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常妊娠妇女凝血、抗凝与纤溶指标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方法 :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凝血酶时间 (TT) ;发色底物法测定纤维蛋白原 (Fib)、抗凝血酶Ⅲ (AT Ⅲ )、蛋白C(PC)和蛋白S(PS) ;ELISH法测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和D 二聚体 (D D)。结果 :5 0例妊娠 2 8~ 32周的孕妇 (妊娠组 )与 5 0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相比 ,妊娠组凝血指标PT、APTT、TT时间 ( 9.6 0s± 2 .5 4s、2 8.90s± 3.75s、11.6s± 3.5 4s)显著缩短 (对照组分别是 12 .10s± 2 .15s、31.5 0s±4 .4 6s、4 .2 0s± 2 .18s) ;孕妇组抗凝指标AT Ⅲ、PC、PS活性 ( 88.75 %± 13.4 7%、91.85 %± 2 5 .32 %、89.6 4 %± 19.88% )明显降低 (对照组分别是 99.5 5 %± 11.2 4 %、10 4 .33%±32 .88%、10 3.5 6 %± 2 2 .5 8% ) ;Fib、FDP、D D含量均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妊娠期妇女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发生改变 ,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 ,抗凝功能降低 ,出现所谓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也可能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01—2019-04期间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女性927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7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两组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原-Ⅲ(AT-Ⅲ)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浆PT、APTT、TT、AT-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和D-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APTT、FIB、AT-Ⅲ和D-D四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PT和TT两项指标异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血液呈高凝状态,加强孕妇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的监测,对及时了解孕妇凝血状态,提升孕妇安全,防治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新的凝血纤溶调控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简称TAFI),作为凝血及纤溶调控因子,是近十年来国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TAFI的基础研究是对经典凝血及纤溶调控机制的重要补充;在体内主要由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纤溶酶、肝素、胰蛋白酶等物质激活而导致纤溶机制受抑,血栓溶解时间延长,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TAFI在体内还参与缓激肽、补体等活性物质的调节。动物血栓模型运用TAFI拮抗剂与溶栓剂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国外医学界对TAFI与血液、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发病关系已展开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熟悉并掌握下肢静脉曲张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提高护理技术,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参考近年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患者,了解患者身体状况,观察实施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正确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疾病恢复的关键一环。结论良好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内皮细胞抗凝及纤溶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于组织与血液之间的内皮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在保护血管完整性和维持血液流动性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1,2]。自本世纪8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纤维蛋白原、其它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形成与溶解等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现今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重...  相似文献   

7.
皮欣灵 《微循环学杂志》2014,(1):23-24,I0001
目的:检测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狼疮性肾炎组)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球肾炎组)各30例,平行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以及不同病程狼疮性肾炎患者上述指标变化。结果:狼疮性肾炎组FIB、DD水平均高于肾小球肾炎组(P0.05),但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较病程≤5年的患者PT、APTT缩短,FIB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且病程延长,高凝加重。  相似文献   

8.
薛冰  顾平生  华尔铨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15(3):192-192,F003
血液凝血系统活性增强而纤溶系统活性降低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 ] 。数项前瞻性研究发现 ,纤溶系统的异常与心血管事件、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大有关 ,也是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 ;随着高频探头B超技术的开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已成为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的可靠指标[2~ 3] 。本文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B超检查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 (D -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 1 4 0 )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冠心病(CHD)患者常有凝血、纤溶反应异常,而不同类型的CHD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并不相同。本文采用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检测指标,对107例不同类型CHD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燕婕  饶君  范文 《微循环学杂志》2013,(4):30-31,I0001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提供早期实验诊断依据。