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肾重复畸形99Tcm-EC肾动态显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99Tc^m-双半胱氨酸(EC)肾动态显像(RDI)在儿童肾重复畸形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选择手术方式的价值。方法 对20例肾重复畸形患儿行RDI、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等检查,分析肾重复畸形的RDI影像特征,并对3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14例手术切除的上半肾作临床病理分型:发育型、积水型、发育不良型。^99Tc^m-EC肾动态显像处理:反24min内图像叠加成1帧/2min连续影像,设置重复上半肾、同侧下半肾、对侧上半肾感兴趣区,获得其放射性计数率(D、L、C),以D/L或D/C中较小者为重复上半肾功能指标(D/N),并与病理分型比较,结果 肾重复畸形在RDI连续影像中有4种表现:上肾衡疏、上肾缺损、肾影增长、肾盂分离;RDI对合并输尿管囊肿检出率较高,并可检出部分输尿管扩张积水。RDI、B超、IVP对重复肾的检出率分别为73.1%、57.7%、73.1%,三者较为一致(P>0.05);RDI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3.1%、92.2%、80.0%。发育不良型的上肾D/N值均小于60%,发育型均大于60%。结论 肾重复畸形的^99Tc^m-EC肾动态显像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术前判断是否保留上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儿童肾重复畸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1,21(3):165-167
目的评价99Tcm-双半胱氨酸(EC)肾动态显像(RDI)在儿童肾重复畸形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对选择手术方式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肾重复畸形患儿行RDI、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等检查,分析肾重复畸形的RDI影像特征,并对3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14例手术切除的上半肾作临床病理分型发育型、积水型、发育不良型。99Tcm-EC肾动态显像处理把24min内图像叠加成1帧/2min连续影像,设置重复上半肾、同侧下半肾、对侧上半肾感兴趣区,获得其放射性计数率(D、L、C),以D/L或D/C中较小者为重复上半肾功能指标(D/N),并与病理分型比较。结果肾重复畸形在RDI连续影像中有4种表现上肾稀疏、上肾缺损、肾影增长、肾盂分离;RDI对合并输尿管囊肿检出率较高,并可检出部分输尿管扩张积水。RDI、B超、IVP对重复肾的检出率分别为73.1%、57.7%、73.1%,三者较为一致(P>0.05);RDI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3.1%、92.2%、80.0%。发育不良型的上肾D/N值均小于60%,发育型均大于60%。结论肾重复畸形的99Tcm-EC肾动态显像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术前判断是否保留上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核素显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诊断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特征及其意义。方法:^99Tc^mO4^-60min间断动态显像法。结果:16例核素显像诊断为消化道重复畸形患儿,其中8例为消化道重复畸形,4例Meckel憩室,4例为其他疾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论:核素显像诊断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简便、有效,可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肾动态显像检查需要弹丸注射显像剂,由于弹丸注射质量直接影响显像结果,因此对注射要求较高。笔者就直接弹丸注射法、三通管注射法、留置针注射法、静脉液路注射法及其他方法在核素肾动态显像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分析多种弹丸注射方式的优缺点,为提高核素肾动态显像弹丸注射的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肾动态功能显像在儿童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儿童泌尿系统各种先天性畸形的肾动态显像特征作总结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51例泌尿先天性畸形患儿按病因分为4组,进行99^Tc-DTPA肾动态显像,其中8例患儿加作了速尿介入试验。结果 肾动态显像可以:(1)从形态上识别各种畸形并了解分肾功能;(2)确定尿路梗阻部位。输尿管近端梗阻表现为肾盂积水较重,输尿管无积水,远端输尿管梗阻则肾盂积水较轻,输尿管积水;下尿路梗阻常为双侧积水。利尿肾图有  相似文献   

6.
重复肾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其诊断多依赖于静脉肾盂造影、超声、CT和MRI等常规影像学手段,这些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肾脏核素显像检查便利、重复性好、辐射剂量低且安全可靠,可同时对肾脏形态和功能进行评估,在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临床决策的制定、疗效评估和预后分析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现今,SPECT/CT已迅速普...  相似文献   

7.
笔者报道了一例交叉异位融合且左肾区囊肿患者的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该类肾畸形发病罕见,且缺乏特异性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该病特点,还通过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评估畸形肾的功能状态,旨在为该疾病的检出、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尿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尿肾动态显像(DR)在小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诊断及随访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3例确诊为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患儿均行DR检查,其中97例术后复查DR.观察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形态特征,并根据DR结果对肾积水进行分度;对随访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 泌尿系统畸形各有其DR影像改变特征.术后随访见肾功能明显提高;肾重复与输尿管畸形预后较好,尿道瓣膜预后较差.结论 DR可显示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特征性改变;用于定性或定量评估随访结果,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9.
郝芳  张芯  张晓宁  陈少伯 《武警医学》2023,(11):949-953
目的 探讨单侧肾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及核素肾动态显像总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01至2023-01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接受经皮单侧肾动脉支架置入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支架置入前和支架置入后6个月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GFR,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检测SCr和Cys-C水平,采用不同GFR计算公式同步计算GFR,与核素肾动态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在支架置入后均完成6个月随访,并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在肾动脉支架治疗后6个月,24 h动态血压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使用降压药种类减少。支架治疗前核素肾动态显像GFR为(61.38±5.72) ml/min,支架治疗后6个月,核素肾动态显像GFR为(70.07±6.53) ml/min,和治疗前比较,GFR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的GFR,与采用MDRD公式、CKD-EPISCr公式和CKD-EPICys C公式计算的GFR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EPICys C公式计算的GFR与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的GFR差值...  相似文献   

