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驻马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驻马店市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260例,年均发病率为0.54/10万,发病率平均增长速度为-0.67%;5—6月和10—次年1月呈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占19.62%和60.77%;男女比为2.47∶1,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占75.7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0.77%。结论驻马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今后应实施以健康教育、灭鼠和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州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州区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4例,年均发病率为2.7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病例比为3.7∶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5.53%),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79.79%),秋冬季节高发,其中11-12月发病数占67.02%。年均报告率居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云台农场(22.04/10万)、宁海乡(8.83/10万)、新坝镇(8.78/10万)、浦南镇(5.32/10万)和锦屏镇(5.26/10万)。结论海州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以及性别差异,应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许昌市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许昌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1 82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13/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12/10万~10.76/10万之间。不同年份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平均报告发病率魏都区最高,为9.98/10万;4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26:1;2月~6岁组占发病总数的83.12%,不同年龄段的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学生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1.40%。结论许昌市麻疹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加强以预防接种为主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海县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东海县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东海县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4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3/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3例,年均死亡报告率0.0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张湾乡、平明镇、白塔镇、黄川镇4个乡镇,2005-2014年共报告病例72例(占50.0%);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为3.11∶1;发病年龄集中在30~59岁(占68.1%),以农民为主(占86.8%),发病时间集中在10-12月(占68.8%)。结论针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应采取科学灭鼠、防治知识宣传、预防接种、早诊断、早治疗等干预措施,开展疫情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掌握赤峰市2001—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赤峰市2001-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0年赤峰市共报告出血热病例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0/10万,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以农民为主;春季为高发季节;男女之比为3.94:1。结论应以农村地区为主,通过望圣垦防冒为丰、预防接种为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10—2019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10—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病例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1/10万。每年3—4月为龙岗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时期。地区分布以吉华街道和布吉街道为主。病例男女性别比为3.7∶1;以20~49岁人群发病人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84.71%。职业分布以个体经营、商业服务和工人为主,占全部病例的63.53%。69.41%的病例明确表示居住地或工作场所有鼠类活动,27.06%的病例有明确接触史。结论 2010—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流行性出血热呈散发流行,应持续开展病例与宿主动物监测,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卫辉市1983~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卫辉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卫辉市1983~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83~2005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535例,年均发病率为7.42/10万。10~50岁为高发年龄,占发病总数的92.5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91%;全年均有发病,以3~6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9.81%。健康人群存在隐性感染情况。结论卫辉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春季灭鼠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更好地了解和掌握2008-2012年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和规律,预测疫情的流行趋势,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中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5年间本县共报告93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7.21/10万,死亡3人。发病最高年份为2009年,报告病例45例,发病率为53.53/10万,占5年报告病例总数的48.39%。本县流行性出血热春夏季发病明显,5-8月为高发月份,5年间共报告69例,占全县报告病例总数的74.19%。病例主要集中在长白县马鹿沟镇辖区各参场,5年间共报告病例41例,占全县报告病例总数的44.09%。性别及职业特征明显,以农村男性壮年为主,男女性别之比为4.2∶1。结论长白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自2009年发病高峰年后,2010、2011年发病率明显下降,2012年疫情较2011年有所回升,流行性出血热危害的主要人群是青壮年农民,并有一定的周期性,要针对该病流行环节做好重点人群防控工作,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疫情,掌握本省出血热流行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绘图、分析。结果 1999-2010年本省出血热发病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病死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2004-2010年发病率位次位居全国前列。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3%。2000-2010年,男女性别比例为4∶1;年龄分布以16~60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30%。1998-2010年,季节分布以秋冬季为主,11月份达到最高峰。1955-2010年,地区分布以东部山区和中部半山区、丘陵地带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8.7%。2005-2010年,本省出血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平均百分比为14.27%。本省疫源地由单纯的姬鼠型疫区发展到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病例分布由东部山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呈现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向城市发展的态势。结论有关部门应根据本省出血热疫情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出血热在长春市朝阳区2004-2009年发病情况,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对2004-2009年报告病例三间分布进行统计描述,并进行发病情况比较。结果 2004-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大体分布在农民、工人、商务人员、教师、学生、其他职业,其中,以农民、工人居多,乡镇人口居多;2007-2009年该区报告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水平略低于2004-2006年,发病人群主要为工人、职员、教师、学生等;地区分布以城市为主,发病趋势趋于平稳。结论近年城乡一体化速度加快,城区人口发病增多,应采取广泛灭鼠、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福州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7-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州市2007-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1/10万;无死亡病例.3-6月和11-1月为发病高峰.