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基于本体探讨脾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方法:收集、整理中医内、外、妇、儿各科教材和高级参考书中脾相关病证142个纳入本体资料库。经症状规范后,按"脾失运化水谷""脾失运化水液""脾不统血"的病机对全部病证的症状进行分类。基于语义网络,以644个领域概念、1888条语义关系构建脾相关"病证-症状-病机"本体图,并根据本体数据绘制雷达图、统计各类病机的症状分布。结果:脾相关疾病共计98种,脾气虚证居各证之首。脾失运化水谷的症状占全部症状的60.96%,且在142个脾相关病证中均有分布,主要为便溏、纳少、乏力、神疲、纳呆等症;脾失运化水液症状占全部症状的9.52%,主要为水肿、身重、咯痰、口黏腻、面色白光白等症;脾不统血症状占总症状的3.20%,主要为便血、鼻衄、齿衄、月经量多、紫斑等症。结论:脾失运化水谷是脾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其以脾气为根,临床诊疗各类脾相关疾病均应重视益气健脾、健运水谷。  相似文献   

2.
吴承玉  高宇 《中医药学刊》2006,24(6):992-993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研究的内容,以相关传统辨证方法的实质内容为依据。确定病位证素与四诊症状的相关性,笔者首先对五脏系统病位特征进行规范研究。本文报道心系病位特征证候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学研究的方法,选择《中华医典》进行系统检索,同时收集1980—2004年中医类学术期刊、各类中医证候学专著、中医高等院校使用的各版教材,以及近现代名老中医医案等现代文献,选择其中涉及到心系基础证的古今医案及临床报道共1203例,记录其使用的术语及出现的频次、频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处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研究的内容,以相关传统辨证方法的实质内容为依据,确定病位证素与四诊症状的相关性,笔者首先对五脏系统病位特征进行规范研究。本文报道心系病位特征证候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学研究的方法,选择《中华医典》进行系统检索,同时收集  相似文献   

4.
肺系病位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征  吴承玉 《光明中医》2010,25(7):1127-1129
根据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进行了肺系病位特征的探讨。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聚类分析处理,明确咳嗽、咯痰、气喘等为肺系肺病位的特征症;恶寒发热、脉浮、畏风易感、自汗、皮肤干燥、皮肤红斑瘙痒、身肿头面尤甚等为肺系皮毛病位的特征症;鼻塞、鼻流清涕、鼻流浊涕为肺系鼻病位的特征症;语声重浊、声音嘶哑、咽痒、咽喉肿痛为肺系咽喉病位的特征症;便秘、泄泻为肺系大肠病位的特征症。  相似文献   

5.
汤建桥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609-1610
彭兆麟主任医师是湖北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从事儿科临床40余年,对小儿内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对小儿脾胃疾病的调治尤为擅长。由于小儿具“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在治疗小儿脾胃病中他非常注重调理气机和养胃悦脾,顾护脾胃阳气,很少使用苦寒伤胃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6.
自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在中医行业颁布以来,中医病证规范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1](简称7 版教材)也积极引入了其中的部分成果.由此,病证规范化研究的成果,对中医的教育、科研、医疗等多方面产生着较为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周承志  张道亮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45-1246
中医心脑系病证有着共同的病机,即气、火、风、痰、瘀、虚。外感、内伤、饮食、劳逸等多种病因均可致气、火、风、痰、瘀、虚,进而导致多种心脑系病证发病,针对这些共同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可治疗多种心脑系病证。  相似文献   

9.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13,28(2):247+255
《金匮要略》中脾系病证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前22篇40余种病证中,涉及的脾系疾病就有17个篇章20余种,可见仲景对脾系疾病极其重视。由于脾脏自病,或他病累及脾,均可致脾的运化失常。因此,本文在治法方面,立足脏腑相关,从脾脏自病、多脏腑调治两方  相似文献   

10.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共司津液代谢,二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系疾病病机多见脾气、脾阳亏虚,寒湿、湿热蕴结或湿瘀互结,皆与脾密切相关,故辨证治疗可从脾入手,健脾祛湿治其本、燥湿运脾治其标;辨病治疗亦可着眼于脾,如基于脾主运化水饮、脾气升清、脾肾共司津液代谢治疗水肿、蛋白尿,基于脾主统血治疗血尿,基于"脾胰...  相似文献   

11.
从脾胃肠病的虚实转化、相互传化、波及他脏、他脏病及4个方面,论述了脾胃大小肠病虚实病机及其传变规律。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提高脾胃肠病的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血液神经递质在脾不统血证的不同疾病中表达差异,探讨脾主统血理论的物质基础。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TP、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消化道肿瘤患者,并选择健康人为对照,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液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结果:4组组间比较5-HT、VIP、β-EP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人比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消化道肿瘤及ITP患者5-HT、VIP、β-EP检测值均较下调;但ITP患者5-HT检测值较其他三组显著上调,而VIP检测值较正常人明显下调。组间两两比较,消化道肿瘤患者与正常人比较,5-HT、VIP、β-EP检测值下调明显(P0.0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与消化道肿瘤患者比较,VIP、β-EP检测值下调明显(P0.05)。ITP患者与正常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及消化道肿瘤患者比较,5-HT、VIP检测值均下调明显(P0.05)。β-EP检测值比较中,ITP患者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有所下调(P0.05)。结论:5-HT、VIP、β-EP含量与"脾主统血"理论存在一定关联,但不同疾病间5-HT、VIP、β-EP含量改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周语平  韩维斌 《河南中医》2009,29(6):532-534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述,强调了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肝病传脾”是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现念出发得出的认识,而“当先实脾”则以肝脾关系为例论述杂病的治疗原则,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机六经辨证用经方以诊治复杂病机的内科疾病"这一概念。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与厥阴病关系密。探究脾胃肝胆系诸多疾病的内在病机为寒热错杂、上热中虚下寒,具体表现为肝肾阴亏、脾肾阳虚、肝郁乘脾、心肝虚热中的多个方面,切中厥阴病之病机,故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归纳古今医家对脾胃湿热证证候特征的认识及证治规律和清热化湿法的运用特点;完成了清热化湿法作用机理研究,开展了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及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应用的湿热证本质探索等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湿热伏邪”学说等学术观点,形成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因涉及禀赋不足、劳逸过度、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特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病变涉及肝、脾、肾三脏。从肝:精神刺激,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火盛伤阴而致渴;从脾: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运化失职,脾胃内伤,津液失布而致渴;从肾:先天不足,劳欲伤肾,阴阳俱虚而致渴,健脾、补肾、调肝同治在糖尿病治疗中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7.
脾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脾胃病的预防和调养尤为重要,方法包括饮食调摄、情志调摄、起居调摄、运动调摄。用中医理论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预防脾胃病,治疗脾胃病,以维护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滋脾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华  胡峻彰  陈达 《新中医》2020,52(2):173-175
脾阴虚证是临床多种疾病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常见中医证型,常以或单纯、或兼夹、或为主、或为次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临床,滋脾疗法因之可以或单纯、或兼投、或为主、或为次地广泛用于内、妇、儿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其辨证宜从病理认识入手,分清其机理差异及兼证之不同,并随气候、禀赋、病情深浅,予以不同加减。  相似文献   

19.
周斌 《河南中医》2004,24(9):15-16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称“《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专著,作者钱乙,字仲阳,是宋代著名儿科专家。该书系统地反映了钱氏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总结了钱氏临床经验及调制方剂特点,是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儿科疾病和整体观念的专著,但其学术思想已远远超出了儿科范围。笔者仅对《直诀》中注重脾胃学术思想作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