10.
RVH(肾血管性高血压)是一种低发性,档治性疾病。要求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查方法方能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常规核素肾显像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不宜成为检测RVH的适应方法,而巯甲丙脯酸肾显像诊断和评价RVH的价值已得到公认,并成为肾动脉造影前的一种常规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术前通过肾动态显像来评价肾功能对肾脏手术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75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在手术前均做了核素肾动态显像,通过肾皮质动态图像及计算出的肾小球率过滤对分肾功能作出了准确评价。结果75例患者共有81个功能受损的肾脏,其中无功能肾11个,功能重度受损的22个,功能中度受损的12个,功能轻度受损的36个。根据肾功能情况73例进行了手术,另外2例因对侧肾功能重度受损而改为保守治疗。手术采用根治性肾切除17例和保留肾单位手术56例。结论术前行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肾功能对临床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病理类型IgA肾病肾动态显像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在判断各类IgA肾病的组织病变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70例经知组织检查证实的IgA肾病患者根据病理分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肾功能变化。结果:肾动态显像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实验室检查测得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基本一致;肾功能受损患者的GFR下降早于SCr的升高,GFR是反映肾功能变化敏感而可靠的指标;早期现核素20min清除率(C20)的下降则提示较重的病理改变。结论:肾动态显像对判断IgA肾病的组织病变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巯甲丙脯酸肾显像与肾血管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VH(肾血管性高血压)是一种低发性,可治性疾病。要求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查方法方能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常规核素肾显像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不宜成为检测RVH的适当方法,而巯甲丙脯酸肾显像诊断和评价RVH的价值已得到公认,并成为肾动脉造影前的一种常规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14.
应用99mTc-EC肾小管分泌型显像剂和99mTc-DTPA肾小球滤过型显像剂,分别对80例肾功能正常者以及210例患有泌尿系疾患患者进行了肾动态显像的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10min和20min滞留率明显高于99mTc-EC,而两者的峰时无差别。本文还总结了以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的肾脏疾患,应用两类显像剂肾动态显像的峰时、滞留率及GFR与对照组相比较的结果,认为在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应首选99mTc-EC,但在肾脏疾病诊断不明确时,应同时应用这两种显像剂进行检查,以明确肾小球功能或肾小管功能的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成人重复肾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肾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畸形,近年来时有超声诊断重复肾的报道,临床泌尿外科也常有报道重复肾异位输尿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旨在通过对2005~2006年收集的4例成人重复肾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超声在重复肾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可引起不可逆性肾实质损害——肾疤痕形成,并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避免上述异常的出现。核素肾皮质显像是一种良好的显像方法,它可用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可引起不可逆性肾实质损害——肾疤痕形成,并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避免上述异常的出现。核素肾皮质显像是一种良好的显像方法,它可用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肾积水手术前后利尿性肾动态显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利尿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在小儿肾积水手术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肾积水患儿的利尿性肾动态显像(F15法,常规方法中第15 min注射呋塞米),对肾脏影像、单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及肾图曲线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①以利尿性核素肾动态显像进行积水分类,术前轻、重度积水各9例,中度积水31例,均被手术证实。功能差的25例SKGFR术前为(26.99±13.85)ml·min-1,术后为(31.15±17.04)ml·min-1,平均提高4.16 ml·min-1。②术前完全梗阻30例,部分梗阻18例,无明显梗阻1例;术后部分梗阻12例,无明显梗阻37例,没有完全梗阻病例,术后梗阻改善明显(P<0.001)。③术前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UPJO)47例,输尿管膀胱交界处梗阻(UVJO)2例,术前梗阻定位为手术证实。④综合梗阻和肾脏功能信息对患儿分类,术前最差型21例,较差型28例,无正常型;术后较差型15例,正常型34例,无最差型。手术前后患儿的构成类型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利尿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是评价小儿肾积水的可靠方法,能准确反映手术疗效和疾病转归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动态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 (RV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2例临床上确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并怀疑RVH的患者进行肾动态显像 ,测定肾功能参数 :2 0min清除率 ,左 右肾血流放射性比值 ,左右肾高峰时间 ,肾小球滤过率 (GFR) ,有效肾血浆流量 (ERPF)。均行肾动脉造影。结果  5 2例患者中确诊RVH 2 8例 ,肾动态显像灵敏度为 82 14 % ,特异性为 75 0 0 %。RVH组与肾动脉正常组相比 ,肾动态显像的各项参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肾动态显像检查有助于RVH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20例健康人和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术前肾动态显像结果,以了解腹主动脉瘤对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的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体格检查健康者20名为对照组,男11名,女9名,年龄40 ~74(56.20±9.69)岁.选择腹主动脉瘤患者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22 ~ 80( 63.05±14.37)岁,既往均无肾疾病史,其中近肾型腹主动脉瘤12例(组1),肾下型腹主动脉瘤16例(组2),夹层腹主动脉瘤7例(组3).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并测定血尿素和SCr;对照组仅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