在室温下极易失活 ,而冷链对FFP中不稳定因子的影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37℃、42℃、45℃不同水浴温度下完全融解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和总蛋白(TP)的含量变化,找出最佳融解温度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新鲜冰冻血浆分为3组,分别在37℃、42℃、45℃水浴中融解,测定血浆FIB、FⅧ:C、TP含量。结果随着水浴融解温度升高凝血因子活性有下降趋势,当温度升至45℃时FⅧ:C活性明显降低(P〈0.05),FIB、TP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37℃水浴中融解是最佳温度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普通冰冻血浆(FP)和新鲜冰冻血浆(FFP)中血浆组分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供的FP和FFP各20份,血浆融化后即刻分别检测凝血因子、纤溶系统及抗凝蛋白指标等12种血浆组分,即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凝血因子V(FV)活性、纤维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冰冻血小板和新制备的血小板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68例新制备的血小板与296例冰冻的血小板输注病例,观察两组输注血小板前后的临床表现并进行血小板的计数。结果在564例病案中,输注新制备血小板后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上升的程度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输注冰冻血小板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输注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均能达到控制及预防出血的治疗作用,并且提升机体血小板数值,虽然新鲜血小板的疗效优于冰冻血小板,但冰冻血小板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代替机采新鲜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新鲜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缓解抢救患者时新鲜血小板供不应求的现象。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进行临床输注,观察输注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显著优于新鲜冰冻血小板组(P〈0.05)。结论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可用于抢救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