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感染血吸虫鼠肝组织内虫卵冰冻切片作免疫酶染色试验,检测150例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人及150名健康人的血清,阳性率为96.7%,假阳性率为1.3‰;检测137例其它6种蠕虫病患者和50例内科疾病患者,交叉反应率为0~3.3%。该法的敏感性显著地高于用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作免疫酶染色试验及环卵沉淀试验,而且方法简便,应用抗原经济,检测率高及获得结果较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报道使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用含虫卵的肝脏切片作抗原的一种间接免疫酶染色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新方法。对86例确诊病人,124例健康成人和72例肺吸虫病人的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为98.8%,假阳性率仅0.8%。本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于COP及ELISA 法,且滴度与病人每克粪中排卵数呈正相关。因而,本法可用作考核防治效果的一个参数。  相似文献   

3.
用毛蚴抗原免疫酶染色法(IEST)共检测94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92.6%;90名健康献血员血清,假阳性率1.1%;肝吸虫病患者血清40份,交叉反应率2.5%;肺吸虫病患者血清36份,无交叉反应。本法血清工作浓度以1:200~1:400为佳;反应时间45min为宜;室温(16℃)与37℃下,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自来水与PBS洗涤效果无差别。本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及稳定性好,方法简便、经济、取得结果较快及标本容易保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检测血吸虫病抗体的组织内虫卵免疫酶间接染色试验进行了现察,证实感染血吸虫的家兔和小白鼠肝组织内虫卵抗原切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10例以粪检确定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率为96.3%;22例健康人(对照)血清未发现假阳性反应。本法抗原性稳定、操作简便、快速,在检测血吸虫病方面优于环卵沉淀反应试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酶免疫过滤技术检测粪检阳性的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73份、健康人血清41份和肺吸虫病人血清51份,并与标准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本法与粪检阳性符合率为93.15%,假阳性2.44%,与肺吸虫病人交叉反应为5.88%,与ELISA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重现性总符合率100%。  相似文献   

6.
用肺吸虫成虫石蜡切片免疫酶染色法诊断62例肺吸虫患者血清,阳性率为98.39%,与血吸虫及肝吸虫患者血清无明显的交叉反应。本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迅速、经济,可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应用肝卵石蜡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粪孵阳性血吸虫病人179例和健康人191例,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8.3和98.4%.IFAT与环卵沉淀试验(COPT)、间接血凝试验(IH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比检测结果,IFAT与IHAT、ELISA两者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非常显著地高于COPT者;四种方法的特异性均无显著差异.此外,血清与切片孵育时间在0.5~8h之间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干血滤纸法与血清法比较无显著差异.故认为IFAT可作为血清学诊断血吸虫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血吸虫成虫—卵—尾蚴三联抗原EIA,检测类卵阳性患者血清94份、非疫区有疫水接触史皮试阳性者血清190份、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人群血清205份,阳性率分别为100%、27.9%及10.2%。69份肝吸虫病人血清,虫卵抗原EIA假阳性率为1.4%;与72份肺吸虫病人血清未显交叉反应;153份献血员血清,其虫卵及尾蚴抗原EIA假阳性率分别为1.3%和2.6%。用三联抗原EIA、成虫粗抗原ELISA、COP及CHR检测94份粪卵阳性患者血清,仅卵抗原EIA 阳性率明显高于COP;成虫及尾蚴抗原 EIA的阳性率分别和成虫粗抗原 ELISA、CHR 的阳性率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和经济实用的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一快速斑点免疫金染色法(R-Dot-IGS)。方法将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点加于微孔滤膜,经预作用和封闭后,依次加入待检血清和金标记二抗,然后观察结果,并与快速微量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RM-Dot-TGSS)和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进行比较。结果用R-Dot-IGS、RM-Dot-IGSS和Dot-IGSS同步检测55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8.18%(54/55)、98.18%(54/55)和100%;检测50例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检测10例肝吸虫病人和10例肺吸虫病人血清,仅有1份肝吸虫病人血清在RM-Dot-IGSS反应为阳性。结论R-Dot-IGS检测过程仅为15min不需银显影,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简便实用的特点,适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0.