方法: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骨折组,n=87)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天和第3天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和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并与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n=43)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折组手术前凝血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第3天,骨折组患者D-D、FDP较术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PT、APTT和TT与术前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查对早期诊断和防治老年股骨头骨折手术后DVT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骨折后旋转畸形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及生物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2002年12月下肢长骨骨折后旋转畸形24例,其中股骨旋转畸形7例,胫骨旋转畸形17例。结果下肢旋转畸形得到部分或全部矫正熏术前旋转角度15°~43°,平均25.3°,矫正到术后0°~15°,平均9.2°,步态改善及肢体功能得到改善。结论下肢旋转畸形后,肢体的生物力学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旋转严重地影响到髋关节、膝关节的功能,对步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在妊娠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妊娠肝炎35例,检测FV:C、FVII:C、FX:C、PL:A、t-PA:A、PAI:A、D-D和FDP八项指标,并分别与34例正常对照组和32例正常晚孕组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妊娠肝炎组的凝血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正常晚孕组。妊娠肝炎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纤溶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妊娠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测定将有助于判断肝损严重程度,防治出血,推测预后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下楼梯、走路以及跑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动作,但对于功能衰退的老年人却容导致跌倒或受伤,且人体为了应对各种情况以避免摔倒,最先启动的运动神经保护机制是下肢刚度的调节。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主题为老年人、下肢刚度等关键词检索并收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不同动作任务中下肢刚度变化的异同点。研究结果表明,对可控因素进行干预能够改善下肢刚度的变化从而预防老年人跌倒。但由于相关研究较少,未来仍需要深入探究运动干预对老年人下肢刚度的影响,以得到更加可靠的规律性特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寒梅  张金枝 《医学信息》2018,(23):177-179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的116例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管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管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对并预防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损伤的愈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不同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肌标志物、感染标志物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相关指标分为代偿期组(27例)、失代偿期组(36例)和尿毒症期组(40例),选取同期我院检测的30例健康入选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心肌标志物、感染标志物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并分析相关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roponin I,CTnI)、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II (creatine kinase MB-II,CKMB-II)、和感染标志物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恶化,感染标志物(CRP和PCT)、FIB、心肌标志物(CTnI、CKMB-II、LDH和CK)水平依次显著升高,凝血功能指标APPT和PT水平依次显著降低,尿毒症期组患者感染标志物(CRP和PCT)、FIB、心肌标志物(CTnI、CKMB-II、LDH和CK)水平最高,凝血功能指标APPT和PT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恶化,患者感染标志物、心肌损伤逐渐加重同时血凝状态逐渐降低,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28具(56侧)成人下肢标本的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股静脉的瓣膜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就所用结果,作者着重对自体血管移植、静脉瓣修补和移位,以及静脉逆行造影等手术中需要考虑的部分解剖学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体下肢关节坐标系的一种简单定义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人体运动进行运动学或者动力学分析的时候,通常需要对各关节建立局部坐标系,而目前大部分人体关节坐标系定义方法都主要针对临床应用,需要具备专业的解剖学知识且可操作性差。本文首先描述了下肢的主要解剖学特征点,并通过这些特征点构建了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坐标系,提出了定义人体关节坐标系的基本原则。通过利用运动捕捉系统对自愿者步态过程中的下肢运动轨迹进行采集,分析构建坐标系的特征点在运动过程中空间相对位置的不变性,说明了文章提出的下肢关节坐标系定义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凝血和纤溶相关指标对判断AP病情和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对判断急性胰腺炎(AP)病情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将99例AP患者依病情分为A、B、C、D四组。回顾性分析四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B组比较,PLT、PT、FIB、D-D四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或P〈0.01);B组、C组比较,APTT一项存在差异(P〈0.01);C组、D组比较,PLT、PT、APTT、FIB、D-D五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从A组到D组,各项检测指标逐渐恶化。结论:PLT、PT、APTT、FIB、D-D的含量变化,与AP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以通过检测PLT、PT、APTT、FIB、D-D的含量,作为判断AP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亚洲蹲和西方蹲动作中下肢关节运动学和肌肉激活程度的差异。方法以11名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台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两种下蹲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肉激活信息,并通过OpenSim计算下肢肌力。结果在膝关节弯曲角度峰值时刻,亚洲蹲骨盆前倾,而西方蹲骨盆后倾;此外,与亚洲蹲相比,西方蹲具有显著较小的髋关节屈角、较大的膝关节屈角、较大的髋关节外展角和内旋角。在自重深蹲的下降期和上升期中,西方蹲的比目鱼肌力峰值均显著大于亚洲蹲,西方蹲的胫骨前肌力均显著小于亚洲蹲,峰值时刻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亚洲蹲中,胫骨前肌激活和近侧端关节前屈可能有利于稳定;而在脚跟抬起的西方蹲中,比目鱼肌激活显著,但两者近端肌肉激活模式相同。研究结果为临床深蹲康复方案制定或深蹲训练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