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讨高血压家族遗传因素,超重与胰岛素抵抗(IR)关系及相加作用,本研究采用家系调查法,对比分析高血压家系直亲属正常血压者和对照家系直系亲属的有关参数,两家系均按超重和非超重(BMI≥25kg/m^2或BMI〈25kg/m^2)分组,结果表明,四组间除血糖外,胰岛素及其对数转换植,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高血压家系非超重组胰岛纱敏感显著低于对照家系相应组,调整年龄,性别后,各组间胰镐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家族遗传因素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遗传因素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方法:采用家系调查方法,对比分析高血压家系和对照家系直系亲属的危险因素个体聚集性。共调查高血压家系25个,含直系亲属158例,其中包括高血压患者54例,血压正常者104例;对照家系15个,含直系亲属65人。结果:超重(体重指数>25kg/m2),高甘油三酯(甘油三酯>2.0mmol/L),高尿酸血症(男:尿酸>374.9mmol/L;女:尿酸>315.4mmol/L),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12.2μmol)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5个危险因素中,具有1个以上至5个以上上述危险者的年龄标化百分比在高血压家系明显高于对照家系,将高血压家系中高血压患者剔除后比较,这种规律依然存在。结论:高血压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遗传因素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高血压遗传因素与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代谢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家系调查方法,共调查高血压家系25个,包括直系亲属158例,其中高血压54例,血压正常者104例;对照家系15个,直系亲属65人。对比分析高血压家系有无高血压及对照家系直系亲属尿酸、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差异。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后,在高血压家系中无论是否患高血压,甘油三酯(TG)、TG的对数转换值(log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总胆固醇(TC)/HDLC、尿酸、胰岛素(IN)及其对转换值(logIN)均显著高于对照家系,而高血压家系内有无高血压两组比较,除胰岛素、logIN外,其他因素均无显著差别,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后比较,TG、logTG在三组间差异不再显著,尿酸、TC/HDLC、logIN在高血压家系内高血压及血压正常人群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别,但两者与对照家系相比均显著升高。结论具有高血压遗传因素者无论是否患高血压均有显著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这些代谢异常可能在超重和高血压发生前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超重及其相互作用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家系调查法,于1996~1997年在北京地区搜集家族性高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家系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及正常对照家系共25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脂血症家系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家系;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的血脂水平,高脂血症家系超重组>高脂血症家系非超重组>对照家系超重组>对照家系非超重组。结论家族遗传因素和超重都是高脂血症重要的危险因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超重和非超重与心血管病危险性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研究以3050例来自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所得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或在二周内服用降压药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25kg/m2和BMI≥25kg/m2分为非超重高血压组和超重高血压组。研究结果表明:超重高血压组平均SBP、DBP、血清总胆固醇(TC)、血糖水平和家族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超重高血压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明显低于非超重高血压组,并发心血管疾病者也显示多于非超重高血压组的倾向。上述结果说明:尽管在我国人群超重以轻中度为主,但合并超重的高血压者较不合并超重的高血压者具有更大的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合并超重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并控制在正常范围。这一点对于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病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突变与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  方法:应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杂交和测序检定方法,对一个典型原发性高血压大家系100名成员[分直系亲属高血压组(n= 45)、直系亲属正常血压组(n= 38)及非直系亲属正常血压组(n= 17)]和正常血压对照家系直系亲属21 名(为正常对照组)成员按< 35岁和≥35岁2个年龄层的M235T突变进行分析。  结果:比较4组在< 35 岁和≥35 岁2个年龄层的M235T分布。表明各年龄层中,4组间M235T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未见显著不同。  结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突变与该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没有显著关联;M235T突变可能不是该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在无高血压或糖耐量异常而伴有与肥胖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条件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UAE)是否增高,特别注意IR综合征中体脂分布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对UAE的影响。实验设计和方法 25位男性和25位女性参与该实验(其中一男子因诊断为葡萄糖耐量受损退出实验),均为血压正常的高加索人。年龄19~48岁,体重指数(BMI)18.9~36.0kg/m2,均不吸烟。总体脂和非脂肪组织质量用双能X线吸收比色法(DXA)测定,腹内脂肪与总体脂比值用单层CT扫描测量,BMI用体重(kg)/身高(m2)计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表明,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sulfate,DHEAs)的水平与肥胖、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肿瘤、糖尿病等有关。为此,本文对一组男性2型糖尿病人的DHEAs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关系作一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初发男性2型糖尿病人50例,符合1997年ADA诊断标准。以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5为超,重或肥胖标准。无急性并发症,其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15例;无大血管并发症35例。30例除部分超重肥胖外无其它疾病对照者(…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多态性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血压家系和非高血压家系后代中 ,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基因多态性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方法 对大庆地区 184个高血压家系和 99个非高血压家系的第一代直系亲属及其配偶共 5 6 6人进行空腹血糖 (FPG)、胰岛素 (Ins)、甘油三酯 (TG)和纤维蛋白原 (Fib)测定 ,并采用PCR BslN1酶解法 ,检测IRS 1基因 972密码子多态性。 结果  (1)高血压及非高血压家族的第一代直系亲属中 ,IRS 1基因Gly/Arg型频率差异不显著 (7 4 %∶5 1% ) ;(2 )多因素分析 ,排除年龄、性别影响后 ,FPG最高三分变量组 (5 35± 0 0 1)mmol/L比最低三分变量组 (4 19± 0 0 2 )mmol/L携带IRS 1基因Gly/Arg型明显增多 (OR =3 2 8)。再调整父母高血压家族史影响后结果相似。  结论 IRS 1基因可能是大庆地区部分人群血糖升高的遗传因素之一 ,但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0.
肥胖症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功能评价孙文镛(浙江省杭州市伞坛巷省建工医院内科310005)关键词高血压,原发性肥胖心功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英等国的标准,按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计算,男性大于27kg/m、女性大于25kg/m2即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