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尿儿茶酚胺检测对嗜铬细胞瘤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以及其它任何肾上腺素能受体系统的嗜铬组织能产生过多儿茶酚胺的肿瘤[1].临床上主要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尤其以不同类型继发高血压为主,兼有其它系统代谢紊乱症群.近年对来本院诊治的继发高血压,影像学定位疑似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尿儿茶酚胺检测,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的501例PPGL患者,按照NSE正常(≤16.3 ng/mL)和NSE升高(>16.3 ng/mL)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别。结果 NSE升高组患者与NSE正常组相比,肿瘤原发灶直径更大(5.00 cm vs 4.60 cm),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24 h尿多巴胺(DA)水平更高,出现转移病变的比例更高(31.6%vs 13.7%)(P<0.05)。NSE水平与肿瘤原发灶大小(r=0.131,P<0.05)、24 h尿NE水平(r=0.195,P<0.05)、24 h尿DA水平(r=0.119,P<0.05)成正相关。结论 在PPGL患者中,NSE水平与肿瘤大小、分泌功能以及是否发生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3.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手术治疗的膀胱嗜铬细胞瘤 3例标本 ,均用10 %福尔马林液固定 ,常规制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石蜡切片做免疫组化 (ABC法标记 ,DAB显色 ) ,所用抗体S 10 0蛋白、NSE、CgA、CK均为Dako公司产品。2 结果2 .1 临床资料  3例均为女性 ,30~ 6 4岁。血尿 1例 ,高血压 2例 ,其中月经不调 1例。 1例自主无症状 ,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位于膀胱左、右侧壁黏膜下或肌层内。2 .2 病理形态2 .2 .1 眼观 肿瘤直径 1 5~ 2 5cm ,切面棕黄色 ,质细 ,部分有包膜 ,灶性区有陈旧性出血。2 .2 .2 镜检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46.7岁。肿瘤最大径从0.2~8 cm不等,平均最大径2.5 cm。以排尿后头痛、心悸、血压升高为临床主要症状。镜下可见较一致的多边形或圆形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巢团及片状结构,形成典型的zellballen细胞巢,无包膜,在膀胱壁中浸润性生长;肿瘤间质富含薄壁血管,大部分血管呈血窦状、无显著扩张;大部分细胞较一致,散在少数胞体形状不规则、核大深染的瘤细胞,部分胞浆略嗜碱性,核分裂罕见,瘤巢周边见散在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gA、Syn阳性,增殖指数Ki-67阳性1%~10%不等,瘤巢周边梭形细胞S-100阳性;瘤细胞AE1/AE3阴性。9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其中4例复发。5例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复发。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膀胱的罕见肿瘤,需要依赖组织形态与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与其它膀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单纯肿瘤切除容易局部复发,引起转移的恶性病例少见。  相似文献   

5.
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区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在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DNA倍体、11q13和 1p的杂合子缺失 (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方面的差别 ,试图找出能区别良、恶性或预测恶性潜能的指标。方法 对 2 2例临床确诊为良性 (12例 )或恶性 (10例 )的嗜铬细胞瘤 :(1)分析组织形态 ;(2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Ki 6 7、p5 3、嗜铬粒素A、S 10 0、增殖细胞核抗原及survivin表达 ;(3)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倍体 ;(4 ) 12例附有正常组织的肿瘤 (7例良性 ,5例恶性 )用显微切割获取肿瘤和正常组织 ,分别提取DNA ;用 8种引物进行PCR扩增 ,分析 11q13和 1p的LOH及MSI。结果 全组 2 2例肿瘤均未见不典型核分裂象 ,核分裂象数除 1例恶性肿瘤为 2 3/ 10HPF外 ,余均≤ 1/ 10HPF ,2例恶性肿瘤有广泛坏死。良性组Ki 6 7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少于恶性组 ,良性与恶性组平均Ki 6 7阳性细胞百分率之比为 0 73%∶2 4 % ,差异有显著意义 ,DNA倍体良性与恶性组差异无显著性。 11q13和 1pLOHMSI良性和恶性组的差别由于例数少 ,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仅Ki 6 7阳性表达 >3%具有区别良恶性或预测恶性潜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氧甲基去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rine, NMN)及氧甲基肾上腺素(metaneprine, MN)的测定, 评价其在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PHEO)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 分别对一般高血压患者及临床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占位病变并伴有阵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的NMN/MN进行测定.结果 : 46例疑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尿中的NMN检测显著升高, 其中32例经本院计算机断层摄影(CT)或磁共振扫描(MR), 确诊为嗜铬细胞瘤, 其24 h 尿中的NMN/ MN检测结果全部升高, 而14例其他肿瘤患者检测仅为尿中的NMN值升高.同时检测排除嗜铬细胞瘤及其他肿瘤患者的50例一般高血压患者尿中的NMN/ MN值结果均显示正常.嗜铬细胞瘤患者尿液中NMN的水平为(1838±167)ìg/L, 对照组为(331±153)ìg/L, MN的水平为(663.2±231.1) ìg/L, 对照组为(135.4±78.5)ìg/L, 病患组NMN/MN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 结论: 24 h NMN/MN ELISA检测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性并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好的简便方法.对临床从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并伴有阵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筛查嗜铬细胞瘤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科1970~1988年2月18年间诊断明确、资料较完整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0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所有病理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部份病例进行了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C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CP,对5例CP的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预后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CP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男女发病比例为4∶1,发病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9岁,中位年龄54岁),肿瘤最大径3~4 cm(平均最大径3.6 cm,中位最大径3.5 cm);临床表现多为无明显症状的肾上腺肿块;典型的形态为两种成分组成,一种为瘤细胞呈不规则巢状排列,瘤细胞胞质细颗粒状、嗜碱性或双嗜性,核分裂象罕见;另一种为由不规则交叉束状排列的施万细胞及散在分布的神经节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示嗜铬细胞瘤弥漫表达PHOX2B(5/5)、突触素(5/5)、嗜铬粒素A(CgA,5/5),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5/5),节细胞神经瘤弥漫表达S-100蛋白(5/5)、神经丝蛋白(5/5),其内神经节细胞PHOX2B、突触素、CgA弱阳性;5例均接受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随访均无复发。