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极高的严重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常致肢体及脑部功能严重受损,并且随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加重,最终致残或死亡,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1]。本文旨在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FDP与CRP水平并探讨对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D-二聚体(D-D)和血清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自动凝血仪测定法对34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浆Fb、D-D和血清NSE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血浆Fb、D-D和血清NSE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清NSE水平与Fb、D-D水平呈正相关(r=0.6325、0.5986,P<0.01)。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浆Fb、D-D和血清NSE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叙述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4例ACI患者进行了血清NSE和血浆D-D、Fb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CI患者血清NSE和血浆D-D、Fb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清NSE与血浆D-D、Fb水平呈正相关(r=0.4928、0.5012,P<0.01)结论:血清NSE和血浆D-D、Fb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检对ACI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和抗凝血酶Ⅲ(AT-Ⅲ)在脑梗死(CI)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对260例CI患者进行分组,其中CI急性期组80例、进展期组41例、非进展期组65例、康复期组74例;9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YSMEX CA7000血凝仪分别检测其血浆D-D、Fb和AT-Ⅲ水平。结果:CI急性期、进展期、非进展期患者D-D、Fb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T-Ⅲ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D-D与AT-Ⅲ呈负相关(P〈0.01),D-D与Fb呈正相关(P〈0.01),AT-Ⅲ与Fb无相关性。结论:CI患者D-D、Fb、AT-Ⅲ变化显著,D-D升高伴随AT-Ⅲ含量降低,提示D-D、Fb、AT-Ⅲ共同参与了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CI临床危险分级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发病率高、预后差。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是临床常用指标,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过程。本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D-D、CRP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旨在评价其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脑梗死预后预测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n)、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早期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的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检测血清PCT,磁珠凝固法检测血浆Fb,免疫荧光比色法测定全血CRP水平。分别对细菌感染组91例,非细菌感染组108例,非感染组40例(对照组)进行PCT、Fb和CRP的测定。并同时检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以血清PCT〉10.5ng/ml、Fb〉4.Og/L、CRP〉8.0mg/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率为98.9%、浓度分别为(O.5~〈2.0)、(2.0~〈10)ng/ml、≥10ng/ml三个级别间;Fb的阳性率为93.4%,浓度为(6.19±1.44)g/L;CRP的阳性率为100%,浓度为(150.5±56.6)mg/L。非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率为18.5%,浓度为(0.5-〈2.0)ng/ml;Fb的阳性率为48.1%,浓度为(4.01±1.18)g/L;CRP的阳性率为47.2%,浓度为(48.9±5.61)mg/L。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n、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P〈0.01)。非细菌感染组Fb、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2.58±0.32)g/L(P〈0.01),Cae(14.5±0.3)mg/L(P〈0.01)。结论:PCT、Fb、CRP联检可作为早期细菌性感染的敏感诊断指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b)进行检测,对其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50例(男35,女15)肺癌患者来源于2011年3月~2012年1月本院肿瘤科和胸外科住院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60岁,其诊断符合《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外伤患者和健康体检正常者各86例,采用ELISA测定血浆CRP浓度,统计并分析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浆CRP浓度的变化及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脑外伤患者血浆CRP浓度(6.87±3.94)mg/L较健康体检正常者(1.33±0.74)mg/L显著升高(P〈0.01)。环池受压、中线移位(〉5mm)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CRP浓度均显著高于非环池受压、非中线移位或非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P〈0.05)。结论: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浆CRP浓度与环池受压、中线移位(〉5mm)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显著相关,可作为一项生物标志物用于反映急性脑外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浓度,揭示其对脑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8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50例。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正常人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D-D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血浆D-D浓度(1.72±0.50)mg/L,显著高于正常人组(0.11±0.04)mg/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D-D浓度是脑外伤6个月死亡(OR=1.358,95%CI=1.118~1.807,P〈0.05)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364,95%CI=1.123~1.882,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D-D浓度可显著预测脑外伤6个月死亡(曲线下面积=0.879,95%CI=0.829~0.936,P〈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0,95%CI=0.835~0.945,P〈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D-D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12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共40例.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HMGB1浓度.结果: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3...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a)、CRP、D-D、FG含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中脂蛋白(a)[Lp(a)]以及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5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Lp(a)、CRP、D-D、FG的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Lp(a)、CRP、D-D、FG的水平。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Lp(a)、CRP、D-D、FG的值分别为(425.13±85.11)mg/L、(16.32±5.21)mg/L、(285.11±116.33)ng/ml、(7.11±3.26)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Lp(a)、CRP、D-D、FG的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Lp(a)、CRP、D-D、FG的水平关系密切,Lp(a)、CRP、D-D、FG水平越高提示梗死面积越大,病情严重。Lp(a)、CRP、D-D、FG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患者的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11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HMGBl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检验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HMGBl浓度(9.4±2.3)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6±0.3)ng/ml(t=9.58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HMGBI浓度是脑外伤1周内死亡(OR=1.309,95%CI=1.197-1.743,P〈0.01)、1年内死亡(OR=1.476,95%CI=1.208-1.796,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419,95%CI=1.218-1.697,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MGBl浓度可预测脑外伤1周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65,95%CI=0.824-0.901,P〈0.01)、1年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91,95%CI=0.835-0.934,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76,95%CI=0.832-0.925,P〈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HMGBl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白介素-11(IL-1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12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共40例。正常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IL-11浓度。结果: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31例(27.7%)。血浆IL-11浓度(25.8±10.4)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9±3.2)pg/ml(P〈0.001)。入院时GCS评分与血浆IL-11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IL-11浓度(OR=1.231,95%CI=1.110~1.349,P〈0.01)是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IL-11浓度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98,95%CI=0.704~0.875,P〈0.001),且判定血浆IL-11浓度截止值为27.4pg/ml,对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80.7%的灵敏度和74.1%的特异度。结论:脑外伤后血浆IL-11浓度升高,可能参与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揭示其对脑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8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86例。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健康人群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21.5±9.3)p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8±0.6)pg/m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是脑外伤6个月死亡(OR=1.424,95%CI=1.107~4.806,P〈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671,95%CI=1.113~5.24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脑外伤6个月死亡(曲线下面积=0.881,95%CI=0.809~0.941,P〈0.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5,95%CI=0.824~0.946,P〈0.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早期预测脑外伤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08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共40例.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抵抗素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入院后1个月内死亡28例(25.9%).脑外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在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91例依据GCS评分法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组的NPY、CGRP和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轻、中、重三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PY水平分别为(119.6±20.3)ng/L、(127.8±25.5)ng/L和(146.2±30.5)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5.2±1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度患者血浆CGRP含量分别为(54.3±5.6)ng/L、(57.5±7.4)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1.8±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度患者组的CGRP水平(44.6±5.3)ng/L与对照组(41.8±6.8)ng/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PY及CGRP水平与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并对患者预后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