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陶汉寿  胡仁保 《医学综述》2009,15(20):3197-3198
目的比较圣环包皮术与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7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行包皮环切术(A组),对301例行圣环包皮术(B组),对比分析上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换药率、术后感染率、拆线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圣环包皮术明显优于包皮环切术组,具有微创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碧健 《医学综述》2014,(3):575-576,F0003
目的探讨袖套式与传统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阴茎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及重庆市合川区钱塘中心卫生院收治的300例小儿阴茎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传统式包皮环切术组和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组,传统式包皮环切术组采用传统式包皮环切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组采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传统式包皮环切术组与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组的手术时间[(46.6±8.3)min vs(32.8±7.7)min]、术中出血量[(11.9±2.5)mL vs(7.5±1.6)mL]、术后疼痛持续时间[(46.7±10.7)h vs(23.7±6.4)h]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并发症情况看,传统式包皮环切术在出血或血肿、伤口感染、阴茎水肿、包皮畸形、外形不美观、硬结形成、伤口粘连、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共计125例次,并发症率为83.3%;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相对应的并发症共60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阴茎包皮过长及包茎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体会。方法 5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包皮环切术。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7 d缝线自然脱落,切口愈合平均时间为8 d,比对照组平均缩短4 d~6 d。术后并发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效果优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胡力仁  林忠应 《吉林医学》2015,(7):1308-1310
目的:比较传统包皮环切术、袖套式包皮切除术和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传统的包皮环切(A组)(n=116)、袖套式包皮切除术(B组)(n=104)和改良的包皮环切术(C组)(n=115)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创口完全愈合时间、术后阴茎外观异常、包皮水肿程度。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A组和C组,而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和C组(P<0.05)。A组、B组、C组创口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17.6±5.6)d、(12.3±1.8)d、(12.8±2.7)d,B组、C组创口完全愈合时间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疼痛持续时间A组、C组明显短于B组。C组在术者满意度、防止术后出现阴茎外观异常、术后水肿程度方面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改良的包皮环切术结合传统包皮环切术和袖套状切除术的优点,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改良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 352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行包皮环切,其中改良式包皮环切术163例和传统包皮环切术189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已婚患者进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和治疗满意度量表评分.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1.80±0.52)ml、术后疼痛时间(23.75±2.06)h、术后切口感染率(1.84%)、血肿发生率(1.23%)和包皮畸形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手术时间和阴茎水肿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良组手术后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1),而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传统组手术后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满意度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改良包皮环切术有微创、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较传统术式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6.
侯强 《中外医疗》2016,(3):77-78
目的 探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研究组采取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结果 研究组术后疼痛时间、水肿、外观差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4.2)min、5.45%、1.82%、1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5.3)min、18.18%、14.55%、40.00%(P<0.05).结论 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殷文生 《吉林医学》2013,(30):6233-6233
目的:对比分析包皮环套术和包皮环切术两种术式用于治疗成人包皮过长或包茎。方法:观察两者之间术中情况(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AS,并发症)的疗效对比。进一步探究包皮环套术在患者包皮过长和包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采取包皮环套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门诊治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传统环切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套术与传统环切术相比,具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8.
李松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57-1659
目的: 比较阴茎根部包皮袖套样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阴茎根部包皮袖套样环切术(A组)52例,传统包皮环切术(B组)60例,治疗小儿包皮过长.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阴茎外观满意度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P< 0.01).A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B组减少(P< 0.01).结论: 阴茎根部包皮袖套样环切术在小儿包皮过长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包皮环切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次性包皮环切器作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的疗效.方法包皮过长和不完全包茎患者60例(A组)行一次性包皮环切器作包皮环切术,同期53例(B组)行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疼痛、感染、美观性、对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2±1)ml,B组为(12±1)ml(t=-60.2,P<0.001);A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9±4)h,B组为(52±10)h(t=-36.13,P<0.001);A组术后发生创口出血及血肿者0例,感染0例,发生性生活不适者0例,B组术后创口出血及血肿9例,感染5例,性生活不适者12例(x 2=105.35,P<0.005).所有对比项目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次性包皮环切器作包皮环切术比传统包皮环切术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魏铭 《中外医疗》2010,29(5):54-54
目的探讨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手术方式的选择并总结术后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包皮环切术及传统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492例患者进行手术,并对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为、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进包皮环切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治疗男性阴茎包皮过长及包茎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2年9月中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合计8 353例受试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环切术相比,袖套组的手术时间较长[SMD=2.89,95%CI(1.67,4.11),P<0.001],但术中出血量少[SMD=-5.05,95%CI(-6.90,-3.21),P<0.001]、术后疼痛时间短[SMD=-2.05,95%CI(-3.59,-0.51),P=0.009]、水肿发生率低[OR=0.14,95%CI(0.06,0.33),P<0.001]、出血/血肿发生率低[OR=0.14,95%CI(0.06,0.32),P<0.001]、感染发生率低[OR=0.27,95%CI(0.11,0.64),P=0.003]。结论: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较传统环切术长,但其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传统术式低。因此,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是一种疗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的治疗男性包茎、包皮过长的微创术式。但鉴于纳入研究的证据强度有限,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RCT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 对300例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患者行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先用手术刀划痕标记包皮外板和内板切口,后沿划痕切开包皮外板和内板表皮,在表皮下锐性和钝性分离,切除包皮内外板表皮,保留完整的包皮肉膜以保护血管和淋巴网。结果 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和血肿,轻度继发性脓性感染2例,伤口肿胀轻,消肿快,外形美观,伤口缝线自行脱落,无拆线痛苦,无包皮粘连。结论 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精细易行,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13.
