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副伤寒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或副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殊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表现为特征。我国西南地区发病患者血培养以甲型副伤寒为多。近年来 ,伤寒、副伤寒感染者数量有所回升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复发率高。 2 0 0 0 - 0 5~ 10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副伤寒 15例 ,与单独用西药 15例进行对照观察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均为我院急诊科患者 ,女 17例 ,男 13例 ;年龄最小 5岁 6个月 ,最大 4 6岁 ,18~ 2 5岁 2 6例 ,<14岁 2例 ,>4 0岁 2…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理组织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2002-02~2004-0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伤寒3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双黄连针剂治疗伤寒毒血症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艳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3):24-25
中药双黄连针剂配合西药对32例伤寒患者进行治疗,并与西药治疗28例该病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缩短(P〈0.01),中毒症状明显减轻(P〈0.05)提示其具有抗内毒素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符合伤寒诊断标准住院患者1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予氯霉素等西药常规治疗加中药辨证施治,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08例,无效(并发症)4例,痊愈率为96.43%(95%CI=90.48%~98.66%);对照组痊愈59例,无效5例,痊愈率为92.19%(95%CI=85.62%~98.76%),两组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7.6912,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明显降低,OR=0.44(95%CI=0.16~0.65),每治疗24人可减少1人发生并发症,NNT=24(95%CI=16~38);且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氯霉素用量也显著减少(u=4.7753、2.7986、4.2906.P《0.01). 相似文献
6.
胡广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8):1311-1311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伤寒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符合卫生部1989年制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草案中伤寒的诊断,男38例,女22例,年龄8~49岁,病程3~14年,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2周为1疗程。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艺萨林即羟氨苄青霉素钠针剂(哈尔滨制药二厂提供)3~6g/d,静脉滴注,青霉素过敏者酌用先锋必、庆大霉素等。出现并发症(如中毒性肝炎、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等)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同时,予以对症治疗。治疗组:西医治疗同… 相似文献
7.
伤寒并发肝功能损害45例,经抗生素和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和清肝活血中药治疗,结果平均退热时间为6.13天,肝功能在2~3周内恢复正常,并对用清肝活血法治疗伤寒所致肝功能损害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柏基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8):703-704
肠出血是伤寒较常见的并发症。1992年以来在我市伤寒流行期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伤寒并发肠出血45例,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止血剂治疗进行了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所有病例均为 1992年 7月~1996年 9月我市伤寒流行期间收住本院的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6~45岁,平均33.6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7~48岁,平均34.1岁。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3项标准,①发… 相似文献
9.
截至1994年底,我们应用自拟伤寒解毒饮治疗伤寒、副伤寒患者160例,疗效颇佳.现将我们的治疗情况及体会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 160例伤寒患者中,男106例,女54例;年龄16岁以上132例,6~10岁28例;其中伤寒31例,副伤寒129例;平均于发病3~6天内就诊.所有病例均以发热为主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寒、全身不适及消化系统症状.31例伤寒患者中,出现谵妄神昏者3例,表情淡漠,听力下降者17例,出现玫瑰疹者4例,肝脾肿大者22例,全部有伤寒舌、相对缓脉和右下腹压痛;副伤寒129例中,肝脾肿大者仅38例,但伤寒舌、相对缓脉以及右下腹压痛均有表现.白细胞计数均在3.0×10~9/L~5.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多减少,伤寒杆菌血培养阳性者为40%,肥达氏反应阳性率为85%.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16例,总有效率为93.8%,单纯西医治疗的16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天数与中毒症状改善天数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章对本病发病机理和治疗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的疗效,疗程变化。方法:对90例确诊伤寒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清开灵注射液、内服三仁汤加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穴75.5%雪,明显优于对照组穴55.6%雪,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穴P<0.05雪,治疗组平均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穴P<0.01雪。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了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金凌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6):273-274
肠出血是伤寒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槐花白头翁汤配合西药治疗伤寒并肠出血 2 3例 ,取得较好疗效 ,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 2 0例作对照观察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 ,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治疗组 2 3例 ,其中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15~ 4 6岁 ,平均 32 .5岁。平均热程 ( 10 .5±3.3)d。出血程度分级 :轻度出血 12例 ,中度出血 9例 ,重度出血 2例。对照组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6~ 4 8岁 ,平均 34 .2岁 ,平均热程 ( 11.5±3.4 )d。轻度出血 11例 ,中度出血 7例 ,重度出血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伤寒药茶治疗伤寒、副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满足条件的伤寒、副伤寒患者739例,设治疗组617例,予伤寒药茶,每日2袋,水煎,3次热饮;对照组122例,予氨苄青霉素3g·d^-1、头孢唑钠4g·d^-1静脉给药;两组均治疗8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568例,有效25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96.1%(95%CI=94.57%~97.63%);对照组痊愈37例,有效7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7.7%(95%CI=81.87%~93.5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10.4885,P=0.0000),且两组总有效率的95%CI不重叠。结论:伤寒药茶治疗伤寒、副伤寒疗效优于氨苄青霉素、头孢唑钠,其收益为OR=0.29(95%CI=0.15~0.57),NNT=12(95%CI=7,84~24.57)。 相似文献
15.
龙明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7):545-546
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按其主要症候群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伤寒型是因感染了非伤寒沙门氏菌后,产生类似伤寒临床表现的一种证型。1997年12月~1999年12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型沙门氏菌病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46例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戴自英主编.第8版.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39)关于伤寒型沙门氏菌感染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8~23岁15例,24~30岁7例,31~40岁4例,平均(31.4± 7.37… 相似文献
16.
17.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为感受湿热疫毒,正气亏虚,内伤不足,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脾虚,标实为肝胆、脾胃湿热.目前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自拟方、单味中草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近年来,临床上部分伤寒患者病情重,热程长,并发症多,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治疗较困难.1995年6月~2001年6月笔者用中药辨证治疗伤寒持续高热47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