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DR.CT及MRI检查在老年非暴力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以笔者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骨科收治的62例老年非暴力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行DR、CT及MRI检查,观察各项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对诊断的作用。结果:老年非暴力椎体压缩性骨折DR影像主要为椎体楔形变,骨皮质可见断裂或塌陷,骨折椎体松质骨紧密;CT影像主要为椎体变形,可见双边征,骨皮质变薄、断裂,或在椎体边缘可见小骨折片,骨小梁纹理稀疏、中断;MRI影像主要为椎体形态改变,T1W1序列扫描提示髓腔与骨皮质可见边缘模糊、形状不规则的低信号带,T2WI序列扫描可在髓腔与骨皮质部位出现软组织水肿形成的高信号带。3种检查对老年非暴力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率由高到低为MRI、CT及DR检查,DR检查最方便快捷,花费最低。结论:DR、CT及MRI对老年非暴力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有诊断价值,MRI检查敏感性最高,DR检查花费最低,多项检查结合可达到理想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在原因不明骨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43例原因不明的骨痛患者进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43例全身骨显像中阳性118例(82.5%),除原发恶性骨肿瘤、骨结核外,病灶以多发为主.77例骨转移瘤病人中全身骨显像阳性70例(90.9%),病灶表现为非对称性、不规则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分布以中轴骨受累最常见.原发恶性骨肿瘤病灶主要分布于四肢及胸、腰椎,多呈团块状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偶见放射性稀疏、缺损.多发性骨髓瘤病灶多分布于肋骨、椎体,大部分表现为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少数表现为核素稀疏或缺损合并浓聚,呈"面圈样"改变,颅骨较少累及.骨结核病灶主要分布于脊柱及骨盆,四肢、肋骨及颅骨均未累及,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及缺损并存.骨良性病变病人可见胸椎、腰椎及骨盆多发病灶,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结论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可较早期发现骨骼异常,尤其对转移瘤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作为原因不明骨痛患者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椎前椎缘骨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2013年5月-2015年6月诊断的12例腰椎前椎缘骨影像学表现。8例由CT诊断,2例由MRI诊断,2例由CT与MRI共同诊断。结果病变位于腰椎椎体前上缘11例,前下缘1例,其中位于L4椎体6例,L5椎体4例,L3椎体1例,同时位于L4及L5椎体1例。影像学表现为椎体前缘骨质局部缺如,缺损区内见软组织密度或信号灶,病灶超出相邻椎体前缘连线,椎间盘前纤维环前凸,前纵韧带明显受压前凸。结论腰椎前椎缘骨主要发生于L4、L5椎体前上缘,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RI对腰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隐匿性骨折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片检查以及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40例患者经X线片检查均未发现骨折征象,经MRI检查,腰椎受伤部位分别为32例腰椎骨折(其中包括13例腰1椎体,8例腰2椎体,6例腰3椎体,3例腰4椎体,2例腰5椎体)、2例横突骨折(其中包括1例腰3横突,1例腰4横突)以及6例棘突骨折(包括2例腰2棘突,2例腰3棘突,腰4与腰5棘突各1例)。X线片检查椎体未出现明显的形态改变及骨折线,骨小梁、骨皮质未见明显中断;MRI影响学特征主要表现为T1W1可见椎体内出现走行不规则条状、线状紊乱低信号带,边缘还算清晰,T2W1对应信号带呈现出相似的低信号影,边缘欠清晰,且骨折线周边可见小片状、斑点状高信号影,T2STIR序列呈斑片状高信号,且范围比T2WI更大,对骨髓水肿更敏感。结论 MRI可敏感、清晰地显示出腰椎隐匿性骨折患者骨折及水肿等病变特点和严重程度,并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如若患者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但X线片检查为阴性,可将MRI作为最佳检查手段,以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核素骨扫描与MRI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癌灶的检出情况.方法:病理证实为肺癌的46例患者行核素骨扫描及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由2名及以上医生共同阅片,凡骨扫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浓聚或稀疏和(或)MRI上T1WI表现为低信号、且T2WI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和(或)X线平片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认为是骨转移瘤,比较两种方法对脊柱范围内肺癌骨转移瘤的检出情况.