施问国  严寿连  王志军 《海南医学》2008,19(2):43-44,50
目的 介绍长直血管钳辅助下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的优点.方法 2003年9月~2007年3月对621例包皮过长患者行长直血管钳辅助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本组患者年龄6~52岁.平均24岁.其中包皮过长558例.包茎63例.本法长直血管钳的辅助作用有两方面:(1)辅助下环切外板;(2)辅助下环剥皮瓣.结果 手术时间9~30min,平均15min.术中出血1~10ml,平均3ml.术后随访7天~3年.术后6~48h出血6例,迟发性血肿1例,无切口裂开,无切口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切口整齐、两侧对称,切121美观.结论 直血管钳辅助下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环切外板、剥离袖套皮瓣迅速,术后切口美观,是一种术式较好的袖套式包皮环切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包皮环扎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11月间来本院门诊就诊的包皮过长患者148例,其中行传统包皮环切术77例,行包皮环扎术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传统包皮环切术需在神经根阻滞麻醉下由2位术者配合完成,而包皮环扎术不需麻醉,且由1位术者就可顺利完成。环扎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环切组(P〈0.001),术后外观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环切组(P〈0.001),平均包皮水肿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环切组(P〈0.001);但是环扎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传统环切组(P=0.001),伤口愈合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环切组(P〈0.001)。结论包皮环扎术操作简单,技术稳定,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应用"商环"行包皮环切与传统包皮环切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7例包皮过长、包茎患者,行商环包皮环切术81例(商环组)、行传统包皮环切术86例(传统组)。对其术式优越性、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商环包皮环切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阴茎美观方面优于行传统包皮环切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商环"行包皮环切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包皮环切术小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后在环切伤口处喷洒生理盐水3 ml;B组为超前镇痛组,于手术开始前5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1 mg·kg-1,并于手术结束后在环切伤口处喷洒生理盐水3 ml;C组为术后镇痛组,于手术结束时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1 mg·kg-1,并于手术结束后在环切伤口处喷洒生理盐水3 ml;D组为利多卡因组,于手术结束后在环切伤口处喷洒2% 利多卡因3 ml.观察术后患儿麻醉后复苏评分、镇静评分、镇痛评分,记录苏醒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儿麻醉后复苏评分、镇静评分、苏醒时间、副作用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时间点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也低于C组(P<0.05);而D组与B组0.5、1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性(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静脉使用能有效减轻包皮环切术后患儿急性疼痛,超前使用效果更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局部使用利多卡因能起到短效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文丘里面罩用于创口保护对包皮环切术患儿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包皮环切术患儿77例,分为2组:对照组(A组)37例和文丘里面罩组(B组)40例。患儿包皮环切术术后,A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后护理,B组加用文丘里面罩用于创口保护。记录并对比2组患儿术后回病房即刻、12 h、24 h舒适度,创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长及并发症例数。结果:2组在术后回病房即刻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在术后回病房12 h、24 h舒适度均优于A组(P<0.05),2组患儿均未发现术后感染,住院时长A组大于B组(P<0.05),2组均未发现并发症。结论:文丘里面罩用于创口保护可提高包皮环切术患儿术后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同其他麻醉方法的对比.[方法]择期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氯胺酮加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B组为氯胺酮加阴茎根部阻滞组,C组为单纯氯胺酮组.观察手术期间以及术后麻醉效果.[结果]A组与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