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不同病理状态的血浆D-二聚体(D-D)等纤溶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加重期、8例恶化期及16例缓解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D-D及其它纤溶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D水平在急性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恶化期患者升高更为明显,其它纤溶指标在肺心病各组均下降;D-D及纤溶指标均与PCO2呈正相关;吸烟可降低纤溶活性。结论:血浆纤溶活性降低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及并发肺梗塞和DIC有关。肺心病患者应戒烟并提示临床考虑应用促纤溶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1].D-二聚体(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2].脑出血可触发凝血级联反应,产生大量凝血酶,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D-D生成增多,从而刺激单核细胞的生成和白介素-6的释放,诱发细胞死亡或凋亡,进而影响脑出血预后[3].本文分析血浆D-D浓度与血肿体积、脑水肿程度、脑室出血和脑积水的关系,从而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颅脑损伤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阻塞或痉挛,从而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脑组织缺血所致,死亡率高达45%[1- 2].高凝状态是TCI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3].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特异性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4].本文检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浆D-D浓度,旨在揭示其对TCI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v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的发病率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3%。血浆D-二聚体(D-D)是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提示体内有继发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血栓形成以及纤溶亢进的分子学标志物。本文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和COPD稳定期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分析其血浆D-D的变化,以探讨血浆D-D在COPD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目前缺乏特异性高、方法简便及敏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S100b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蛋白,NSE是神经元的标志酶。当神经细胞受伤或坏死后,S100b、NSE可释放入脑脊液,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导致S100b、NSE水平升高。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可作为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与ACI有直接的关系。Hcy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于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正>妊娠是一个特殊生理过程,由于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变化而影响孕妇凝血及纤溶功能,特别在妊娠晚期,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峰值,导致临产孕妇出现高凝状态[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D-D)检测对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2型(T 2DM)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凝血和纤溶活性异常是其原因之一.D-二聚体(D-D)是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T)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指标.本文检测分析T 2DM患者D-D和PAgT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凝血功能亢进和炎症反应在AS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D-二聚体(D-D)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是导致AS进而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和发病机制嘲。本文检测分析了89例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01—2019-04期间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女性927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7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两组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原-Ⅲ(AT-Ⅲ)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浆PT、APTT、TT、AT-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和D-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APTT、FIB、AT-Ⅲ和D-D四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PT和TT两项指标异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血液呈高凝状态,加强孕妇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的监测,对及时了解孕妇凝血状态,提升孕妇安全,防治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检测3C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水平。正常对照组20人。结果脑梗死患者组治疗前跟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组PT、APTT较短,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D-二聚体稍有增加;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T、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大幅降低,D-二聚体含量大幅增加(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体内呈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后,使高凝变为低凝,激活纤溶系统,从而栓予溶解及血管再通。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起到了中间环节的作用,观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对诊断及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情况及其血糖控制特点。方法:测定48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hree iodine thyroid original acid,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素(thyrotropin,TSH)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比较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374例)与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亚甲状腺功能减退组,67例)的HbA1C水平,糖尿病合并其他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患者不纳入分析。结果:1)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2.1%,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3.9%,明显高于国内非糖尿病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均P<0.05)。2)亚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患者HbA1C明显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血糖整体控制情况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正>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作用后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医学应用上将它作为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1]。与纤维蛋白破坏有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均可导致体内D-D水平升高[2-6]。近年来D-D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状态及血粘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状态与血粘度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患者和33例正常人进行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及血粘度的测定。结果患者组vWF∶Ag含量t-PA、PAI-1活性及血粘度测定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AT-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与高粘状态 ,且诸因素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与肺癌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免疫比浊法检测1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凝血、抗凝活性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 Fb),抗凝血酶Ⅲ (AT-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vWF),D-二聚体( D-D).结果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D、Fb、AT-Ⅲ、vWF抗原的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在肺癌Ⅲ期、Ⅳ期与Ⅰ期相比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期与Ⅰ期相比增高不明显(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机体呈现高凝状态,并且高凝状态与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凝血指标及其相关指标来评价临床意义。方法:选用46例SLE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活动组26例,非活动组20例;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其他实验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结果:SLE组D-D及FDP明显高于对照组,PT及APTT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其他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SLE活动组ESR、CRP、D-D明显高于非活动组(均P<0.01),而FDP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D及凝血指标能及时反映SLE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情况,对于SLE病程发展和控制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凝状态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凝状态亦称血栓前状态,是指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机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纤溶以及体内抗凝系统等功能失调,血液的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1]。大量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的凝固性增高而纤溶性降低,肿瘤病人普遍存在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发生率也很高,所以高凝状态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高凝血状态的机制。方法选取RA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20例。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4、IL-17、NF-κB激活子1(Act1)、p50、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血小板激活因子(PAF)、PAF-乙酰水解酶(PAF-AH)、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数量,魏氏法检测血沉(ES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全自动凝血仪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同时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Act1、p65、p50、IκBα、IκB激酶α(IKK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65、p50、IκBα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RA患者外周血中凝血纤溶指标与细胞因子、NF-κB、活动性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D-D、FBG、PLT明显升高,TT缩短,APTT和PT无明显改变;RA患者血清IL-4、IL-10、PAF-AH的水平明显降低,IL-6、IL-17、Act1、p50、p65、IκBα、IKKα,PAF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外周血中凝血纤溶指标与细胞因子、NF-κB、活动性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相关。结论 RA患者体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并与炎性因子、活动性指标及NF-κB异常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与Ⅱ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我们检测了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C(PC)(由凝血酶-TM复合物诱导产生的抗凝物质)、凝血酶原片段F1+2(一种凝血酶生成的直接标志物)、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和D二聚体(DD)。结果 患者血浆中的sTM(P<0.01)、PAP(P<0.01)、PC(P<0.05)和F1+2(P<0.05)较50例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TM和PAP升高更加显著。在糖尿病患者中,sTM与PC呈负相关(r=-0.50,P<0.001),而与PAP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 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均是活化的,血浆中的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升高与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及高胰岛素血症等因素的存在 ,往往有血浆PAI 1水平升高、纤溶活性下降 ,这是造成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饮食调整、运动以减轻体重 ,口服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调脂药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等药物的治疗 ,可以有效地降低PAI 1水平 ,从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蜕膜组织CD4、CD8免疫细胞的局部表达及与TM、PAI-1、F1+2、D-二聚体等凝血相关因子的关联性,为不明原因流产患者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芯片技术对不明原因流产患者50例子宫蜕膜组织进行CD4、CD8细胞计数并计算CD4/CD8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凝血酶原片段F1+2;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因子浓度.同时以正常妊娠无流产征兆主动要求人工流产的50人为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个群体中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蜕膜组织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下降,CD8水平呈高表达,血浆TM、PAI-1、F1+2因子呈高表达,D-D呈低表达状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局部免疫功能表达异常,血液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而纤溶系统受损.修复上述状态可对治疗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