结论CP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其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仔细的观察肿瘤的完整组织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HOX2B、CgA、突触素、S-100蛋白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患者可由于高血压造成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危及生命,但如果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重视临床观察及护理,它又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我院1998年4月至2004年4月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25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嗜铬细胞瘤散发患者中进行RET原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42例病理诊断确诊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基因组DNA,其中12例为外周血基因组DNA,30例为嗜铬细胞瘤病理切片组织中提取的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0和第11外显子,采用DNA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在42例中,2例在RET基因的第11外显子存在基因突变。1例634位密码子由TGC突变为TAC,另1例632位密码子由GAG突变为AAG。结论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存在RET原癌基因突变携带者,有必要对散发的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RET原癌基因的常规突变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及合并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尿Alb的变化关系.方法:设正常对照组、无并发症糖尿病组、合并肾病组三组,比较三组间血清APN、血浆VEGF、Hcy及尿Alb的水平.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BUN和Cr在三组间无差...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血清SOD、LPO、GSH-PX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探讨了高血压患者血清中SOD、LPO、GSH -PX含量的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生化法对 5 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SOD、LPO、GSH -PX水平的检测 ,并与 38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清中SOD、GSH -PX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1 ) ,而LPO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结论 :血清SOD、LPO、GSH -PX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x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IL-8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分别对3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cy、IL-8和VEGF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血清Hcy、IL-8和VE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生化法对32例DN患者进行了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DN患者血清Cys-C和尿液Alb及血小板GMP-140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Cys-C水平与尿mAlb、血小板GMP-14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42、0.6038,P〈0.01).结论 检测DN患者血清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及胰岛素(insulin)含量,以探讨leptin与PCOS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34例PCOS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leptin和insulin浓度.结果:PCOS患者血清中的leptin及insulin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PCOS患者中的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二者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结论:血清leptin和insulin与PCOS可能有较好的相关性,提示血清leptin含量可作为PCOS患者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用定量的方法检测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对不同症状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增强化学发光酶免分析(ECLEIA)检测不同临床症状HT患者体内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含量,同时用RIA方法作对比.结果:HT伴甲亢组12例TGA含量:(621±245)IU/ml 阳性率83.3%,RIA阳性率:66.7%;TPOAb含量:(452±203)IU/ml阳性率100%,RIA阳性率:75.0% ;HT伴甲减组50例 TGA含量:(1152±420) IU/ml 阳性率94.0%,RIA阳性率:88.0%; TPOAb含量:(482±302)IU/ml阳性率96.0%,RIA阳性率:90.9%; HT伴甲功正常组63例 TGA含量:(230±186) IU/ml 阳性率58.7%, RIA阳性率:38.1% ;TPOAb含量:(302±201)IU/ml阳性率92.1%,RIA阳性率:63.5%.结论:定量分析患者血清中TGA和TPOAb 含量,大大提高了HT的诊断率,避免了把不同临床症状的HT患者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根治术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上皮型钙黏蛋白(SE-CAD)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测定36例贲门癌患者血清CEA含量,酶联法测定SE-CAD含量,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贲门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SE-CAD、CEA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水平(P〈0.01),手术治疗后6个月复发者血清SE-CAD、CEA水平持续异常,未复发者血清SE-CAD、CEA水平恢复正常。结论:血清SE-CAD和CEA水平的变化与贲门癌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血清NT-proBNP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MA)测定119例高血压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晚期速度峰值(A)比值,比较不同NYHA、LVEF、LVMI分级下NT—proBN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ROC)。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kNT-proBNP水平为3.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2(P〈0.001),不同NYHA、LVEF和LVMI分组下的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T—proBNP诊断高血压患者心衰的AUC^ROC为0.863。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血清NT-proBNP浓度与NYHA分级、LVMI、体重指数(BMI)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581,P〈0.001,r=0.437,P〈0.001及r=0.352,P〈0.001),与LVEF分级、E/A比值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361,P〈0.001和r=-0.62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强的预测因子(HR=3.392,P〈0.01),并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可用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PLGF表达及血清HGF和VEGF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胎盘生长因子(PLGF)表达水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和免疫组化法测定32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和35名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VEGF、HGF和PLGF表达水平。结果:子痫前期患者无论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组血清HG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但轻度和重度组之间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胎盘中PLGF表达水平也显示轻度和重度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重度组又显著低于轻度组(P〈0.01)。血清VEGF水平轻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且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HGF含量与PLGF具有显著相关性(r=0.6012,P〈0.01);而与VEGF水平则无明显相关性(r=0.3010,P〉0.05)。结论:测定结果证实,患者血清三项标志物均参与了子痫前期的病理进程,其测定对于了解病情和预后评估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