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农民为主,占全部病例的38.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其中30~55岁病例数最多,共发病115例,占发病总数的70.6%.结论 近年该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有增多趋势,应结合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的活动,采取以灭鼠和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乡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新乡市2005-2013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0例,13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长垣县、封邱县、红旗区、卫辉市和原阳县等5个县区,其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2.50%。发病季节以10~11月最多,占全年发病数的33.33%。发病年龄集中在20~45岁,占全部病例的63.33%,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结论 2005-2013年新乡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近年有上升趋势,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8-2012年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海淀区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报告率分别为0.04/10万、0、0.04/10万、0.15/10万和0.15/10万,在全区约一半的街道均有病例的发生,呈散发态势,但某村出现了家庭聚集病例,发病的街乡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主要在春季发病,3-5月发病9例,占75%(9/1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50岁年龄组发病10例,占总病例数83.3%(10/12)。发病人群以农民、民工、无固定职业为主,文化层次较低。结论 2008-2012年海淀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以散发为主,但近几年呈现升高趋势,应加强灭鼠防鼠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963-2017年许昌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63-2017年许昌市累计报告乙脑11624例,死亡14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85/10万,死亡率为0.71/10万;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9.39%;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94.90%。结论 近年来,许昌市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乙脑在自然界的循环依然广泛存在,仍应加强以预防接种为主,防蚊、灭蚊、宿主管理和健康教育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许昌市2004—2009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4—2009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许昌市2004—2009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3 072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2.04/10万;5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39.10%;以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9.37%;夏秋季高发。结论应以农村地区为主,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细菌性痢疾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溧阳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溧阳市2004年~2010年的流行性出血热网络直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溧阳市2004年~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2/10万,3~7月为发病高峰期.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区,男性高于女性,年龄组以30~59岁组发病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20年全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发病、就诊、预防接种史及接触史部分因资料有限只分析2018—2020年数据。结果 2004—2020年全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873例,年均发病率为0.70/10万,死亡23例。发病呈现冬季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主要分布在大丰、东台、射阳,占全市病例的77.55%。结论 盐城市为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点疫区,有冬季流行高峰。应加强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建议为自然疫源地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的诊疗培训,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2005-2010年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及流行规律,为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5-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及宁海县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宁波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51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成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3.40∶1,职业主要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宁波市中南部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鄞州区、象山县、奉化市、宁海县各年度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位居宁波市前4位。宁海县监测点鼠密度为1.66%,室内高于室外,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中南部4个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济南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热点地区,掌握流行特征。方法利用济南市2005-2019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采用Arc Gis 10.2进行街道/乡镇层级的热点扫描,并进行可视化展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9年济南市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705例,年均发病率为0.71/10万;死亡16人,病死率2.27%。病例以40岁~到70岁~年龄组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6.95%;职业以农民为主(75.89%);热点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商河县的禽类养殖区,章丘区、长清区和市中区的部分山区,以及槐荫区和历下区的部分旧村和CBD建设区。结论济南市流行性出血热处于低流行状态,病死率较高;季节性明显;40岁以上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热点以乡镇为主,也有随拆建向部分城区扩散的趋势,在高发地区及周边应采取持久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虫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0年虫媒传染病三间分布。结果广元市1996-2010年共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1 302例,死亡48人,年均发病率2.86/10万。1996-2000年报告乙脑、钩体、出血热及疟疾4种虫媒传染病;2001-2005年新增报告狂犬病、血吸虫和黑热病,报告7种虫媒传染病;2006-2010年新增报告布鲁菌病,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病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较1996-2000年下降73.70%;1996-2000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81.97%;2001-2005年与1996-2000年一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77.37%;2006-2010年病种以乙脑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64.04%。乙脑病例集中在7~9月,其中8月为发病高峰,占乙脑报告病例的59.1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占乙脑病例的95.13%;钩体分布在5~11月,其中10月为发病高峰,占钩体报告例数的74.41%;发病年龄主要在20~59岁组,占钩体病例的87.60%;出血热以6~7月、11月~翌年1月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占出血热病例的64.16%。发病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报告病例的93.70%。结论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告病种有增加趋势,虫媒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重点人群,应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环节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