结果:46例肺癌患者,以脊柱为观察目标,骨扫描对脊柱骨转移瘤的检出率与MRI差别不大(P>0.5),MRI对脊柱骨转移瘤检出的椎体病灶数高于骨扫描(P<0.001),追踪观察发现骨扫描检出的病灶中有较高的假阳性.结论:在显示肺癌脊柱骨转移瘤方面,MRI与骨扫描的检出率相似,但MRI能更有效地检出椎体转移瘤灶且无假阳性病灶,是早期诊断肺癌脊柱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2岁,因胸腰部疼痛6个月余就诊.MRI检查示:T11和L2椎体病变,为查明原发灶,在本科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病程中患者无发热、盗汗、消瘦、乏力,咳嗽、咳痰和咯血等症状;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体(CEA)、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按体质量5 MBq· kg-1静脉注射18F-FDG,静卧休息1h后行全身低剂量PET/CT扫描,未行延迟显像.结果示:左肺下叶见一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结节影,大小约为1.3 cm×1.7 cm,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5.1,CT于上述部位见一结节影,可见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另于双肺上叶见多个圆形小结节影,边缘光滑,最大直径0.9 cm,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SUVmax=7.9;双侧肺门及纵隔见多个增大淋巴结,SUVmax=6.1;T11和L2椎体骨质破坏伴局限性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max=16,诊断考虑左肺下叶周围型肺癌伴双肺上叶、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T11和L2椎体转移可能性大,余全身PET/CT显像未见明显异常.后患者行左肺下叶病灶切除术及胸腰椎体病灶清除术,病理结果示:均为结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对多处骨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多处骨痛患者静脉注射99 TcmO4-MDP 740MBq 3h行常规采集全身骨前后位图像,分析其全身骨显像的特征。结果病例1示:多根肋骨呈点状线性及"串珠状"放射性异常浓聚、胸腰椎椎体呈横条状线性增高,考虑代谢性骨病(骨软化症)可能性大。病例2示:"黑颅"及肋骨与肋软骨交接处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增高,左肱骨上段、双髂骨、耻骨联合放射性异常浓聚,考虑代谢性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能性大。病例3示:多根肋骨及T9代谢异常活跃,考虑恶性病变(多发性骨髓瘤)可能。结论全身骨显像可一次显示全身骨骼的代谢情况,对于多处骨痛原因待查的患者,应先考虑行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9例,5例行增强扫描;MRI检查12例,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原发性骨淋巴瘤中12例为B细胞源性,2例为T细胞源性。11例侵犯单一骨,3例侵犯多骨,共侵犯19处骨骼。其中骨盆8例次,椎体5例次,股骨4例次,颅骨2例次。行CT扫描的9例中,6例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呈虫蚀样、筛孔样,2例呈浸润性骨质破坏,1例呈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出现骨膜反应。行MRI扫描的12例均可见骨髓侵犯,伴周围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骨髓腔侵犯更为清楚,可见病变区骨髓腔信号明显增高。结论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我院骨伤科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比较,同时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研究对象中,28例为单个椎体病变,3例为双节椎体病变,1例为三节椎骨折,病变部位:胸椎18例,腰椎14例。MRI影像学特点显示椎体形态:楔形16例,倒楔形0例,凹陷形14例,扁平形2例;T1WI低信号10例,T2WI高信号8例,DWI低信号12例,DWI高信号2例;后缘膨隆3例,成角29例;椎弓根破坏0例,T1WI低信号1例;结节肿块0例,环形增厚11例。CT表现为椎体前缘、侧缘可见透亮线。17例局部骨皮质断裂不连,7例椎体前缘双边改变,12例椎体中前柱骨质致密、紊乱,3例经CT判断为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同时可见椎体前缘骨皮质内细小裂隙,仅1例表现为椎体前缘局部骨密度增高与椎体相续。结论通过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MRI、CT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提示两者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出血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忠  李忠  杨华 《重庆医学》2008,37(19):2191-2192
