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并且对其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进行护理,并且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本病是自限性疾病,患者多在临床发病后2个月内自愈,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干预和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性疾病,不需进行特殊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加强护理,优质的护理可以加强改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方法 对收治的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及护理,及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经过休息、退热、抗炎、保肝等处理,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消失,出院时好转或痊愈.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变涉及全身各系统,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多脏器功能受损而危及生命,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红 《中国医刊》2008,43(4):62-64
Epstein—Burr病毒,简称EB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是已知的8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自1964年由Epstein,Achong和Barr首次在建立的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中发现、体外传代细胞中发现EBV以来,已有多种疾病被证实与EBV感染有关。该病毒通过唾液传播,人群血清阳性转化率在90%以上。原发感染的年龄分布与社会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原发感染多数无症状,有时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单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由EB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多年来,我科采用单纯中药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向金平 《大家健康》2014,(9):100-100
目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进行阐述,讨论该疾病的临床护理,分析总结护理要点,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3月前来我院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与病理特征采取有效护理,对比分析患儿在护理前以及护理后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持续护理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情况出现很大改善,例如,患儿的发热例数从护理前的53例减少为25例,淋巴结肿大患儿从护理前的47例减少为15例,眼睑水肿患儿从护理前的12例减少为2例,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趋于正常。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发育成长造成很大影响,日后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应用综合性护理方式,稳定患儿病情的同时,促进患儿更好康复。  相似文献   

6.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所致的单核—巨噬系统的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儿科并不少见,且有逐年增多趋势。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等为特征[1]。通过对37例IM患儿的临床观察,诊断,评估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面,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发热、咽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测得EB病毒抗体。传单是良性自限性疾病,患儿多在发病后2个月内自愈,目前尚无特殊疗法,一般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急性散发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实验阳性,感染一周后体内抗EBV抗体阳性.临床上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成人发病少见.病程常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下列就以自家孩子发病治疗癒后过程了解一下此病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清开灵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开灵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确诊的患儿分为清开灵治疗组(治疗组)36例和阿昔洛韦治疗组(对照组)34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开灵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动态变化,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免疫功能影响,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3例IM患儿急性期及恢复划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进行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分别为(80.74±8.51)%、(17.53±6.08)%、(57.38±14.90)%、(7.35±6.24)%。CD3^+、CD8^+显著高于对照组[(68.47±7.01)%、(24.10±4.65)%,P〈0.01]。CD4^+、CD19^+较对照组降低[(38.63±6.14)%、(19.00±5.27)%,P〈0.01]。恢复期CD8^+降低[(34.52±12.28)%],仍高于对照组(P〈0.01);CD4^+升高[(26.91±6.24)%],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显著异常,恢复期机体仍处于免疫紊乱状态,CD4^+T细胞持续低下可能需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I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其总有效率100.00%,随访3个月~1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小儿IM临床表现复杂,可结合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提高认识,早诊早治,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3):195-196
[背景]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例报告]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20例IM患儿,其中发热1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肝脾肿大4例,异型淋巴细胞异常19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2例.[讨论]通过临床表现及相关血液化验检查结果可较好地诊断IM.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2例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79.1%;临床症状多样化,无特异性,除富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结论:(1)对淋巴结、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2)肝功能受累及血液系统改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杨蓉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1,15(1):101-101,10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sMononucleosis,IM )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免疫性疾病 ,尤以小儿时期多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而且没有特异性 ,极易误诊 ,但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现在将我院 1984~ 1999年间儿科收治的 30例IM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 :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②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 5 0 %以上 ,异型淋巴细胞 10 %以上 ;③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④EB病毒抗体阳性。具备①及其他 3项中任何一项 ,即可诊断(1) 。本组病例均…  相似文献   

17.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表现:发热95%(36例),咽峡炎92%(35例),淋巴结肿大84%(32例),部分表现为肝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浮肿,扁桃体伪膜形成。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 66%(25例),异形淋巴细胞检查〉10%者82%(31例);EBV-IgM检测阳性92%(35例),可伴贫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肺炎等。严重者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改变,危及生命。阿昔洛韦治疗有效率97%以上(37/38)。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及EBV-IgM检查具有特异性,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阿昔洛韦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mononcleosisIM) ,是由EB病毒 (Epstein Barr)感染的小儿常见传染病 ,婴幼儿感染率高 ,有些病例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而易于漏诊。今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2 4例小儿IM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86例 ,女 38例 ,男∶女 =2 .5∶1。年龄最小 2个月 ,最大 9岁 ,其中≤ 1岁 77例 ,≤ 3岁 2 5例 ,≤ 6岁 2 0例 ,≤ 9岁 2例。1 2 主要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37 8℃~ 4 0 2℃ ) ,咽腔充血 9例 ,表浅淋巴结肿大 (颈部耳后腋下等处约 …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Ieosis简称IM)现认为多系EB病毒所引起免疫学异常的一个典型疾病,也是一种流行性散发性传染病。近年国内外报导日渐增多,典型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发热、咽炎、淋巴结和脾肿大,血涂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抗体滴度升高。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分型复杂,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常被疏忽误诊。现将我科住院43例与门诊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附5例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6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提高IM的诊疗水平.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IM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IM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咳嗽、皮疹、双眼睑水肿等;并发症多表现为:肺炎、肝功能异常、心肌损害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EB病毒抗体阳性;患儿经常规更昔洛韦等治疗均治愈,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IM临床表现、实验室表现各异,并发症较多,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有效避免漏诊及误诊,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