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揭示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浓度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集80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浆leptin浓度,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STEA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22例(27.5%),血浆lep-tin浓度较健康人显著升高(P<0.01)。血浆leptin浓度是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对预测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有显著临床价值(P<0.01)。结论:STEAMI患者血浆leptin浓度显著升高,其浓度测定有助于判断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共98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共40例。脑出血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后1个月内死亡29例(29.6%)。t检验显示,脑出血组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7.6±2.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3±0.4)ng/m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是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4,95%CI=1.114~1.55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预测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23,95%CI=0.759~0.892,P<0.001),且判定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7.9ng/ml,对预测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有86.2%的灵敏度和79.7%的特异度。结论:脑出血后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升高,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50例体检健康人静脉血在体检时获得,90例ACI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CI患者血浆HMGB1浓度(8.4±3.8)ng/ml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1.2±0.4)ng/ml(P<0.01),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正相关(r=0.591,P<0.01),是ACI患者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2,95%CI=1.145~5.439,P<0.01),可显著预测ACI患者3个月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42,95%CI=0.772~0.917,P<0.01),其浓度>8.6 ng/ml,对预测ACI患者3个月内死亡有84.2%的灵敏度和77.4%的特异度。结论:ACI后血浆HMGB1浓度升高,与ACI患者不利的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12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共40例.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HMGB1浓度.结果: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3...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的变化,探讨并评价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合格者各86例。患者静脉血在脑出血后第1、2、3、5和7d获得,健康体检合格者静脉血在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在脑出血后第1d升高,第2d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死亡组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1)。R0C曲线分析显示,脑出血后第1、2、3、5和7d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预测脑出血1月内死亡均有显著价值(均P<0.01),相比之下,第2d的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对脑出血1月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脑出血后显著升高,与疾病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来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各种炎症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发挥了明显作用。目的:测定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龈沟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水平,探讨高速泳动族蛋白B1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种植体(n=39)、轻度种植体周围黏膜炎(n=24)和中度种植体周围黏膜炎(n=16)患者,测定种植体周围龈沟液量、龈沟液中高速泳动族蛋白B1总量及浓度;同时检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松动度。结果与结论:轻度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组龈沟液量、高迁移率族蛋白B1总量和浓度高于健康种植体组(P < 0.01),但低于中度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组(P < 0.01)。牙龈指数与龈沟液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 < 0.01),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总量及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P < 0.01),探诊深度、松动度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及总量间无明显相关性(P > 0.05)。表明种植体周围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病变程度有关,检测龈沟液中高速泳动族蛋白B1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及其炎症反应参与了肾结石的发生发展。前期实验发现结石晶体可刺激巨噬细胞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磷酸钙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协同作用。 方法:实验分两部分:①将成功诱导为巨噬细胞的U937细胞分为空白组、100 mg/L磷酸钙组、100 μg/L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100 mg/L磷酸钙+100 μg/L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干预1,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②将已成功诱导为巨噬细胞的U937细胞分为100 mg/L磷酸钙组、磷酸钙+10 μg/L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磷酸钙+50 μg/L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磷酸钙+100 μg/L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干预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 结果与结论:ELISA结果显示,磷酸钙组,100 μg/L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质量浓度均高于空白组,磷酸钙+100 μg/L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组上清液上述因子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 < 0.05),且呈时间依赖性。不同质量浓度高迁移率族蛋白B1+磷酸钙组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均显著高于磷酸钙组(P < 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磷酸钙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均可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协同磷酸钙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瘢痕疙瘩的发生是创伤修复的纤维化过程,多种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生发展。骨形态发生蛋白7、Gremlin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其他器官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7、Gremlin(骨形成蛋白拮抗剂家族成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setern Blot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7、Greml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20例瘢痕疙瘩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对瘢痕疙瘩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与Greml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Greml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性上调(P0.01),而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呈显著性下调(P0.01),Gremlin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9,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560,P0.05)。说明Gremlin的过度表达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下调,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瘢痕疙瘩的纤维化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为ACS患者危险度分层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ACS患者130例,按RDW中位数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同时选取稳定型心绞痛及冠脉造影正常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绞痛。结果:ACS组的RDW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高RDW组ACS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较明显高于低RDW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可作为预测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83,95%Cl:1.131-11.989,P0.05)。结论:RDW可作为AC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水平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医院接诊的9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DPMAS治疗,治疗后获得1个月随访结果,记录随访期间病死情况作为预后观察指标并分组,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IL-8、HMGB1水平,分析血清IL-8、HMGB1水平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DPMAS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DPMAS治疗后1个月,9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病死14(15.22%)例;存活78(84.78%)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L-8、HMGB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8、HMGB1过表达均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DPMAS治疗预后不良相关(P<0.05).