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卵巢子宫内膜样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GFR多克隆抗体(100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8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石蜡包埋标本EGFR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28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中EGFR阳性者13例,占46.4%。EGFR的表达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病年龄、术前卵巢上皮抗原(CA125)水平、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初治性及复发性癌EGFR表达率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分别为47.4%及55.6%)。EGFR表达与手术彻底性有一定的关系,无残留肿瘤者EGFR表达率为33.3%,而有残留肿瘤者EFGR表达率为56.3%(两者比较χ2=0.67,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EGFR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但与手术的彻底性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搪塞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2前后胎儿卵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例胎龄为16-40周的水囊引产或各种原因死亡的胎儿卵巢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TGF-α和EGFR蛋白在人胎儿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α、EGFR在所有胎儿卵巢卵母细胞、部分卵泡细胞及基质细胞呈阳性表达,在卵母细胞的表达均强于卵泡细胞与基质细胞。胎龄与TGF-α、E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卵巢、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人正常卵巢、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1) 卵巢VEGF表达定位于颗粒细胞胞浆及胞膜,卵泡膜细胞也有少量分泌,卵泡液呈阳性表达;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表达依次增强,三者之间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2) 子宫内膜VEGF表达定位于腔上皮及腺上皮,在增生中后期及分泌早期表达逐渐增强,分泌中期为表达高峰,与其他各时期比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1) VEGF随卵泡生长表达逐渐增强,与卵母细胞成熟同步,提示VEGF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2)VEGF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局部表达,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改变,分泌中期表达最强,提示VEGF可能参与胚胎着床过程。  相似文献   

4.
杨清绪  吴春莲 《广东医学》1997,18(3):155-156
用兔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和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子宫内膜腺癌39例,其中27例出现EGFR超量表达;44例子宫内膜增生症见6例出现EGFR超量表达;38例异位子宫内膜腺体见5例出现EGFR超量表达;而41例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全部未见EGFR超量表达。提示EGFR超量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行为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对于评估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异位子宫内膜的恶变风险或高度增殖状态可作为一种参考指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应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hormoneagonist,GnRH-a)合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hin,Gn)治疗26例顽固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并与其中19例前次常规IVF-ET方案治疗的结果相比较。结果:①长效GnRH激动剂治疗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6.2%和38.6%,有明显提高(P<0.05)。②用药2周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卵巢面积明显缩小,用药第4周时,达最小值。③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丸酮(T)、雌二醇(E2)在用药1周后开始下降,至用药第4周达早卵泡期水平。结果提示:对于使用常规IVF-ET方案过程中,曾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或早熟LH峰以及使用外源性Gn6个周期无受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长效GnRH联合Gn超排卵是较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预处理对子宫内膜形态不良病人 IVF-ET 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IVF-ET 前 自然周期彩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卵泡晚期彩超提示子宫内膜非三线征者共 132 例,随机分组:治疗组 1(45 例)垂体降调日口服地屈孕酮转化子宫内膜;治疗组 2(43 例)垂体降调日行子宫内膜搔刮术;对照组(44 例)子 宫内膜不做处理。比较三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结局。结果:三组病人年龄、不孕因素及年限、Gn 用量、Gn 天数、获卵数、移植优质胚胎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预处理,治疗组 1 和组 2 的胚胎种植率(34.21%、 32.18%)、临床妊娠率(55.19%、52.31%)明显高于对照组(15.43%和30.23%),治疗组 1 和组 2 分别有88.89%和 86.05%的病人经预处理 HCG 日子宫内膜形态得到改善。结论:通过黄体酮的药物性刮宫和搔刮术的机械性刺 激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形态,提高 IVF 周期临床妊娠率,黄体酮转化内膜形态是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观察子宫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和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73例子宫颈组织(10例正常宫颈、18例CIN组织、45例子宫颈癌组织)及72例子宫内膜组织(增殖期内膜7例、分泌期内膜10例、子宫肌腺病10例、子宫内膜癌45例)EGF,EGFR及C-erbB-2表达。③结果 子宫颈组织和子宫内膜组织中EGF表达均为阴性。子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防治兔髂动脉狭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Zhang M  Zhou A  Zhu G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49-752
目的从基因治疗方面探讨解决经皮血管成型术和其他血管再塑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狭窄途径。方法构建了pcDN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多聚赖氨酸基因球囊法,将VEGF基因定位导入球囊拉伤的兔髂动脉内壁,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电磁血流量仪,扫描电镜和光镜等方法检测VEGF基因作用效果。结果VEGF基因组球囊拉伤血管2周时内膜有大量VEGFmRNA和蛋白表达,内膜内皮化范围明显大于空载质粒对照组,内膜与中膜面积之比小于对照组,血流量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导入VEGF基因,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加速损伤内膜的修复,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防治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及子宫内膜糖蛋白因子(Glycodelin-A,Gd-A)的表达,分析PCOS卵泡发育障碍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的机制。方法 选择21日龄SD雌性清洁级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和PCOS组(50只,DHEA皮下注射构建),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MP-15及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在对照组和PCOS组卵巢组织的表达及不同受孕时间Gd-A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子宫内膜的定位表达,并测定宫腔冲洗液中Gd-A和LIF浓度。结果 PCOS组卵巢组织BMP-15和FSHR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大鼠子宫内膜Gd-A及LIF的阳性表达随受孕时间增加逐渐上升,而同时期PCOS组大鼠子宫内膜Gd-A及LIF的阳性表达随受孕时间增加改变幅度并不明显,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冲洗液Gd-A和LIF浓度变化与子宫内膜表达结果类似。 结论 PCOS大鼠卵巢BMP-15表达降低与PCOS卵泡发育不良有关,子宫内膜Gd-A合成异常是PCOS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cl-2凋亡调控蛋白在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大鼠卵泡和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灰度值测定,定量分析bcl—2在PCOS组和对照组的各级卵泡及子宫内膜中表达。结果:bcl-2在两组中的各级卵泡及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PCOS组直径在60-120μm的卵泡中be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OS纽子宫内膜上皮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姑论:bcl-2在PCOS组印对照组的各级卵泡中均有表达,随着卵泡的增大,bcl-2表达增加,当卵泡直经>120μm时,细胞凋亡减弱,卵泡的增长加速。PCOS组子宫内膜上皮表达增强,从而抑制PCOS组子宫内膜凋亡,对其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改变起一事实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各种细胞因子在肠管发生及实质细胞分化中的调控机理。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分析方法,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胚胎期13~18d之胎鼠肠管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①在胎鼠肠管TGFβ、VEGF、PCNA均有表达;②TGFβ在E13时,在上皮及间充质呈高表达;③PCNAE18时,在上皮呈高表达;④VEGF先在间充质中高表达而后则有上皮表达高峰。结论:TGFβ对实质细胞增殖,具有抑制及促进分化作用。VEGF在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同时,亦可促进实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bFGF和K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喉粘膜上皮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bFGF,KGF及VEGF在喉部正常粘膜(N)和炎症(IF)中的分布.结果:bFGF和KGF的转录仅在N及IF的间质中出现,阳性反应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也见阳性反应,上皮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而VEGF不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慢性炎性细胞亦表达VEGF.在IF中,bFGF,KGF及VEGF的阳性率和反应程度较N均有所提高.结论:bFGF,KGF和VEGF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途径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间质中的血管形成,在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56例中18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32%,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的VEGF表达阳性率63.3%(19/30);VEGF阳性者MVD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Ⅲ~Ⅳ期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5);VEGF表达及MVD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  相似文献   