Zhang AL  Yang Z  Xiao L  Li DJ  Niu L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2):1564-1569
目的探讨RhoGTP酶在肝窦内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血吸虫病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病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部敷贴法感染血吸虫尾蚴建立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模型,于13周吡喹酮顿服杀虫,14周追加hydroxyfasudil。13周时正常对照组(A组,10只)与血吸虫病组(B组,6只),16、19周和21周后(B组)、杀虫实验对照组(C组)、血吸虫病+hydroxyfasudil组(D组)、杀虫+hydroxyfasudil组(E组)各6只)剖腹取肝组织。分别作HE、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p-膜联蛋白、CTGF、CD31、ColⅣ和LN;Western印迹检测:p-膜联蛋白、CTGF、RhoA、ColⅣ和LN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TGF、RhoA、ROCKⅡ mRNA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动态观察B组肝组织RhoA、ROCKⅡ及CT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膜联蛋白、CTGF、RhoA、ColⅣ和LN蛋白表达量也增高。给予干预措施后,与C组及其它组相比,E组CTGF mRNA表达于16周显著下调,同时显示CTGF、LN、ColⅣ蛋白水平也降低。与B组相比,D组、E组p-膜联蛋白降低,16周时最为显著,但D组于19周开始p-膜联蛋白表达量渐恢复到原水平,其中E组明显低于D组。肝窦的超微结构观察,于21周时C组分别与B、D组相比,浸润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Disse腔内胶原纤维有所减少,但肝窦内皮细胞窗孔、肝窦内皮下基底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与C组比较肝细胞器形态明显恢复,可见窗孔,未见基底膜。结论RhoGTP酶在调控血吸虫病性鼠肝窦内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通过上调CTGF和p-膜联蛋白发挥作用,抑制RhoGTP酶信号通路有可能为防治肝窦毛细血管化提供新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1.
用21只家兔随机分为中药组,病态组与正常组。前两组每兔惑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20±1条经70天形成肝纤维化后左吡喹酮杀虫。中药组灌服益气活血复方口服液,治疗3个月后观察各组肝细胞、贮脂细胞、成纤维细胞及Disse腔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该药对改善肝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抑制贮脂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及胶原合成具有较好效果。提示益气活血复方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具有疗效考核价值的抗原 -抗体检测系统。方法 :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 (AWA、AMA、AESA、SEA、SIEA)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G及IgG4 并测定肺吸虫病人、肝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的交叉反应性。结果 :不同发育阶段抗原 -IgG检测系统间对慢性血吸虫病人、肺吸虫病人、肝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测试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慢性血吸虫病人治疗后 12个月IgG的阴转率以SIEA最高 (90 .0 % ) ,其次为AMA(77.5 % ) ,最低为AESA(2 0 .0 % ) ;检测慢性血吸虫病人治疗前的特异性IgG4 的阳性率AWA最高 (85 .0 % ) ,其次为AMA(80 .0 % ) ,最低的为SIEA(37.5 % ) ,治疗后 12个月的IgG4 阴转率SIEA最高 (97.5 % ) ,其次为AMA(95 .0 % )和AWA(85 .0 % ) ,最低的为SEA(6 2 .5 % )。结论 :AMA -IgG、SIEA -IgG、AWA -IgG4 和AMA -IgG4 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 ,且以SIEA -IgG和AMA -IgG4 两个检测系统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应用肝卵石蜡切片抗原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酶染色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一种较新方法,对100例确诊病人,76例健康人的血清检测,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3.0%和97.3%。本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作为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沅江县室塔洲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三年纵向调查,提出由于当地具备适宜钉螺(?)生的条件,使螺口密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加之,有来往船只停留,人畜活动频繁,野粪污染严重,使阳性钉螺检出率较高。这种地区就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地带。阳性钉螺的存在,是确定易感地带的主要指标。三年内,发现阳性钉螺的分布具有相对明确的范围。可用杀螺剂重点处理高密度螺区和阳性螺区的钉螺为主要防治对策,同时反复查治病人病牛,以消除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小鼠醉酒模型及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探讨藏药帕珠丸对醉酒小鼠的解酒作用及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肝护肝作用的影响.方法 抗醉酒研究:采用帕珠丸高中低剂量组进行灌胃干预,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测小鼠翻正反射情况、攀附能力.保肝作用研究:正常、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联苯双酯组和帕珠丸高中低剂量组予相应剂量药物进行灌胃(15天),末次灌胃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予酒精灌胃制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其血清AST、ALT、ADH含量及肝脏组织中的MDA、GSH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帕珠丸各剂量组可明显延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并缩短小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P<0.05),延长小鼠攀附时间(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对照组血清ALT、AST、ADH含量及肝组织中MDA均明显升高,肝组织中GSH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帕珠丸各剂量组可降低血清ALT、AST、ADH及肝组织中的MDA含量,升高肝脏GSH含量(P<0.05).结论 帕珠丸具有较好的防醉、解酒功能,其可能通过降低肝组织MDA、升高GSH含量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发挥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