目的 探讨MRI在骨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2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椎、腰椎.结果 本组28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CT检查12例(占43%)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6例(占21%)见骨小梁结构较乱,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28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线条状T1低信号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骨隐性骨折,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检查无阳性征象者行MRI检查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高龄脊柱结核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脊柱结核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抗结核治疗证实的32例CT检查,同时21例MRI检查的高龄脊柱结核患者。结果:高龄脊柱结核的CT表现为溶骨状、虫蚀状、碎块状骨质破坏。骨破坏位于全椎体、椎体上下缘的前方、侧方的外1/3区域。16例可见硬化环、19例见沙粒样坏死骨、7例可见椎旁脓肿。MRI表现为相邻椎体上下缘的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区,16例见椎间隙狭窄,6例见椎旁脓肿。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可全面反映高龄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是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病理证实的90例脊柱肿瘤核素骨显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全身骨平面显像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和结果:分析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肿瘤患者99mTc-MDP全身骨平面显像资料.结果表明,49例骨转移瘤中骨显像阳性43例,37例椎体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30例累及整个椎体,其中18例伴椎体对称性膨大;29例伴有其他骨骼放射性浓聚或稀疏.1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中骨显像阳性12例,11例摄取明显增强,其中8例累及整个椎体,3例为不规则病灶伴不对称性膨出;仅4例伴有其他骨骼病变.24例良性骨肿瘤中骨显像阳性13例,6例摄取明显增高;仅1例伴其他骨骼病变.结论:多脊柱骨转移瘤的骨显像特点是多节椎体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多伴有其他部位骨骼病灶,常累及整个椎体,伴对称性膨大.多数原发恶性骨肿瘤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性脊椎摄取明显增强,多数累及整个椎体,但不伴对称性膨大;少数为局灶性不规则病灶向周围不对称性膨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临床治疗和疗效。方法选取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患者12例,拍摄颅骨X线骨正侧位和切线位,头部行CT扫描和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骨生长性骨折好发部位为顶骨,常见缺损呈梭形、近似圆形和长条形,边缘不规整,部分呈火山口状隆起。CT检查显示2例颅骨缺损边缘骨质密度大并向颅外隆起,呈“火山口”形状,3例显示缺损部位蛛网膜囊肿的改变,并可见脑实质内脑穿通畸形。MRI显示骨折部位脑组织出现长T1、T 2信号。结论 CT和MRI检查诊断颅骨生长型骨折精确度高,优于X线检查。生长性骨折应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陈红  黄山  李飞  张敬苗  刘秀霞 《安徽医学》2018,39(7):871-873
目的 探讨全身骨扫描及MRI检查在诊断椎体终板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行全身骨扫描,同时在骨扫描前后1个月内行脊柱或局部MRI检查并诊断为终板炎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及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骨扫描及MRI图像的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MRI共发现85个病灶,各部位占比为颈椎3.53%(3/85)、胸椎7.06%(6/85)、腰椎44.71%(38/85)、颈胸椎5.89%(5/85)、胸腰椎7.06%(6/85)、腰骶椎31.76%(27/85).Modic分型诊断为Ⅰ型者18例,Ⅱ型者18例,另2例介于Ⅰ型及Ⅱ型间,Ⅲ型0例.MRI诊断为椎体终板炎且骨扫描为阳性的病例中,共发现病灶数30个,各部位占比为腰椎60.0%(18/30)、腰骶椎20%(6/30)、胸椎10%(3/30)、胸腰椎6.67%(2/30)、骶椎3.33%(1/30).将全身骨扫描与MRI检查结果按符合程度进行讨论,包括阴性符合19例、完全符合6例、部分符合7例、不符合2例、部分不符合4例.绪论MRI在诊断椎体终板炎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骨扫描进行骨转移瘤诊断时,应充分结合MRI图像,可提高对椎体终板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07-110+封三
