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18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间质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NLRP3炎症复合体在RA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RA、10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间质中NLRP3、Caspase-1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及IL-18的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A患者滑膜组织中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与RA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NLRP3在RA、OA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70.00%,Caspase-1在RA、OA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50.00%,IL-1β在RA、OA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60.00%,IL-18在RA、OA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和0,NLRP3、Caspase-1、IL-1β及IL-18在RA和OA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R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NLRP3与CRP、RF、Caspase-1及IL-1β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IL-18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因子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IL-1β的分泌主要是由Caspase-1介导产生,提示抑制NLRP3或Caspase-1可有效下调IL-1β的表达,可能是RA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液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滑膜液及血浆中IL-17及MMP-3的水平,分析IL-17及MMP-3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RA患者滑膜液IL-17及MMP-3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相关血清炎症介质和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本文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法、免疫比浊法检测RA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3,MMP-3)、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分析其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IL-18水平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两组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1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MP-3水平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两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P<0.05);CRP水平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活动期组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RA患者血清TGF-β1、MMP-3、IL-18和CRP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的发生及病情进展过程,该类测定对于了解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4种常见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的检测,探讨IL-17在风湿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常见四种风湿性疾病及20例正常人血清IL-17水平,同时对其与有关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及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ACR分值呈正相关;AS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ESR、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SS及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IgG水平呈正相关,与C3水平呈负相关;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3)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差异显著,4种常见风湿性疾病患者组间IL-17水平无差异。结论:RA、SLE、AS及SS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在疾病活动期尤为明显,提示IL-17可能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l(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l,sICAM-1)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检测,探讨三者在RA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采用ELISA方法检测115例RA患者、76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MP-13、sICAM-1、IL-10水平,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三者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性。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MMP-13、sICAM-1、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MMP-13、sICAM-1比缓解期组水平高(P0.05),但不同病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MMP-13、sICAM-1、IL-10水平与ESR、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病程相关性较小(P0.05),且MMP-13、sICAM-1与抗CCP抗体、RF、DAS28、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或P0.01)。研究结果表明,MMP-13、sICAM-1、IL-10与RA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可成为RA病情判断、疗效观察等方面的重要标志物和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牙周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和IL-18水平的变化,并就临床价值作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人组:33人,均为我院口腔科临床明确诊断的患者(包括体征、口腔等全面检查后进一步明确诊断)。1.1.2正常人组:35人,均为我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的正常人,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亦无牙周病。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6、IL-18和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4例RA患者,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18和免疫荧光法测定CRP的水平,并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患者的血清Plt、ESR、RF、IL-6、IL-18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患者活动期上述指标含量(除RF外)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Plt升高RA患者组与Plt正常组相比,RF、ESR、IL-6、IL-18和CRP水平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6、IL-18和CRP在RA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水平变化与RA患者病情有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RA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IL-22、IL-33水平及临床意义。53例RA患者,分为RA-ILD组和单纯RA组,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研究。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分别检测血清IL-22、IL-33水平,观察比较各组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性。1治疗前RA组及RA-ILD组两组患者年龄、关节肿胀数、压痛数及ESR、CRP、DAS28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前血清IL-22、IL-33在单纯RA组和RA-ILD组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RA-ILD组较单纯RA组显著增高(均P<0.01)。3RA-ILD患者血清IL-22、IL-33浓度水平与RF、CCP呈正相关(均P<0.05),但与ESR、CRP、DAS28无直线相关性(均P>0.05)。4RA-ILD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2、IL-3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2、IL-33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同时在RA-IL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22、IL-33高表达可作为RA-ILD发病预测及疗效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 37和可溶性PD 1分子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其与RA的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RA患者及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RA患者(RA标准评分≥6)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7、sPD-1的表达水平,结合分析两组人群外周血IL-18、IL-6和IL-18BP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经ELISA检测发现,RA组患者外周血中IL-37和sPD-1以及其他几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L-18、IL-18BP、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IL-37与细胞因子IL-18、IL-18BP、IL-6均呈正相关,sPD-1仅与细胞因子IL-6呈正相关,IL-37、sPD-1均与患者病情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IL-37、sPD-1在RA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且与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及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两者在RA的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今后RA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清IL-2、TNF-α及IL-13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收集了30例RA患者外周血,其中经过常规治疗的患者27例,常规治疗合并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3例,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TNF-α及IL-1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2、TNF-α及IL-13与临床指标RF、CRP、ESR的相关性。