15.
40例子宫肌瘤外周血和卵巢血的五项激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0例子宫肌瘤及1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外周血和卵巢血的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等五项激素进行放射免疫法测定,发现不论子宫肌瘤增生期还是分泌期,卵巢血E2显著高于外周血,T、P、LH、FSH均无显著差异,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E2、T、P‘、LH、FSH卵巢和外周血均值相比,都无显著差异。提示卵巢分泌雌激素增高是子宫肌瘤的主要发病因素,治疗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在卵巢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41例卵巢上皮癌(EOC)、1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及25例良性卵巢肿瘤(BET)患者为3个研究组,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术前血清中的VEGF水平。结果(1)EOC、BOT、BET及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中位数分别为415.0、312.5、170、165  相似文献   

17.
VEGF,bFGF及PC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肿瘤增殖和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关细胞因子在调控宫颈襄增殖及其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其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①肿瘤细胞增殖与VEGF的表达呈正向关系,而与bFGF的表达无关;②VEGF,bFGF的表达分别与微血管密度有正相关性,而当VEGF和bFGF共同表达时,微血管  相似文献   

18.
VEG和bFGF与血管生成及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微血管密度(MVD0表达,分析VEGF、bFGF与MVD,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间关系。发现:VEG或bFGF阳性表达者MVD值明显高于阴性者;VEGF、bFGF和MVD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VEGF或bFGF表达阳性或MVD≥43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r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乳腺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以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标本的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88例乳腺癌病例中,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阳性表达率(94.2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VEGF阳性表达率(49.06%)(P〈0.001),VEGF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肿瘤大小无关系(P〉0.1)。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状况(P〉0.1)无关系。在VEGF表达阳性患者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45.76%)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患者P53蛋白表达阳性率17.24%(P  相似文献   

20.
郝群  史常旭 《重庆医学》2001,30(2):155-15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认为 ,雌激素对宫内膜的作用是通过局部组织产生肽类生长因子如EGF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相应受体而促进细胞的增殖。本文通过研究EGF受体 (EGF -R)在有或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上的表达 ,从而对EGF -R在子宫内膜异位发病机制的作用作一初探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研究组 :选用 1997年 3月~ 1999年 8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 ,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卵巢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