结论:血清IL-8、HMGB1水平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DPMAS治疗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11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HMGBl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检验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HMGBl浓度(9.4±2.3)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6±0.3)ng/ml(t=9.58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HMGBI浓度是脑外伤1周内死亡(OR=1.309,95%CI=1.197-1.743,P〈0.01)、1年内死亡(OR=1.476,95%CI=1.208-1.796,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419,95%CI=1.218-1.697,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MGBl浓度可预测脑外伤1周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65,95%CI=0.824-0.901,P〈0.01)、1年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91,95%CI=0.835-0.934,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76,95%CI=0.832-0.925,P〈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HMGBl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白介素-11(IL-1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12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共40例。正常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IL-11浓度。结果: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31例(27.7%)。血浆IL-11浓度(25.8±10.4)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9±3.2)pg/ml(P〈0.001)。入院时GCS评分与血浆IL-11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IL-11浓度(OR=1.231,95%CI=1.110~1.349,P〈0.01)是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IL-11浓度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98,95%CI=0.704~0.875,P〈0.001),且判定血浆IL-11浓度截止值为27.4pg/ml,对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有80.7%的灵敏度和74.1%的特异度。结论:脑外伤后血浆IL-11浓度升高,可能参与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揭示其对脑外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8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86例。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健康人群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21.5±9.3)p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8±0.6)pg/m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是脑外伤6个月死亡(OR=1.424,95%CI=1.107~4.806,P〈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671,95%CI=1.113~5.24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脑外伤6个月死亡(曲线下面积=0.881,95%CI=0.809~0.941,P〈0.001)和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5,95%CI=0.824~0.946,P〈0.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血浆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可早期预测脑外伤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脑外伤组,共108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共40例.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抵抗素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入院后1个月内死亡28例(25.9%).脑外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血浆蛋白C(P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源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6例CHD患者(纳为疾病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85名(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PC、hs-CRP水平,冠脉造影评估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访疾病组预后,分析不同冠脉病变、不同预后CHD患者血清PAPP-A、PC、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血清PAPP-A、hs-CRP水平明显升高,P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CHD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依次明显升高,PC水平依次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共42例发生MACE事件(22.58%),发生MACE事件的CHD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未发生者明显升高,而PC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HD冠脉病变程度、预后与血清PAPP-A、hs-CRP呈明显正相关(r=0.546、0.607,P<0.05),与P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12,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PAPP-A、hs-CRP水平明显升高而PC明显降低,三者与CHD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或可作为CHD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郭俊林  张立 《医学信息》2018,(17):71-74
目的 通过研究血浆MMP-2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表达,进一步分析MMP-2对近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身体健康的体检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浆MMP-2浓度,比较两组男性比例、年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肌酐以及MMP-2水平;通过GFRACE评分核定实验组入院GRACE积分,观察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男性比例、年龄、空腹血糖、血肌酐以及M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和总胆固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累计发生MACE共16例(14.55%);基线入院GRACE评分、血浆MMP-2水平预测STEMI患者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747(SE=0.069,P=0.006,95%CI 0.597~0.863)、0.721(SE=0.077,P=0.016,95%CI 0.567~0.846)。结论 MMP-2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过程,对STEMI患者在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 of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 protein and its receptor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t has been documented that HMGB1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role of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 one receptor for HMGB1,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LE. Plasma levels of soluble RAGE (sRAGE) from 105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of SLE and 43 healthy controls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Associations between sRAGE levels and clinical,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were assessed. The data showed that plasma levels of sRAGE in patients with SL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 (HC) (P = 0.003). Plasma sRAGE in patients receiving short‐period treatment showed an immediate decrease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patients (P = 0.023). In contrast, plasma sRAGE in patients receiving long‐period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ose with short‐period treatment (P = 0.000) and comparable with those in HC (P = 0.305).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d levels of sRAGE in patients with SLE suggest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of RAGE signalling and SLE clinical pathology, whereas, long‐period antilupus treatment may counteract the decreased sRAG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5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测定NT-proBNP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NT-proBNP水平的差异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预后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冠心病患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P)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P<0.05),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又高于UAP患者(P<0.05);狭窄程度为Ⅱ~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Ⅰ级患者(P<0.05),Ⅲ~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又高于Ⅱ级(P<0.05),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又高于Ⅲ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狭窄程度、MACE事件发生率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721、0.896,P均<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上升,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且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