结果发现RA患者治疗前血清IL-2、TNF-α及IL-1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后IL-2表达水平降低(P<0.05),常规治疗合并生物制剂治疗后IL-2、IL-1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RA患者发病期血清IL-2、TNF-α及IL-13与RF、CRP、ESR呈正相关(P<0.05)。该研究提示RA患者血清中IL-2、TNF-α及IL-13的表达在RA的诊断与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犯骨关节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四肢小关节对称性慢性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1]。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研究显示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在RA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IL-8等细胞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RA的免疫反应、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慢性肾炎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IL-10和IL-18水平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人组:31人(男21,女10),均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经临床诊断的慢性肾炎患者(包括体征和系统的实验室检查)。1.1.2正常人组:35人(男24,女11),均为南通市第一人民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受限特征的疾病,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近年来,国外文献证实[1],COPD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IL-2、IL-10、IL-18为细胞因子网络中的成员[2]。TNF-α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3]。本文对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IL-18和TNF-α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基质金属酶-3 (MMP-3)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进程的预测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对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RA患者249例(RA组,其中早期RA112例)、非RA的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41例(非RA对照组)及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ELISA定量检测血清ICTP、MMP-3、抗CCP抗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RF.结果:① 抗CCP抗体、RF在RA各组血清水平均高于非RA及正常对照组(P<0.01),ICTP、MMP-3、RF在非RA组中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CTP在早期RA与非RA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3在中晚期具有较高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在早期RA组与长期RA组中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 在抗CCP抗体与ICTP、MMP-3、RF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同时作为RA早期诊断指标.③ICTP 、MMP-3、抗CCP抗体与RF表明,四种血清标志物联检对早期RA诊断灵敏度为43.8%,特异性99.0%,诊断早期RA的敏感性有所下降,但特异性有所提高.结论:联检四种血清标志物可降低RA的漏诊率.动态联检ICTP、抗CCP抗体、RF、MMP-3能更有效地及时监测RA的疾病进展,对指导临床诊治及干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和血清IL-10、IL-18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人组:33人,均为我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患者(包括体征、血压、实验室检测项目)。1.1.2正常孕妇组:35人,均选择我院产科门诊正常孕妇,无高血压,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1.2方法1.2.1血浆ET-1和血清IL-10检测: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由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1.2.2血清IL-18检测:酶联法。试剂由深圳晶美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及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11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非PCI(NPCI)组和PCI组。分别测定两组入院时、冠脉造影/PCI术后24、72 h、2周时循环中MMP-9、CRP、IL-18及CTnI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PCI组和PCI组的基线资料及入院时、术后2周的血浆MMP-9、CRP、IL-18及CTnI浓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NPCI组术后24及72 h的MMP-9、CRP、IL-18及CTnI浓度均与入院时无明显差异(均P>0.05),其术后2周MMP-9、CRP、IL-18及CTnI低于入院时(均P<0.01)。PCI组术后24 h MMP-9、CRP、IL-18及CTnI浓度显著高于入院时(均P<0.01),术后72 h的MMP-9、CRP、IL-18及CTnI浓度显著高于PCI组术后24 h(均P<0.01),术后2周的MMP-9、CRP、IL-18及CTnI浓度显著低于入院时(均P<0.01)。PCI组术后24及72 h的MMP-9、CRP、IL-18及CTnI浓度均显著高于同时点的NPCI组(均P<0.01)。结论:PCI治疗本身可能在短期内加重冠脉斑块不稳定及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NKp44+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促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5例RA患者滑液NKp44+NK细胞(5×104/ml),ELISA检测NKp44+NK细胞培养上清IL-22含量。RA FLS加入NKp44+NK细胞培养上清,作用24、48、72 h后MTT法检测FLS增殖。观察不同质量浓度rh IL-22(1 500、3 000 ng/L)促RA FLS增殖作用,检测IL-22抗体及AG490对RA FLS增殖作用影响。RT-PCR检测rh IL-22及AG490作用后RA FLS Stat3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 FLS Stat3、p-Stat3蛋白含量。结果 5例RA滑液NKp44+NK细胞体外分选纯度90%,培养上清IL-22质量浓度为(1 603.210±332.079)ng/L。NKp44+NK细胞上清可刺激RA FLS增殖(P0.01)。1 500、3 000 ng/L rh IL-22均能刺激RA FLS增殖。IL-22抗体及AG490能明显抑制NKp44+NK细胞上清诱导的RA FLS增殖(P0.01)。AG490能抑制rh IL-22诱导的RA FLS Stat3、p-Stat3表达(P0.05)。结论 RA患者NKp44+NK细胞可分泌IL-22,介导Stat3信号通路刺激RA FLS增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0、IL-17水平,探讨其在SLE诊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本院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SLE患者45例(男8,女37),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ARA)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年龄(13~55)岁,平均(38.9±10.1)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参照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标准,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蛋白130(gp130)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调控gp130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研究组选取47例RA患者样本,对照组选取40例健康献血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IL-6、IL-6Rα、gp130、IL-11、IL-27及MMP-9的表达,并通过抗人gp130单克隆抗体(McAb)处理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诱导向破骨样细胞(OLC)分化的过程,同时检测OLC细胞表面gp130表达水平以及TRAP阳性细胞数,IL-6、MMP-9及STAT3磷酸化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RA患者血清IL-6、IL-11、IL-27含量及IL-6Rα/gp130比值显著升高(P0.05),RA患者组PBMC经RANKL诱导后高表达gp130、IL-6和MMP-9,且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用抗gp130 McAb处理RA患者的PBMC后,上述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5),同时,其STAT3磷酸化水平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下调。结论:RA患者IL-6、IL-11、IL-27均通过其受体gp130参与了RA发病发展的进程。初步实验表明,gp130不仅高表达且是RA患者体内破骨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应用抗gp130 McAb调控gp130功能的异常表达为临床干预治疗RA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FN-γ、IL-10、IL-12及TRAIL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46名RA患者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IFN-γ、IL-10、IL-12及TRAIL的浓度。结果: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IFN-γ、IL-12及TRAIL浓度(ng/L)分别为(106.2±7.8)、(57.7±3.5)和(166.5±12.3);RA患者血清中IFN-γ、IL-12及TRAIL浓度(ng/L)分别为(56.3±7.4)、(35.1±12.7)和(69.5±8.3);正常对照血清中IFN-γ、IL-12及TRAIL浓度(ng/L)分别为(31.1±4.4)、(25.2±2.6)和(41.2±4.8);RA患者关节滑膜液IFN-γ高于其血清含量(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RA患者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IL-10浓度和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A疾病中IFN-γ和IL-12浓度明高于正常人,表明RA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分泌格局以Th1型为主,并且滑膜液比外周血更为典型。RA患者关节滑膜液和血清中TRAIL浓度增高,说明RA疾病过程中伴随有凋亡分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