目的 探讨腰椎磁共振成像(MRI)T1WI、T2WI 信号强度与腰椎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2019 年进行L1~L4 椎体双能X 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的腰椎MRI(1.5 T)成像患者198 例,其中男50 例、女148 例。分析其双能X 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值、腰椎矢状面MRI T1WI、T2WI、STIR 成像、在PACS 系统上测量的T1WI、T2WI信号强度值。对患者的椎体MRI 信号强度值与椎体双能X 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L1~L4 腰椎体的骨密度测定值与MRI 的T1WI 信号强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RI 的T2WI 信号强度值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患者L1~L4 腰椎体的骨密度测定值与MRI 的T1WI 信号强度值有低度相关性,与MRI 的T2WI 信号强度值无明显相关性。MRI 成像通过多序列信号强度变化反映骨的脂肪和水含量,T1WI 信号强度值越高,则T1WI 序列上信号越高,对间接判断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腰椎前椎缘骨的MRI表现并提高对前椎缘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典型病例的MRI表现、好发部位及其原因,采用PHILIPS 1.5T超导型MR机,常规行矢状面T1WI、T2WI及横断面T2WI扫描,5例加扫矢状面T2w_SPAIR扫描。结果:MRI主要表现为病变椎体前上缘骨质局部缺如,缺损区内见异常软组织信号灶,异常信号前缘超出相邻椎体前缘连线,椎间盘前纤维环前凸,前纵韧带明显受压前凸。结论:腰椎前椎缘骨主要发生于椎体前上缘,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导致的压缩骨折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12例、男6例、女6例;病变部分分别在L18例、L24例、T12和T11各2例,L2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摄正侧位胸腰椎平片、CT或MRI扫描,确定病变部位、椎体压缩程度、椎弓根及椎体后缘有无破坏。在C形臂X线机透视导向、全程监视下骨水泥穿刺针经皮穿刺椎弓根磷酸钙骨水泥(PCP)注入。结果 技术操作全部获得成功,所有病例术后均在2~12小时后疼痛缓解甚至能坐起、站立,12例病例共治疗17个椎体,9例疼痛完全缓解,2例明显好转,1例疼痛改善。随访1~8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临床症。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5岁。主诉 :胸腰痛 4年余 ,无外伤史。临床检查 :T11、12 L1、2 椎体压痛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改变。CT检查 :定位片未见异常 ,CT扫描示胸 1 2椎体两侧横突基底部可见略低密度影 ,其间可见多个小点状高密度影。CT诊断 :胸 1 2椎体横突基底部血管瘤。2 讨论骨血管瘤占全部骨肿瘤的 0 4 %~ 0 7% ,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 ,掺杂于骨小梁之间。脊椎血管瘤在骨血管瘤中最为常见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妇女。单个或多个椎体发病。脊椎血管瘤多见于胸椎 ,次为腰椎、颈椎和骶椎。血管瘤在骨小梁间穿行 ,可压迫吸收一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能长期存活的家兔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实验模型.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1.75~2.5kg,普通环境饲养,3~6月龄,随机分为四组.均作胸腹联合切口.切除12肋,推开腰大肌,显露T12~L2椎体左侧壁,分离L1腰动脉,切断并结扎,充分显露椎体后,行L1椎体次全切,显露硬膜囊.每组动物分别制造胸腰前路术中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类型:A组:单纯线性脊膜切开0.5cm,B组:单纯线性脊膜切开1.0cm,C组:脊膜缺损0.25cm2,D组:脊膜缺损0.5cm2.术后30d行椎管造影CT扫描,美蓝灌注试验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脊膜均愈合;B组:脊膜愈合4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2例;C组:脊膜愈合2例,漏口缩小但未闭合3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2例;D组:漏口缩小但未闭合5例,假性脊膜囊肿形成1例.各组均可见脊膜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脊膜变厚.可见非坏死性炎性浸润.脊膜原切口处有瘢痕组织形成.结论 经胸腹联合切口,切除12肋,显露T12~L2椎体左侧壁、分离,切断并结扎L1腰动脉后,行L1椎体次全切,显露硬膜囊,制造不同类型的脊膜损伤,是建立能长期存活的胸腰段前侧脑脊液漏模型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椎体陈旧与新鲜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椎体骨折于初诊及伤后不同时间行脊柱MRI检查,分析其信号改变与临床的关系.结果:27例骨折椎体急性期均表现为T 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伤后12个月全部恢复正常信号.伤后不同时期MRI检查结果相差十分显著.结论:MRI鉴别椎体陈旧与新鲜骨折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存在多个椎体变形时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