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代文 (Diovan,化学成分 :缬沙坦 )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门诊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 ,服用代文胶囊80mg,或加服双氢克尿噻片12.5mg/25mg,1次/d ,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6、8周时的诊所坐位血压和心率 ,并测定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的立位血压、尿蛋白、尿糖、血肌酐、血电解质。结果 单用代文或加用双氢克尿噻后8周 ,坐位血压下降总有效率为77.78% ,其中显效47.22 % ,血压由服药前 (156.43±10.46/95.76±3.79)mmHg下降为 (134.56±9.15/82.38±6.01)mmHg,血压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t=19.020,18.983 ,P<0.001) ;立位血压由服药前 (154.54±11.06/94.37±4.67)mmHg下降为 (133.75±9.40/81.76±6.00)mmHg,血压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t=16.584,17.169,P<0.001) ,但未见直立性低血压发生 ;用药前后心率、尿糖、血肌酐及血电解质无明显改变 ,尿蛋白有减少。 结论 代文 ,作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既安全又有效。  相似文献   

2.
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重庆医学》2003,32(3):346-346
目的:评价应用伊贝沙坦150mg/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其中1级33例、2级43例、3级14例),应用伊贝沙坦150mg/d治疗,每日监测血压,并以第4周末血压为最后结果,同时观察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该药物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其中显效65例,有效25%。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伊贝沙坦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国产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口服缬沙坦治疗 32例轻、中度高血压 8周 ,观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32例中 2 2例 (6 8.7% )口服剂量为 80mg,qd ,仅 3例 (10 % ) 4周后增加剂量至 16 0mg ,qd。所有患者 4周末血压由 (14.8 6± 8.1)mmHg/ (95.3± 8.5 )mmHg下降至 (135 1± 10 3mmHg) /(84. 1± 6. 3)mmHg ,P <0.0 1;治疗 8周末平均口服 10 0mg ,qd ,与治疗前比较 ,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2.7mmHg(8 5 % )和 10 . 4mmHg(10. 9% ) ,P <0 .0 1。总有效率 78 7% ,总显效率 5 2 3% ,服药后 3周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1 5次 /min ,基本稳定。结论 :口服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53例,随机分为2组,伊贝沙坦治疗组27例,服用伊贝沙坦150~300 mg/d;依那普利治疗组26例,服用依那普利5~10 mg/d.治疗期8周.结果伊贝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有效率分别为 85.2 % 和 76.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分别为 7.4 % 和 11.5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伊贝沙坦治疗组无咳嗽发生,而依那普利治疗组有3例.结论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代文(缬沙坦)和依苏(依那普利)联合应用与单用依苏(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对73例住院或门诊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给予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用依苏及代文和单用依苏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R)和血压(Bp)、心胸比率、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LVDS、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LVEF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代文和依苏联合应用较单用依苏治疗CHF疗效好、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抑制剂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90例,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厄贝沙坦片)1片,每日1次,连用4周。结果: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有效率87.8%,不良反应少。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程亚敏 《华夏医学》2001,14(6):825-825
氯沙坦钾是一种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拮抗剂 ,是新一代的抗高血压药物。我科观察了氯沙坦钾对 3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33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选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8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入选患者均符合 WHO/ISH1999年轻、中度高血压诊断标准 ,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0例。平均年龄 (71.91± 5 .19)岁 ,平均病程 (11.6 7± 10 .73)年。1.2 方法入选者停用降压药 1周 ,测血压仍符合高血压标准(WHO) ,之后给予口服氯沙坦钾 (美国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糖尿病(DM)发病率在我国呈增长趋势,而糖尿病肾病(DN)是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治疗DN显得尤为重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临床常用药物,2者可从不同层次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DN有保护作用[1-2].  相似文献   

9.
张改芝  王展辉 《医学争鸣》2009,(18):1774-1774
1临床资料 2006-08/2007-08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患者56(男31,女25)例,年龄43~76(平均58.6±8.2)岁,平均病程(8.9±4.4)a.以上患者是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连续3次非同日坐位右肢收缩压140~179mmHg和/或舒张压90~109mmHg(1mmHg=0.133kPa),且未用或停用其它降压药物2wk,血压仍达上述水平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72例患者口服缬沙坦 80mg每d 1次 ,治疗 8周 ,用动态血压仪记录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 ,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 缬沙坦可使 2 4h血压平稳下降 ,且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 <0 0 5 )。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地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升高 ,且对左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产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应用血压仪观察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伊贝沙坦(150-300mg/d)治疗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伊贝沙坦治疗16周后血压明显下降,总有效率为85%,心率、血糖、血脂、血尿酸、血清钾、血清钠、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伊贝沙坦能有效降压,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佟力  席军 《中外医疗》2009,28(24):87-88
目的比较国产厄贝沙坦和进口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89例(n=89)口服国产厄贝沙坦片,每日1次150mg,对照组87例(n=87)口服进口厄贝沙坦片,每日1次150mg。治疗时间为8周。血压下降达不到有效标准时,药物剂量增加到每日1次300mg。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实验组血压由(146.5±5.9)/(96.6±2.3)mmHg降至(123.5±3.5)/(81.3±2.1)mmHg;对照组血压由(147.2±3.0)/(97.4±2.7)mmHg降至(120.1±3.3)/(80.1±2.0)mmHg。2组与服药前比较,血压均有明显降低(P〈0.001),总有效率分别为87.4℅和89.2(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心率变化。结论国产厄贝沙坦和进口厄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相近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遍认为,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随胰岛素抵抗,会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研究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志刚  郝炎  杨乔岚 《西部医学》2012,24(2):284-285,288
目的观察利尿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72例肾病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B组给予利尿剂治疗,C组给予ARB联合利尿剂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并监测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尿蛋白排泄率。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BUN、Scr和尿蛋白排泄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组改善血压、BUN、Scr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C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利尿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T1型受体拮抗剂(ATIRA),属于洛沙坦(Losartan)一类的新型降压药物。我院于2002年4月—2004年4采用该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对 5 4例慢性CHF用药前按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 75~15 0mg/d ,平均观察 3月。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 ,SV(每搏输出量 )、CO(心排血量 )、EF(射血分数 )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厄贝沙坦用于慢性CHF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 ,可作为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新发现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类之后的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抑制作用。确立了其抗高血压的优越性。同时ARB对靶器官保护作用比如:左室肥厚的逆转,对肾脏的保护和在心衰治疗中的得益,及良好的耐受性、高效性,使其将会成为临床上有前途的新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46例轻中度高血压(EH)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下简称ATRA)(采用缬沙坦)控制血压时,观察血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影响。方法:服缬沙坦(Ⅰ)组1年,设对照组(Ⅱ组)34人。结果:两组1年前血压无统计学差异,1年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存在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明显表现在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上。结论:ATRA对控制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轻、中度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6例)和依那普利组(34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 mg/d和依那普利10 mg/d,共8周。治疗4周后,对舒张压(DBP)≥90 mm Hg的患者,剂量加倍。于服安慰剂期末和治疗4、8周末观察DBP和收缩压(SBP)及心率(HR)、干咳发生率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缬沙坦组4周、8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1%、83%,依那普利组分别为58%、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DBP和SBP均有显著下降,两组间血压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咳发生率缬沙坦组(3%)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18%,P〈0.01)。结论:缬沙坦80~160 mg/d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干咳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 31例在常规钙拮抗剂治疗 1周后 ,随机分治疗组加用氯沙坦 ,对照组不加用 ,比较两组血清尿酸 ,尿尿酸测值。结果 治疗组血清尿酸水平降低。结论 氯沙坦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增加泌尿系尿酸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